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主编的话     
时光飞逝,不知不觉中,新冠疫情已经肆虐两年了。2021年最后一期的内容有设计竞赛方案、国外城市设计理论综述、教学报告,当然还有少不了的“千城万貌”弥异所等。“千城万貌”栏目再增16个弥异所,总数达到了223个。按照惯例,今年推出的“年度弥异所”是“弥异所145:上海熊爪咖啡店”。弥异所无处不在,也许就在街角、广场、公园等等人们日常生活的空间里。上海熊爪咖啡店很好地诠释了弥异所的这种在地性。  相似文献   

2.
一刹那百年     
《Planning》2016,(2)
<正>坚守·中国的传统土木工法进入现代空间设计体系;,实践·中国乡土最基本最本能的空间生存体验和结构体验。是使命?还是宿命?我们正在开始!中国现代空间设计不会逊色于世界。其实,一个构想的出现,不过一刹那而已,换句话说,一刹那间什么都出现了。是啊!细想来何止是一个想法呢,一个事件的发生、一段光阴、一段人生,其实不都是一刹那吗?对于一个设计而言,是什么让这一刹那电光火石、  相似文献   

3.
一刹那百年     
正坚守·中国的传统土木工法进入现代空间设计体系;,实践·中国乡土最基本最本能的空间生存体验和结构体验。是使命?还是宿命?我们正在开始!中国现代空间设计不会逊色于世界。其实,一个构想的出现,不过一刹那而已,换句话说,一刹那间什么都出现了。是啊!细想来何止是一个想法呢,一个事件的发生、一段光阴、一段人生,其实不都是一刹那吗?对于一个设计而言,是什么让这一刹那电光火石、  相似文献   

4.
《城市建筑》2014,(10):6-19
诚如金广君教授在本期篇首语中所写到的,随着社会发展,城市问题越来越复杂,当今的城市设计已经远远超出对城市物质空间的关注.一个城市设计项目从市场研究、项目策划、创作构想到方案评价选择、控制技术制定、操作实施管理,经历了“无中生有”和“有中生形”的连续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多学科融贯研究”的态势.  相似文献   

5.
杭州西湖后申遗时代的保护与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湖申遗成功,标志着杭州进入了后申遗时代.保护西湖是我们的永恒主题.面对城市发展所带来的城湖空间关系影响、景区开发建设、旅游和交通等方面的压力,西湖后申遗时代我们准备好了吗?从管理“国家公园”向管理“世界公园”的转变,我们准备好了吗?通过对城湖空间保护、遗产区建设控制、游客分流、交通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和思考,提出相应对策.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管好西湖这一世界文化遗产,当好历史文化遗产的“薪火传人”.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7,(7):157-158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承包权与经营权再分离以及经营权抵押的构想,是对农地所有权与承包经营权初次分离的续造,其宗旨是为了破除初次分离形成的二元格局,突破“农地农民用”及“均田制”的发展藩篱。然而,这一构想的提出也存在权利冲突及相关制度发展滞后的问题,制定合理有效的协调机制也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W A:埃勒先生,在德国建筑师中,您是少数几个在国外风险竞争中获得成功的建筑师。这是因为您的起步很早。早在1993年,您已经开始在俄罗斯发展。这期间,您的工作环境是怎样转变的呢?EE:当我们最初在国外起步的时候,我们主要着眼于老建筑的更新,但是现在有很多大型的项目正在进行。结果,对于西方专业知识的需求增加。尤其是最近两年,市场变得很有活力——也就是说,莫斯科正在和上海进行竞争。WA:在莫斯科有关于城市发展的重大讨论吗?或者对于此类的大规模的项目,是否存在广泛的知识匮乏或是狂热的现象呢?E E:在新“莫斯科城”区中,有一个各…  相似文献   

8.
“第二课堂空间”的构想 中学校园建筑空间环境应该如何构思?能不能在设计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等第一课堂空间的同时,创造出符合中学生心理性格特征,有信息交流、课外学习、户外活动等较为丰富内容的“第二课堂”空间来?这里指的“第二课堂”,  相似文献   

9.
如前所述,老馆长对李晓霞能否在张大姐退休后,独当一面地做好查档接待工作的确感到不大放心。“是啊!一个初出茅庐的姑娘,而且年纪又这么小,……”为此,他不止一次问她:“小李子!怎么样?你能一个人挑起查档接待工作这副重担吗?”可得到的回答始终是一个字“能!”还调皮地说:“老馆长!您老人家就尽管放心好了!岂不闻‘初生牛犊不怕虎’嘛!” 不错,要单独挑起这副重担,摆在李晓霞面前的确有不少难以逾越的困难。她心里明白着哩!然而,生性倔强的姑娘始终只相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话。她到城建档案馆虽说只有短短的几个月,可她忘不了张大姐对她的耐心  相似文献   

10.
正一、新办公室的设计理念、构想是什么?新办公室所在的空间原是华侨城规划的一处展览设施,因可达性和展示面等问题一直没得到较好利用。构造本身是个大跨度伞状钢结构,带有良好的自然采光,空间可塑性不错。原设计具有比较明显的早期现代建筑痕迹,强调效率,秩序,表现结构真实和匀质空间,延续这块场地的特征和精神,是我们选址后确立的一个首要任务。其次,这个空间还应该表现创意公司的品牌形象和特质,在原有工业化环境的土壤里延续和生长,从机械到有机,进化成一个有生命力的地方,这是我们的第二个设计目标。第三个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个空间应该是一处载体,承载里面的人和活动,空间  相似文献   

11.
王霄京 《中国建材》2005,(11):33-34
“承启者”,承上启下、联络各方之人也。王耀在接手协会工作之后,下决心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把原来协会的名称“中国石棉工业协会”改为现在的“中国摩擦密封材料协会”。为什么?只是为了有个新鲜劲儿吗?为了好听一点吗?从表面上看,换过名称之后,中国摩擦密封材料协会迅速与欧美发达地区的同行和行业组织建立了联系,世界先进的技术、产品和管理理念随即展示在国内企业面前,“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使处于发展困惑中的企业眼前豁然开朗。而实质上,这正是王耀主持协会工作整体思路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在我国传统的行业划分中,把非金属矿产品及制…  相似文献   

12.
正试验床的落成典礼是布鲁斯·麦克莱恩的一场演出。在两年时间内,试验所已经主办了多场演出,包括皇家艺术学院的学位典礼演出和理查德·罗德尼·伯耐特爵士的音乐会,另外还有家具设计展、影视展和戏剧演出等。这显然是一个试验场所。这是一个试验场所吗?它究竟是什么呢?它是一个思想、一个创意、一个梦想的开始!这个空间是从一个乳品仓库延伸出来的巨大蜿蜒房间;在这里,一群有创新精神和共同思想的人汇聚在一起,抛出各种创意,对艺术、音乐和未来进行反思和探讨。仓库将被  相似文献   

13.
创新愉快竞沉重复杂,现在问题是:中国建筑师能理直气壮创新吗?外国建筑师创新有是非之分吗?只要新就好吗?更重要的是“新”的内容与根本,仅只观赏吗?  相似文献   

14.
我并不认识罗新阳,但从华东电管局大楼似乎能认识一点他,所谓“文如其人”吧!其实也是想当然,这是一栋极有个性的建筑,就希望着一个有个性的建筑师。好像别的建筑都没有这“殊荣”——见了这怪样的建筑,谁都要来问一声为什么,从领导、专家到记者和群众。然而要想出个为什么不是容易的事,因为想抓住这个囫囵东西不好下手,便就捉着那物件身上突出的两个“把儿”——“为什么上面要挑出来?”“为什么顶上安了个架子?”为什么!为什么……不为什么?似乎是为了什么?终究还是为了些什么?问的人多了,那么也就应该有些什么,然而在设计中才有此一为。于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4,(10)
<正>建立统一的全球会计准则的目标能否实现?真的有可能制定出一套包括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在内的全球每一国家均能一致应用的全球财务报告语言吗?在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强制企业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今天,  相似文献   

16.
公房私租是少数人所为。这种现象在社会上是存在的。 房子是公家的,分给了个人,但自己不住,却又私自租给别人,这就是公房私租。 自己分的房子为什么愿再租给别人?是发扬风格吗?当然不是,是为赚钱。 公房分给个人不也要交房租吗?自己租房再租给他人有钱赚吗?当然有。随行就市的房租远比公家定的房租高,低租入再高租出,差价便是“利润”。 把自己要住的房子租给别人,自己会不会住在  相似文献   

17.
在经历了水泥的黄金年景之后,产能过剩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新型干法犹如虎入羊群的日子里,产业结构调整无声地进入了“倒计时”!产能过剩其实是件好事,否则,在短缺经济的窘境中,我们该何时正视“萝卜快了不洗泥”呢?当全世界的石油只能再用41年,当中国的石灰石只能维持五、六十年,小水泥难道不该“安乐死”了吗?大水泥难道不该全面换代升级了吗?重点工程该指定什么样的水泥呢?明星楼盘该选用什么样的水泥呢?也许,建筑承包商应该想一想?也许,房地产开发商也应该想一想?在全国24个省都在拉闸限电的时候,如此紧缺的用电配额应该先紧着谁呢?难…  相似文献   

18.
本刊为了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擬于今年组织一些关于建筑创作和建筑艺术方面的学术讨论,以进一步提高建筑理论和创作水平。下面先发表衰镜身同志的“关于创造新的建筑风格问题”一文,算是一个开头吧!欢迎大家热烈地参加讨论。 为了便于有重点地深入地进行讨论,我们初步擬出下列几个问题供作讨论和写稿时的参改: 1.解放以来建筑创作中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有那些新建筑在体现“实用、经济、美观”原则上较成功的实例? 2.对创造中而新的建筑风格有何看法? 3.如何在创作实践中批判地吸取古代建筑艺术的优良傅统?解放后那些新建筑物在这方面处理得比较成功的? 4.如何正确认识建筑物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怎样表现法? 我们希望讨论文章尽量写得短小精悍些,用实际例子来说明您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正长久以来,建筑一直是人们谈论的永恒主题。建筑为人们提供了空间,让不同的人以不同方式感受空间。打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出色的办公空间是我们的初衷。这也让每一位在此工作的人都倍感兴奋。这是一个开放式办公空间,也兼具了休闲功能,阅读、思考或是小憩,欣赏窗外美丽的风景。设计师余颢凌将最初的构想变成了现实,这个过程就好像是用强大的信念去实现一个他们终日执著的梦想。什么样的构想,让所有人无不为之欢欣鼓舞?是一个  相似文献   

20.
乡村风景线     
《小城镇建设》1995,(5):47-47
七旬老妪仍生育 波兰首都华沙有名叫安娜的老妪,今年已经74岁,不久前生下她第24个孩子、一个6磅多重的健康女婴,创下奇迹。安娜最大的孩子已满50岁。由于她身体健康,所以她表示,如有可能,她还想生两个女儿。她说:“我这把年纪生孩子会有危险,但孕育了一个新生命后死去,不是更有意义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