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静脉输液是儿科病人进行药物治疗最常用的途径 ,由于年龄和体重的原因 ,输液的药物剂量和液体量相对较小 ,因此药液丢失会直接影响治疗效果。本文分析输液过程中容易引起药液丢失的原因 ,提出避免药液丢失的相应对策。1 常见药液丢失的原因1 1 药瓶内残余较多 :粉剂类药物溶解不完全一方面是药物本身溶解速度不同 ,如临床常用的红霉素 ,另一方面是护士在药物未完全溶解就急于抽取 ,也可能是护士在化药时用力快速向药瓶内注入溶剂导致粉剂结块难以溶解。抽取不干净或无法抽取干净致使药瓶内残留药液过多 ,一方面是由于药瓶瓶塞突出于瓶内…  相似文献   

2.
陈洁  李银会 《医疗装备》2010,23(7):36-36
利福平滴眼液是一种眼科常用药品,用于治疗沙眼、结膜炎、角膜炎等。利福平滴眼液的规格由滴丸每丸含利福平10mg,缓冲液10mL组成。缓冲液包装于低密度聚乙烯药用滴眼剂瓶中,用时将滴丸放人缓冲液中,振摇,使完全溶解后,滴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的药物不良反应。方法研究分析笔者所在医院在使用该药过程中发生的1例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静脉滴注致局部组织坏死。结论该药物不良反应可能是由于静脉滴注过程中药液渗漏所致。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药物治疗是医疗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护理工作者身居临床第一线,既是用药的实施者,也是用药的管理者,如何安全有效的使用药物,在治疗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临床输液中,长期存在着少量药液的“合理”丢失现象,使进入体内的药物不能达到所要求的浓度。为减少药物的浪费,充分发挥药效,在临床输液过程中,对药液的丢失量减少到最低点进行了如下探讨:1资料与方法1.1随机抽取15人累计做静脉输液60次,将排气量排出的液体流入小量杯,一般约有1~5ml左右,计算其平均值为2ml。1.2随机抽取拔针后的液体瓶200个用5ml空针抽吸残存的液体…  相似文献   

5.
小小的一瓶滴鼻液使用起来却不简单,药液怎样滴,这里面颇有些讲究。使用方法正确不仅仅减少使用药物时的不适感,而且还可以增加药物的功效。  相似文献   

6.
哌拉西林/三唑巴坦防治重度烧伤感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哌拉西林/三唑巴坦(特治星)防治重度烧伤感染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烧伤中心ICU病房患者46例,烧伤面积(TBSA)50%-80%,其中Ⅲ度烧伤>20%,患者入院后24h内开始,每隔8h静脉滴注哌拉西林/三唑巴坦4.5g,用药10d,观察用药后临床疗效。结果 患者入院后应用哌拉西林/三唑巴坦10d,生命体征平稳,创面没有明显感染的表现,血中白细胞、血小板、C-反应蛋白无显著变化,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对烧伤中心检出的常见细菌的敏感性均较高。结论 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可作为防治重度烧伤感染的经验性药物。  相似文献   

7.
饭后8不急     
不急于吸烟饭后吸烟的危害比平时大10倍。这是由于进食后的消化道血液循环增加,烟中有害成分大量附着在消化道上,极易被人体吸收,从而损害肝、脑及心脏。不急于饮茶茶中大量鞣酸可与食物中的铁、锌等结合成难以溶解的物质,无法吸收,致使食物中的铁质丢失。如将饮茶安排在餐后一  相似文献   

8.
药物使用过程中如何尽最大努力减少药物有效成分的丢失是患者及家属最为关心的问题,也是医学伦理关注的问题,因为药物的有效成分直接影响着治疗的效果,如果药物有效成分丢失过多,则间接的加重了患者的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我们从某医院不同科室静脉滴注的青霉素药瓶中溶液的残留量为样本,进行了随机抽样及指令性操作留样对比检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清风 《健康生活》2019,(8):53-54
正进入夏季,随着气温的渐渐升高,冷饮市场也像天气一样很快就"火"了起来。冷食冷饮好吃,凉甜爽口,对孩子和许多年轻人来说都是挡不住的诱惑。在酷暑盛夏人们口渴心烦之际,这时若能吃上一杯冰淇淋或喝上一瓶冰镇汽水,的确是沁人心脾,绝妙难言。冷食冷饮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维生素、脂肪、乳糖等多种营养成分,不但有一定的防暑降温作用,而且能补充人体丢失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医院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变迁和现状,并探讨其发展与抗菌药物用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5年中10种抗菌药物的年用量进行汇总,计算抗菌药物的年用药频度(DDDs),并用SPSS17.0版统计软件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与抗菌药物年用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呈波动下降趋势;其中只有哌拉西林和头孢他啶的年用药频度呈逐年增长趋势;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美罗培南、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年用药频度与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哌拉西林、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P0.05)有相关性;头孢他啶和环丙沙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氧氟沙星的用药频度与环丙沙星耐药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5年铜绿假单胞菌对1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波动性下降趋势,部分抗菌药物使用量与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水平变化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硫双二氯酚又称别丁片,是一种用来治疗肺吸虫病、绦虫病、肝吸虫病等病的有效内服药。笔者从1982年以来,自制别丁酒精外用,治疗疥疮50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药物配制 0.25硫双二氯酚片40片研碎,50%酒精90毫升,樟脑15克,混合溶解,装入有色紧口瓶中备用。  相似文献   

12.
两种血培养瓶在含抗菌药物血样中检测细菌的性能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比较BD公司BACTEC PLUS+血培养瓶(BD-P瓶)与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BacT/Alert FA血培养瓶(下简称Bio-F瓶)对含抗菌药物血样中细菌的检测性能.方法 将含菌液、抗菌药物、无菌血共5 ml分别注入BD公司BACTEC Standard 10标准瓶(下简称BD-S瓶)、BD-P树脂瓶、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BacT/Alert SA标准瓶(下简称Bio-S瓶)、Bio-F活性炭瓶的4种血培养瓶内,放入自动化仪器内进行培养,然后记录5 d内阳性瓶的检出时间,实验结束后对4种不同血培养瓶内的检出率及检出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含抗菌药物的150瓶中普通瓶仅54瓶被检出,而有吸附能力的150瓶仅32瓶未被检出;BD-P瓶和Bio-F瓶对阿米卡星、氟康唑均有很好的吸附能力,检出时间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替考拉宁Bio-F血培养瓶的检出时间短于BD-P血培养瓶,P=0.009,高浓度的阿米卡星仅Bio-F血培养瓶才检出;而BD-P瓶对于环丙沙星、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万古霉素的检出时间明显要短于Bio-F,P值分别为<0.001、0.023和0.009.结论 具有抗菌药物吸附能力的培养瓶的检出率要明显高于普通血培养瓶,检出速度明显提高;BD的树脂瓶对绝大多数抗菌药物的吸附能力优于生物梅里埃的活性炭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哌拉西林/三唑巴坦治疗终末期肝病并发难治性自发性腹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2例曾应用抗菌药无效的自发性腹膜炎患者采用哌拉西林/三唑巴坦治疗,剂量为每次4.5g,每8h静脉滴注1次,疗程10-14d.结果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7.50%(28/32).结论 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可以有效地控制自发性腹膜炎,是目前对终末期肝病并发难治性自发性腹膜炎经验性抗菌治疗的主要药物.  相似文献   

14.
食品理化检验箱已在部队使用多年 ,其中甲醇测定采用变色酸法。实际中我们发现 ,该方法操作较繁琐费时 ,不便于快速鉴定。为此 ,我们采用简易蒸馏结合品红亚硫酸法鉴定甲醇取得了较好效果。1 材料与方法  (1)材料 :蒸馏瓶 ,玻璃漏斗 ,可控微调加热器等。 (2 )试剂 :高锰酸钾、草酸及品红亚硫酸溶液 (碱性品红 0 .1g加 80℃水使之溶解 ,过滤 ,加 10 %亚硫酸钠溶液 10mL、浓盐酸 1mL ,加水至 10 0mL ,过夜待用 )。 (3)实验方法 :玻璃漏斗与蒸馏瓶用胶塞打孔连接 ,漏斗颈上部用脱脂棉塞紧。取酒样 10 0mL置蒸馏瓶中 ,5mL蒸馏水置玻璃漏斗中…  相似文献   

15.
朱凤清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4):1842-1842
目的 探讨静脉输液过程中常见药液丢失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300例患者静脉输液过程中存在药液丢失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静脉输液过程中常见药液丢失的原因以输液末输液管内药液残余量多居首位,其余配制药物,输液前排气及更换液体时药液残留等也是常见药液丢失的原因.结论 正确认识静脉输液中药液丢失的问题,并采取相关护理对策,是减少药液丢失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滥用药物,不是治疗无效,延误病情,就是旧病未除,又发新病。英国有人统计,在英国医院中每年威胁患者生命的药物反应至少有10万人;美国成年人每年消耗16亿瓶(袋)药物,其中有一半是被误用和滥用。目前,在我国滥用药物的现象也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17.
安徽省2004年革兰阴性菌耐药性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安徽省2004年革兰阴性菌耐药性情况。方法从43所安徽省细菌耐药性监控网络医院中随机抽取13所作为监控对象,收集2004年9月份具有临床意义的非重复革兰阴性菌,采用琼脂平皿倍比稀释法对临床分离株进行药物敏感实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革兰阴性菌251株、33种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提示,对哌拉西林、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呋辛、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具有不同程度耐药率,但对酶抑制复合制剂,如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以及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等的耐药率<10%。结论细菌耐药仍是目前临床上的严重问题,对细菌耐药性进行监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肺部感染的疗效.方法 84例老年髋部骨折并发肺部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1治疗组和哌拉西林/舒巴坦对照组,观察两种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5.2%、90.3%及71.4%、6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1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肺部感染具有良好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一种高效、安全的广谱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儿童中重度细菌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择60例中重度细菌性肺炎患儿分成两组,每组各30例,一组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另一组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观察患儿的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30例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组中,治愈22例,显效5例,总有效率为90.0%,2例有不良反应发生,发生率为6.7%;主要表现为皮疹及腹泻各1例;30例细菌培养阳性10例,阳性率为33.3%,细菌清除9例,清除率为90%;30例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组中治愈20例,显效5例,总有效率为83.3%,1例有不良反应发生,发生率为3.3%;主要表现为皮疹;30例细菌培养中,阳性10例,阳性率为33.3%,细菌清除8例,清除率为80.0%;两组临床疗效及清除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所有入选病例均完成治疗,未因药物不良反应而中止治疗.结论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儿童中重度细菌性肺炎的临床疗效肯定,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盛素红 《工企医刊》2004,17(1):71-71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主要的给药途径,也是护理人员最基本的一项操作技术。在整个操作过程中,长期存在着一定量药物的丢失的现象,使进入机体内的药液有时不能达到所要求的总量,既影响疾病的治疗,又造成药物资源的浪费。为此,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找到了一些简单可行的方法,最大程度的减少药物的丢失,目的在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