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印染》2016,(22)
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导电涤纶/聚苯胺复合针织物,探讨了原位聚合制备工艺对织物导电性能的影响,并研究了导电针织物的应变-电阻传感性能。研究表明,氧化剂质量浓度、掺杂酸浓度及反应时间均对涤纶/聚苯胺复合针织物的导电性能产生影响。在优化条件下:过硫酸铵30 g/L,盐酸0.7 mol/L和反应时间为90 min,制得的导电针织物电阻值最小,为500Ω/cm。涤纶/聚苯胺复合针织物的横向不具备应变-电阻传感性能,而纵向在重复性、线性度及敏感性上表现出较好的应变-电阻传感性能。  相似文献   

2.
采用液相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聚苯胺/涤纶复合导电织物,并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聚苯胺/涤纶复合导电织物为聚苯胺和涤纶织物的复合物,二者并未发生化学结合,复合织物基本保留了涤纶织物的力学性能,吸湿性能有所提高,具有较好的导电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利用导电炭黑对自织针织物进行传感整理,探讨整理后针织物的传感性能。结果表明,传感针织物-皮肤电极接触阻抗随着导电炭黑含量的增加而降低,传感针织物的灵敏度随着拉伸速度和应变的增加而降低;导电炭黑含量为15%传感针织物在摩擦10次与水洗5次后,依然保持较低的织物-皮肤电极接触阻抗和较好的灵敏度;同时,经过导电炭黑整理的针织物热学性能增加。研究认为:利用导电炭黑对针织物进行传感整理具有可行性和极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以过硫酸铵为氧化剂、硫酸为掺杂酸,采用化学氧化聚合法制备聚苯胺粉末;以同样的氧化剂和掺杂酸,采用原位聚合法(现场吸附聚合法)制备聚苯胺/涤纶复合导电纤维。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万用表对聚苯胺粉末以及聚苯胺/涤纶复合导电纤维的结构和导电性能进行测试。研究过硫酸铵与苯胺单体摩尔比和硫酸浓度对复合导电纤维导电性能和结构的影响。得到制备聚苯胺和聚苯胺/涤纶复合导电纤维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过硫酸铵/苯胺单体摩尔比1∶1,硫酸浓度1.0 mol/L,反应时间6 h,反应温度15~25℃。  相似文献   

5.
以H2SO4为掺杂酸,过硫酸铵为氧化剂,采用化学氧化聚合法制备聚苯胺,用扫描电镜和数字万用表对其形态和导电性能进行测试;以H2SO4为掺杂酸,过硫酸铵为氧化剂,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聚苯胺涤纶复合导电织物。对聚苯胺涤纶复合导电织物的导电性能、力学性能及耐洗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制备聚苯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过硫酸铵与苯胺单体摩尔比为1:1,硫酸浓度为1 mol/L,反应时间为6 h,反应温度为15~25 ℃。制备聚苯胺涤纶复合导电织物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过硫酸铵与苯胺单体摩尔比为1:1,硫酸浓度为1 mol/L,反应时间为2 h,反应温度为15~25 ℃。  相似文献   

6.
《印染》2017,(13)
以涤纶为基材,采用基于苯胺原位聚合法的纱线连续导电处理方法制备涤纶/聚苯胺复合导电纱线。探讨了氧化剂过硫酸铵(APS)浓度对导电纱线表面形貌、导电性能,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APS浓度的提高,复合导电纱线表面的聚苯胺含量逐渐增多,电阻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当APS浓度为1.2mol/L时,复合导电纱线的导电性能最好。经导电处理后,PET纱线的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有小幅增强。  相似文献   

7.
二氧化钛添加量对聚苯胺织物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二氧化钛添加量对聚苯胺二氧化钛功能性织物性能的影响。以过硫酸铵为氧化剂,盐酸为掺杂剂,纳米二氧化钛粉体为添加剂,涤纶非织造布为基布,采用液相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聚苯胺二氧化钛功能性织物。在确定聚苯胺涤纶功能性织物最优聚合工艺的基础上,测试了不同纳米二氧化钛粉体添加量的聚苯胺二氧化钛功能性织物导电性能和防紫外线性能。结果表明:纳米二氧化钛和聚苯胺的比例为0.3∶1时,所制得织物的导电性能和紫外线屏蔽性能均较理想;二氧化钛的存在虽降低了聚苯胺二氧化钛功能性织物的电导率,但有利于提高织物导电性能的稳定性和防紫外线性能。认为:二氧化钛粉体的加入可以改善织物导电性能的耐久性和防紫外线性能。  相似文献   

8.
采用吸湿排汗剂DM-3741对涤纶针织物进行整理,研究了整理剂用量、整理温度、整理时间和工作液pH值等因素对整理后织物吸湿排汗性能和色牢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吸湿排汗剂DM-3741采用染色后浸渍法整理工艺,用量4%(owf),整理温度50℃,整理时间20min,工作液pH值6.0时,涤纶针织物具有最佳的吸湿排汗整理效果,同时对涤纶针织物的各项色牢度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9.
为制备导电性能良好的导电织物,开发出柔软性智能纺织品,详细介绍制备导电织物的原料、设备、方法及织物导电性能测试方法.以锦纶/氨纶经平绒针织物为基体材料,聚苯胺为导电材料,采用现场吸附聚合沉积法制备导电性良好的聚苯胺复合导电织物.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法研究盐酸浓度、过硫酸铵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工艺条件对导电织物聚苯胺...  相似文献   

10.
壳聚糖整理棉针织物的抗菌性能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许云辉  陈宇岳林红 《印染》2004,30(18):1-3,12
H2O2在中性条件下对壳聚糖氧化降解,可得到不同分子量的壳聚糖产物;用该产物对棉针织物进行整理,研究壳聚糖分子量和脱乙酰度对抗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壳聚糖多元羧酸整理后的棉针织物抗菌效果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提出一种采用氧化还原一步法制备聚苯胺/银复合导电织物的新方法,并通过扫描电镜、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及热重分析仪对制备的导电织物的表面形貌、化学组成及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研究了该织物的导电性能、力学性能,以及水洗次数对其导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氧化还原一步法能够较好的在涤纶织物表面形成聚苯胺/银的复合镀层;经镀层处理后的织物热稳定性及导电性能均有所提高,力学性能变化较小,且经50次水洗后,其导电性能优于聚苯胺织物。本研究为开发具有高导电性、低成本的导电织物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2.
采用碱减量-低温等离子技术对涤纶织物表面进行预处理,可在纤维表面形成凹坑和裂纹,经原位聚合氧化制得的聚苯胺在涤纶织物表面吸附量增大,织物的导电性明显提高,表面电阻达到70Ω.通过SEM、DSC、XRD、K/S值和抗电磁屏蔽性能测试等对导电织物进行表征.研究表明,处理后的织物表面聚苯胺分布均匀,导电性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采用涤纶耐久阻燃剂DFR和含氟化合物Nuva TTC对涤纶经编针织物依次进行阻燃和拒液整理.分析了涤纶经编针织物采用阻燃剂DFR、拒液整理剂TTC、阻燃剂APP-1与TTC同浴整理后的阻燃与拒液效果.确定阻燃剂DFR的用量为30 g/L,TTC用量为4g/L.整理后的涤纶经编针织物具有良好的阻燃和拒液性能,阻燃效果达B2级,沾水等级达GB4(ISO4)级.若对防护服无耐洗涤要求,则TTC可与阻燃剂SFR同浴处理,整理品的阻燃效果可达B1级.  相似文献   

14.
为改善导电高聚物在涤纶经编针织物上的附着效果,采用常温常压等离子体预处理方法对涤纶织物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并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聚吡咯/涤纶导电针织物,研究了等离子体预处理对聚吡咯在涤纶针织物上附着效果的影响,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阻仪分析了导电织物的微观形貌以及平磨前后方阻值的变化。结果表明:等离子体预处理方法可增加聚吡咯在涤纶上的附着量,改善聚吡咯在涤纶上的附着牢度,提高导电织物导电层在平磨过程中的保持程度,且附着量与等离子体预处理次数存在相关性:当等离子体预处理次数为4时,聚吡咯在涤纶针织物上的附着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针对涤纶纤维在穿着或生产中易产生静电问题,文中采用聚醚酯、表面活性剂与亲水硅油的复配物抗静电剂LD-5对纯涤纶针织物进行整理。采用浸轧整理方法,探讨了抗静电剂LD-5用量、p H值、焙烘温度对织物性能的影响,测试了整理后织物抗静电性能、透气性、悬垂性和弯曲性。结果表明,抗静电剂LD-5对纯涤纶针织物最佳整理工艺为:抗静电剂LD-5用量20 g/L,p H值为6,烘焙温度160℃,整理后涤纶织物的抗静电性、悬垂性有了明显的改善,且织物透气率没有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6.
壳聚糖对棉针织物的抗菌整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壳聚糖和柠檬酸对纯棉针织物进行抗菌整理,并对整理织物的抗菌效果进行测试,用整理后的织物制成内裤试穿5个月后观察其效果.同时,实验了壳聚糖与柠檬酸混合试剂对织物防皱性能的影响以及不同浓度的壳聚糖对染色织物色光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对纯棉针织物不仅具有一定的抗菌效果,而且经整理的织物色光无明显变化,与柠檬酸混合试剂整理织物,可缓解泛黄现象、提高强力保留率且无甲醛释放.  相似文献   

17.
聚乳酸纤维(PLA纤维)具有良好的导湿性,与涤纶纤维混纺后能提升织物的导湿性能。但由于PLA纤维和涤纶同属于疏水性纤维,织物的吸湿排汗性能仍不能满足穿着舒适性要求。文中采用新型HPX吸湿排汗剂对PLA纤维与涤纶混纺针织物进行吸湿排汗整理,探讨了浸轧工艺、染色同浴浸渍工艺以及单纯浸渍工艺对织物吸湿排汗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HPX吸湿排汗剂整理后,织物的吸湿排汗性能显著提升;HPX吸湿排汗剂浸轧整理最佳工艺为:HPX吸湿排汗剂用量为40~50 g/L,焙烘温度为130℃,焙烘时间为25 s;染色同浴浸渍整理和单纯浸渍整理都有显著的整理效果,单纯浸渍法效果更优;染色同浴整理时,吸湿排汗性能的耐洗性良好,耐摩擦色牢度较好,但得色量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8.
聚苯胺具有导电性能的共轭体系,经酸质子掺杂后其导电性可提高十个数量级。本实验基于这一理论,先令涤纶织物吸收足量的苯胺单体,然后在酸性介质中在织物上合成聚苯胺。经酸质子的掺杂,使聚苯胺具有较强的导电性,从而改变涤纶的导电性能,进而制备出抗静电的涤纶织物。使用十二烷基苯磺酸、苯甲酸和对甲苯磺酸作为反应液,研究有机酸种类、浸泡时间和反应时间等条件参数对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对甲苯磺酸作为反应液效果最好,其织物电阻值最低可达150Ω。  相似文献   

19.
刘雷艮  顾伟 《印染》2014,40(2):37-39
采用交联壳聚糖溶液对经碱减量预处理的涤纶织物进行整理,研究戊二醛交联剂和壳聚糖用量、烘焙温度及烘焙时间对涤纶织物亲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涤纶织物经该处理后,亲水性能明显改善。其优化的处理工艺为:戊二醛质量分数为0.40%,壳聚糖质量分数为0.75%,烘焙温度为155℃,烘焙时间为2 min。  相似文献   

20.
以涤纶织物为基底材料,过硫酸铵为氧化剂,通过吸附-原位聚合的方式制备了聚苯胺/涤纶导电织物。探讨了碱减量工艺条件,氧化聚合过程中氧化剂种类、氧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织物导电性能的影响。通过试验确定了聚苯胺/涤纶导电织物的最佳制备工艺为:氢氧化钠用量20 g/L,95℃碱减量处理90 min;氧化剂浓度0.17 mol/L,10~20℃氧化聚合时间90 min。所得织物导电性能优异,电导率为0.273 S/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