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程管式烟囱高温热风冲天炉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本文介绍了多程管式烟囱高温热风冲天炉的结构和使用情况.该炉熔化率2.5t/h,热风温度为400~450℃,铁液温度稳定在1500℃,铁焦比8~10.  相似文献   

2.
1概述预热送风是强化冲天炉熔炼的有效措施之一,热风能强化底焦燃烧,提高熔炼效果。当风温超过3500℃,对提高铁水温度、改善铁水质量、降低焦耗和提高熔化率等均有显著效果,冲天炉的热效率随热风温度的提高而提高,国外冷风冲天炉的热效率一般为32.4%,当风温为600℃时,热效率可提高到60%,几乎是冷风冲天炉的2倍。冷热风冲天炉熔炼效果对比实例见表:注:冷风时焦耗为14%,送风强度为100m3/min,出铁温度为1400℃热风对冲天炉熔炼的主要作用是:①送风湿度提高,将使空气中自由氧更为活跃,从而增加了氧和碳的反应速度,强化了底…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焦炭质量、底焦层焦、送风量、风速、热风温度等对35 t/h长炉龄热风水冷富氧冲天炉的影响。通过近几年的工艺优化实践,在最佳工艺参数条件下,35 t/h冲天炉熔炼稳定性提高。35 t/h冲天炉在两班制生产条件下,铁液出炉温度1 500~1 550℃,铁液化学成分稳定,能够满足材质为HT250、HT300柴油机气缸体、气缸盖的生产要求,适合于大批量连续生产。  相似文献   

4.
6 t/h高温热风水冷冲天炉的结构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自行研制的高温热风水冷长炉龄冲天炉的结构参数和应用情况。该炉熔化率6t/h,采用炉顶热风换热装置回收炉气余热,热风温度达385~430℃,铁液温度稳定在1500~1550℃,铁液成分稳定、金属元素烧损有所降低,铁焦比7.8,每日24小时连续熔化炉龄可达15日。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少数现代化铸造厂的冲天炉与工业发达国家不存在明显差距,但国内数以万计的小型铸造厂的冲天炉距离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发达国家一般采用长期连续作业的热风长炉龄冲天炉与电炉双联熔炼铸铁,而我国绝大多数小型铸造厂采用普通冷风冲天炉熔炼,每次熔化时间4~8h,炉气中包含的热能、炉体蓄热、燃烧底焦、打炉底焦损失等造成了极大的能源浪费。同时铁液温度普遍在1380~1430℃之间,无法生产具有高附加值的优质铸件。绝大多数小型铸造厂在铸造原材料大幅度涨价、铸件价格竞争激烈、环境保护压力越来越大的不利条件下,徘徊于高能耗、高成本、低效益的迷谷难以自拔。本文拟结合本人工作经历,围绕小型铸造厂的冲天炉熔炼改进问题提出以下意见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两个工程实例介绍了多程管热风换热器水冷冲天炉的结构和使用情况。所介绍的冲天炉熔化率分别为5t/h与8t/h,热风温度分别为300~350℃与400~450℃,铁液温度1450-1550℃,铁焦比8-9.5,炉龄约80天,熔化每吨铁液的炉衬成本约为3元。  相似文献   

7.
陈实 《现代铸铁》1991,(2):43-45,48
我厂于1988年对7.0t/h大双冷风冲天炉进行了风箱、进风管道等结构的技术改造和工艺参数的调试。经10炉次全面测试,在总焦铁比为1:9.2时,出炉铁水温度平均可达1464℃,最高可达1514℃。同改造前比,不仅铁水温度提高了13℃,而且焦耗降低21kg/t金属炉料,一年可节约焦炭约240吨。通过改炉调试,还为拟制我厂7.0t/h冲天炉最佳熔炼参数提供了科学数据。本文介绍了我厂冲天炉改造方案和效果,并作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通过合理地选择化学成分,严格控制3 t/h冲天炉的各项熔炼工艺参数,即选择风口比为4%左右、底焦高度为1 500~1 600 mm,铁焦比为8∶1,送风强度90~120 m3/m·min,稳定地生产出铸态高韧性QT400-18铸件.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冲天炉熔炼中预热供风对炉膛内焦碳的剧烈燃烧和提高铁水温度的积极作用,从理论上加以阐述;从传热学的基本原理出发,结合实践经验,提出在国内颇有影响的灯罩式典型炉膛对铁水过热具有不利影响的见解;认为炉胆热风在当前国内的冲天炉熔炼中仍不失为提高铁水质量、节约焦碳的有效办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3t/h炉顶热风冲天炉及其节焦效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介绍3t/h炉顶热风j中天炉结构的基础上,说明了该;中天炉的主要工艺参数:热风温度控制在400℃以下,铁液温度控制在1400~1450℃之间,炉渣FeO含量1.5%~2%,目前每次熔化时间为3-4h,平均层铁焦比12~14,总铁焦比9-10;该冲天炉节省焦碳的效果特别明显,可供有关铸造厂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