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3 毫秒
1.
刘慧青  侯爱平  崔莎莎 《光明中医》2016,(20):3044-3046
脑卒中引起的偏瘫功能障碍严重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康复治疗是康复医疗界关注的首要问题。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以西医为主,近年来,中医康复逐渐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阅读、整理、综合分析近十年有关中西医治疗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障碍的文献,以期为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康复治疗提供参考,以减少病人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偏瘫是中风病最常见的后遗症,推拿疗法对其康复治疗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文章运用文献分析的方法,从推拿疗法对中风偏瘫康复的有效性及其在中风偏瘫康复中的具体两个方面,将近年来推拿疗法在中风偏瘫的临床治疗与康复中的应用概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偏瘫痉挛状态采取中医综合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对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的患者采用中医综合康复治疗。结果与结论:中医综合康复治疗偏瘫痉挛状态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正>偏瘫几乎和中风同时发病,也有的先出现肌体麻木,而后出现中风。因为中风来势凶险,故抢救中风患者,使其早日康复是首要的任务,治疗偏瘫往往放在第二位。由于推迟偏瘫治疗,失去了偏瘫治疗的最好时机,使偏瘫患者后期康复困难,甚至不易康复。笔者自1996年3月至1998年1月共21个月,改变以往的常规即治疗偏瘫放在中风恢复后,而是将偏瘫和中风同步治疗,先后治疗103例偏瘫患者疗效显著,偏瘫患者大多数康复快,疗效好。尤其采取综合治疗更显出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头针配合康复手法及单纯康复手法对偏瘫肩关节半脱位的影响。方法:对脑卒中偏瘫肩关节半脱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9例和对照组59例,两组均采用神经科常规药物头针治疗及康复手法治疗,治疗组头针治疗的同时进行康复手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81.4%,有效率具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头针配合康复手法治疗偏瘫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优于单纯康复手法。  相似文献   

6.
卒中偏瘫患者回到社区应是康复的延续,而不是康复的终结。社区康复包括康复治疗和康复护理,在医疗资源相对不足的现有条件下,康复治疗进入社区和家庭困难重重,而社区康复护理的地位则突显。本研究对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出院后社区综合康复护理,并根据功能恢复情况及时调整护理重点,旨在帮助卒中偏瘫患者提高生活和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针灸疗法对中风偏瘫的康复作用及临床应用概况,采用文献回顾性分析方法,从针灸疗法对中风偏瘫的有效性及其在中风偏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两个方面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中风偏瘫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针刺治疗中风在我国有数千年的历史,今天还广为应用。随着康复医学理论的深入,结合现代康复理论实践思考脑卒中偏瘫康复的针刺如何有效干预,对于脑卒中偏瘫康复的中医针刺治疗理念认识及临床康复疗效的提高均有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颅骶疗法结合康复训练对于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的治疗作用.方法:60例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颅骶疗法配合康复技术治疗,对照组仅用康复技术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用Brunnstrom's运动功能评分法评定肌痉挛和运动功能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偏瘫患者肢体痉挛及肢体运动功能均有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达到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纯使用康复技术相比,颅骶疗法结合康复技术对于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康复具有更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颅骶疗法结合康复训练对于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的治疗作用.方法:60例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颅骶疗法配合康复技术治疗,对照组仅用康复技术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用Brunnstrom's运动功能评分法评定肌痉挛和运动功能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偏瘫患者肢体痉挛及肢体运动功能均有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达到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纯使用康复技术相比,颅骶疗法结合康复技术对于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康复具有更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胡俊霞 《光明中医》2007,22(3):39-40
针灸学作为传统中医学的一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在治疗中风偏瘫方面的积极作用毋庸置疑.而现代康复方法以其独有的特色在促进偏瘫患者的功能恢复方面也有着明显疗效.随着现代康复技术的日益普及,针灸与康复结合治疗中风偏瘫愈来愈被患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12.
分期整体针刺疗法结合现代康复技术治疗中风偏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茅敏  陈新  陈越峰  饶萍  刘健 《四川中医》2005,23(12):95-96
目的:探讨分期整体针刺疗法结合现代康复技术对中风偏瘫康复的作用.方法:将60例急性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针灸配合现代康复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现代康复治疗,治疗前、后3个月采用简化Fugl-Meyer评价法和改良Barthel指数分别评定运动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组两种康复评定疗效均比对照组明显提高(均P<0.05).结论:根据Brunnstrom偏瘫恢复的六阶段理论采取的分期整体针刺疗法结合现代康复技术治疗中风偏瘫效果良好,有助于提高中风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医康复治疗脑出血下肢偏瘫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02例脑出血下肢偏瘫患者的中医康复治疗情况做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后疗效显著,P<0.01;治疗前Ⅰ级64例,Ⅱ级26例,Ⅲ级12例;治疗后Ⅱ级10例.Ⅲ级49例,Ⅳ级31例,Ⅴ级12例;结论:中医康复治疗脑出血下肢偏瘫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中风发病率逐年增高,患者因偏瘫造成生活不能自理的情况也越来越多,如何及早进行正确护理和康复治疗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据大量资料表明,正确的护理和康复治疗,能大大降低其致残率,防止发生关节拘挛僵直,提高偏瘫患者的机能恢复,改善生活质量。中风偏瘫的康复护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中西医结合的三级康复治疗方案,防止脑卒中偏瘫患者残疾的形成和加重。方法贯彻中西医结合和综合治疗原则致力于在不影响内科治疗基础上,在中风早期即从康复医学的角度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必要的康复治疗,以及建立中西医结合特色的、分前、中、后三阶段实施的规范化综合康复治疗方案。结论该方案能有效地防止脑卒中偏瘫患者残疾的形成和加重,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中风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中,许多人为因素妨碍了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从五个方面系统论述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偏瘫的康复过程是运动模式的质变过程,并非肌力的丧失,不宜用肌力的大小评价运动功能的好坏,偏瘫的康复治疗应按照神经生理原理进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电针配合康复治疗对偏瘫患者站立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电针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评分量表评定2组患者的单足站立及平衡功能。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单足站立、平衡功能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电针治疗配合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偏瘫患者站立负重能力低下,促进患者平衡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脑卒中偏瘫患者电针治疗及其运动功能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卒中偏瘫患者电针治疗及其运动功能评价龙岩市第一医院(364000)王晓健沈敏海林锦祥钟裕龙岩市中医院(364000)杜红主题词脑血管意外/康复偏瘫/针灸疗法偏瘫/康复@运动功能评价电针疗法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评价是康复的重要内容,其对指导治疗计划、...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康复治疗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偏瘫痉挛状态临床治疗病例进行抽样,将40例偏瘫痉挛状态患者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康复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偏瘫痉挛状态患者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显效4例,好转9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65.00%;观察组显效6例,好转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5.00%。两组偏瘫痉挛状态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相较于西医康复疗法而言,中医综合康复疗法在治疗偏瘫痉挛状态方面疗效更为确切,可以很好地缓解偏瘫痉挛患者肢体痉挛程度,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改善患者预后,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肩一手综合征的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作用。方法:观察研究42例因脑卒中导致肩手综合征的患者,采用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肩手综合征进行康复治疗,按就诊时间分为早、晚期,均给予为期2个月的康复治疗,疗程结束后进行康复评估,观察疗效。结果:早期组治疗效果较理想,与晚期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晚期组治疗效果不佳。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肩手综合征的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