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双面光伏组件采用固定支架运行方式时,在保持支架前、后排间距不变的情况下,当双面光伏组件的安装倾角不同时,组件背面接收的太阳辐射量不同,从而导致光伏电站总发电量也会不同。采用PVsyst软件模拟了不同安装倾角时双面光伏组件背面接收的太阳辐射量增益及光伏电站首年发电量情况,以便在有限的占地面积下充分利用双面光伏组件背面发电的特性,以期为今后光伏电站的设计方案比选、设计优化等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针对某个采用固定支架运行方式的光伏电站,通过相关软件模拟光伏组件在不同安装倾角时倾斜面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得出理论最佳安装倾角;然后在支架行间距不变的情况下,根据组件安装倾角与发电量之间的关系,综合确定组件的实际最佳安装倾角,以期通过此方法指导光伏电站设计方案的优化,在不提高光伏发电系统成本的情况下,提高电站的发电量。  相似文献   

3.
《太阳能》2017,(6)
利用浙江某分布式屋顶光伏电站近一年的数据,对不同天气类型下光伏电站的发电特性进行分析。结合当地每日气象数据对天气类型进行分类,分析不同天气类型对光伏电站发电量及发电效率的影响;考虑不同天气类型以及环境温度对太阳电池板的影响,提出一种拟合度较高的理论发电量计算统计模型。最终的模型结果揭示了不同天气类型下,辐射量、温度与发电量之间的耦合关系确实有较大差异,为进一步建立更精确的光伏电站理论发电量模型提供了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4.
在太阳辐照度低于标准测试条件(1000 W/m2)的时间段,光伏阵列的输出功率达不到额定的输出功率,导致逆变器不能按照额定功率运行,造成光伏发电系统交流侧设备的利用率低。根据项目所在地的太阳能资源情况,光伏电站在系统设计时选择合适的容配比,在不增加交流设备成本的情况下,可提高电站的整体发电量,并提高交流设备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5.
光伏发电系统采用固定支架运行方式时,一般依据系统所在地的经、纬度,太阳辐射量,气象资料,冬至日的阴影遮挡时间等边界条件计算出光伏组件的最佳安装倾角。研究了在保持总占地面积不变、交流并网功率无要求、满足项目投资内部收益率的情况下,可通过降低光伏组件的最佳安装倾角来增加光伏阵列的直流装机容量,从而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发电量。  相似文献   

6.
《太阳能》2014,(9)
通过对单、多晶硅太阳电池的光谱响应与量子效率,以及格尔木地区太阳光谱的测试分析,同时结合光伏电站单、多晶硅光伏组件发电量的统计数据,分析了光谱响应对光伏电站发电量的影响,提出了光伏组件设备选型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太阳能》2016,(8)
光伏电站的发电量计算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发电量计算的准确性又影响到电站投资回报率的计算,决定了建设光伏电站的可行性。本文对比了标准法、组件面积法、标准小时法、经验系数法4种计算方法各自的优缺点,并讨论了4种方法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8.
杨静涛  贾晖杰  吕国东 《太阳能》2013,(17):40-42,45
着重阐述影响并网光伏电站发电量的各种因素,结合已投产光伏电站的运行情况,对比分析运行参数,提出了切合实际的解决措施,对提高光伏电站的生产管理水平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光伏电站发电量计算的基本思路,并针对某地的实际数据利用介绍的方法对不同统计时段小时、每天、每月的测量数据进行了光伏理论发电量分析计算,旨在得出不同统计时段测量的数据对于光伏工程设计而言,计算的发电量的区别,希望为光伏发电系统设计人员和决策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积尘对光伏电站发电量的影响及清洁方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颖超 《太阳能》2021,(9):47-51
光伏发电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利用形式,然而光伏组件表面的积尘严重影响了其输出功率及使用寿命.通过分析光伏组件表面的积尘量对光伏组件输出功率的影响,计算了定期清洁积尘可增加的光伏电站年发电量及收益,并指出了自动行走类清洁机器人是大型地面光伏电站清洁设备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电力与能源》2015,(5):666-669
光伏阵列安装方位角是影响光伏发电系统发电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其它影响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建立了光伏阵列安装方位角与发电量间的模型,并通过典型日分析和年总值分析两种研究方法,得出了光伏阵列安装方位角对发电量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光伏电站发电量预测模型中输入气象维数较多、预测精度低等问题,提出基于主成分分析(PCA)和BP神经网络(BPNN)相结合的光伏电站发电量预测模型。利用PCA对水平面太阳总辐射、日照时数、气温日较差等多个气象变量进行解耦降维处理,形成相互正交、相互独立的公因子变量。将这些公因子变量作为BPNN模型的输入变量,并进行训练拟合建模,从而实现对光伏电站发电量进行预测。文章利用我国华中地区某屋顶并网光伏电站的实测数据,对PCA-BPNN模型进行检验。通过研究结果可知,与常见的预测模型相比,PCA-BPNN模型大大降低了气象变量的输入维数,该模型预测结果的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可再生能源》2013,(11):13-17
基于WRF气象模式对济南地面太阳总辐射进行短期逐时预报试验,结果显示:日太阳总辐射预报以晴天的预报效果最好,晴天、少云、多云、阴天等不同天气状况下,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分别为14.1%,15.9%,31.1%,66.9%;太阳辐射的逐时预报,在中午前后时段的相对误差最小,早晚时段的相对误差较大,可达50%以上。用模式输出气温、露点温度、比湿、辐射量、云量及上一时次观测辐射量作为预报因子,对下一时次辐射量做MOS短时预报的效果明显提高。用日太阳总短波辐射量和日平均气温建立的月光伏单元日发电量预报模型,其晴天预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对于安装在不同地区、以不同倾角安装的光伏组件来说,全年的太阳光入射角差异较大,而太阳光入射角的变化会极大影响光伏组件的发电量情况。基于入射角修正模型,分析了中国不同气候区因太阳光入射角差异而引起的立面垂直安装光伏组件的发电量和地面最佳倾角安装光伏组件的发电量变化及差异,并通过相对偏差对二者的发电量差异进行了量化。研究结果表明:立面垂直安装光伏组件的年发电量比地面最佳倾角安装光伏组件的年发电量低,且随着光伏组件安装地区纬度的降低,二者的发电量差值逐渐增大。低纬度地区立面垂直安装光伏组件的年发电量与地面最佳倾角安装光伏组件的年发电量的相对偏差较大。研究结果对指导光伏发电系统设计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杨旭  易坤  杨浪 《太阳能》2021,(4):58-63
通常光伏电站设计时要考虑2个主要目标,一个是使光伏电站的发电量最大,另一个是使光伏电站的度电成本最低.影响光伏电站发电量的因素众多,不同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其交互影响极其复杂.在粗糙决策模型的基础上,引入遗传算法来寻找光伏电站发电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光伏电站发电量作为决策属性,选取8个参数作为条件属性,建立了光伏电站发...  相似文献   

16.
杨柳柳  汪飞  任林涛 《太阳能学报》2018,39(12):3377-3383
综合考虑倾斜面太阳辐照度估算模型和实际组件转换效率估算模型,建立一个固定倾角下的组件发电功率模型,并提出一种以年功率最大为最优倾角设计原则的优化设计方法。基于武汉、南京和北京三地的大量数据对提出的方法进行验证和分析,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为电站增加发电量,增大经济效益,且电站纬度越高,其发电量提升空间也越大。  相似文献   

17.
余荣彪 《太阳能》2010,(4):60-62
<正>一安装注意事项光伏系统的安装和试运行要求特定的技术和知识,必须由有资格的工程师来完成。安装者应该预知安装过程中可能发生伤害的风险,包括电击。组件通过光电转换将光能转变为电能,产生直流电。单个组件在阳光照射下会产生30V以上的电  相似文献   

18.
准确估算光伏电站的中长期发电量对电网规划改进、调度优化、管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中长期发电量预测与短期出力预测存在显著差异,短期出力预测技术无法直接应用于中长期电量预测。文章提出一种基于模糊C均值聚类-随机森林算法FCM-RF和LSTM神经网络的中长期辐照度预测模型,进而提出间接预测分布式光伏电站发电量的方法。针对传统随机森林在数据差异性处理能力不足的问题,引入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对传统随机森林算法模型进行了改进。设计了LSTM神经网络,解决了"长时间周期依赖"问题。最后经实验验证,该分布式光伏电站中长期发电量预测模型每月预测平均误差百分数MAPE在3.5%上下波动,各电站年预测值在1.1%上下波动,预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为充分利用太阳能作为驱动热源,开展了驻波型热声发动机在不同安装倾角下热力性能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热声发动机的安装倾角对热声系统的起振温度、消振温度以及起振时板叠中的温度梯度等参数有着显著的影响,当系统中氮气压力为1.3MPa时,在试验的7种角度下.最高起振温度484℃,最低起振温度428℃,该特性为选择合适角度以降低系统起振温度提供了试验依据;而当系统稳定振荡时,安装倾角的变化对系统的压比和压力振幅等热力特性的影响较小,该特性为利用自动跟踪太阳能集热器在不同角度下驱动稳定振荡的热声发动机创造了有利条件.试验结果为设计太阳能驱动的热声发动机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陈祥 《太阳能》2011,(1):39-40,51
首先根据太阳能辐射的机理模型推算出1MW太阳电池方阵的发电量,再与国外软件的发电量进行对比,并分析差异原因。最后提出,待光伏电站的实际运行数据获取后,再对本理论计算方法进行优劣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