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探讨防旋动力髋螺钉(DHSA)与动力髋螺钉(DHS)在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近期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68例65岁以上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例,DHS组37例,DHSA组31例。比较两组的术前基本情况(性别、年龄、患肢侧别、骨折类型、术前并发症),术中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术后内固定有否切出股骨头,术后骨折平均愈合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随访9~32个月,平均(21.5±8.5)个月。两组术前基本情况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随访时间内未发现感染,DHSA组无骨折不愈合,无刀片切出股骨头,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快。Harris评分DHSA组明显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HSA与DHS均可实现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良好固定,DHSA固定技术固定可靠,抗旋转,填压松质骨,手术创伤小,更适合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值得临床推广及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黄刚  陈海云  李君  陈平 《临床军医杂志》2012,40(5):1062-1064
目的对比人工股骨头置换术(FHR)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3例75岁以上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选择FHR或DHS内固定,其中采用FHR治疗21例,DHS治疗22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Harris评分、术后并发症、死亡率。结果随访6~20个月,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FHR组在术后下地时间、Harris评分方面与DHS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具有允许术后早期负重、功能恢复满意和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较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给予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及35例给予切开复位动力髋螺钉( DHS)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根据Harris评分标准,评定术后随访效果。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12~36个月),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相对于切开复位动力髋钢板内固定术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早,并发症少,且骨折复位良好,优良率达94.7%。结论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具有很好的疗效,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联合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InterTan)与动力髋螺钉(DHS)髓外固定术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9年6月至2022年1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6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InterTan组(n=33)与DHS组(n=29)。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4周的股骨头旋转率,临床骨折愈合时间,术后6个月的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InterTan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患肢负重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少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4周股骨头旋转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nterTan组患者术后4周固定钉滑脱量少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nterTan组患者临床骨折愈合时间短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nterTan固定术与DHS固定术均能有效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帮助患者恢复髋关节功能,利于其早期下床活动。与DHS固定术比较,InterTan固定系统设计更优,可减少固定钉滑脱量,控制股骨头旋转,避免固定钉切出,促进临床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观察防旋股骨髓内钉(PFNA)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探讨内固定选择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总结本院自2008年6月~2011年2月分别采用PFNA及DHS内固定方法治疗10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使用PFNA治疗46例、DHS治疗62例,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髋关节活动度、行走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种内固定方法的优缺点。结果 108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9~18个月,两组在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髋关节功能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PFNA组优于DHS组。结论 PFNA较DHS设计更合理、操作微创,固定牢固,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尖顶距(tip-apex distance,TAD)值与动力髋(DHS)拉力螺钉切出股骨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10年1月接受切开复位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且病例资料完整的军人股骨粗隆间骨折24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3例,平均29岁(19~42岁)。根据Baumgaertner等提出的预测拉力螺钉切出股骨头的TAD预测值(25 mm)进行分组,A组(TAD值≤25 mm)19例,B组(26 mm≤TAD值≤45 mm)4例,C组(TAD值≥46 mm)1例。结果本组24例患者均获得4~21个月(平均16个月)随访,3例术后发生拉力螺钉切出股骨头,其中B组2例,C组1例。结论中青年军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动力髋拉力螺钉切出股骨头导致内固定失效与TAD值显著相关,TAD值越高,拉力螺钉切出股骨头的危险性越大。  相似文献   

7.
DHS与Gamma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动力髋螺钉钢板(DHS)和Gamma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和术中注意事项.方法 对5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别采用DHS内固定40例,Gamma钉内固定14例,比较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并发症,观察术后关节功能.结果 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和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无显著统计学差异.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二组分别为95%、92.8%.术后随访时间DHS组平均20个月,Gamma钉平均13个月,所有病例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DHS组平均15周,Gamma钉组平均14周.结论 DHS和Gamma钉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内固定方法,各有优缺点,只要适应证掌握得当,手术操作规范,均能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利用动力髋(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采用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129例,其中男87例,女42例,平均61岁。按Evans分类:Ⅲ型51例,Ⅳ型55例,Ⅴ型23例。观察这种内固定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随访10~30个月,平均20个月。死亡1例,128例骨折愈合满意,恢复劳动能力或生活自理能力。结论 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可达到固定牢靠、骨折愈合快、患者早期康复的目的,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一种比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钢板(DHS)和Gamma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和术中注意事项。方法对5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别采用DHS内固定40例,Gamma钉内固定14例,比较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并发症,观察术后关节功能。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和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无显著统计学差异。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二组分别为95%、92.8%。术后随访时间DHS组平均20个月,Gamma钉平均13个月,所有病例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DHS组平均15周,Gamma钉组平均14周。结论DHS和Gamma钉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内固定方法,各有优缺点,只要适应证掌握得当,手术操作规范,均能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总结其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我们采用DHS内固定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加以分析。结果:患者术后骨折均愈合,髋关节功能优32例,良18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89.29%,无并发症发生。结论: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效果确切,内固定坚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动力髋螺钉(DHS)和微创动力髋螺钉(MTDHS)治疗高龄粉碎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6年9月-2009年7月采用MTDHS和DHS分组治疗高龄粉碎性股骨转子问骨折42例.根据Evans分型:MTDHS组Ⅲ型16例,Ⅳ型6例;DHS组Ⅲ型15例,Ⅳ型5例.对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和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42例患者术后随访9~17个月,平均13个月.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标准进行评定:DHS组20例,平均76.4分,MTDHS组22例,平均89.8分.MTDHS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和髋关节优良率方面均显著优于DHS组.结论 MT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创伤小,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发生率低,是治疗转子间骨折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导航技术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价值。方法使用X线透视计算机辅助导航进行动力髋螺钉的置入、尖顶距的测量。结果 127例动力髋螺钉位置准确,尖顶距≤25mm,平均(18.62±0.69)mm,无一例切割并发症发生。结论计算机导航的瞬时追踪使术者能在术中监测螺钉位置及尖顶距,提高了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减少术后螺钉切割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吴吉林 《西南国防医药》2012,22(10):1074-1077
目的 比较股骨近端锁定钢板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07年6月~2010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股骨转予间骨折的患者87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47例)和DHS(40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8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1.6个月.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上无明显差异(P>0.05),但近端锁定钢板组术中出血多于DHS组(P<0.01);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及Harri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近端锁定钢板组出现2例锁定螺钉进入髋关节的并发症,DHS组出现1例髋内翻、1例头钉拔出.结论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转子间骨折临床效果与DHS相似,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加压钢板(PCCP)与动力髋螺钉(DHS)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围手术期反应、疗效,便于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选择创伤小、疗效好的手术方式。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年龄〉60岁并进行PCCP或DHS手术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67例,对比分析PCCP和DHS两种术式治疗的相关情况。结果 67例中,PCCP手术30例,DHS手术37例,术后随访6~30个月,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疾病、致伤原因、诊断分型、手术时间、术后输血量、血红蛋白与白蛋白下降程度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CCP组切口长度明显短于DHS组;术中失血量、输血量明显较DHS组少;PCCP组住院天数、术后下床时间早晚、治疗结果也明显优于DHS组。结论 PCCP较DHS的手术创伤减少,是更好的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失败因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分析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失败因素。方法对10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失败的19例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9例失败病例中,9例因内固定松动髋内翻,5例钉穿出,3例钢板拨钉,1例髋螺钉退出,1例钢板折断。失败因素与骨折的严重程度、骨质疏松、忽视内侧结构重建、术中操作不当、康复训练不当等有关。结论骨折严重程度和骨质疏松是导致动力髋螺钉失败的主要因素。术中重视内侧支持结构重建,严格规范手术操作,正确指导康复锻炼及抗骨质疏松治疗,可减少失败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内固定术临床疗效。方法:在C形臂X线机透视下闭合复住,设计手术入路,经皮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46例,其中男32例,女14例;年龄41—74岁,平均57、5岁。结果:46例患者随访11-26个月,平均18、5个月.所有病例骨折均愈合,无一例发生感染、内固定失败和骨不连等并发症。结论:应用经皮DHS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钎,手术简便快速,创伤少,固定可靠,愈合快,术后并发症少,是股骨转予间骨折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髋部滑槽加压螺钉系统 (DHS)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 32例 70岁以上老年股骨粗隆骨折病例的临床资料 ,对其骨折类型、骨质疏松程度、合并症及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 2 8例获 1~ 3年随访 ,无螺钉松动、髋内翻、感染或骨折延迟愈合 ,髋关节功能评价优良率达 93%。结论 髋部滑槽加压螺钉系统 (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内固定牢靠、符合生物力学分配、能早期行功能锻炼等优点 ,减少术后并发症 ,适合各种类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