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提出楔形旋转照射野的概念。方法:将人体体模的CT图像输入至Cadplan(6.4.7版)中,假定体部一侧有靶区,用传统的旋转照射野设计治疗计划和用楔形旋转照射野设计治疗计划,分别比较它们的剂量分布、剂量体积直方图等指标。结果:楔形旋转照射野计划的靶区剂量分布更均匀。结论:楔形板可以修正旋转照射野的剂量分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楔形板在胸上段食管癌放疗应用中对TPS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对胸上段食管鳞癌患者行螺旋CT扫描,获取病灶及其周围组织的三维数据,在TPS中设计加用头足向45°楔行板和不加楔形板的两个计划,计算并比较二者剂量体积直方图。结果:尽管两个计划形成的靶区剂量平均值非常接近,但剂量分布的均匀性有显著差别,不加楔形板时靶区剂量标准差为6.31;在前野加45°楔行板后靶区剂量标准差为4.45,显示采用楔形板后靶区剂量的离散性显著减小,即靶区剂量的分布更加均匀。结论:在常规照射方式的射野中加入楔形板来改善胸上段食管癌照射剂量分布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胸中段、胸下段食管癌适形放疗和调强放疗的剂量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胸中段、胸下段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CRT)和调强放疗(IMRT)两种不同治疗方式,三种射野设计计划中靶区剂量及正常组织受量。方法选取10例在我院治疗的食管癌患者的定位,正确定义GTV、CTV、PTV,设计三种照射方式:三野适形,为前后对照射野加一个侧野,加楔形板;5野调强,角度选择为均匀5野的变化型态;7野调强,角度选择为均匀分摊。处方剂量为50Gy,主要比较以下观察指标:PTV≥95%剂量,适合度(cI);肺总的V5、V10、V20、Dmean,脊髓的Dmax,心脏的V40。结果靶区剂量分布,三种方法差异不明显。正常组织心脏受量无差异性;脊髓受量三野适形计划比两种调强计划稍高;肺各项观察指标无差异性,综合比较三野适形计划优于两种调强计划。结论胸中段、胸下段食管癌调强放疗无优势,适形放疗稍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测量深度及面积不同,将导致楔形因子及PDD、Scp发生改变,继而使楔形照射野下的剂量计算发生偏差。方法:在6MeV条件下,利用德国WELLHOFER公司DOSE-1剂量仪和FC65-G指型电离室及瑞典的ScanditronixRFA-300三维水箱扫描系统在水模中测量6MeV条件下平野和楔形野的各种参数。结果:实测数据显示PDD和Scp在平野和楔形野情况下有差异,楔形因子随测量深度而改变,与实测比较,用传统方法计算楔形野剂量的结果存在误差,误差大小与照射野面积和深度有关。结论:由于忽略了对PDD和Scp等物理参数在楔形野条件下的变化,用传统方法计算楔形野剂量存在误差,为保证临床剂量计算的准确,消除计算误差,应对这些参数进行修正,以达到放射治疗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规定的标准。  相似文献   

5.
张绍刚 《医疗装备》2009,22(5):1-10
目的:正确理解和应用放疗中一维点剂量的处方剂量计算及其过程。方法:(1)根据肿瘤内参考点的组织剂量及其在人体内的深度和PDD(或TMR),计算出人体内射野中心轴上最大剂量点的剂量。(2)对实际射野相对于参考射野的不同而引起的散射线改变的校正。(3)对等中心和非标称SSD照射时的SAD、SSD因子的校正。(4)使用楔形板对楔形照射野的剂量计算。(5)对射野内离轴点的处方剂量的计算。结果:本文对放疗中常规的处方剂量从理论到实例上都给出了较为详尽的一维点剂量的计算结果。结论:一维点剂量的处方剂量计算对于规则野或简单的不规则野十分快捷,它是复杂的二维、三维剂量计算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放射治疗自动计划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概述1.1治疗计划放射治疗计划一般由医生、物理师在计算机计划工作站上完成。治疗计划实际上就是照射野的空间公布。在使用等中心旋转照射(例如X刀犤1,2,4犦治疗)时,一般使用照射弧代替照射野。在剂量计算模型中,一个照射弧也可用多个照射野近似。1.2射束视野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胸中上段食道癌三维适形放疗对脊髓、心、肺的影响。方法:对72例胸中上段食道癌患者采用MLC三维适形设野照射,设4个野适形照射野分割治疗,Dt50 Gy后缩野追量至64 Gy,治疗全程保持GTV体积不变,利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剂量体积直方图进行受量分析,同时与常规3野计划进行比较。结果:7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全程放疗,41例发生放射性食道炎(56.9%),经对症处理均好转或痊愈;23例血象下降(31.9%);4例发生放射性肺炎(5.6%);2例心包积液(2.8%);1例左心室肥厚(1.4%)。结论:三维适形放疗靶区适形度好,剂量更均匀,周围重要器官受量低,适形照射更能保护周围重要器官。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比较不同照射野数治疗计划的计划靶区、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及危及器官的剂量学特点、治疗时间及治疗费用方面的因素,探讨直肠癌术后调强放疗理想的治疗计划模式。方法 统一规定直肠癌术后调强放疗的临床靶区,设定计划靶区为临床靶区的外扩边界在X、Y和Z三个方分别为5、4、3 mm。应用治疗计划系统对不同照射野数5、7、9个照射野治疗计划的靶区剂量分布特点,机器跳数以及小肠、膀胱、双侧股骨头受照射体积、剂量进行比较。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7、9个照射野治疗计划皆能满足临床剂量求。三种治疗计划中7个野、9个野在计划靶区剂量分布、剂量均匀性和适形度方面优于5个野,但从治疗时间实施治疗效率上看,5个野最短,7个野优于9个野。在对小肠保护方面,7个野、9个野优于5个野;膀胱保护方面,9个野优于7个野和5个野;在股骨头方面,5个野优于7个和9个照射野。结论 综合计划靶区剂量分布、肿瘤周围正常组织的保护、治疗时间及治疗费用四方面因素,建议在直肠癌术后调强放疗临床工作中,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与侧重点,选择合适的照射野数。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乳腺癌切线照射时物理楔形板、动态楔形及动态调强3种组织补偿形式的优劣.方法:使用材料为瓦里安eclipse 8.1治疗计划系统,瓦里安23EX直线加速器6MVX线.选择乳腺癌切线野照射患者,物理楔形板、动态楔形分别选择相同并合适的楔形角度,动态调强逆向优化参数靶区0%体积42 Gy,100%体积40 Gy.记录比较所需机器跳数及靶区的均匀性.结果:100%靶区体积40 Gy,3种情况下,45°和30°物理楔形板所需机器跳数最大,分别为510 MU和430 MU,15°动态楔形所需机器跳数最小,为239 MU.15°物理楔形板和动态楔形靶区最大剂量分别为46.3 Gy和45.5 Gy,均匀性较好.结论:动态楔形靶区均匀性略差于动态调强模式,但较物理楔形板好,而其所需的机器跳数则明显低于动态调强模式和物理楔形板模式.综合考虑,建议乳腺癌切线照射时使用动态楔形作组织补偿.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使用OCTAVIUS 4D验证设备对全中枢容积旋转调强放疗计划进行接野部位剂量验证的可行性和准确性,为全中枢容积旋转调强放疗计划接野部位剂量验证提供参考方法。方法:选取12例接受全中枢容积旋转调强接野放疗的患者,在治疗计划系统中分别建立头部中心、胸部中心、腹部中心验证计划和头胸射野衔接处、胸腹射野衔接处验证计划,通过OCTAVIUS 4D验证设备采集真实剂量。通过前后移床验证相邻中心射野衔接处的剂量分布。使用Verisoft 7.1软件分析全中枢容积旋转调强放疗单中心验证计划和射野衔接处验证计划的γ通过率。结果:阈值为10%时,头部、胸部和腹部中心计划在3 mm/3%标准下的γ通过率分别为(99.68±0.60)%、(99.63±0.52)%和(99.53±0.86)%,高于美国医学物理学家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Physicists in Medicine,AAPM)报告的关于治疗前患者计划剂量验证通过率的建议。相同条件下不同相邻中心射野衔接处的剂量分布略有差异,头胸接野部位的γ通过率略低于胸腹接野部位的γ通过率,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1.
适形调强放疗是肿瘤精确放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通过现代医用直线加速器借助于多叶光栅和三维放射治疗计划系统实现照射野形状的适形、高剂量区剂量分布的适形和照射靶区内剂量强度分布的均匀,可以在改善乳腺靶区内剂量均匀性的同时进一步减少肺脏和心脏的照射容积和照射剂量,并能够实现乳腺、瘤床及区域淋巴结的一体化照射,如同时补量照射(SIB)等,  相似文献   

12.
潘璐琳 《医疗装备》2012,25(12):10-11
目的:通过对使用一楔合成技术的肿瘤处方剂量的计算,使得临床治疗中肿瘤得到准确的剂量,使靶区内的剂量分布更加均匀,适形度更好,重要器官得到保护,正常组织尽可能少的受到照射。材料与方法:1、用水箱测得60°主楔形因子。2、通过一楔合成平野和楔形野的比率及公式计算临床处方剂量。结果:通过实测得到60°主楔形因子后,举例说明使用一楔合成后处方剂量计算的结果。结论:对使用一楔合成技术的肿瘤剂量进行严格的,准确的计算,对放射治疗的治疗控制和保证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13.
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计划剂量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比研究五野三维适形放疗(3DCRT)、三野3DCRT和常规模拟机定位放疗等3种不同方法在食管癌放射治疗中的优缺点。方法:20例食管癌患者采用3DCRT方法进行治疗,应用同一治疗计划系统,制定适形放疗和常规模拟机定位放疗方案,3种方案照射剂量均为1.8~2.0Gy/次,5次/周,50Gy/(5~6周)。结果:与常规模拟定位机定位放疗相比,食管癌照射中3DCRT有最好的剂量分布,既可明显提高靶区的剂量,同时能较好地保护正常组织。结论:食管癌的适形放疗技术能降低正常组织的放射损伤和并发症,提高放疗治疗的适形度,改善靶区的剂量分布。  相似文献   

14.
英国飞利浦SL-14医用直线加速器在治疗时须按计算机屏幕要求输入相应参数,如病人姓名、照射野号、能量大小、技术方式、照射剂量、时间设置等。其中,技术方式(TECHNIQUE)选择为:1-STATIC(固定治疗)、2-CCW(逆时针旋转治疗)、3-CW(顺时针旋转治疗)。常规放射治疗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即X线刀)技术大量使用加速器的旋转和固定治疗方式。技术方式选择故障使治疗无法完成。1故障现象在T.C.T(治疗控制终端)上能正常输入病人姓名、照射野号、能量大小,但当正确选择TECHNIQUE项:1-STATIC或2-CCW、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宫颈癌术后七野动态调强(7F-IMRT)和容积弧形调强(VMAT)放疗计划的剂量学特点。方法应用VarianEclipse10.0治疗计划系统分别对20例术后同期放化疗的宫颈癌患者行7F-IMRT和VMAT放疗计划设计,比较两种放疗技术的靶区剂量分布特点及正常组织的受照射剂量及体积。结果7F-IMRT计划的适形指数(CI)为0.813±0.032,VMAT计划的CI为0.824±0.045,两者均能很好满足95%等剂量曲线对100%PTV体积的完全覆盖;7F-IMRT计划中GTV、CTV和PTV的均匀指数(HI)分别为1.051±0.017、1.061±0.014、1.072±0.022,VMAT计划分别为1.036±O.005、1.042±O.007、1.071±O.01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7F-IMRT和VMAT计划中重要的危及器官的关键剂量评价指标(D5、Dmean、Dmin和Dmax)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小肠、膀胱和股骨头等受照射体积的关键评价指标(V20、V30、V40和V50)在两种放疗计划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7F-IMRT和VMAT计划靶区的剂量分布均较理想.对正常组织均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胃癌术后三维适形放疗的剂量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毅 《医疗装备》2009,22(11):37-38
目的:比较胃癌术后常规放射治疗与适形放射治疗技术在同一处方剂量(45Gy)时的剂量分布,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9例胃癌术后患者,分别用常规放射治疗及适形照射技术进行计划设计。根据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比较靶区和正常器官的受量差异和剂量分布。结果:适形放疗的靶区剂量分布及均匀性明显优于常规照射。双肾23Gy剂量的体积比,适形放疗小于常规放疗。适形放疗脊髓受到的最大剂量是39.3+2.3Gy,常规放疗的最大剂量是51.7+1.8Gy。结论:适形照射相对于常规照射具有明显的靶区剂量分布优势,可以减少肾脏、脊髓等正常组织器官的照射体积。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多叶准直器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带多叶准直器的直线加速器的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PS)结合CT定位制定并选取最佳放射治疗计划实施对恶性肿瘤的治疗。结果:27例患者的照射野较好的适形于靶区,治疗计划均符合临床要求,靶区位于90%的等剂量线内且剂量分布较均匀,并形成高剂量区,周围正常组织剂量降低,反应减轻。结论:利多叶准直器能实施三维适形放疗,提高靶区剂量,降低正常组织受量,减轻放疗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段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3DCRT)X线能量的选择.方法:选择21例中段食管癌患者,对每例患者分别采用6 MV和15 MV X线进行3DCRT治疗计划设计,同一患者的2个计划均使用相同的布野方案和剂量体积约束.比较2组治疗计划的计划靶区、危及器官及正常组织的剂量分布.结果:能量6MVX线治疗计划计划靶区的剂量分布、均匀性、适形度与15 MV的结果近似相同,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能量6 MV治疗计划危及器官脊髓、心脏,正常组织肺的受照剂量与15 MV的结果一致,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段食管癌3DCRT中,不同能量X线照射后,肿瘤组织、危及器官和正常组织剂量分布无明显差异,但高能X线使患者受到更多的低剂量照射.因此,中段食管癌3DCRT时X线能量一般选用6 MV.  相似文献   

19.
适形照射技术在胸部肿瘤放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应用自行研制的胸部肿瘤放疗定位装置和现有的放疗设备,实现适形放射治疗.并探讨这种适形照射技术在胸部肿瘤放疗中应用的可行性。选择42例胸部恶性肿瘤患者,其中肺癌33例,纵隔肿瘤9例;经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鳞癌29例,腺癌13例,采用Rander Plan3.0治疗计划系统设计放疗计划,每例患者均做常规和适形2个计划,照射总剂量均为60Gy。常规计划先采用前、后对穿野40Gy,再加斜野20Gy;适形计划依照医生勾画的靶区设计3~5个共面或非共面不规则射野.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s)比较靶区剂量和正常组织受照射剂量的差异。胸部定位装置能够起到体位固定和重复的作用,实现三维适形照射.满足临床要求,大大减少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三维适形放疗联合EP方案治疗小细胞肺癌(SCLC)的近期疗效及耐受性。方法:31例SCLC患者均接受三维适形放疗,1次/d,1.8-2Gy/次,5次,周,共28-31次,总剂量50.4-62Gyc照射野包括原发病灶和转移淋巴结及邻近一站淋巴引流区。同步行EP方案化疗。结果:31例患者全部完成治疗计划,CR和PR分别为25.8%(8/31)和45.2%(14/31)。生存质量较前改善。最主要的毒副反应为白细胞及血小板降低,但均可耐受。结论:三维适形放疗联合EP方案治疗SCLC近期疗效较好,毒副反应能为大多数患者耐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