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糖尿病人常规检测蛋白阴性的病人,进行尿β2-m、Alb检测,以探讨糖尿病患者尿β2-m、Alb改变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以往发病率高.最常发生于1型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在某些情况下也可发生.占糖尿病人住院患者中11.1%~14.6%.目前已下降.病死率目前仅占糖尿病人病死率1%以下.我院2006年~2010年共收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人20例,死亡1例.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我科自1992年2月~1998年2月共收治糖尿病人急腹症96例。本文就其危险因素和围手术期处理中的几个问题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本组97例中男56例,女41例。年龄21~80岁,平均50岁,97例均为急诊手术。入院前病人已知患糖尿病者68例。其中胰岛素依赖型的6例,长期口服降糖药物者17例,间断口服降糖药物者31例,单纯饮食控制者14例。入院前病人无糖尿病史者28例,占29%。术前测定血糖>16.7mmol/L或尿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彬  华郁 《医学信息》2007,20(5):834-837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合并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 ̄2005年9月81例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细菌学培养及病原菌的菌群分布和耐药性。结果①740例糖尿病患者中合并尿路感染的81例,尿路感染发生率占10.95%,其中女性占82.7%,年龄60岁以上占65.4%;②细菌学检查率为77.8%,尿细菌培养阳性率为44.4%,尿细菌培养阴性率为33.4%;③尿细菌培养阳性36例,G-菌株占65.8%,大肠杆菌占52.6%,G 菌株占28.9%,粪肠球菌及葡萄球菌属各占10.5%,真菌2株占5.3%;④大肠杆菌对氨苄青霉素、头孢噻吩、培氟沙星、复方新诺明、阿莫西林/棒酸耐药率较高,粪肠球菌对喹诺酮类及四环素耐药率较高,葡萄球菌属对青霉素G、头孢唑啉、复方新诺明、红霉素、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棒酸、左氧氟沙星、培氟沙星、庆大霉素耐药率较高。结论糖尿病患者由于免疫力低下,局部组织结构功能受损易于被病原菌侵袭和繁殖,故合并尿路感染应重视病原菌及其耐药性检测,对控制尿路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尿白蛋白排泄与NIDDM患者病程和尿β_2微球蛋白排泄的关系张,张恒德,马勃海,尹玉梅尿白蛋白,尿β2微球蛋白测定是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指标。本文用放射免疫分析对50例NIDDM患者及10名非糖尿病人进行尿白蛋白、尿β2微球蛋白排泄的观察。50例...  相似文献   

6.
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我院近两年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临床资料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09年1月~2011年1月我院确诊的587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尿路感染组与非尿路感染组,两组之间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24h尿蛋白定量进行统计学分析,致病菌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尿路感染发病率女性明显高于男性,且随年龄增长,尿路感染发病率明显上升.2型糖尿病患者中年龄、性别、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c)、24h尿蛋白定量在尿路感染组和非尿路感染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革兰氏阴性杆菌(大肠埃希氏菌)为糖尿病尿路感染主要致病菌,无症状性菌尿为其主要表现形式.结论 2型糖尿病尿路感染发病率高,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c)、24h尿蛋白定量对尿路感染有一定作用.无症状菌尿为其主要表现形式,应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已有大量文献报道,尿微量白蛋白(MAU)的检测可作为肾脏早期损伤的敏感和可靠的诊断指标[1]。本文测定57例2型糖尿病人的MAU并以MAU异常升高为糖尿病人早期肾损伤标志,调查分析肾早期损伤患者年龄、性别、病程、血压、拥有的糖尿病工具、吸烟情况以及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等相关因素,为2型糖尿病病人肾早期损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1资料与方法1.1对象2型糖尿病患者57例(男35例、女22例),平均年龄57.3岁(30岁~77岁),符合1997年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提出的诊断标准。所选病人…  相似文献   

8.
在溶栓治疗时代前及期间,糖尿病人患急性心梗的转归一向较非糖尿病人差.随着器械介入治疗,特别是主支架的放置,是否便糖尿病人的结局得以改善?本文比较了76名非糖尿病人(年龄61±14岁,66%男性)和28名糖尿病人(年龄65±12岁,64%男性)的血管造影结果和临床转归,这些病人均连续使用直接支架放置术治疗急性心梗,位于 3级血流的冠脉栓子在 96%糖尿病和 97%非糖尿病者再通.放置支架后两组人的血管造影结果相似.1个月后随访,两组病人均生存.糖尿病组有高得多的支架血栓形成(18%比1%,p= 0.0…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人,尤其是年青的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IDDM)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临床上,糖尿病出现尿常规的改变(蛋白尿)已是糖尿病肾损害较严重且不可逆的病变,我们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了75例糖尿病尿常规阴性肾功能正常病人24小时尿白蛋白(Alb),β_2—微球蛋白(β_2-m),α_1-微球蛋白(α_1-m)的排泄量为从中发现一定规律,为临床更早期发现糖尿病肾损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初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与糖尿病肾病(DN)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36例二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12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AER)的检查,根据眼底改变将病人分为三组,计算各组患者并发糖尿病肾病的比例,并做尿白蛋白排泄率与DR眼底改变的相关性分析。结果:DR临床前期组的病人中有5%并发DN,DR非增殖期组的病人中有42%并发DN,DR增殖期组的病人中有71%并发DN;AER与DR的眼底改变呈显著的正相关性。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肾病临床表现密切相关,呈平行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动态监测非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治疗前后空腹血糖(Glu)和外周血中白细胞(WBC)变化,了解该类患者Glu升高是异常升高还是急性泌尿系感染的应激反应所致.方法 收集153例确诊尿路感染患者的资料,包括89例血糖正常患者以及64例血糖调节受损(IGR)患者,分别统计入院时、采集尿培养时以及好转出院时的Glu和WBC结果,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结果 89例血糖正常患者中,46例院内感染患者入院时与出院时以及正常体检人群的Glu和WB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集尿培养时的Glu和WBC结果均高于入院以及出院和体检人群(P <0.05);43例入院时即尿培养阳性的患者Glu和WBC均高于出院及正常体检人群(P<0.05);89例患者采集尿培养时的Glu和WBC升高比值成一定的正相关,相关系数r=0.801(P <0.05).64例IGR患者中,30例院内感染患者入院时与出院时的Glu和WB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Glu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采集尿培养时的Glu和WBC结果均高于入院以及出院和体检人群(P<0.05);34例入院时即尿培养阳性的患者Glu和WBC均高于出院及正常体检人群(P<0.05);64例患者采集尿培养时的Glu和WBC升高比值成一定的正相关,相关系数r=0.658(P <0.05).结论 非糖尿病尿路感染患者Glu升高可能是应激反应所致,Glu检测可作为非糖尿病尿路感染患者监测病情,评估预后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在平常工作中,经常碰到尿液常规检查葡萄糖呈阳性,从而怀疑病人是糖尿病,做空腹血糖检测、糖耐量试验却都正常.分析原因有很多种,肾性糖尿病就是其中之一.现收集尿糖阳性的40例糖尿病人和38例肾性糖尿病人,检测其空腹血糖及做糖耐量试验,旨在探索肾性糖尿病与糖尿病人的不同之处及其引起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110例尿路感染病人进行了尿β2-m测定,分析了尿β2-m在尿路感染定位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诊断上、下尿路感染提供了客观依据。1对象和方法1.1对象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月期间在我科住院治疗的尿路感染患者110例(男42,女68)。年龄1岁~75岁,平均41岁。1.2细菌性尿路感染诊断标准[1]①清洁中段尿培养菌落数>105个/ml。②离心尿沉渣WBC>5个/高倍视野,或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全麻术后转重症监护病房(ICU)的老年女性患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致病菌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全麻术后转ICU的老年女性患者41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实施全麻后导尿,统计患者术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发生情况及致病菌情况,对可能影响患者术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统计学分析。结果416例患者中有82例(19.71%)发生了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共分离培养出113株病原菌,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及真菌所占的比例依次为20.35%、71.68%及7.96%。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在年龄、BMI、手术时间、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合并泌尿系统梗阻性疾病、血红蛋白水平、术后留置尿管时间、术后卧床时间、是否为急诊手术及是否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等方面,全麻术后转ICU的老年女性患者的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75岁、合并糖尿病、术后留置尿管时间≥3 d、术后卧床时间≥5 d以及急诊手术是全麻术后转ICU的老年女性患者发生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OR>1,P<0.05),而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则是避免发生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保护性因素(OR<1,P<0.05)。结论全麻术后转ICU的老年女性患者发生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概率较高,革兰氏阴性菌为其主要的致病菌,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发生与患者年龄、是否合并糖尿病、术后留置尿管时间、术后卧床时间、是否为急诊手术及是否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等有关。  相似文献   

15.
1992年~1094来院就诊糖尿病人79例进行口服葡萄糖激发胰岛素释放试验结果分为胰岛素依赖型(Ⅰ型)和非胰岛素依赖型(Ⅱ型)糖尿病;相应做血糖含量测定;并对病人空腹血清,尿液进行β2-m RIA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53例糖尿病人(包括30例Ⅰ型糖尿病(IDDM),即胰岛素依赖型;23例Ⅱ型糖尿病(NIDDM)即非胰岛素依赖型)的血清皮质醇水平,发现糖尿病人的血清皮质醇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因此,检查糖尿病人的皮质醇对及时发现患者有无肾上腺皮质功能异常及其它并发症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对象和方法 一、患者组:糖尿病患者53例均来自住院病人,其中Ⅰ型糖尿病患者30例(男18例,女12例);Ⅱ型糖尿病患者23例(男15例,女8例),二组年龄在39~63岁之间。 二、对照组:30例(男15,女15)来自健康查体的正常人,年龄在35~60岁之间。  相似文献   

17.
马丽萍  钟琼仙  王跃波 《医学信息》2009,22(6):1064-1065
目的 探讨糖尿病人眼底不同程度的改变及预后.方法 观察150例糖尿痛者眼底情况,对眼底改变发生率与糖尿病病程、眼底改变轻重与糖尿病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50例中96例发生不同程度眼底改变,其发生率为64%.糖尿病痛程越长发生率越高,眼底改变越重则糖尿病病情越重,预后越差.结论 要高度重视糖尿病人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病人的社区护理干预与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是常见的慢性内分泌疾病,本人对社区85例糖尿病人进行了系统的健康教育及全方位的护理,使病人血糖控制良好,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使病人增强了生活信心,提高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随机抽取经眼科检查的本院内科糖尿病住院病例57例.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35例,占61.5%,其中病程<5年16例,阳性率50%;5~10年5例,阳性率62.5%,10~20年11例;阳性率78.6%;>20年3例,阳性率100%.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多数血中糖基化血红蛋白高于正常,P<0.05.差异显著.并多伴有高血压、末梢神经炎、皮肤及泌尿系感染.因而,要控制糖尿病人视网膜病变的发展.关键在于控制好血糖,尽可能使糖基化血红蛋白维持在理想控制水平.同时防治高血压、末梢神经炎、皮肤及泌尿系感染等合并症.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人,尤其是年青的胰岛素依赖糖尿病(IDDM)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当临床上糖尿病出现尿蛋白,已是糖尿病肾损害较严重了,而且病变已不可逆。我们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了65例糖尿病病人尿常规阴性肾功能正常病人24小时尿蛋白(Alb)、β_2—微球蛋白(β_2—m),α_1—微球蛋白(α_1—m)的排泄量从中发现一定规律,为临床更早期发现糖尿病肾损害的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