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指纹识别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纹具有唯一性、相对稳定性并且采集容易,因此指纹识别技术在安全领域得到高度关注.指纹自动识别需要经过指纹采集、预处理、特征提取和分类识别四个阶段,目前在我国已经应用于指纹支付、汽车指纹防盗和指纹UKEY.随着技术的发展,指纹识别将会与智能卡、手持设备和网络交易结合被应用于更加广泛的领域.  相似文献   

2.
由于基于生物特征识别的方式不但简单快速,而且安全可靠,近年来,作为生物特征识别的典型技术,人脸识别与指纹识别被广泛应用.然而,使用单一特征的生物特征识别系统,其正确率和稳定性还有待提高,且容易被作弊手段攻破.因此,侧重于回顾联合人脸与指纹的多模态生物特征识别方法.首先分别回顾了人脸、指纹识别的研究现状;然后对单模态生物特征识别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为了解决单模态生物特征识别存在的正确率不够高和稳定性不够强等问题,重点讨论了联合人脸与指纹进行多模态生物特征识别的方法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指纹识别技术在考试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指纹识别技术是一种成熟的生物识别技术,将指纹识别技术应用到考试管理中,通过指纹的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可有效杜绝考场上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介绍了指纹识别系统的选型、指纹识别系统的功能与特点以及软件设计的流程。  相似文献   

4.
指纹识别具有很好的方便性和可靠性,是现代社会应用最广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本文介绍指纹识别技术的发展和分类,论述了基于联合变换相关器的光电混合指纹识别技术,包括指纹取像技术与指纹预处理、指纹图像的匹配、系统的性能参数的定义以及光学联合变换相关器的各种改进方法,讨论了光电混合指纹识别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现普遍使用电子钥匙实现对车辆开/关门功能的控制,但存在钥匙易丢失以及钥匙易被盗而导致车主无法操控车辆甚至发生车辆被盗的风险。通过设计在电子钥匙中植入指纹识别芯片作为第一道开/关门安全防线,同时在手机中加载基于指纹识别的车辆开/关安全防盗软件,可以通过手机对电子钥匙与车辆内部存储的预留信息进行更新。使用基于指纹识别的手机—电子钥匙防盗系统可以在提高便捷操控的同时,增加双重生物识别技术,提升车辆防盗性能,该设计具有很大市场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指纹识别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指纹识别由于具有唯一性、可靠性,在安全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了指纹识别技术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情况,对指纹识别系统的指纹图像增强、特征得取及特征匹配环节的各种技术以及新的发展动态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宋晓玲 《科技信息》2010,(31):I0050-I0050,I0131
随着指纹数据库规模的不断扩大,识别效率逐渐降低。本文通过对已有自动指纹识别系统的分析、研究,针对目前的大型数据库中自动指纹识别系统存在的建库速度慢,采集速度慢,匹配效率差等缺陷,探讨了基于数据挖掘的自动指纹识别系统。  相似文献   

8.
自动指纹识别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33,自引:11,他引:33  
自动指纹识别技术是利用人类指纹的唯一性,通过对指纹图案的采样、特征信息提取并与库存样本相比较的过程来实现身份识别的技术。与帐号+密码、IC卡等传统的身份识别手段相比,自动指纹识别技术具有不完全丢失、不会遗记、唯一性、不变性、防伪性能好和使用方便等优点,已经逐步在门禁、考勤、金融、公共安全和电子商务等领域得到应用。介绍了自动指纹识别技术的研究现状和指纹特征定义和提取、指纹比对等主要研究内容,分析了该技术面临的主要困难:指纹采集、指纹分类和缺乏相应的系统性能评价体系,提出了该技术的发展方向为非接触式复皮层指纹采集、兼容主流采集设备的识别芯片的开发和多种生物识别技术的融合,对该技术的发展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9.
自动指纹识别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是目前生物特征识别研究的热点课题,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个人身份识别和验证系统中.自动指纹识别技术大致可以分为指纹图像预处理和指纹匹配两个主要过程.本文并针对指纹图像的特点设计了基于相位指纹图像预处理与匹配算法,解决了图像归一化、图像分割和方向场平滑和图像二值化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指纹识别技术的新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指纹识别技术已经被日益广泛的用于个人的身份鉴别,譬如ID卡、指纹硬盘等.目前,在线指纹采集技术和自动指纹识别算法都已经取得很大的进展.各种指纹识别技术,包括指纹获取、分类、增强和匹配,性能都有了显著的提高.文中概述了指纹识别领域的最新进展,对每个步骤的相关算法进行了讨论,特别针对两个重要而有挑战性的问题:低质量指纹图像的增强和弹性形变指纹图像的匹配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另外,还讨论了国际指纹识别评测算法FVC2004和FpVTE2003,基于此可以进行全面、客观地识别算法的性能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