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谢敏 《安徽科技》2014,(9):35-37
R&D活动是科技创新的基础。各级政府和企业对R&D活动的投入力度越来越大,如何提高R&D效率,进而提高社会总体经济发展水平,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运用DEA方法研究2012年安徽省16个城市的R&D效率,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对策。一、DEA模型指标选取根据数据来源的可行性以及数据选取的科学性,本文选取的R&D投入指标是R&D经费和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R&D产出指标选取的是申请发明专利、发表科技论文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  相似文献   

2.
R&D(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三类活动,是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为增加知识总量(包括人类文化和社会知识的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创造新应用,所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工作,它具备四种基本要素:(1)创造性;(2)新颖性;(3)科学方法的运用;(4)产生新的知识或创造新的应用。R&D活动是区域科技自主创新的源泉,国际上通常采用R&D活动的规模和强度指标反映一国的科技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基础研究是科学之本、技术之源,代表着一个国家科学技术自身实力,无论是R&D活动或是R&D成果的转化与应用,都以基础研究为前提。科技活动自身的发展链,以基础研究为逻辑起点,它是为获得基本原理的新知识而进行实验性或理论性工作,它不以任何专门或特定的近期应用或使用为  相似文献   

4.
张士运 《科技智囊》2009,(12):56-59
科技创新是增强地区竞争力、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而研发(R&D)投入是科技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为了确保北京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增强北京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在R&D经费投入上下足功夫。  相似文献   

5.
《广东科技》2012,21(6):10-10
R&D占GDP的比例 R&D占GDP比例是指全社会用于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的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简称为R&D投入强度,也称作研发投入强度,是国际上通行的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的主要指标。该指标既包含了研发投入的基本内容,同时又从科技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地位的方面出发,直接测度国家或地区发展战略的实施状况,体现的是知识创新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投入水平。目前,世界各国在制定科技发展规划和目标时,均十分重视该项指标。  相似文献   

6.
R&D活动由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三部分组成,基础研究作为科学之本、技术之源,是科技进步的先导,是自主创新的源泉。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只有以深入的基础研究作后盾,才能不断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增强国家发展的后劲。”在“十二五”开局之年,着眼长远、统筹规划和超前部署基础研究,提升科学研究整体水平和原始创新能力,对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2009年全省第二次R&D资源清查数据,对基础研究经费支出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李小芬  陈淑珍 《天津科技》2009,36(4):103-105
天津市高等学校从事R&D活动的人员和用于R&D活动的经费持续增长,2007年达到历史新高。从R&D人员、科技经费投入、R&D课题、论文、专利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天津市高等学校科技活动的趋势和特点。  相似文献   

8.
汪凡 《安徽科技》2010,(10):15-17
R&D投入及其占GDP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活动规模和科技投入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型国家(城市)建设进程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黄山市R&D活动的总体规模、分布情况、研发队伍规模和素质状况、研发资源的投入、成果及产出效益情况,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校基础研究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础研究是R&D活动的源头和基础,也是当前高校科技工作的重点之一。本文收集了大量数据,从研发投入、科技论文发表和专利情况等几个方面对高校在我国基础研究工作中的现状和重要地位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给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沈阳地区R&D投入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及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是用于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活动规模及科技投入强度的国际通用指标,是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竞争力的主要指标,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制定科技政策与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提高R&D经费的投入规模和投入强度是一个国家实现自主创新的重要手段,这在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发展历程中已得到充分验证。  相似文献   

11.
研究与试验发展(Research And Development,简称R&D)活动,是指为增加知识的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工作,它具有四个基本特征:创造性、新颖性、运用科学方法、产生新的知识或创造新的应用。R&D活动是科技活动中最具有创造性和创新性的部分,是整个科技活动的核心,因此,R&D被视为国际和地区竞争力核心要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程瑾 《安徽科技》2003,(7):36-37
为完善科技统计调查制度,建立既符合国际规范、又适合中国国情的科技投入核算体系,我国在科技投入核算体系中加入了R&D指标,于2000年开展了全国性的R&D资源清查工作,获得了全面的R&D分布情况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将R&D统计形成常规统计制度.R&D(研究与试验发展)指标是一项具有国际可比性的重要指标,目前,我国的各类科技统计年报(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都在原有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相继增加了R&D指标,我国的科技统计指标体系正朝着与国际科技统计指标接轨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科技潮》2002,(1)
在全社会进行科技资源(以下简称R&D)清查工作,是一项目前国际通行的搞清国情国力的重要方法。其中R&D经费支出和R&D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又是一组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活动规模及科技投入强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是科技活动的核心,研发人力资源是开展R&D活动的重要基础,是提升国家创新能力和科技实力的决定性因素。当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在增加对研发活动的人力和经费投入,同时他们也高度重视中国研发人力和经费的高速增长。国际上各种对中国科技实力的评论很多,如何正确认识我国的研发人力资源现状,对于深入了解国情和中国的科技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东莞市2000-2005年的R&D经费投入、从事科技活动人员数和GDP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研完了科技投入对东莞市经济增长的贡献度问题.结果表明:R&D经费投入和从事科技活动人员数均与经济增长有正相关关系,且R&D经费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为0.84,从事科技活动人员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为0.82,说明R&D经费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稍显重要.  相似文献   

16.
广东研发人力资源的国内外比较及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谷雨  陈静静 《广东科技》2008,(17):57-59
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是科技创新活动的核心,而研发人力投入则是开展R&D活动的两大资源基础之一。因此,准确把握认识广东研发人力资源的特点与问题,对深入了解广东科技实力及其缺陷具有重要意义。在本文中,笔者主要从广东研发人力的总量、增速和结构对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汉中科技》2011,(3):I0001-I0001
1.1什么是R&D活动 全社会科学研究与试验活动(R&D)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为增加知识总量(包括人类文化和社会知识的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活动,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三类活动。基础研究指为了获得关于现象和可观察事实的基本原理的新知识而进行的实验性或理论性研究,它不以任何专门或特定的应用或使用为目的。  相似文献   

18.
荣良骥  田愉 《甘肃科技》2013,(21):5-6,107
从科技活动机构的部门分布、行业分布、机构隶属关系分布、地区分布等多个方面分析和研究了甘肃省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现状与特点,并针对目前R&D活动机构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3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大量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对数据的分析和筛选。用国际上较为通用的一些指标对南京的自主创新能力的现状,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用时间序列方法对南京自主创新能力的投入和产出作纵向比较,同时。和长三角及其它具有可比性的同类城市作横向比较。比较研究发现:在科技投入方面。与全国R&D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相比.南京市R&D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的优势在逐渐丧失,同时科技人员的投入也落后于苏州和广州等同类城市。在科技活动产出方面,全国每万人申请专利数与南京的差距在缩小,两者之间呈现收敛的趋势。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方面.南京在全国的地位也在下降。今后,南京在科技创新能力产出方面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选取了中国大陆31个省市区的横截面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对31个省市区的R&D活动区域差异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标明,地区生产总值、地区从事科技活动人员数量、高等学校数、高等学校普通本专科学生在校人数、地区教育经费、外商投资的企业数、外商投资总额、地区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长途电话交换机容量、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等指标对R&D产出的影响显著,而劳动力成本对R&D产出的影响有限,气候条件对R&D产出的影响尚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