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由于解读模式的局限,学界往往贬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的地位。流行观点认为《手稿》从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出发,其出发点是"理想的人"。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和马克思哲学创新道路的分析,我们认为《手稿》中的出发点不是什么理想或抽象的人,而是现实的、从事劳动实践活动的人。  相似文献   

2.
在《18 4 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以下简称《手稿》)中 ,马克思的劳动观是否已经形成 ?如果已经形成 ,则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它 ?这是判断马克思唯物主义世界观何时形成以及正确评价马克思《手稿》的一个关键问题。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目前还没有一致的结论。有一种观点认为 ,《手稿》中马克思的劳动观尚未形成 ,其基本出发点仍然是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如果有所谓劳动观的话 ,那也是理想化的、不成熟的劳动观。这种观点在学术界的影响较大。最近笔者重读《手稿》 ,认为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3.
从马克思对自我思想历程的回顾以及学术界"断裂论"的解读可以看出,于两年内写就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两部著作体现了马克思思想整体中的内部张力,对"现实的个人"的论述是张力的表现,也是其原因.在写<手稿>时期的马克思提出了劳动是人的本质的观点,但使用异化"图式"还是囿于人本主义的框架,对人和社会历史发展问题的解答,对共产主义的论证以及历史观的决定论思想依旧保持着抽象思辨的色彩.马克思恩格斯在<形态>中对现实的人的重新理解,基于对现实物质生产的内在向度--分工以及外在实现中介-生产资料的分析之上,既是唯物理解社会历史的出发点,又是探寻实现共产主义现实路径的立足点,还是确立其唯物史观基本原则,尤其是历史决定论思想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杨巧蓉 《东岳论丛》2006,27(4):38-42
“人类解放”思想是马克思哲学的重要观点,也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思想主旨。在《手稿》中,马克思从现实的人出发,考察了人的实践与社会本质,较为充分地说明了人在私有制条件下劳动异化的必然性。历史的产物终究不会是永恒的,马克思通过对私有制与异化劳动的辩证分析,揭示了人的异化劳动的深层次根源,认为异化劳动作为劳动的一种状态必然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而被扬弃,人类由此进入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是依赖于实践不断生成的运动,它是人类获得解放的最切近形式。  相似文献   

5.
林锋 《学术研究》2015,(2):10-15
国内学界有一种流行观点认为,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劳动观是"不成熟"甚至"不科学"的。事实上,《手稿》的"自由自觉劳动"这一提法有其具体的语境,马克思是在分析人与动物的生命活动的差别时,在相对的意义上、有针对性地讲劳动的"自由自觉"的。他并未抽象地、无条件地谈论或夸大人类劳动的"自由自觉"特性。"自由自觉劳动"不仅仅是马克思当时关于人类劳动的一种理想,它还是一种"曾在人类史前时期真实存在的具体劳动形式"。《手稿》用关于人类劳动的理想来批判私有制社会中人类劳动的现状,谴责其"非正义性",这并无不妥之处,并不构成"唯心主义"。另外,《手稿》并未对私有制社会的现实劳动进行单纯的道德批判或加以简单否定,而是采取"一分为二"的辩证科学态度,在批判其"不正义性"的同时,充分肯定其历史功绩。澄清这些事实,有助于科学评估《手稿》及其劳动观的哲学价值与历史地位,恢复马克思思想史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6.
"劳动创造了美"是马克思<手稿>中的重要美学命题.从哲学人类学的高度,马克思把人的本质视为该命题的逻辑起点.美与艺术是人类社会实践改造世界的产物,美的本质即人的本质,即劳动实践的本质.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工人异化劳动的现实出发认为人的本质就是实践活动;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认为人的本质就在于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正是基于对人的本质认识的发展,才使马克思实现了哲学思想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在近年来的哲学“热点”问题的讨论中,涉及到对马克思的“实践的人道主义”的评价问题.有的论者认为,这种实践的人道主义尚有费尔巴哈抽象的人道主义的残迹,还在某种程度上从人性、人的本质的异化和对异化的扬弃、即从经济范畴的道德评价上,来寻找社会向共产主义演化的理论根据.也有的论者认为,人道主义历史观(不管它是“实践的”还是“理论的”)毕竟不是唯物史观,因为人道史观总是以人的本质、人性的变化来解释历史,而唯物史观则是以人的经济生活来解释历史.所以马克思的实践的人道主义虽包含了唯物史观的萌芽,但还不是唯物史观.而我认为,马克思的“实践人道主义”已是无产阶级的哲学意识形态,是以异化劳动理论为基础的形成中的唯物史观,是与费尔巴哈人本学根本对立的“新世界观”,它的创立实现了人类哲学史上的真正的哥白尼式的哲学革命.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从批判地分析古典政治经济学入手,从人的“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层面上说明人的本质,批判了意识哲学的抽象性,论证了人的类存在和对象性存在,强调了人的自然本性和社会本质的统一,由于对异化劳动的考察规定和结果,马克思最终将社会实践与人的类本质联系起来,从政治经济学批判走向了意识哲学革命,“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是它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0.
社科信息     
《大庆社会科学》2014,(1):159-160
正马克思的资本批判逻辑及启示常江、杨莱撰文指出,《资本论》及其手搞不仅具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理论性质,而且葆有社会历史批判的实践品格。《资本论》以双重批判的整体视野集中体现了马克思研究社会历史发展和现代人自我解放的思想逻辑。马克思对"资本"本质的批判逻辑是通过"哲学—经济学"研究的不断视阈融合实现的。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时期,马克思通过古典经济学的批判性研究,形成了对"资本"本质的自我理解:资本是一种"积蓄的劳动"或"对他人劳动产品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factors determining variations in spatial rates of overeducation. A quantile regression model has been implemented on a sample of region-yearly data drawn from the EU Survey on Income and Living Conditions (EU-SILC) and several institutional and macroeconomic features captured from other data-sets. Potential determinants of overeducation rates include factors such as labour market risk, financial aid to university students, excess labour demand and institutional factors. We find significant effects both for labour market structural imbalances and institutional factors. The research supports the findings of micro based studies which have found that overeducation is consistent with an assignment interpretation of the labour market.  相似文献   

12.
玉以其特有的珍异润朗、光洁清澈赢得了人们的钟爱和礼赞 ,因而在广大群体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尚玉意识。尚玉意识自古有之 ,在距今 2 50 0余年的《诗经·国风》中就有大量反映尚玉意识的篇章 ,其表现方式大致有三种 :即玉作饰物 ,玉作信 (礼 )物 ,玉作美洁物的喻体  相似文献   

13.
杨建华  邵会秋 《西域研究》2012,(3):52-65,138,139
本文通过对中国周边的中亚地区的三个早期铜器发展序列的分析,了解到亚洲地区早期铜器的一般发展规律以及本地发展与外来传入的区别;并收集了欧亚草原早期金属器的相关地区的资料,明确了这些铜器的年代;最后以此为基础审视中国最早并且集中的齐家文化金属器,对这些金属器可能的发展阶段以及来源做出有根据的推测。论文根据金属器的形态研究认为,中国早期金属器在形态方面很多都是外来的,但是没有解决中国金属器的制作能力是否也是外来的,这有待考古与冶金史更好的结合。  相似文献   

14.
民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价值诉求,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也可以理解为是中国共产党通过几十年的革命和改革一步步确立其民主政治的过程。而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成果体现和形成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经验总结及理性升华的民主政治理论,又进一步推进着中国的民主进程不断地前进。本文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背景人手,以民主政治理论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在这一背景下的发展脉络和主题。  相似文献   

15.
在西部地区资源开发中存在资源开发的质与量、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资源开发的发展与代价、资源开发的连续性与间断性等几对现实矛盾.发展合理性是审视和解析这些矛盾的合理视角,确立和实现质的标准、科技进步、合理需求、合理代价中的发展、代内代际的和谐关系是化解这些矛盾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6.
胡滨 《西部论坛》2012,(2):46-53
我国城市化进路中存在的资本和权力的勾连和"经济达尔文主义",消解了人们传统的社会联结方式(村落和单位社会),但新的社会联结的建构相对滞后,导致从传统的社会联结中脱域出来的人们流离于制度之外。社会阶层日益分化彰显,且缺乏垂直流动的渠道和机会;个人之间、个人与公共领域之间、个人与政府之间缺乏必要的社会联结及渠道,原子化社会凸显;从而产生"挫折感"和"相对剥夺感",使社会风险和矛盾集聚。应构建具有政府"合作者"功效的市民社会和非政府组织,以疏通国家和民众间的联结渠道,形成公民社会、市场经济和政治文明三者共同发展的现代社会文明。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自我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一环,是将德育内容内化为主体个人的自觉行为、自己对自己的教育。对学生教育中,自我教育是起主导作用的方法之一。用“慎独”教育,可培养大学生的自我监督和自我控制的能力。正面灌输教育和自我教育要双管齐下,有机结合,扬长避短,互相配合,优势互补,以此才能加强和扩大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18.
19.
(括号内前一数字是期数 ,后一数字是页码 )·本刊专稿·紧紧抓住历史机遇 加快发展和繁荣广东哲学社会科学事业陈绍基 (1 -5 )……………………正确定位 转向改制 建设一流地方社会科学院李子彪 (1 -9)…………………………………………规范学术研究 建设优良学风秦 毅 (2  相似文献   

20.
从跨文化角度看台湾现代诗的语言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现代艺术对语言本体化、自由化的确认使现代诗歌创作第一次获得了独立的地位而不必再附庸于自然的外观和规律。这对中国新诗的创作和研究具有重要启示意义。中国新诗创作过分强调语言秩序与现实外观的吻合 ,始终没有脱离语言的逻辑性和经验的明彻性。台湾五六十年代的现代诗人是中国新文学创作中第一批自觉地探索语言的非逻辑形式、意象指涉的丰富性、审美诗境与客观实境之区别的开拓者。他们的诗歌创作从“超现实主义”出发创造一个不受自然律拘禁的“精神世界” ,使中国新诗产生了超越前人创作的审美冲击力。在理论上对“可解”与“可感”的区分表明台湾现代诗人已真正获得了现代意识 ;在创作中以“语境”印证“实境”则帮助我们更深切地认识现实的真理。台湾现代诗人较之前辈新诗人更重视诗歌的美学性 ,这是中国新诗观念发展成熟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