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讨论子宫体楔形切除术用于治疗子宫体良性病变的优越性、有效性、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31例子宫体良性病变患者,行子宫体楔形切除术。术前、术后彩超检查子宫动脉血流情况。结果子宫体楔形切除术后,子宫动脉上行支保留良好,卵巢动脉血供良好。结论子宫体楔形切除术是年轻女性良性子宫体病变的首选。  相似文献   

2.
陈丽群 《中国医药》2008,3(9):567-568
目的比较子宫肌瘤患者行保留部分子宫内膜和子宫动脉上行支、大部分子宫体切除术及腹式全子宫切除术的疗效,探讨子宫肌瘤手术方式的优越性。方法将30例子宫肌瘤患者分为研究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研究组行保留部分子宫内膜和子宫动脉上行支及大部分子宫体切除术;对照组行腹式全子宫切除术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前术后性激素变化,随访患者的性生活情况及围绝经期的临床表现,时间为术后1个月到5年。结果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术前、术后性激素有变化,研究组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有1例复发子宫肌瘤,复发率6.7%。结论保留部分子宫内膜和子宫动脉上行支大部分子宫体切除术不改变阴道及宫颈的解剖结构,不影响卵巢的血液循环,不会提前出现更年期症状.符合适应证病例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子宫体三角形切除术5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静芳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11):1595-1596
子宫次全切除术是处理子宫良性病变的主要术式之一,以往传统的子宫切除术,破坏了盆腔的正常结构,切断了来自子宫的卵巢血供,使保留的卵巢功能发生早衰,部分受术者过早地出现围绝经期症状,其冠心病、骨质疏松症等疾病较未切除子宫者有明显增加,为了克服上述弊端提高子宫切除术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自1998年11月至今,开展了子宫体三角形切除术.实施56例,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袁红  史慧星 《中国药业》2009,18(21):65-66
目的探讨改良的经腹子宫切除术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大部分子宫体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子宫良性病变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大部分子宫体切除术,对照组采用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两组手术前后各有关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血清促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与术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大部分子宫体切除术对患者卵巢功能影响小,可维持盆腔解剖关系,肌瘤复发率小,不增加手术难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及部分子宫内膜的子宫体大部分切除术治疗子宫良性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子宫良性病变需子宫切除者随机分为子宫体大部分切除术组(A组)和传统的子宫切除术组(B组)各40例,分别测定手术前后性激素水平,双侧子宫血流参数及子宫大小。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病率及围绝经期症状等。结果A组术后子宫动脉上行支保留完好,血流良好;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等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手术前后血清性激素水平无明显改变(P〉0.05);B组术后E2明显下降(P〈0.01),FSH、LH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出现围绝经期症状和性生活质量下降等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及部分子宫内膜的子宫体大部分切除术是治疗子宫肌瘤等良性病变可供选择的较好的保守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子宫三角形切除术与常规半切除术效果的对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仲兰  高企贤 《天津医药》1999,27(6):349-350
目的 通过对子宫三角形切除术(1组)与常规子宫半切除术(2组)的对照研究,探讨两种术式各自的优势和临床实用价值。方法:两组各12例,年龄、术前诊断、盆腔情况相似具有可比性。1组行子宫三角形切除术,2组行常规子宫半切除术,对手术时程、术中出血量和术后恢复情况进行对照观察。结果:1组较2组手术时程短、术中出血少、术后离床活动时间早(P〈0.01),同时1组术式保留了双侧子宫动脉,维持了卵巢原有的血供途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输尿管支保存法,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适用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子宫动脉输尿管支保存法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加盆淋巴结清扫术对6例子宫颈癌和子宫体癌进行手术治疗,其中3例宫颈癌患者保留了单侧正常卵巢。结果 子宫动脉输尿管支保存法的广泛子宫切除术加盆淋巴结清扫术平均手术时间204.38min,术中失血量362.45ml,术中无一例脏器损伤,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52.88h,停尿管时间平均5.75d,拔阴道引流管时间平均48h,术后平均住院11.75d,术后有二例宫颈癌Ⅱa期患者辅助放疗,6例坚持随访、复查B超,妇检盆腔未见转移灶。6例患者均健存,生活自理,性生活满意,从事一般体力劳动。结论 广泛子宫切除术加盆淋巴结清扫术(子宫动脉输尿管支保存法)治疗Ⅰa-Ⅱa子宫恶性肿瘤是可靠、安全、优秀的术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及部分子宫内膜的子宫体大部分切除术治疗子宫良性疾病不包括子宫肌瘤肉瘤变及子宫内膜复杂增生或非典增生者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子宫良性疾病患者36例,其中子宫体大部分切除术21例为研究组和传统子宫全切术15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性生活质量、围绝经期或更年期症状以及术前和术后12个月检测血清中性激素水平。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合并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围绝经期症状或更年期症状和性生活质量下降等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术前、术后性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前和术后比较雌二醇明显降低(P<0.01),黄体刺激素与黄体生成素明显升高(P<0.01)。结论子宫体大部分切除术是子宫良性疾病比较年轻患者渴望保留子宫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治疗子宫肌瘤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子宫肌瘤患者110例,随机分成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大部分子宫体切除术组(研究组)和次全子宫切除术组(对照组),观察两组手术前后各项有关指标的变化。结果对照组血清卵泡激素(FSH)、雌二醇(E2)与术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血清FSH及E2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大部分子宫体切除术用于临床对患者卵巢功能影响小,不增加手术难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中子宫体双侧弓形动脉缝扎术联合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治疗剖宫产术中出血的效果。方法我院剖宫产术中因子宫收缩乏力导致大出血的患者36例,根据术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9例行子宫体双侧弓形动脉缝扎术联合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对照组17例行B-lynch缝合术。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围术期出血量、总输血量。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围术期出血量、总输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在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乏力出血的治疗中,子宫体双侧弓形动脉缝扎术联合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止血效果明显,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弥漫型子宫腺肌病患者子宫体大部分切除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我院40例子宫腺肌症患者进行子宫体大部分切除术,术后再造小子宫外形;术后随访1年患者的月经、疼经、性生活改变情况。结果术后1年,月经明显减少者38例,较术前无明显差异者2例;疼经明显减轻者37例,较术前稍有减轻者3例;性生活质量提高者40例。结论子宫大部分切除术是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一种合理有效的方法,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UAE治疗11例子宫腺肌症患者,观察患者术后8个月的月经量、痛经程度、子宫及病灶体积的变化。结果本组患者术后月经量少于术前,子宫体积小于术前,疼痛分级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腺肌症近期疗效显著,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腹鞘内子宫三角形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方法20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经腹鞘内子宫三角形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观察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宫颈愈合情况。结果20例顺利手术,无膀胱或直肠损伤,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50-108min,术中出血75—300ml;术后40d检查人工宫颈愈合良好;日常生活无影响。结论经腹鞘内子宫三角形切除术是治疗子宫肌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子宫平滑肌瘤在35岁以上妇女中发病率高达20%以上,约占良性肿瘤的51%-87%,传统治疗方法包括子宫切除术、平滑肌瘤切除术、肌瘤溶解、冷冻和激素治疗;但每种方法均有一定的缺陷。子宫动脉栓塞术临床应用已有20余年历史,既往主要用于治疗妇科急性出血及妇科肿瘤。法国学者Ravina等于1995年首次报道将子宫动脉栓塞术用于治疗子宫肌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分析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产后出血孕妇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进行子宫动脉切除术,试验组进行子宫动脉栓塞术,观察并比较两组围生期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结果 试验组子宫动脉栓塞术总有效率(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子宫动脉切除术总有效率(70.0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试验组对产后出血孕妇进行子宫动脉栓塞术并发症发生率和止血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子宫动脉切除术,值得临床应用并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子宫体三角形切除对子宫腺肌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7年2月至2011年2月需行手术治疗的子宫腺肌病患者95例,按入院时间分为子宫体三角形切除(研究组)48例和次全子宫切除(对照组)47例,比较两组术中情况、手术前后性激素水平,术后性生活质量,B超探测子宫卵巢体积。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痛经症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激素水平、性生活质量,研究组无明显变化,对照组术后激素水平下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研究组保留了子宫及卵巢的血供,不影响卵巢功能,且有效治疗子宫腺肌病,‘临床效果满意,是手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自制取物袋在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该院收治的普通妇科手术患者120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行常规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对照组子宫体标本通过延长脐部切口旋切取出,观察组子宫体标本应用自制取物袋辅助粉碎器取出.比较两组术后住院时间、术...  相似文献   

18.
孟丽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4):531-532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中先电凝子宫动脉上行支在腹腔镜次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方法将我院2006年10月~2007年10月行腹腔镜下次全子宫切除术的70例病人随机分为电凝子宫动脉上行支 宫颈残端套扎组(A组)34例和直接套扎宫颈残端组(B组)36例,A组病人在手术中选择首先电凝子宫动脉上行支,等待宫体颜色变为紫黑色,质地变软后再进行宫颈峡部套扎,B组病人在套扎宫颈峡部的同时处理子宫动脉上行支,其后处理子宫.结果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分别是A组(99.2±12.3)min和(58.6±13.4)ml,B组(152.8±11.7)min和(101.2±16.2)ml,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天数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腹腔镜次全子宫切除术中首先电凝子宫动脉上行支能迅速阻断子宫血运,使子宫体变软,便于分离钳牵拉,暴露手术野,使出血量和手术步骤减少,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陈海英 《临床医药实践》2004,13(10):793-794
2000年~2003年行20例三角形子宫切除术,此手术操作简便,术中出血少,不易损伤邻近器官,取得了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α)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4月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接诊的子宫腺肌症患者6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给予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研究组给予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GnRH-α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子宫体积及月经量。结果研究组患者疼痛评分、子宫体积及月经量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GnRH-α治疗子宫腺肌症效果较好,可显著缩小患者子宫体积,缓解痛经症状,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