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素琴  马志英  王新中 《全科护理》2008,6(25):2307-2307
小儿热性惊厥多见于3岁以下小儿,多在起病初突然高热,一般体温在38.8℃~40.0℃时发生,发作时呈全身性、对称性、强直性阵发痉挛,可伴有双眼凝视、斜视、上翻。发作次数少和时间短,持续数秒或数分钟,一般不超过15min,24h内无复发,意识恢复快,无阳性神经系统体征,脑脊液检查无任何异常改变,热退后2周脑电图检查正常,预后好。部分患儿及家族中有高热惊厥史。  相似文献   

2.
热性惊厥长期以来是儿科和基层医院常见的急性发热性疾病高热时的并发症,其复发率高,给家长带来不同程度的焦虑,影响家庭正常平静的生活.我院2008年7月收治1例复发性热性惊厥患儿.现将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的危险因素与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3年7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6例高热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复发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96例患儿中有46例出现复发,复发率47.9%,患儿年龄3岁、有高热惊厥家族史、发作体温≥39℃且发作时间超>10min、惊厥类型为复杂型的热性惊厥是高热惊厥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引起热性惊厥复发的危险因素往往是多方面的,由基因及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要降低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率应以预防为主.  相似文献   

4.
霍世英 《护理研究》2003,17(7):403-403
热性惊厥 (feverilshconvulsion ,FC)多见于 3岁以下婴幼儿 ,是儿科急性热性病高热时的合并症 ,其再发率高。在初次惊厥以后约 2 5 %~ 40 % (平均 33% )的患儿在以后的热性病时出现惊厥复发[1] 。如果反复发作 ,会不同程度的影响脑功能。因此 ,预防其再发作 ,具有重要意义。本  相似文献   

5.
热性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之一,多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是儿科多种急性热性病高热时的合并症,其再发率高,在初次惊厥以后约25%~40%,平均33%的患儿在以后的热性病时出现惊厥复发。如果反复发作,造成脑缺氧,可不同程度影响脑功能。因此,预防其再发作,具有重要意义。为探讨整体护理对热性惊厥再发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的相关因素,观察苯巴比妥预防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的效果。方法分析517例首发小儿热性惊厥患儿的一般资料及197例复发惊厥病例的相关因素,比较治疗组106例用苯巴比妥口服与对照组91例的复发情况。结果初次小儿热性惊厥发作时年龄〈1岁、体温〈38.5℃、阳性家族史、复杂型热性惊厥、生活环境在农村的患儿容易复发;治疗组13例复发,复发率12.26%?对照组34例复发,复发率37.3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小儿热性惊厥病例复发因素与初次发作时年龄、体温、有无惊厥家族史、惊厥发作类型、生活环境有关,短程口服苯巴比妥可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高热惊厥小儿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241例高热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对患儿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包括年龄分布、性别比、发病季节、惊厥次数、原发疾病、家族史、脑电图特征、头颅CT、治疗方法等。对所有患儿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根据随访中是否再次发生高热惊厥分为复发组和对照组,其中复发组74例,对照组167例。对复发组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包括复发次数、复发时间等。对小儿高热惊厥的复发因素进行分析,包括患儿首发高热惊厥时的年龄、体温、持续时间、类型、家族史等。结果 241例高热惊厥小儿中,6个月~3岁者206例(85. 48%)占比最高;单纯性惊厥149例(61. 83%),复杂性惊厥92例(38. 17%);家族惊厥史117例(48. 55%),癫痫遗传史11例(4. 56%);原发疾病主要为上呼吸道感染146例(60. 58%)。随访中,228例(94. 61%)高热惊厥小儿预后良好,7例(2. 90%)患儿转为癫痫,3例(1. 24%)患儿发生脑损伤,74例(30. 71%)复发。年龄≤3岁、复杂性惊厥、有惊厥家族史、有癫痫遗传史、首发时惊厥发生次数≥2次、首次发作体温≥39℃均为导致高热惊厥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高热惊厥小儿一般预后较好,对于首次发生高热惊厥后复发风险较高的患儿,应及时进行预防性治疗,同时对家长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及急救知识普及,以降低不良预后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对小儿热性惊厥后再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确诊的108例热性惊厥患儿及家长进行健康教育观察患儿复发情况。结果: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后患儿复发率由30.43%下降到9.68%。结论:健康教育干预使小儿热性惊厥后的再复发率明显降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儿热惊厥复发危险因素并提出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2012年178例小儿热性惊厥患儿的资料,按照患儿是否为复发性热性惊厥分为观察组(复发)及对照组(未复发),从一般情况、惊厥类型、实验室检查等方面对两组患者比较,同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热性惊厥与低龄、男性、低体温、复杂性惊厥、脑电图异常、低钠血症、贫血有明显相关性。结论热性惊厥复发与多种因素有关,少数可转为癫痫,对生存质量影响较大,对高危患儿进行发热及惊厥的自我管理,按照癫痫药物治疗原则进行预防性治疗。  相似文献   

10.
高热惊厥是儿科常见急诊 ,本院院前呼救占儿科院前呼救总数的14.41 %。作者对1999年5月~1999年10月通过“120”行院前呼救的热性惊厥患儿30例 ,采取在家长呼救的同时立即对患儿家长进行远程急救护理指导 ,指导家长就地给患儿作物理降温 ,穴位刺激 ,降低危险因素 ,收到一定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院前家长呼救的高热惊厥患儿30例 ,男23例 ,女7例。年龄6个月~6岁。发热时间4h~3d,体温39.2~41℃ ;均符合1983年全国小儿神经学术会议专题讨论会“关于高热惊厥诊断和治疗的建议”的诊断标准[1]。院前呼救患儿地域分布特点 ,均散在…  相似文献   

11.
短程安定与长程苯巴比妥预防热性惊厥的对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短程安定与长程苯巴比妥预防小儿复发性热性惊厥的价值。方法将发作 2次以上的热性惊厥患儿 12 4例 ,其中单纯型 83例为安定组 ,复杂型 41例为苯巴比妥组。安定组口服安定片 2 .5 mg/( kg·次 ) ,8小时再服同样剂量 1次。苯巴比妥组口服苯巴比妥 2 .5 mg/( kg· d) ,每日 1次 ,控制热性惊厥不再发作后 1~ 2年停药。观察两组热性惊厥的复发率、惊厥持续时间及严重性。结果1安定组发热 416次 ,用药 388次 ,15例患儿复发惊厥 ,计惊厥 33次 ,其中 2 8次发作前未服用安定 ;5次发作前服用过安定的患儿中 ,3次服用药过迟 ,2次用量过小。苯巴比妥组发热 2 10次 ,7例患儿复发惊厥 15次 ,其中 9次发作前未服用苯巴比妥 ;2次用量过小 ,3例用药过迟 ,1例 48小时后复发惊厥。2两组患儿预防性用药后惊厥复发率、惊厥持续时间及严重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 P>0 .0 5 )。结论短程安定与长程苯巴比妥疗法预防小儿复发性热性惊厥疗效确切。但短程安定起效快、毒性低 ;毋须门诊进行血药浓度监测。苯巴比妥半衰期长 ,平均 96小时 ,故不适用于短程间歇给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热性惊厥患儿的发病率、治疗、复发、预后进行探讨。方法:对252例热性惊厥患儿进行临床分析。 结果:热性惊厥患儿是一种常见的年龄依赖性疾病,绝大多数热性惊厥预后良好。但热性惊厥患儿易于复发,复发因素与 惊厥家族史、初次发作体温>38.5℃、初次发作年龄<1岁以及复杂型热性惊厥有关。转为癫癎的危险因素与复杂型热 性惊厥、初次发作年龄<1岁、热性惊厥反复发作有关。结论:对具有复发高危因素及转为癫癎的危险因素的患儿,要密 切随访,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3.
惊厥是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和过度兴奋,表现为发作性和一过性脑功能紊乱,可分为热性惊厥和无热性惊厥.热性惊厥是最常见的一种惊厥,我国儿童的发热率为3%~5%,多与感染有关.现将我院2005年4月-2007年3月在门诊输液中21例发生惊厥的患儿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热性惊厥(Febrile Convulsion,FC)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症状之一,以6个月-5岁小儿多见,一般只发作一次,很少超过两次,相比其他原因引起的惊厥、热惊厥发作时间短,抽痉时程度较轻。由于小儿脑细胞的发育还不成熟,高热、引起中枢N系统调节功能紊乱,导致神经细胞异常放电而发生惊厥,发作后患儿一般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15.
小儿热性惊厥10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 10 5例热性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 5例患儿中复发 6 1例 (5 8.1% )。首发年龄 8个月~ 3岁 5 2例 (4 9.5 % ) ,初发体温 <39℃ 4 7例 (4 4 .8% ) ,有热性惊厥家族史者 4 5例 (4 2 .9% ) ,缺铁性贫血 35例 (33.3% ) ;低钠血症 39例中惊厥≥ 2次 2 4例 (6 1.5 % ) ,而血钠正常 31例中惊厥≥ 2次仅 3例 (9.7% ) (P <0 .0 1) ;6 0例患儿心肌酶谱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结论 ①首发年龄小、初发体温低、热性惊厥家族史阳性、缺铁性贫血及低钠血症均为复发的危险因素。②对于缺铁性贫血、低钠血症及伴有心肌损害的患儿应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6.
热性惊厥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影响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1995年5月至2000年5月住院的164例首次发生热性惊厥的患儿进行分析并追踪随访。结果 164例中共65例复发,复发率为39.63%;首次发作年龄<1岁、体温<40℃、伴有局灶性发作的惊厥形式、惊厥持续时间>10min、一次热性病程中惊厥次数>2次、病前有中枢神经系统异常、有热性惊厥或癫痫家族史均为热性惊厥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 在临床工作中有必要对首次热性惊厥发作的患儿进行评估,对存在复发危险因素的患儿应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17.
小儿高热惊厥是由小儿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感染所致38℃以上发热时出现的惊厥,多发生在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传染病初期。当体温骤然升高时出现的惊厥,大都旱良性过程,无后遗症。但是,有些高热惊厥,尤其是复杂性高热惊厥,可造成缺氧性脑损伤,与癫痫之间有着密切关系。最近有大量临床研究证明,有将近40%的发热惊厥患者可发展成为癫痫,做好小儿高热惊厥的预见性护理,其目的是减少高热惊厥的发病率与后遗症,同时还可以避免患儿家长高度紧张和极度焦虑。  相似文献   

18.
302例小儿热性惊厥患儿的急诊救护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惊厥纯粹由高热所致者称热性惊厥 ,儿科多见于婴幼儿 ,大多发生在急骤高热 (39~ 4 0℃以上 )开始后 12h内[1] ,其发病率 3%~ 5 % ,复发率高 ,约为 35 % ,复发频率越高 ,引起脑损伤的可能性越大[2 ] 。因此 ,早期发现热性惊厥先兆 ,及时预防和控制惊厥发生至关重要。1 临床资料我院急诊室 2 0 0 2年 1月至 12月救治小儿热性惊厥患儿 30 2例 ,所选病例全部符合典型热性惊厥诊断标准[3] ,占全年就诊病人的 6 7‰ ,占全年急救病人的 18% ,其中男 16 8人 ,女 134人 ,年龄 4月~ 6岁 ,平均年龄 2 5岁 ,通过我科绿色通道服务体系由鉴别室护士…  相似文献   

19.
小儿热性惊厥(FS)是小儿常见急症,0—4岁多见,也是小儿最常见的惊厥之一,绝大多数预后良好。FC从临床特点可分为单纯性高热惊厥(SFC)和复杂惊厥(CFC),CFC发作持续时间长、局限性发作、一次反复发作且多次复发。儿童期患病率3%-4%,首次发作年龄于出生后6个月-3岁之间,平均18—26个月,男孩稍多于女孩。绝大多数5岁后不再发作。患儿常有聆家族史。现对本院63例高热惊厥患儿进行临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热性惊厥患儿动态脑电图(ambulatoryelectroencephalography,AEEG)监测的脑电图异常率与热性惊厥复发、日后癫痫发作的关系,对远期预后进行评估。方法:1999-01/2002-12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脑电监测室,癫痫研究室入组的168例热性惊厥患儿进行24h动态脑电图(24h-AEEG)分析。结果:低热组(体温<38℃)和高热组(体温>39℃)AEEG异常率分别为57%和18%,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年龄≤3岁和5~6岁AEEG异常率分别为23%和56%,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首次发作和发作6次以上异常率分别为17%和58%,两者间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热性惊厥患儿AEEG阳性率与体温、年龄和发作次数、惊厥持续时间有密切关系。对低热发作、大龄发作及发作次数较多、惊厥持续时间长的患儿定期进行AEEG跟踪监测,对评估及判断疗效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