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并比较开窗减压术与颌骨囊肿刮治术治疗颌骨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02例颌骨囊肿患者,其治疗之间在2017年2月-2018年12月之间,均在东莞常安医院口腔科治疗,采用电脑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本组患者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1例),给对照组患者行颌骨囊肿刮治术治疗,给观察组患者行开窗减压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骨质修复的情况、术后疼痛症状评分(VAS)、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骨质修复的情况优于对照组,VAS评分、并发症的发生率、复发率等均低于对照组,两组结果 均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临床上采用开窗减压术治疗颌骨囊肿患者,能够促进骨质修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复发率,效果显著,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颌骨囊肿治疗的方法。方法对116例颌骨囊肿按不同入选条件分别进行完整刮治术或开窗引流术。结果采用囊肿刮治术者87例,1例术后伤口裂开,延期愈合,其余病例伤口全部一期愈合;采用开窗引流术者29例,3个月内囊腔明显缩小,6个月时10例行二期刮治术,12-24个月囊腔完全消失。所有病例无术后感染、下唇及眶下区麻木、出血等症状,无外形明显改变及功能障碍,1个月后囊肿波及的术前松动牙松动度明显减少,其中2例复发。结论根据囊肿的不同条件,采用完整刮治术或开窗引流术均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热压成型阻塞器在颌骨开窗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热压成型技术制作阻塞器;选择20例年龄4560岁的颌骨囊肿开窗术患者,先后使用碘仿纱条填塞物和热压成型阻塞器两种方式各2 w,进行满意度调查;将30例颌骨囊肿开窗术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使用热压成型阻塞器和碘仿纱条填塞物,统计4个月内复诊人次数和复诊原因。结果在使用便捷性和佩戴舒适性方面的热压成型阻塞器明显优于碘仿纱条填塞物,热压成型阻塞器在应用过程中未出现填塞物掉入囊腔、囊肿窗口闭合等情况。结论应用热压成型阻塞器治疗颌骨囊肿开窗,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肝部分切除联合囊肿广泛开窗术治疗严重成人多囊肝病的手术效果及临床分型对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肝部分切除联合囊肿广泛开窗术治疗的33例严重成人多囊肝病患者的术前症状、体征,及术后并发症和预后.根据影像学检查所显示的囊肿位置、数量以及残存的肝脏组织将严重成人多囊肝分为A、B两型,每型又分为Ⅰ、Ⅱ、Ⅲ3级,比较两型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发症发生频次比较采用四格表χ~2检验.结果 33例患者均治愈出院,平均随访时间为57个月,3例(9.1%)患者分别于术后第43、68、81个月症状再发;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第85、[37个月死于肾功能衰竭;1例患者术后发生肝功能不全.术后8个月接受肝移植治疗.术后共26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78.8%,其中包括出血1例、胆漏2例、少量腹水14例、大量腹水12例、胸腔积液18例.有影像学资料随访的22例患者中,A型患者6例,B型16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频次分别为4次和31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9,P<0.05).结论 肝部分切除联合肝囊肿广泛开窗是治疗严重成人多囊肝病的一种理想的治疗方式,尽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但整体预后良好,分型可对患者术后并发症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5.
沙启乐  张文田 《山东医药》1996,36(10):29-30
采用四种术式治疗Perthes病患儿145例,并对108例随访2~10年。按邸氏方法评估,髋关节囊开窗减压组优良率为92.5%,髋关节开窗减压并股骨颈钻孔减压组为87.0%,髋关节减压并骨盆截骨组为90.0%,死骨刮除并植骨组为50%。作者主张,对头臼包容良好者以髋关节减压为首选,包容不良者在此基础上行骨盆截骨为宜。手术疗效尚与患儿年龄、病程病期及术后管理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先天性肝囊肿与开腹开窗术的疗效。方法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09年8月开腹肝囊肿开窗术27例(K组)及同期腹腔镜肝囊肿开窗术31例(L组)的患者。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道功能恢复、下床活动的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日。结果L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道功能恢复、下床活动的时间及住院日与K组比较,各指标明显优于K组(P0.05)。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肝囊肿开窗术创伤小,术后病人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渐成为治疗先天性肝囊肿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肾盂旁囊肿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肾盂旁囊肿患者临床特征,比较B超、CT、IVU等检查方法 的诊断价值,总结囊肿去顶减压术的治疗效果. 结果 11例囊肿去顶减压术或囊肿切除术者均于术后随访3~42个月,全部病例均恢复良好,无复发、无并发症;2例合并高血压患者术后血压恢复正常.2例无症状者未治疗,观察随访2~3年,病变基本稳定.结论 B超、CT及IVU是诊断肾盂旁囊肿的有效方法 ,B超可作为首选.开放性囊肿去顶手术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下巨大卵巢囊肿剥除术76例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振洲  马迎春 《山东医药》2008,48(20):62-63
对76例巨大卵巢囊性肿瘤行腹腔镜下囊肿剥除术及卵巢成形术.术中将第2或第3个个trocar(多为肿瘤侧)直接刺人囊肿内,吸引器吸净囊液,并将囊肿提至切口处同时将切口扩大至20 mm,剥除囊肿壁并卵巢成形.结果76例均完成手术,无手术并发症,切口均甲级愈合.70例术后随访1~36个月,平均15个月,盆腔及B超检查均正常.认为巨大卵巢囊性肿瘤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并保留患侧卵巢功能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初步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导致三叉神经痛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3年1月至2016年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由VBD导致的三叉神经痛患者16例。所有患者术前接受MR血管成像检查,明确三叉神经与周围血管的解剖关系。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行微血管减压术,术后随访12~52个月。采用巴罗神经学研究所三叉神经痛评分(BNI)标准,评价患者的术前、术后及随访期间的疼痛程度。结果 16例患者中,15例术后即刻疼痛消失,BNI疼痛分级为Ⅰ级;1例术后疼痛无明显缓解,术后半年疼痛逐渐消失;1例术后听力较术前下降。随访时间为12~52个月,有3例分别于术后6、12、36个月疼痛复发,经射频治疗后疼痛消失。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治疗VBD导致的三叉神经痛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手术疗效,但有一定疼痛复发率,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腹腔镜开窗引流术和囊肿穿刺引流联合硬化剂治疗肝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05~2014-02收治的60例肝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将行腹腔镜开窗引流术的30例作为A组,行肝囊肿穿刺引流术+硬化剂的30例作为B组,术后随访1年,对两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 B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A组(P0.05),且术后达到缓解的效果相同,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肝囊肿的治疗应遵循个体化选择治疗,根据患者不同类型的病情,综合各种情况后选取最佳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1.
胃肠道囊肿是一件罕见疾病.我院自1976年开展纤维内镜检查,迄今已行胃镜检查18.450人次,结肠镜检查9.400人次,仅发现3例胃肠道囊肿,占总检查例数的0.012%,其中1例位于食管,2例位于结肠。3例囊肿均在内镜下手术治疗成功.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例1)胃镜号870424,男,40岁.间发吞咽困难1年.纤维胃镜检查于食管中段32厘米处见一2×2.5厘米蓝色透明的囊性突起,经活检钳钳夹后见无色透明液体流出,囊肿塌陷,行部分囊袭切除以开窗引流,术中,术后无并发症,术后8个月复检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12.
韩震  陶敏  张峥  郑建红 《山东医药》2008,48(40):37-39
目的 观察多孔髓芯减压联合髋关节镜清理术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ANFH)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早期ANFH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30髋)和对照组25例(30髋),分别行多孔髓芯减压联合髋关节镜清理术及传统股骨头髓芯减压术,术后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及影像学检查评定治疗效果.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5个月~3 a(平均32.3个月),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成功率分别为86.7%、60.0%(P<0.05),影像学成功率为83.3%、70.0%(P<0.05).结论 多孔髓芯减压联合髋关节镜清理术治疗早期ANFH短期疗效肯定,长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3.
氩离子凝固术治疗Barrett食管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前瞻性评估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Barrett食管(BE)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1月~2006年2月经内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诊断的BE患者16例,在内镜下行60 W APC治疗。术后口服质子泵抑制剂。并进行内镜及临床症状随访。[结果]15例患者经过1~3次(共治疗24次)APC治疗BE完全消除。术后5例次出现胸骨后隐痛不适。所有患者均完成随访(6~14个月,平均10.5个月),3例复发,其中2例为再生鳞状上皮混有岛状柱状上皮,1例为新生BE上皮。[结论]APC治疗BE安全,短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所致三叉神经痛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3年4月至2016年8月解放军第一七四医院神经外科(2例)及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11例)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VBD致三叉神经痛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4例;年龄37~72岁,平均(59±10)岁;病程4~240个月,病程中位数36. 0(9. 5,54. 0)个月;术前合并脑梗死1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合并高血压病9例,糖尿病2例,冠心病1例; 10例术前均使用卡马西平治疗,2例术前行射频治疗;疼痛分布以三叉神经第2、3支分布区为主。术前及术后采用巴罗神经研究所(BNI)疼痛分级进行评分;术前行头部MRI检查(包括三维时间飞跃法序列)明确诊断。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术后采用门诊及电话进行临床随访。结果 (1) 13例患者术前BNI疼痛分级:Ⅳ级4例,V级9例;经MRI及术中所见均符合VBD特征,三叉神经受压移位明显;责任血管分布为基底动脉6例,基底动脉+小脑上动脉3例,椎动脉4例; 12例单纯行显微血管减压术,1例患者在显微血管减压术基础上行选择性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SPPR)。(2) 13例患者均完成临床随访,随访时间24~64个月,平均(48±13)个月。13例患者术后即刻均有效(BNI分级I级),其中1例术后出现同侧听力下降;1例术后1年复发(BNI分级Ⅲ级),1例术后3年复发(BNI分级Ⅲ级),11例患者均为随访有效(BNI分级I级)。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对VBD所致的三叉神经痛短期疗效较确切,安全性较好,但因样本量少,且VBD属慢性进展性疾病,其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慢性胰腺炎(CP)外科治疗效果,探讨如何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治疗的54例CP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 本组54例CP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8例行单纯减压引流术(Partington术);13例行切除术,包括7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4例胰体尾部联合脾切除术、1例胰体尾部切除术(DP)及1例胰十二指肠联合胰体尾部切除术;12例行切除+减压引流术,包括7例Beger术及5例Frey术;21例行其他手术(15例胰腺假性囊肿空肠吻合术,4例剖腹探查、胰腺组织活检术及2例胃空肠吻合、胆总管空肠吻合术).术后病理证实4例CP已合并癌变.12例出现各种术后并发症,均经非手术治疗而治愈,无院内死亡病例.44例(81.5%)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 67个月.42例术前明显腹痛者中36例(85.7%)获得持续缓解;术后新发糖尿病1例,无新发脂肪泻病例.结论 对于具备外科手术指征的CP患者,应以最大程度地保留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为目的,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同时要兼顾手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经胃囊肿-胃内引流治疗胃后型胰腺假性囊肿的价值.方法 5例因重症胆源性胰腺炎引起的胃后型胰腺假性囊肿,非手术治疗超过2~6个月,囊肿长径分别为8、10、12、14、15 cm.采用4孔法腹腔镜下经胃前壁进入胃腔,用超声刀切开胃后壁及胰腺假性囊肿壁,切口约2~3 cm,行胰腺假性囊肿-胃内引流术.结果 5例均成功施行腹腔镜下手术,手术时间分别为90、105、115、120、150 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00、150、150、200、300 ml.手术后无明显胃内出血征象.术后随访1个月,囊肿均消失,无急性胰腺炎复发及局部感染征象.1例术后7d发生胃瘘,经对症处理后1个月愈合.结论 腹腔镜下经胃囊肿-胃内引流术治疗胰腺假性囊肿简单、有效、微创,可作为治疗胰腺假性囊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降低腹腔镜肝囊肿去顶减压术后囊肿复发率的方法.方法:对唐山工人医院72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肝囊肿患者的临床及术后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开腹与腹腔镜肝囊肿开窗引流术两种手术方法治疗效果.结果:腹腔镜手术患者术中出血量(10.3 m L±6.1 m L)少于开腹手术(50.3 m L±4.7 m L);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及平均住院日(13.3 h±4.7 h、28.1 h±8.9 h、9.5 d±3.6 d)较开腹手术明显缩短(56.5 h±26.5 h、78.5 h±16.3 h、25.3 d±2.9 d);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肝囊肿复发率5/24(20.1%)高于开腹手术3/48(6.3%),在腹腔镜组中,15例术中未使用透明质酸钠的患者有5例术后出现囊肿复发,而术中使用透明质酸钠的9例患者,未发现囊肿复发(P0.05).结论:腹腔镜下肝囊肿开窗引流术安全、可行,术中尽可能多的去除肝囊肿顶壁、合理使用硬化剂失活残余囊腔上皮细胞以及在正确使用透明质酸钠等防黏连剂的前提下有效放置引流等措施的综合运用,可以有效地减少腹腔镜术后囊肿复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颅脑创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低颅压脑积水(LPH)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 方法选择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2年10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6例去骨瓣减压术后LPH患者,均采用可调压非抗虹吸分流管行脑室-腹腔分流术。4例患者二期行颅骨缺损钛网成形术,2例患者同期行颅骨缺损钛网成形术。于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统计患者认知功能、步态、尿便功能,采用头部螺旋CT影像学检查,评价手术效果。 结果6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脑室-腹腔分流术后1周~2个月患者症状明显改善,且脑室系统明显回缩。分期行脑室-腹腔分流与钛网成形术,术后患者症状及影像学检查表现改善较快。 结论可调压非抗虹吸分流管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是治疗去骨瓣减压术后LPH的有效方法,并且在二期行钛网成形术的治疗效果可能更佳。  相似文献   

19.
肾盂旁囊肿简易分型在后腹腔镜去顶减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盂旁囊肿的简易分型对后腹腔镜去顶减压术的指导作用。方法对56例肾盂旁囊肿患者实施后腹腔镜下肾盂旁囊肿去顶减压术。根据术前影像学特征将肾盂旁囊肿分为肾蒂背外侧型34例和肾蒂腹内侧型22例,术中根据分型采取不同的路径实施手术。结果 56例均获成功,无输血、中转开放手术病例,无肾蒂损伤等严重并发症。与同期后腹腔镜下肾盂旁囊肿去顶减压术比较,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结论肾盂旁囊肿的简易分型对后腹腔镜下去顶减压术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经导管封堵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外管道开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7年3至7月共行3例外管道开窗封堵术,男2例,女1例,年龄分别为7、14及8岁,术前诊断均为发绀,属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不能行双心室矫治,而行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术中均加行外管道开窗.术后患者持续存在口唇发绀,血氧饱和度降低.3例患者行心导管及造影检查后证实上、下腔静脉与肺动脉吻合口通畅,无狭窄改变,肺动脉平均压均小于15 mm Hg(1 mm Hg=0.133 kPa),分别采用AGA公司Amplatzer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及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对外管道与右房之间的交通(开窗)进行封堵.结果 所有患者均封堵成功,封堵后即刻、15 min、30 min及1 h分别测肺动脉及腔静脉压,与封堵前比较无明显升高,且患者无明确不适症状,血氧饱和度较封堵术前均有提高,发绀减轻,超声心动图及造影证实封堵器形态及位置良好.无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3至6个月,经超声心动图证实封堵器形态及位置良好,无残余分流.结论 经导管外管道开窗封堵术技术成功率高、疗效确切,但远期疗效尚需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