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分析SOFA评分联合血清降钙素原(PCT)对脓毒症早期诊断及评估预后的效果.方法 将ICU住院的107例危重病患者根据病情分为SIRS组31例、轻度脓毒症组26例、严重脓毒症组25例、脓毒性休克组25例,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患者30例;同时根据脓毒症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39例和死亡组68例,比较分析各组患者血清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SOFA评分的变化.结果 血清PCT、CRP、SOFA评分在SIRS组(1.76±0.36)μg/L、(53.42±12.44)mg/L、(3.54±1.24)分,轻度脓毒症(2.25±0.74)μg/L、(87.25±13.27)mg/L、(6.75±2.37)分,严重脓毒症组(5.54±1.43)μg/L、(91.73±16.63) mg/L、(8.49±2.83)分,脓毒性休克组(8.82±2.54) μg/L、(112.74±23.57) mg/L、(10.26±3.37)分,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血清PCT、SOFA评分依次增加(P<0.05);3组脓毒症患者血清PCT、CRP、SOFA评分较SIRS组显著升高,而各组脓毒症患者的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死亡组血清PCT、SOFA评分(7.63±2.68) μg/L、(9.06±2.26)分较存活组的(2.37±1.03) μg/L、(5.38±1.87)分显著升高(P<0.05),而两组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CT、SOFA评分是脓毒症患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5.132,7.369,P<0.05).结论 血清PCT、SOFA评分可作为脓毒症的早期诊断指标,SOFA评分联合PCT水平的检测对评估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对不同种类医院获得性细菌脓毒症的早期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以医院获得性革兰阴性菌脓毒症、革兰阳性菌脓毒症、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及健康人群(对照组)各50例为研究对象,于入院第1天晨时采集血清观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PMN)、中性粒细胞比例(N)等指标变化,同时记录当日最高体温.结果 患者入院第1天PCT水平革兰阴性菌脓毒症组为9.56 μg/L、革兰阳性菌脓毒症组为4.64 μg/L、SIRS组为0.36 μg/L及对照组为0.08 μg/L,革兰阴性细菌脓毒症组PCT水平显著高于革兰阳性细菌脓毒症组(P<0.01),革兰阴性菌脓毒症组CRP、WBC、PMN、N水平与革兰阳性细菌脓毒症组相近,PCT受试者特征操作曲线面积(AUC)为0.926,高于CRP的0.747 mg/L、WBC的0.807×109/L、N的0.771,革兰阴性组PCT受试者特征操作AUC 0.926,明显高于革兰阳性菌脓毒症组患者的0.8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是细菌性脓毒症诊断的一个较好指标,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均高于其他炎性指标,对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脓毒症的鉴别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辛海亮  吴倩  张园园 《实用预防医学》2018,25(11):1394-1396
目的 探讨血流感染致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前列腺素-2(prostaglandin-2,PGE2)、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水平变化及意义。 方法 对浙江树兰医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32例血流感染致脓毒症患者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n=24)与死亡组(n=8)。另选取同期来该院正常体检的30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清PCT、PGE2、CRP水平,分析血清指标间的相关性。 结果 脓毒症组血清PCT[(11.8±1.4)μg/L vs.(0.33±0.05)μg/L]、PGE2[(672.8±181.2)μg/L vs.(182.2±80.8)μg/L]、CRP[(128.8±25.3)mg/L vs.(45.2±10.0)mg/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死亡组血清PCT [(10.2±1.2)μg/L vs.(16.4±1.4)μg/L]、PGE2 [(610.9±141.3)μg/L vs.(855.3±153.0)μg/L]、CRP[(123.3±19.8)mg/L vs.(145.4±23.8)mg/L]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血流感染致脓毒症患者中无论死亡组还是存活组血清PGE2水平与PCT、CRP存在正相关性(P<0.05)。 结论 PGE2在血流感染致脓毒症体内高表达,且与PCT、CRP存在正相关性,为探讨临床血流感染致脓毒症的炎症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创伤性脓毒症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35(interleukin-35,IL-35)的表达水平及其与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D_4~+CD_(25)~+T细胞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9月重庆市中医院收治的120例创伤患者,按照是否并发脓毒症分为创伤脓毒症组57例和创伤组63例。另外选择同期健康志愿者63名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受试者血清IL-35、PCT和外周血CD_4~+CD_(25)~+T细胞水平,分析创伤性脓毒症患者血清IL-35与PCT和外周血CD_4~+CD_(25)~+T细胞的相关性,同时统计不同转归结果创伤性脓毒症患者血清IL-35水平的变化,另外分析血清IL-35水平对创伤性脓毒症患者生存情况的预测价值。结果创伤脓毒症组患者血清IL-35、PCT、外周血CD_4~+CD_(25)~+T/CD_4~+T和Tregs%分别为(0.46±0.14)ng/L、(4.73±2.02)μg/L、(1.93±0.62)%、(74.62±8.17)%,高于对照组的(0.13±0.04)ng/L、(0.05±0.02)μg/L、(1.02±0.23)%、(53.14±5.62)%及创伤组的(0.26±0.07)ng/L、(0.19±0.08)μg/L、(1.05±0.45)%、(55.29±6.38)%,且创伤组患者血清IL-35和PCT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创伤脓毒症组血清IL-35水平与PCT、外周血CD_4~+CD_(25)~+T/CD_4~+T和Tregs%均呈正相关(P<0.05);创伤脓毒症组死亡患者血清IL-35水平高于存活患者(P<0.05);以血清IL-35=0.40ng/L为预测阈值,预测死亡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38、0.761,曲线下面积为0.749。结论创伤性脓毒症患者血清IL-35水平异常升高,能够反映机体的炎症及免疫抑制状态,IL-35水平对患者预后结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在脓毒性休克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某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严重感染患者,按感染程度分为脓毒性休克组(66例)[根据1个月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50例)和死亡组(16例)]和重症脓毒症组(62例),对照组为同期住院非脓毒性休克患者60例,分别比较分析各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不同时间血清PCT、CRP及WBC水平。结果脓毒性休克组治疗前,治疗1、3、7 d后血清PCT、CRP及WB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重症脓毒症组治疗1、3、7 d后血清PCT和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死亡组治疗1、3、7 d后血清PCT水平均高于存活组,治疗3、7 d后血清CRP水平均高于存活组(均P0.05)。ROC曲线显示,PCT、CRP和WBC的曲线下面积(AUC)及95%CI分别为:0.786(0.703~0.864)、0.754(0.691~0.827)和0.603(0.542~0.679)。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脓毒性休克患者治疗前、治疗7 d后血清PCT与CRP呈正相关[(r=0.596,P=0.004)和(r=0.523,P=0.012)],治疗7 d后血清PCT与WBC呈正相关(r=0.604,P=0.001)。结论 PCT可作为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诊断的指标,动态联合观察PCT和CRP水平对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判断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在儿童不同病原体感染脑膜炎中的鉴别价值,探讨PCT监测其治疗预后的可行性。方法对53例患儿于入院24h内行血细菌培养、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测定,根据检测结果结合临床表现、体征将53例患儿分为两组,化脓性脑膜炎组27例和病毒性脑膜炎组26例,分析PCT、WBC、ESR、CRP在两组患儿发病初期的变化及阳性率。结果化脓性脑膜炎组PCT值明显高于异常界值,病毒性脑膜炎组<0.5μ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BC、ESR、CRP值病毒性脑膜炎组也均明显低于化脓性脑膜炎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化脓性脑膜炎组患儿PCT阳性率明显高于病毒性脑膜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BC阳性率也高于病毒性脑膜炎组(P<0.05),ESR、CRP阳性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CT是鉴别儿童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的重要参考指标,是治疗中疗效观察、病情预后检测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WBC)计数在儿童呼吸道感染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5例呼吸道感染患儿,根据病原体检测的结果,分为细菌感染组(122例)、肺炎支原体感染组(112例)和病毒感染组(121例),所有患儿采集静脉血进行WBC计数、分离血清并检测PCT和CRP水平。结果细菌组血清PCT、CRP和WBC水平明显高于其他2组(P0.05)。以0.5μg/ml、8 mg/L和10.0×10~9/L分别为血清PCT、CRP和WBC异常的界值,血清PCT诊断呼吸道细菌性感染的灵敏度明显高于WBC(P0.05),血清PCT诊断呼吸道细菌性感染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均明显高于血清CRP和WBC(P0.05)。血清PCT、CRP和WBC诊断呼吸道细菌性感染的约登指数分别为0.81、0.47和0.46。结论血清PCT、CRP及WBC检测对鉴别儿童细菌性和非细菌性呼吸道感染有一定的指导价值,PCT在诊断呼吸道细菌感染时有着更好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重症脓毒症细菌感染患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ity protein C, hs-CRP)、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 III,AT-Ⅲ)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内蒙古包钢医院接受治疗的重症脓毒症细菌感染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其疾病严重程度分为严重脓毒症组58例和脓毒症休克组42例,观察患者预后情况。观察严重脓毒症组和脓毒症休克组、存活和死亡患者血清PCT、CRP等炎症因子、FIB、AT-Ⅲ等凝血指标和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A,IgA)、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M,IgM)等免疫功能,分析重度脓毒症细菌感染患者炎症因子与FIB、AT-Ⅲ等凝血指标和免疫功能的相关性。结果脓毒症休克组患者的PCT、CRP和IL-6水平分别为(6.85±0.89)ng/ml、(448.98±15.06)mg/dl、(49.95±4.32)pg/ml高于严重脓毒症组(P<0.001);脓毒症休克组患者IgG、IgA、IgM、FIB和AT-Ⅲ分别为(9.05±1.76)g/L、(2.30±1.11)g/L、(1.41±0.97)g/L、(2.23±0.48)g/L、(152.35±5.41)mg/L,低于严重脓毒症组(P<0.001);死亡患者的血清PCT、CRP、IL-6分别为(8.11±1.25)ng/ml、(485.76±10.98)mg/dl、(55.12±4.28)pg/ml,高于存活患者(P<0.05);死亡患者的IgG、IgA、IgM、FIB和AT-Ⅲ水平分别为(8.02±1.69)g/L、(2.15±0.78)g/L、(1.25±0.92)g/L、(2.14±0.65)g/L、(138.94±4.82)mg/L,低于存活组(P<0.001);重度脓毒症细菌感染患者的PCT、CRP和IL-6水平与IgG、IgA、IgM、FIB和AT-Ⅲ水平负相关(P<0.05)。结论重症脓毒症细菌感染患者PCT、CRP水平较高,FIB、AT-Ⅲ水平较低,且与患者的疾病程度和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子痫前期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为子痫前期的临床诊断、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0月吉林省妇幼保健院子瘤前期患者80例(研究组),轻度、重度各40例,随机选取同期正常妊娠晚期孕妇50例(正常对照组)。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清PCT、CRP及阳性率分别为(2.38±0.57)μg/L、(22.96±1.13)mg/L和88.75%、83.75%,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患者血清PCT、CRP及阳性率分别为(3.45±1.17)μg/L、(24.24±1.20)mg/L和95.00%、90.00%,均高于轻度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患者血清PCT、CRP及阳性率分别为(0.52±0.36)μg/L、(8.05±0.79)mg/L和10.00%、6.25%,均低于治疗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痫前期患者血清PCT、CRP显著升高,且随着严重程度而上升,治疗后血清PCT、CRP均下降,有助于子痫前期患者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肝素结合蛋白(HBP)、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1年3月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收治的92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于医院进行健康体检者45名为对照组。检测两组HMGB1、HBP、IL-10、IL-6、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HMGB1、HBP、IL-10水平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组血清HMGB1、HBP、IL-10、IL-6、CRP、PC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脓毒血症患者血清HMGB1、HBP、IL-10水平与IL-6、CRP、PCT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住院15 d, 92例脓毒症患者死亡22例,生存70例,死亡组患者血清HMGB1、HBP、IL-10、IL-6、CRP、PCT水平均高于生存组(P<0.05); 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HMGB1、HBP、IL-10联合检测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97。结论 脓毒症患者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和肽素与降钙素原(PCT)联合测定在脓毒血症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5月-2011年5月住院患者120例临床资料,将入选病例分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组、脓毒血症组、严重脓毒血症组、脓毒性休克组及非SIRS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的血清和肽素、PCT水平、<24h的炎症指标,以及APACHEⅡ和SOFA评分的差异,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血清和肽素水平SIRS组为(3.14±0.98)ng/ml、脓毒血症组为(8.92±1.51)ng/ml、严重脓毒血症组为(14.54±2.36)ng/ml、脓毒性休克组为(28.63±3.57)ng/ml,明显高于非SIRS对照组的(0.88±0.34)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IRS组、脓毒血症、严重脓毒血症和脓毒血症休克患者的血清PCT水平,亦明显高于非SIRS对照;APACHEⅡ及SOFA评分也显著高于非SIRS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程度脓毒血症患者间和肽素水平、PCT水平、APACHEⅡ和SOFA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随脓毒血症的严重程度升高而升高(P<0.05);脓毒血症生存组的血清和肽素水平及PCT水平显著低于死亡组;APACHEⅡ和SOFA评分均显著低于死亡组(P<0.05);血清和肽素水平及PCT水平均与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呈正相关,但和肽素与脓毒血症严重程度分级之间关系更密切。结论联合检测和肽素与降钙素原对脓毒血症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肝硬化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136例肝硬化伴SIR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病情转归分为死亡组(52例)与存活组(84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肝硬化伴SIRS死亡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死亡组的白蛋白、胆碱酯酶水平分别为(27.68±4.84)g/L和(2647.12±1 057.18)U/L,均低于存活组(t=0.007,P<0.01;t=0.017,P<0.05);死亡组血肌酐(Cr)、空腹血糖水平、白细胞总数、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的中位数分别为175.40 μmol/L、5.43 mmol/L、8.10×109/L、24.00 mg/L和1.20 μg/L,均高于存活组(Z=0.000、0.000、0.009、0.012和0.013,P均<0.05);此外,死亡组的中性粒细性百分比、肝性脑病发生率、消化道出血发生率、Child-pugh C级比例、败血症发生率、肺部感染发生率和多部位感染发生率分别为(76.73±14.02)%、28.85%、34.62%、44.23%、34.62%、73.08%和90.38%,均高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0.009、x2=28.950、42.810、18.260、16.680、41.177和78.440,P均<0.05).成组Logistic逐步回归筛选结果有意义的因素为:Cr>165 μmol/L (OR=6.590,95%CI:1.907~22.778)、消化道出血(OR=29.207,95%CI:4.506~189.290)、CRP>25 mg/L (OR=9.757,95%CI:1.732~54.969)、PCT>1 μg/L(OR=20.350,95%CI:2.617~158.264)和多部位感染(OR=30.760,95%CI:2.934~322.572).结论 Cr>165 μmol/L、消化道出血、CRP>25 mg/L、PCT>1 μg/L和多部位感染是肝硬化伴SIRS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 PCT)检测水平在脓毒血症新生儿中的变化情况及其在患儿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新生儿科2012年9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98例脓毒症新生儿作为研究组,同期4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新生儿入院时的PCT、C反应蛋白( CRP)、白细胞( WBC)、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 APACHEⅡ)差异,并根据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NCIS)的对脓毒症患儿进行分组比较,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PCT对判断脓毒症新生儿预后的临床价值。结果研究组患儿的PCT为(15.37±7.16)ng/L、CRP为(39.82±11.75)mg/L、WBC为(15.8±3.17)×109/L值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新生儿组的PCT:(0.84±0.72)ng/L、CRP:(1.96±1.35)mg/L、WBC:(9.4±2.1)×109/L,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78、20.28、11.75,均P<0.05)。非危重患儿有36例、危重患儿33例、极度危重患儿29例,PCT、CRP、WBC及APACHEⅡ评分的组间比较结果为非危重组<危重组<极危重组患儿(F值分别为14.09、14.18、10.05、7.88,均P<0.05),并且组间两两比较结果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均P<0.05)。 PCT≥14.86μg/L组患儿43例中有21例患儿死亡,死亡率为48.84%,显著高于<14.86μg/L组的14.55%,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62,均P<0.05)。绘制ROC曲线显示,PCT预测患儿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62,大于0.800。结论 PCT检测水平在脓毒血症患儿显著高于正常新生儿,同时与患儿的病情程度有一定的关系,PCT作为一种对脓毒血症患儿预后进行预测的临床指标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可溶性髓细胞表达触发受体1(soluble 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sTREM-1)在儿科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的检测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60例患有肺炎的住院患儿(细菌性肺炎31例,非细菌性肺炎患儿29例),以健康同龄人作为对照组。检测外周血中sTREM-1、血清前降钙素(PCT)、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计数(WBC)的表达水平;检测比较细菌性肺炎患儿治疗前后sTREM-1、PCT、CRP水平及变化规律;检测重症及非重症肺炎患儿sTREM-1、PCT、CRP水平。结果 1)细菌性肺炎组血sTREM-1水平(36.36±8.88)μg/L高于非细菌性肺炎组(16.86±1.83)μg/L及健康对照组(16.27±1.97)μg/L(P<0.05),而非细菌性肺炎组sTREM-1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重症肺炎患儿血sTREM-1(61.18±13.72)μg/L高于非重症肺炎组(33.97±9.21)μg/L;非重症肺炎组(33.97±9.21)μg/L高于健康对照组(16.27±1.97)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细菌性肺炎组血PCT、CRP、WBC高于非细菌性肺炎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重症肺炎组高于非重症肺炎组(P<0.05)。4)细菌性肺炎组患儿治疗前后sTREM-1水平呈连续进行性下降(36.36±8.88)μg/L vs.(27.34±6.48)μg/L,(16.38±4.20)μg/L,治疗后接近于正常儿童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CT、CRP有所降低,早期下降程度不明显(第3天vs第1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REM-1是早期鉴别诊断细菌感染性肺炎的重要指标,对指导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及病情评估、疗效判断有重要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和IL-6在脓毒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LU-Mltest半自动定量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30例未患脓毒症患儿和60例脓毒症患儿有效治疗前后血清PCT含量、IL-6含量及APACHEⅡ评分。同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体温变化和WBC计数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PCT、IL-6和APACHE-Ⅱ评分结果比较显示,脓毒症组PCT、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APACHE-Ⅱ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脓毒症组患儿体温变化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WBC计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进展,PCT、IL-6水平逐渐降低(P<0.05)。结论:PCT和IL-6含量检测对患儿脓毒症的早期诊断和疗效判定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危重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和肾损害(RI)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对60例危重症患者在入院24 h内测定血清PCT水平,并分为异常组(PCT≥0.5μg/L,38例)和正常组(PCT<0.5μg/L,22例),检测血肌酐和血尿素氮的变化,计算PCT预测RI和急性肾功能不全(ARD)的灵敏度、特异度等指标.结果 异常组血肌酐为(188.91±199.48)μmol/L,血尿素氮为(13.03±9.19)mmol/L,明显高于正常组的(67.40±15.35)μmol/L、(6.91±2.06)mmol/L(P<0.01).PCT预测RI的灵敏度为71.79%,特异度为52.38%,预测ARD的灵敏度为91.67%,阴性预测值为95.45%.结论 检测危重症患者血清PCT水平对判断患者RI的严重程度及ARD的发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联合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对新生儿败血症诊断和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新生儿败血症患儿54例作为观察组,其中包括29例为临床败血症患者,25例为败血症确诊者,并选择30名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血清PCT与CRP水平及动态监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PCT与CRP水平。结果①观察组血清PCT、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以PCT>2ng/mL为临界值,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04%和93.33%;以CRP>8mg/L为临界值,CRP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7%和63.33%;两者的阳性预测值均较高;③经有效抗菌药物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PCT转阴、CR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CRP联合检测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动态监测其变化有助于合理使用抗生素,并协助临床判断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血清PCT及凝血指标对预后判断的价值。 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ICU)住院治疗的ARDS患者共6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临床研究,其中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34 ~ 75岁,平均(55.8±11.2)岁。按入院30 d时患者的生存情况,将研究对象分为生存组(36例)和死亡组(24例)。收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Ⅱ)和肺损伤评分(Murray评分)。比较两组患者于确诊ARDS后24 h内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清降钙素原水平(PC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指标的水平。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学检测结果与临床评分之间的关联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相应指标对ARDS患者存活的预测能力。 结果两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死亡组的(26.8±3.1)分比生存组的(22.3±2.6)分]与Murray评分[死亡组的(2.9±0.5)分比生存组的(2.2±0.3)分],死亡组均高于生存组(P均<0.05),血清PCT[(11.29±3.48)μg/L比(4.37±1.65)μg/L]、PT[(25.8±4.7±3.48)s比(16.4±3.1)s]、APTT[(49.4±5.1)s比(32.9±2.5)s]、DD[(4.92±1.05)s比(3.52±0.74)s]水平也高于生存组,但FIB水平低于生存组[(2.78±0.63)g/L比(4.26±0.91)g/L,P<0.05],而两组TT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RDS患者的血清PCT、PT、APTT、DD与APACHEⅡ和Murray评分均呈正相关(P均<0.05),FIB与临床评分均呈负相关(P均<0.05)。PCT联合PT、APTT、FIB、DD的预测患者预后的AUC是0.963,显著高于各单一指标的预测价值。 结论血清PCT以及PT、APTT、FIB、DD凝血指标与ARDS患者的肺损伤程度密切相关,且PCT联合凝血指标对ARDS患者的病情及预后判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动态监测血清降钙素原(PCT)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感染及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选择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是否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感染组又分为好转亚组及未愈亚组。比较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比较各组入ICU第1、3、5天血清PCT、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IL)-6水平。结果感染组48例,非感染组32例,两组年龄、性别构成及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APACHEⅡ评分高于非感染组[(21.71±7.13)分比(15.32±6.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入ICU第1天血清PCT高于非感染组[(2.15±1.79)ng/L比(0.56±0.47)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WBC、CRP及IL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入ICU第3天血清PCT、WBC、CRP、IL.6均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入ICU第5天血清PCT为(3.09+1.98)ng/L,非感染组为(1.06+0.63)n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好转亚组(38例)入ICU第5天WBC、CRP、IL-6分别为(15.13±6.32)×10^9/L、(103.56±40.62)mg/L、(230.41±121.83).g/L,未愈亚组(10例)分别为(18.62±8.89)×109/L、(134.38±34.16)mg/L、(268.73±138.12)n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好转亚组入ICU第1、3、5天血清PCT均低于未愈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监测血清PCT水平的变化可以作为判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感染及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20.
钱国胜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5):3834-3835,3838
目的 探讨败血症新生儿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以及CRP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某院26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败血症组)及30例正常健康新生儿(对照组)采取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RP水平,并且同时检测WBC计数及血培养做为对照.结果 败血症组患儿血清CRP (56.13±32.87) mg/L、WBC (24.37±7.84) ×109/L,明显高于对照组新生儿CRP (5.38±2.11) mg/L、WBC (7.78±1.32) ×109/L,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败血症组血培养阳性20例,阳性患儿CRP阳性率90.00%,WBC阳性率70.00%,CRP与血培养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3,P>0.05),WBC与血培养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0,P< 0.05).结论 CRP检测有助于协助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可为早期诊断提供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