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消息是新闻的主要体裁,但是近几年来,消息的写作不很景气,以至于中国新闻奖的评委们一再呼吁新闻界要重视消息写作,不少新闻界的知名人士亦有同感。改进消息写作,多出消息精品已成了新闻界同仁们改进新闻写作的共识。 在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前夕,笔者重新学习了毛泽东同志亲手撰写的部分新闻作品,颇受启发。毛泽东同志不仅是一个伟大的战略家、思想家、军事家、诗人,而且在长期的戎马生涯中写了许多新闻作品。他的新闻作品,特别是为新华社写的消息辞约意丰,简练洒脱,堪称是消息写作中的精品和典范。学习毛泽东同志的新闻实践,对于改进我们的消息写作是大有裨益的。 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同时,总是十分重视新闻工作,他不仅为党的新闻工作拟订很多政策,而且还抽空写了不少新闻精品。  相似文献   

2.
写真,是我国肖像画的传统技法,是指用简朴的墨线,形神肖似地勾勒真实人像的画法。写真与国画白描手法是一致的,常常将白描与写真结合运用,叫白描写真手法。用于新闻写作,就是用简练朴素的文字,不施浓墨重彩,不加渲染,抓住事物的特征简单几笔,就能勾勒出鲜明新闻形象的表现手法。这是一种既真实简朴,又生动形象的表现手法。这里讲的写真手法,就是白描、写真相结合的手法。下面分别就记事写人两个方面,谈谈如何写真。 第一,写事──描摹事象。 写事,一是描写事件本身,交待来龙去脉;一是要描述场景,用逼真的新闻事象感染受众…  相似文献   

3.
学是通过语言形象的艺术,它可以使读感同身受,其实,新闻作品也需要形象地描绘现实,新闻写作不仅要用事实“说话”,更主要的是用活生生的形象“说话”,尤其是速写,特写和现场短新闻等体裁更应如此,介是,有不少编辑记只重视抽象枯燥的途述,不重视绘声绘色地描写,有的记在新闻中偶到有一段形象描绘,编辑常以“新闻要简炼”为名而将其删除了,看部分获奖新闻作品,甚至获大奖的新闻作,我是因为题材新颖和分量较重,其字表达则是不敢恭维的,作品虽然语句通畅,事实叙述清楚,但字干巴,可读性较差,新闻作品的社会效益就大打折扣了。  相似文献   

4.
本文上篇介绍了新闻中人物形象的写作,接着谈谈事物形象的写作。所谓事物形象,即把报道的事物进行具体形象的描写,这也是写活新闻应当运用的一种手法。新闻中只是叙述事物,难免空泛、抽象、干巴,如把事物的形象再现出来,使读者如见其物,自然会增强可读性。请看,获得全国好新闻一等奖的《陕北有煤海》一则消息的写作: 记者新近去陕西北部的神木、府谷等地采访,所到之处几乎都见到了煤,简直像是走进了煤的海洋。在许多村庄,我们看到农户门前屋后堆放着煤,大大小小的矿点放着煤,有些  相似文献   

5.
谈起新闻写作,有的同志说,写新闻,不像写小说,把一件事情告诉读者就够了,不必讲究写出什么形象。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只是叙述事实,有些新闻可以这样写,但是要把它写得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就做不到了。有的同行又说,“新闻报道是反映客观事物的,而客观事物是千姿百态的。要把这个千姿百态夏映出来。真是难上加难啊!”当然,也有的同行掌握了一套“看家”的本事:写戏剧演出是“婉转动人,妙不可言”;写音乐演奏是“美妙的乐章。动人的旋律”;写现场又是“场面极为壮观,实属罕见”……这些形容词虽然是前人创造的结晶,但毕竟没有具体描写出报道对象的形象,而且用得多  相似文献   

6.
缪影影 《新闻世界》2012,(4):202-203
新闻形象是新闻传播价值的重要体现手段。经过记者选择、塑造的新闻形象或更具典型性、或更具个性、或具有普遍性,能够引发审美主体情感上的共鸣,感受其独特的魅力。同时,新闻形象要满足人类认识生活,认识自己的审美需要,即不但要真实地再现某一历史的客观风貌,同时也要体现历史发展的内涵和趋势。  相似文献   

7.
正什么是新闻?新闻是受众关心的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信息传递。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伟大的解放事业,无时不在发生重大事件,又无时不受到解放区内外、国内外受众的关注。连斯诺这样的西方记者也要突破千重阻隔来报道毛泽东和他的事业。写新闻本来不该是毛泽东或政治领袖们干的事情,他们是新闻的主体,是创造时势的英雄,是被采访的对象,各国领袖亲自上阵写新闻的也确实少见。但毛泽东要亲自捉刀,而且还留下了至少52篇写作和修改的新闻作品(见《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新华出版社1983年12月  相似文献   

8.
新闻摄影的形象价值及表现形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二林 《新闻窗》2009,(2):72-73
众所周知,一张好的新闻摄影作品应同时具有新闻价值和形象价值这两个要素。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新闻成为旧事,其新闻价值也将不断消退,然而,许多新闻摄影作品的价值却依然存在,甚至有不断升值的趋势,其原因就是新闻摄影的形象价值在起作用。“读图时代”的到来进一步提升了新闻摄影形象价值的作用,用画面形象说话,已成为新闻传播的一种趋势,正所谓“一图胜干言”。也就是说,新闻摄影的形象价值将越来越被重视、越来越显示出它作为衡量一幅新闻摄影作品优劣标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广播依靠声音传递信息。这样,广播就具备了声音感染力功能的优势。写作广播新闻,要注意发挥这一优势,取得报纸新闻达不到的效果。在广播中,听众无法看到用文字描述的东西,而是依靠记者把新闻事件绘成一幅声音的图象提供给人们。这就要求广播新闻尽量写得生动形象,悦耳动听。我们向广大听众作报道,进行宣传,目的就是要帮助大家了解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达到理性的认识。但是,理性认识必须依赖于感性认识。如果广播宣传从概念到概念,就理论谈理论,没有充分的材料,空泛说教,就违背了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也就不容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老舍说得好:“我们应当把大道理先在心中消化了,而后用具体的事、现成的话写出来。”我们写广播稿应尽可能把一般的道理,讲得具体生动,用看得见,摸得着,想象得出的具体事实,来代替抽象的概念。比如,“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这样一个深刻的哲理,毛泽东同志用“鸡蛋因得适当的温度而变化为鸡子,但温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与斯诺最初相识于陕北保安,毛泽东是一位能够把国家社稷揽入胸怀的共产党领袖,斯诺是一位恪守新闻专业主义精神的职业记者,两人一见如故,结下了终生不渝的伟大友谊。本文对电影中斯诺的形象进行研究,认为电影不仅突出了他的性格特征和职业精神,而且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及东西方文化相撞、相融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萌生写这篇文章的念头,乃是由妻子对当地电视台一位新闻播音员的多次称赞所引发。已经记不清有多少回了,当看到这位女播音员播报新闻或主持什么晚会节目时,妻子便会说起她在大街上目睹这位播音员弯腰拣起自己不慎掉在地上的一小片纸屑的事情。说起来,这已经是十多年前的事了,且又是这么一点“纸屑小事”,可妻子却没有忘记,且每每提起,这不能不令人有所思索,问个“为什么”?这恐怕就是人们常说的一个人形象问题,说得更具体些,也便是一个新闻人的形象问题。  相似文献   

12.
国家形象是国际舆论和国内民众对特定国家的物质基础、国家政策、民族精神、国家行为、国务活动及其成果的总体评价和认定。这种评价和认定,来源于主权国家的客观实在,是国家实在的主观反映。国家形象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物质要素、精神要素和制度要素三个方面。它通过国际新闻流动,主要是国际新闻媒介的新闻和言论报道来呈现。国家形象有三个主要特点,即系统性和多维性,动态性和相对稳定性以及对内对外的差异性。只有全面把握这些特点,理清国家形象的形成机制,才能塑造出理想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3.
田珺 《采.写.编》2021,(11):66-67
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电视台新闻播音员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电视台新闻播音员的形象是电视观众关注的焦点,电视台新闻播音员的形象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电视新闻节目的质量与效果,所以电视台新闻播音员一定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形象塑造能力.基于此,本文对电视台新闻播音员形象塑造进行了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新闻摄影,是借助瞬间形象和简要的文字说明传递新闻信息的一种传播方式。在当今新闻信息传播渠道十分畅通、传播方式十分多样、传播手段十分先进、传播内容十分翔实的时代,一幅优秀的新闻摄影作品,少用、甚至不用文字说明便可以准确地传递新闻信息。发挥新闻摄影的形象优势、用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同志是一位卓越的马克思主义宣传家。他在革命的一生中,始终把新闻工作作为指导革命运动的重要手段,并亲自参加新闻工作的实践,写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新闻作品。这些作品是无产阶级新闻写作的典型范例,达到了鲜明的政治观点和完美的表现形式的高度统一,体现着马克思主义新闻文风的鲜明特色。毛泽东同志的新闻作品主要包括新闻消息和新闻评论,本文只就他的新闻消息的写作特色试作赏析。毛泽东同志的新闻消息的写作有着多方面的特色,主要可概括为: 篇幅短小 简洁明快 毛泽东同志写的新闻,很少超过千字,多是一、二百和三、四百字,如《爷台山战事扩大》203字,《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178字,《我军解放郑州》150字。特别是《南京国民党反动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电视、广播事业的迅速发表,报纸新闻报道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时效性方面,不及广播快速;在直观性方面,赶不上电视形象生动。这就迫使报纸的文字记者改进消息写作,摒弃抽象、空洞、干巴、老套的弊病,把消息写得更简要快捷,也更形象多彩,并首先使导语“面带笑容”、“其美如画”或“跃跃欲动”,像个活动的荧屏,以便一下子就紧紧地抓住读者。近几年,新闻界提倡多写视觉新闻、实录新闻  相似文献   

17.
为了确保新闻摄影的传播效果,摄影记者应摄取那些能反映新闻本质的形象、适合大众传播的形象、能打动人的形象。遵循这些新闻摄影形象表达的基本法则,可以正确地把握新闻摄影工作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李勤 《新闻导刊》2004,(2):32-33
“形象”一词的本意,是指人和物的外观和形体而言。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我们所讲的形象是指社会公众对某个媒介组织、个人或某件新闻作品的整体印象和评价,其中处于新闻报道第一线的记的自身形象是组织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塑造自身形象要受两方面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史诗般的宏篇巨著,大量的新闻佳作,熔铸了古今中外语言精华,堪称运用现代汉语写作的语言艺术大师。幽默诙谐,是毛泽东新闻写作语言的一个突出特点。夸张格:极力夸大合理想象举重若轻飘洒俊逸1942年10月24日,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后,毛泽东为延安《解放日报》写  相似文献   

20.
两岸关系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两岸新闻交流的发展方向,而两岸新闻交流在两岸关系中扮演着"润滑剂"的功能,提供了可以让两岸进行正常交流互动的机制。未来两岸如何通过新闻交流、通过媒体对两岸形象(台湾形象、大陆形象)的完整、真实和准确的塑造与呈现来沟通两岸、寻求两岸彼此认同、建立彼此好感,发挥媒体良性作用、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两岸新闻交流发展的当务之急和历史使命。本文就此从制度层面、政策层面和实务层面提出了互构两岸真实形象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