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BiPAP呼吸机在急性左心衰老年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老年病人发生急性左心衰时在用抗心衰基础药物的同时 ,配合应用BiPAP面罩正压通气对老年病人急性左心衰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 2 0例急性左心衰的老年病人 ,用BiPAP面罩正压通气治疗 ,测定动脉血pH、PaO2 、SaO2 、PCO2 ,观察血压、心率、呼吸及临床症状 ,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PaO2 、SaO2 与治疗前比较显著增高 (P <0 0 1) ,同时临床症状和阳性体征消失或改善快。结论 :在抗心衰基础药物治疗的同时 ,短期使用Bi PAP正压通气 ,对改善心功能 ,减少肌氧耗 ,缩短急性左心衰病程 ,促进康复 ,可能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对急性左心衰致心源性休克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和机制。方法:39例急性左心衰并心源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机械通气组20例和对照组19例;机械通气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观察生命体征、血气分析以及血管活性物质的变化。结果:机械通气治疗1h后,血压开始显著上升,多巴胺输注速度减少,血气分析pH、PaO2、PCO2均可维持在正常参考值范围,氧合指数(PO2/FiO2)显著上升。一周后机械通气组死亡2例,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例,P〈0.05。结论:机械通气治疗心源性休克可提高肺泡的氧合能力和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机械通气治疗恶性肿瘤放疗导致的ARDS患者临床疗效、并发症及预后 ,进一步提高该类患者的生存率。方法  4 7例患者中 ,恶性肿瘤放疗导致ARDS患者 15例 ,其他原因导致ARDS 32例 ,比较放疗组和非放疗组机械通气前后氧合情况、机械通气并发症和住院期间死亡率。结果 两组患者机械通气后 12、4 8h时PaO2 、氧合指数均比治疗前显著改善 (P <0 .0 1) ,但放疗组在机械通气后 72h时PaO2 、氧合指数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与放疗组相比 ,非放疗组机械通气后 12、4 8、72h时PaO2 、氧合指数改善更为显著 (P <0 .0 1)。放疗组气胸、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放疗组 (P <0 .0 1)。放疗组住院期间死亡率显著高于非放疗组 (P <0 .0 1)。结论 恶性肿瘤放疗导致的ARDS患者预后极差 ,机械通气只能短暂应用于该类患者急救 ,并不能改善预后。对于肿瘤放疗患者重点在于预防ARDS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PEEP方式在治疗重症急性左心衰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治疗重度急性左心衰的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 :对 19例重度急性左心衰竭患者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经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 ,通气模式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和呼吸末正压 (SIMV +PEEP) ,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动脉血气中pH、PaO2 、SaO2 、PaO2 /FiO2 的变化以及患者HR、PR、MBP的临床变化。结果 :19例重症急性左心衰患者 ,经呼吸机辅助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pH、PaO2 、PaCO2 、SaO2 、PaO2 /FiO2 及HR、PR、MBP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0 0 5

相似文献   


5.
BIPAP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左心衰伴急性肺水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B IPAP无创机械通气对左心衰伴急性肺气肿的治疗效果。方法29例左心衰伴急性肺水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B IPAP无创机械通气,比较治疗前后病情改善情况和血气分析结果。结果26例患者行B IPAP无创机械通气后病情好转,呼吸频率(RR)及心率(HR)明显减慢,SaO2、PaO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氧合指数(PaO2/F iO2)明显改善,血压(SBP)和pH恢复正常。结论B IPAP无创机械通气可明显改善左心衰伴急性肺水肿患者的病情和血气分析结果,可作为急性心源性肺水肿安全有效的一线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对左心功能衰竭引起心源性休克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机制和疗效。方法:对39例左心衰致心源性休克病例随机分成机械通气组20例和对照组19例;机械通气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观察生命体征、血气分析以及血管活性物质在治疗前后的用量。结果:机械通气治疗2h后,血压开始显著回升,多巴胺输注速度减慢,血气分析pH、PaO2、PCO2均可维持在正常参考值范围,氧合指数显著上升。一周后机械通气组死亡2例,对照组死亡11例,P<0.05。结论:心源性休克行机械通气治疗可提高肺泡的氧合能力,有利于恢复患者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7.
呼吸机在严重烧伤延迟复苏患者休克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呼吸机在严重延迟复苏患者休克期的合理应用。方法 将 4 6例延迟复苏烧伤患者按是否应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分成 2组 ,即呼吸机治疗组 (V组 )和非呼吸机治疗组 (NV组 ) ,比较分析 2组动脉血气和血清乳酸浓度(BLA)。结果 V组动脉血PaO2 、PaCO2 、BD(basedeficit)高于通气前 ,机械通气前后PaO2 /吸入氧的浓度 (FiO2 )比值即氧合指数(MRI)、呼吸频率 (RR)、脉搏氧饱和度 (SpO2 )较通气前均有明显改善。V组除入院即刻外各时相点BLA均低于NV组 (P <0 0 1~ 0 0 5 )。结论 早期应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可改善氧动力学指标 ,有助于休克期的平稳过渡。  相似文献   

8.
邓春  林晓明 《临床荟萃》2009,24(15):1299-130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急性左心衰竭和呼吸衰竭患者早期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9月至2007年10月应用机械通气治疗AMI合并急性左心衰竭和呼吸衰竭患者26例,观察治疗前后所有患者呼吸、心率、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心功能分级变化及有效率;根据开始使用机械通气时间,分为早期应用组(A组,n=14例)及非早期应用组(B组,n=12),比较两组病情好转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有效率和病死率。结果治疗后24例存活者的心功能均有改善,由原来的心功能Ⅳ级改善至心功能I~Ⅱ级,呼吸、心率显著减慢,pH值、PaO2、PaC02、PaO2/FiO2均明显改善。A组治疗后2、24小时呼吸、Pa02、PaC02、Pa02/Fi02分别为(26.7±5.9)次/min、(16.2±3.0)次/min,(85±6)mmHg(1mmHg=0.133kPa)、(96±6)mmHg,(42.8±6.1)mmHg、(38.0±2.8)mmHg,(252±24)mmHg、(302±22)mmHg;病情好转时间、通气时间分别为(16±5)小时,(26±7)小时。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机械通气对改善AMI合并急性左心衰竭和呼吸衰竭的病情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侧卧位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氧合、血流动力学及痰液引流的影响。方法纳入25例 ARDS 患者,监测初始仰卧位、侧卧位1小时后、转仰卧位1小时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痰液引流量等指标。结果与初始仰卧位比较,患者侧卧位1小时 PaO2(75±12)mmHg vs (65±11)mmHg,PaO2/FiO2(280±14)mmHg vs (200±20) mmHg 明显升高(P <0.05),SpO2(96.5±2.2)vs (88.5±1.2)明显升高(P <0.05),且转仰卧位1小时仍能保持, MAP、HR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侧卧位1小时气道痰液引流量较初始仰卧位明显增加(15.2±1.8)ml vs (8.2±2.0)ml(P <0.05)。结论侧卧位通气可改善 ARDS 患者的氧合,且恢复仰卧位后氧合改善持续存在;可改善气道痰液引流,但对血流动力学、呼吸机力学参数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调节呼吸末正压通气(PEEP)水平对急性左心衰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49例急性左心衰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22)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低水平PEEP(<5 cmH2O),治疗组(n=27)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较高水平PEEP(5~10cmH2O),记录2组治疗前、治疗后2 h及治疗后8 h的血压、心率、氧合指数(PaO2/Fi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观察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1 d及2 h血压、心率、PaO2/FiO2、PaCO2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治疗组各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较高水平的PEEP有利于急性左心衰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