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女 ,35岁。因活动后心慌、胸闷、全身乏力1月余入院。否认有高血压、冠心病、外伤及结缔组织疾病等病史。入院时查体 :血压 115 / 75 mm Hg(15 .30 /9.98k Pa) ,心界向右侧扩大 ,心率 140 / min,律齐 ,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电图 :室性心动过速。胸部 X片 :右心缘向右突出。胸部 CT:心包前下偏右侧有直径 7cm球形瘤灶 ,边界清 ,边缘光滑 ,内有钙化影。经胸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右房室交界处心包区可见边界清楚的圆形瘤样回声 ,约 5 6mm× 70 mm,突向右房室侧壁 ,包膜完整 ,壁厚约 5 .5 mm。其内可见4 1mm× 38mm的实质性团块状…  相似文献   

2.
1 病例报告 女,68岁。既往健康。因胸闷,背部疼痛1h,呕吐,晕厥1次急诊来院。查体:休克状态,心肺腹及神经系统均无异常。心电图示:下壁导联心肌缺血。收入心内科CCU,患者入院后血压低难以维持,予抗休克治疗稍有好转。心脏彩超发现心包大量积液,并心包内血肿可能。血气分析示严重酸中毒。血象不高。心肌酶谱异常升高。凝血功能正常。结合病史,检查结果和专业经验考虑主动脉夹层可能。行急诊CT检查证实大量心包积液并胸腔积液,少量腹腔积液。转入心外科于全麻下行开胸探查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原发性睾丸淋巴瘤(PTL)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例PTL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结果 平扫MRI示8例患侧睾丸均形态失常,体积明显增大。病灶呈团块状,边界清,T1WI均呈低信号,3例其内可见点片状高信号;T2WI均呈等-低信号,信号不均匀。3例病变累及附睾及精索,睾丸与附睾分界欠清,信号不均,T2WI见精索多发纡曲条状高信号;3例合并睾丸鞘膜积液(其中累及附睾及精索1例)。延迟增强扫描病灶均呈明显不均匀强化,3例病灶内可见未强化区;8例病灶时间-强度曲线(TIC)均呈流出型(Ⅲ型)。8例DWI病灶实性部分均呈高信号,ADC图均呈低信号。结论 PTL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结合病灶平扫及动态增强特征有助于诊断PTL。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RI在诊断淋巴管瘤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5例淋巴管瘤在MRI平扫及Gd-DTPA增强扫描的表现。结果12例发生于颈部,3例向腋部、纵隔延伸.具有潜入性分叶状和多房状,多间隙侵犯的特点。13例T1WI序列呈等信号,12例T2WI序列上呈高信号;Gd-DTPA增强扫描囊壁呈网线状强化。结论MRI对淋巴管瘤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尤其在病变的分型及病变范围方面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正>患者男,81岁,因咳嗽、胸闷、气急半月余入院。自诉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干咳为主,偶咳少量白色黏痰,胸闷气急,活动后明显,无痰中带血,无胸痛、低热、盗汗等。入院体格检查:血压100/62 mm Hg(1 mm Hg=0.133 kPa),心率100次/min,律齐,未闻及杂音。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于房室沟处探及一大小约81 mm×48 mm团状不均质回声,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无明显活动,部分包绕主动脉根部;心包腔见大量心包积液(图1)。超声心动图提示:房室沟处不均匀回声包块,建议进一步检查;大量心包积液。PET-CT提示:心包增厚伴多发软组织密度结节、肿块,18F-脱氧葡萄糖代谢增高,病变考虑恶性,  相似文献   

6.
示教片活页     
女性,19岁。右侧耳鸣、听力下降3月,双下肢乏力2月。体查:右侧神经性听力下降,双下肢肌力Ⅳ级。MRI表现:右侧桥脑囊实性病变,大小约5×3.2×3cm;实性部分信号欠均匀,T1WI等信号、T2WI稍高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内夹杂多个小片状坏死、囊变区。囊性部分未见强化囊壁。占位效应明显,周围少量水肿。手术所见:肿瘤位于右侧桥脑臂,血供丰富;肿瘤无包膜,边界不清,周围脑质水肿。MRI所见囊性病灶为一无壁囊腔。病理:胶质细胞增生,轻度异型性,符合胶质细胞瘤。分析:此例胶质细胞瘤发生于桥脑,呈大囊小结节改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睾丸旁肿块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3月至2015年5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3例睾丸旁肿块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 结果133例睾丸旁肿块可分为4类:睾丸旁囊肿性病变48例,睾丸旁肿瘤50例(良性36例,恶性14例),睾丸旁炎性病变27例及睾丸旁瘤样病变8例。(1)囊肿性病变:44例呈类圆形囊性团块,2例呈类实性,2例呈囊实性,均边界清楚,无或少量血流信号;(2)良性肿瘤:35例肿块形态规则、境界清楚,1例形态不规则、境界不清,27例内部回声较均匀,33例无或仅有少量血流信号;恶性肿瘤:均表现为形态不规则、境界不清肿块,或睾丸鞘膜不规则增厚及附壁结节形成,内部回声紊乱,12例血流信号丰富,2例仅见少量血流信号;(3)炎性病变:24例肿块形态欠规则、境界不清,3例形态规则、境界清楚,少量或丰富血流信号;(4)瘤样病变:7例肿块形态规则、境界清楚,1例形态欠规则、境界欠清,内部回声多样,无或少量血流信号。 结论4类睾丸旁肿块各有其相应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部分睾丸旁肿块具有特征性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睾丸旁肿块有一定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运用超声造影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两种技术探讨Ⅰ期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病灶的图像特征,并对子宫内膜癌进行分期评估.方法 运用超声造影和磁共振成像两种技术分别对74例(超声造影组和磁共振成像组各37例)病理证实为Ⅰ期子宫内膜癌伴有肌层浸润患者术前影像表现及诊断准确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术前超声造影诊断Ⅰa期(3例)、Ⅰb期(17例)和Ⅰc期(11例)子宫内膜癌31例,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3.8%(31/37);31例子宫内膜癌病变超声造影表现:Ⅰa期(3例):病变区子宫内膜呈不均匀性低或等增强,与肌壁分界清,肌壁呈均匀性强化;Ⅰb期(17例):病变区子宫内膜呈不均匀性中等或高增强,与肌壁分界不清,受累肌壁厚度≤1/2肌层厚度;Ⅰc期(11例):病变区子宫内膜呈不均匀性高或中等增强,与肌壁分界不清,受累肌壁厚度>1/2肌层厚度,内膜及受累肌壁增强及消退多早于正常肌壁.(2)术前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Ⅰa期(3例)、Ⅰ b期(18例)和Ⅰ c期(10例)子宫内膜癌31例,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亦为83.8%(31/37);31例子宫内膜癌病变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表现:Ⅰa期(3例):病变的子宫内膜呈不均匀高信号,结合带完整;Ⅰb期(18例):病变的子宫内膜呈不均匀高信号,结合带中断且子宫肌层内缘边界不清,受累肌壁呈不均匀性高信号,受累肌壁厚度≤1/2肌层厚度;Ⅰc期(10例):病变的子宫内膜呈不均匀高信号,结合带中断且子宫肌层内缘边界不清,受累肌壁呈不均匀性高信号,受累肌壁厚度>1/2肌层厚度.(3)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术前超声造影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评估Ⅰ期子宫内膜癌浸润肌层深度诊断的准确率均为83.8%(31/37).结论 术前正确认识超声造影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图像特征有助于正确诊断Ⅰ期子宫内膜癌,超声造影对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的诊断及术前分期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诊断及术前分期有相同价值.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26岁。1995年2月被人用尖刀刺伤左胸,伤后心慌,气急,经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症状好转后,又能从事体力劳动。一月后,无诱因下突发胸闷,心悸,继之晕厥,即送本院急诊室。既往史无殊。体格检查:血压测不到,深昏迷。颈静脉显著怒张,胸骨左缘第3-4助间见长2.ocm陈旧疤痕。心浊音界两侧扩大,心率126次/分,心音低弱,遥远,有奇脉。心脏B超示:左心室室壁瘤。入院急诊手术。术中见心包腔内大量血凝块,房室明显扩大,左心室前壁,主动脉瓣下有约IX0.scm缺损。瘤壁病理报告为炎性心包组织。术后8天痊愈出院。讨论:假…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14岁。 以“突发头晕2天,加重3小时”为主诉入院。MRI示左侧脑室内见团块状混杂长/短T1混杂长/短T2信号(图1A、1B),病变周边见短T2信号影环绕,视交叉受压向下移位,FLAIR序列呈混杂高低信号,DWI示少部分呈高信号,增强扫描病变内及周围可见片状强化信号(图1C)。MRI诊断:左侧脑室占位性病变伴出血。术中见瘤体源自左侧侧脑室壁穿过室间孔向三脑室生长,瘤体可见多个幼稚血管团,混合陈旧性出血,周围有含铁血黄素沉着,沿含铁血黄素环切除肿瘤,瘤体内可见粗大异常静脉结构。病理诊断:左侧侧脑室血管瘤,伴机化和钙化(图2)。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MRI在小儿四脑室区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1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四脑室区肿瘤,采用GE Signa 1.5T MR扫描仪进行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其MR图像特征及发病部位。结果:18例中髓母细胞瘤7例,星形细胞瘤7例,室管膜瘤3例,神经鞘瘤1例。肿瘤以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为主。髓母细胞瘤都来源于小脑蚓部,6例合并小囊变,1例合并少量出血,增强扫描均匀、明显强化。星形细胞瘤中5例来源于小脑蚓部和小脑半球;2例来源于脑干,有大囊变,呈半环形、环形强化,有强化壁结节;分化差者形状不规则,呈不规则厚壁强化,壁结节多。室管膜瘤2例来源于第四脑室,囊变较小;1例来源于小脑蚓部,有大囊变;信号混杂不均,注射Gd-DTPA后呈中等强化。神经鞘瘤来源于第四脑室,呈分叶状,下部有囊变,实质部分明显均匀强化,囊变区未见强化。结论:MR对小儿四脑室区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幕上囊实性室管膜瘤的MRI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的幕上囊实性室管膜瘤MRI特征.结果 9例囊实性室管膜瘤中,肿瘤位于侧脑室旁者7例,表现为大囊大结节者6例,大囊小结节者2例,肿块内多发小囊变者1例.7例肿块呈多发囊变,3例见瘤内出血.全部病例均见瘤周Ⅱ度水肿;肿瘤均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瘤内囊变区呈T2WI更高信号,瘤内出血呈T1WI结节状或片状高信号.增强后实性部分及囊壁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囊变区及瘤内出血不强化.结论 幕上囊实性室管膜瘤常位于侧脑室旁,大囊变、多囊变、瘤内出血、壁结节、囊壁明显强化和瘤周Ⅱ度水肿等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腹膜后恶性间叶瘤的CT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腹膜后恶性间叶瘤的CT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腹膜后恶性间叶瘤4例CT资料。结果 腹膜后单发巨大不均质软组织肿物3例,均伴有大块状钙化,1例瘤内有脂肪密度。多发块状、结节软组织肿物1例,密度均匀。肿瘤复发2例,瘤床复发1例,广泛腹膜种植转移l例。复发灶内均有点状及块状钙化。所有瘤灶的软组织成分增强扫描均有轻一中度强化。结论 肿瘤呈单发巨大不均质软组织肿块,内有大块状不规则钙化及脂肪密度区,应为腹膜后恶性问叶瘤的典型表现。复发肿瘤表现同原发病变。肿瘤呈软组织密度时不能与其他问叶组织肿瘤区别。腹腔种植转移时应与卵巢癌有钙化的种植转移瘤鉴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鼻腔鼻窦神经鞘瘤CT及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证实的鼻腔鼻窦神经鞘瘤患者,包括12例良性、1例恶性病变;13例均接受平扫、2例接受增强CT扫描;10例接受平扫、6例接受平扫及增强MR扫描;观察病灶CT及MRI表现。结果 13例均为单发病灶,平扫CT呈不均匀软组织密度(n=11)或稍低密度(n=2),5个病灶内见不规则低密度区;8例累及鼻腔及鼻窦,邻近骨质受压变形、吸收,5例局限于鼻腔内;增强CT显示2个病灶(2/2)均呈轻度不均匀强化。10例平扫MRI显示病灶信号不均匀,8个呈等T1WI、T2WI信号,2个呈低T1WI及稍高T2WI信号;9个病灶内见混杂斑片状低T1WI、高T2WI信号,其中5个内见斑点状、条状T1WI及低T2WI信号,6个病灶边缘见不连续T2WI低信号;增强MRI显示6个病灶(6/6)均呈渐进性不均匀强化,其内散在异常信号区呈轻度强化或无强化,4个病灶边缘轻度强化、1个明显强化、1个未强化。结论 鼻腔鼻窦神经鞘瘤CT无明显特异性表现,其MRI表现则具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和MRI对听神经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资料完整的听神经瘤患者的CT和MRI的征象。结果30例听神经瘤共发现33个病灶,本组中3例微小听神经瘤CT平扫和增强扫描均未发现瘤体,MRI表现病侧第7、8脑神经束局部结节状等或稍低信号;注射Gd-DTPA后瘤体呈小结节状均匀强化,瘤体直径〉10mm者27例共计30个病灶中,CT平扫发现了20个病灶,表现为桥小脑角区等、等低或混杂密度,边界不清;CT增强扫描发现了全部瘤体直径〉10mm的26个病灶,表现为均匀性、非均匀性或环状强化;MRI平扫时全部发现了病灶,T1WI呈稍低或稍稍低、低混杂倍,T2WI呈高信号或稍高、高混杂信号,患侧第7、8脑神经束比对侧增粗,与肿瘤封锁明确分界,两者信号变化一致,注射Gd-DTPA增强后肿瘤呈明显不均匀性、均匀性或环状强化。结论MRI比CT更具有优势,现在MRI平扫加Gd-DTPA增强扫描被认为是诊断听神经瘤最敏感和最可靠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66岁.1个月前因反复心前区剧烈绞榨样疼痛于当地医院就诊,心电图提示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经治疗后好转.10余天后再发胸闷胸痛,心电图提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6d后患者突然昏倒,意识丧失,心跳呼吸骤停,经抢救复苏后,转我院就诊.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心大(左房前后径37mm,左室前后径89 mm).左室下壁、侧壁中间段及基底段室壁变薄,回声增强,呈瘤样向外膨出,大小67 mm× 61 mm(图1,2),运动消失,内可见多个附壁团状稍高回声,较大者约30mm×22 mm.瘤样结构及左室前壁外侧心包腔内可测及弯月形囊性无回声区包绕,两者间可见一宽约5 mm回声中断.  相似文献   

17.
椎管内原发少见肿瘤的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椎管内少见肿瘤的MRI影像学特征,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搜集2001~2006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原发椎管内少见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在椎管内的海绵状血管瘤4例,T2WI呈均匀高信号,其中1例合并椎体血管瘤;淋巴瘤4例,2例呈等T1、长T2信号,另2例呈略短T1或等T1、略长T2信号,2例病变见椎体以及附件破坏;血管脂肪瘤3例,T1WI呈不均匀低到等信号,其内夹杂少量高信号,T2WI以不均匀高信号为主,其中2例病灶内见小点条状流空低信号;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1例,病变呈“钳状”包绕脊髓,T1WI和T2WI上均为等信号。以上病变增强扫描均明显强化。结论:MRI对椎管占位病变的定位以及定性有着无可替代的优势,是目前最为可靠的术前检查手段,能充分显示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但最后确立诊断仍须结合临床及完整的病理资料分析。  相似文献   

18.
<正>患者男,53岁。胸闷不适3年伴呼吸困难1年入院。心脏超声示(图1):右侧房室沟处见一中低回声肿块,形态尚规则,肿物与室壁分界不清,大小约3.8cm×4.2cm×2.3cm,心包腔内并可见无回声区,左室后壁后方约1.8cm,心尖部约2.3cm。CDFI(图2):二、三尖瓣口可见少量蓝色反流信号。超声提示:(1)右房室沟处心脏占位,恶性肿瘤?(2)二、三尖瓣少量反流。(3)心包积液。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心前区触及震颤和心包摩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分析颅内少支-星形细胞瘤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和病理学证实的15倒颅内少支-星形细胞瘤病例的头颅MRI资料。结果:15例肿瘤直径为3.3-7.1cm,平均4.5cm。14例肿瘤位于大脑半球,并且病变累及皮白质,1例肿瘤位于后颅窝中线区。全部瘤灶在MRIT1加权像呈低信号,在T1WI加权像呈高信号;瘤周水肿为0级3例,1级10例,2级2例,增强扫描6例囊性肿瘤中5例囊壁无强化,1例囊壁明显强化伴强化壁结节;9例实体瘤中4例见有片条状高信号区,其中2例CT片证实为钙化。结论:颅内少支-星形细胞瘤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有囊性和实性两种类型,MRI增强有多种增强表现方式。MRI对评价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右室、肺动脉粘液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39岁,因活动后心悸、胸闷三个月,休息后好转,伴有阵发性干咳就诊,查体:神志清晰,生命体征正常。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律规整,胸骨左缘三、四肋间隙可闻及双期心脏杂音,传导不明显。ECG示:窦性心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右心增大(右房容积42ml,右室容积62ml),肺动脉内径正常,肺动肺内可见多个高回声团块,最大约4.6cm×2.8cm,较疏松,基底较宽,部分相互之间可有相连,一直延伸到右肺动脉,右肺动脉内径增宽。彩色血流多普勒显示肺动脉内呈红色为主的五彩镶嵌血流,收缩期最大流速330cm/s。右室游离壁、右室流出道近肺动脉瓣亦可见高回声突起。右室前壁近心尖部心包腔内可见液性暗区,深0.7cm,超声提示:右室、肺动脉粘液瘤。少量心包积液。 手术所见:心脏为S、D、S型,右室稍增大,余房室正常,肺动脉主干外径略增粗,触之为实质感,右肺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