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经肝动脉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21例,抽取自体骨髓150~200 mL,体外分离纯化骨髓干细胞制成10 mL细胞悬液,经肝动脉介入方法移植入肝脏,分别在移植后第6、12周复查肝脏功能,观察实验室指标、临床症状及不良反应.[结果]骨髓干细胞移植后,患者肝脏功能明显改善,患者术中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近期亦无不良反应.[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术可使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明显改善,治疗安全有效且副作用小,可作为中晚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疗效。方法 4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经肝动脉移植,观察术前及术后1~6月患者症状、实验室指标、腹部B超。结果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第4周随访时,34例(85.00%)患者纳差、乏力等症状明显改善;术后31例(77.50%)患者停止输注人血白蛋白及使用利尿剂后,在随访时间内未再出现腹水;9例(22.5%)患者逐渐停止使用利尿剂后B超提示腹腔少量积液。术后1~6月血清白蛋白(ALB)较术前上升(P〈0.05);第2月后患者总胆红素(TB)水平较术前下降(P〈0.05),第5月有轻度波动。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可改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临床症状,纠正低蛋白血症,降低血清总胆红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体外分离的自体骨髓干细胞经肝动脉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安全性、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48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采集骨髓150~230 ml,分离纯化骨髓干细胞,经肝动脉插管植入肝脏,观察植入治疗术前及术后第2、4、8、12、24周血清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及总胆红素(TBil)等主要肝功能指标及临床症状的变化、不良反应、并发症的发生及预后情况.结果 (1)临床症状评分变化:术后第2、4、8、12、24周临床症状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2)主要肝功能指标变化:Child A、B级患者术后第2、4、8、12、24周血清ALB升高,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Child C级患者血清ALB总体呈下降趋势,与术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Child A、B级患者术后第2、4、8、12周PTA升高,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第24周时PTA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hild c级患者PTA与术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Child A、B级患者血清TBil与术前比较、Child C级患者血清TBil与术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骨髓干细胞移植术后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6个月内肝硬化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12.5%(6/48),肝性脑病发生率为16.6%(8/48),感染发生率为12.5%(6/48),共6例(12.5%)患者死亡,均非死于肝功能衰竭,而是死于合并症或肝硬化的并发症.结论 经肝动脉植入自体骨髓干细胞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安全有效,肝功能Child A、B级患者治疗效果优于Child C级患者.虽然患者肝功能得到改善,但是严重并发症如上消化道大量出血、感染、肝性脑病等的发生,仍然影响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肝内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36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采取经肝动脉(31例)或门静脉(5例)途径肝内移植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术后3个月观察血清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凝血酶原时间(PT)和白蛋白(ALB)水平变化,同时观察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移植术后2周,ALT、TB、PT和ALB开始好转,术后2个月、3个月,ALT、TB和PT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而ALB直到术后3个月才明显好转(P<0.05)。5例患者移植术后腹水加重,1例因腹腔感染并肝功能衰竭死亡,1例因上消化道大出血死亡。移植后2个月,腹水减轻的占70.8%(17/24),乏力好转的占83.9%(26/31),食欲改善的占90.3%(28/31)。移植术中和术后,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肝内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措施,可起到暂时性的肝脏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后检验指标的改变和意义.方法:22例失代偿肝硬化患者经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移植治疗后第2、4、6周检测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比较经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前后的效果.结果:与移植前比较,术后第2周,AST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检测指标均无显著变化;术后第4周,AST、DBIL降低(P<0.05),ALB、PA增高(P<0.05);术后第6周,AST、ALT、TBIL、DBIL、PT降低(P<0.05),ALB、PA、PTA增高(P<0.05).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肝硬化是有效的方法,能改善肝功能各项检验指标,肝功能逐步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经皮门静脉穿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治疗方法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64例肝硬化伴有腹水患者,采用超声引导经皮门静脉穿刺将自体骨髓干细胞植入肝脏,观察临床症状、术后不良反应及肝功能检测结果.结果 骨髓干细胞移植后,患者肝功能明显改善,实验室指标均好转,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少,与本院经导管将干细胞植入肝动脉多级分支血管治疗的87例肝硬化患者结果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经皮门静脉穿刺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方法可行,操作简单,安全有效,且副作用小,可作为中晚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的护理方法,为今后相关病例的观察与护理提供经验。方法:以自体骨髓干细胞为供体,经肝动脉移植至肝脏,以促进肝功能的修复。对患者进行有效术前、术后的观察与护理,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治疗效果。结果:25例行骨髓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均手术顺利,术后随访6个月~1年,近期疗效满意,无术肢活动受限及并发症发生。结论: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安全有效,不存在免疫排斥反应,疗效持久,且不良反应小,术前、术后的精心护理是取得满意疗效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经肝动脉移植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安全性、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本研究纳入了6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患者,其中32例患者接受了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同时选取与移植组在年龄、性别以及某些生化指标[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PT)]相匹配的3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集骨髓150~250ml,分离纯化骨髓干细胞,经肝动脉插管植入肝脏,观察植入治疗术前及术后第1周到第4周主要肝功能指标及临床症状的变化、不良反应.结果 32例患者骨髓干细胞的采集、分离以及灌注均顺利,成功率为100%.术后未观察到严重的不良反应或并发症.与对照组相比,移植组在术后第1~4周ALT、TBIL、ALB、PT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当患者Child-Pugh分级均为ChildA +B级时,移植组患者在术后第1~4周肝功能指标的变化较对照组有所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患者Child-Pugh分级均为Child C级时,两组ALT水平仍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从移植术后第3~4周时,移植组中ALB、PT和TBIL水平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 经肝动脉自体骨髓于细胞移植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安全有效,短期内即可改善肝功能Child C级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从而使患者生存质量得到较大提高,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恩替卡韦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对乙肝肝硬化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78例.从患者髂后上棘抽取骨髓,体外分离纯化骨髓源性干细胞,经过股动脉穿刺植入肝脏.在术后2、4、8周复查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及凝血酶原时间(PT)等相关实验室指标.结果 术后第4周和第8周,大多数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得到明显改善,其中腹水减少或减轻者分别为68例和72例,乏力症状得到改善者分别为69例和75例,腹胀减轻者分别为69例和72例.干细胞移植后第4周,多项实验室指标出现显著变化,ALT、AST、TBIL明显下降,ALB、PT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自体骨髓干细胞(BMSC)肝内移植是临床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补充.  相似文献   

10.
背景:目前肝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惟一有效手段,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供体短缺、价格昂贵及免疫排斥反应,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避免以上缺点.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失代偿期肝硬化和慢性重症患者改善作用.方法:纳入纳入终末期肝病患者39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32例,慢性重肝衰竭患者7例.分离其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行肝动脉插管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移植后1,2,4,8周进行生化检测,并观察其移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术后不良反应.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和临床,分别计算出CTP和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观察各个时间段分值的变化.结果与结论:移植后1,2,4,8周,37例(93%)患者丙氨酸转氛酶逐渐降低,白蛋白、胆碱脂酶活力、胆固醇、凝血酶原活动度均升高(P < 0.01).患者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移植后8周内腹水减轻32例(80%),食欲改善34例(85%),乏力好转37例(93%),腹胀减轻34例(85%).CTP-B级和CTP-C级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均降低.所有移植患者中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提示,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作为治疗慢性肝衰竭的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1.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特定环境下可分化成肝干细胞及肝细胞,从而参与肝结构和功能的修复和重构.目的:进一步验证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后经肝动脉介入治疗肝硬化的安全性、可行性及疗效.方法:1例肝硬化患者进行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骨穿采集自体骨髓体外分离纯化骨髓单个核细胞.骨髓单核细胞培养 4 d后经肝动脉插管将其移植入肝脏.移植后4周观察血清白蛋白、胆碱酯酶、凝血酶原活动度、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变化情况,观察患者并发症及预后.结果与结论:培养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数量明显增多,患者移植前后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移植前血清白蛋白、胆碱酯酶、凝血酶原活动度、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分别为29.43 g/L,2 378.5 U /L,47.4%,112.78 U/L,79.36 U/L,17.91 s,2.01 g/L.移植后4周分别为33.30 g/L,2 866.5 U /L,55. 8%,79.01 U/L,56.37 U/L,16.26 s,2.35 g/L.移植后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果表明,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培养后植治疗可使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明显改善,治疗安全有效且不良反应小,可作为中晚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背景: 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在临床上已有诸多报道,但迄今为止,关于干细胞与移植后肝硬化的预后转归,干细胞在受损肝内定向分化及恶性学表型等一直是临床专家关注的热点.目的: 动态监测经门静脉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血清甲胎蛋白及甲胎蛋白异质体3变化,评估治疗方法的安全性.方法: 纳入2007-04来解放军总参谋部总医院行经门静脉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44例,以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术前及术后血清甲胎蛋白和甲胎蛋白异质体3水平的变化,以甲胎蛋白异质体3(%)≥10%作为阳性判断标准,分析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与肝癌恶性表型的关系.结果与结论: 干细胞移植2个月,患者血清甲胎蛋白出现一过性升高,移植前、后患者血清甲胎蛋白异质体3(%)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且不同甲胎蛋白浓度患者的甲胎蛋白异质体3阳性率及甲胎蛋白异质体3(%)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经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临床症状及肝功能得到一定程度恢复.检测肝癌血清学标记物甲胎蛋白异质体3未提示在短期内有恶性生物学表型行为出现.  相似文献   

13.
刘春雨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14):1084-1085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2008年1月至2009年8月,以自体骨髓干细胞作为供体,对14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进行于细胞移植,并对相关护理方法加以总结。结果本组14例患者经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后,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无不良反应发生,成功率为100%。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不存在免疫排斥反应,治疗安全有效、疗效持久且不良反应小,而围术期行之有效的护理配合是取得满意疗效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沈琼 《护士进修杂志》2013,(21):1965-1966
目的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经肝动脉导管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术的护理。方法将患者自体骨髓干细胞作为供体,在体外分离纯化后移植患者肝内,使干细胞在肝脏中生长分化为具有功能的肝细胞,从而增加了肝细胞数量,使损伤的肝功能得以恢复和重构。结果通过术前全面准备及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自体骨髓移植术后患者成功率达100%,未出现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加强术前知识宣教,帮助病人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正确合理用药,防止感染是护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肝动脉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国内外研究均表明自体骨髓千细胞对失代偿期肝硬化具有一定治疗作用,但针对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缺乏系统有对照的临床研究。一目的:观察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7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按照是否同意进行干细胞移植治疗分为2组,对照组34例采用常规口服核苷类似物抗病毒并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33例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行自0S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肝动脉移植。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4,12,24周观察肝功指标、症状、体征以及不良反应情况,并行2组对比。结果与结论:治疗后所有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至治疗后4周部分肝功指标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治疗组谷丙转氨酶、凝血酶原活动度、胆碱酯酶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至治疗后12,24周,两组患者谷丙转氨酶、白蛋白、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胆碱酯酶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在同一时间点2组相比,各项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4,12,24周2组患者Child-Pugh计分及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均有所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且同一时间点2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果提示,在传统口服核苷类似物抗病毒等综合治疗乙肝肝硬化基础上联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肝动脉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能更有效地改善肝功和凝血功能,患者症状好转,相对安全,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护理措施。[方法]28例病人在无菌条件下取健康产妇足月生产的脐带血,分离纯化脐血干细胞,通过肝动脉途径,将纯化的脐血干细胞移植入病人肝脏内。[结果]28例接受脐血干细胞移植的肝硬化病人术中术后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移植后病人临床症状改善明显,食欲不振、乏力、腹腔积液等减轻甚至消失;血清学检测:白蛋白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凝血酶原时间、总胆红素较术前明显下降。[结论]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在提高白蛋白水平及改善凝血功能方面有很好的疗效,可作为肝移植治疗的过渡或补充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25例肝硬化失代偿期及肝衰竭患者无菌抽取骨髓150 ~ 200 ml,参照Wollert报道方法分离纯化MSCs,然后经肝动脉导管注入肝脏.术后定期检测肝功能和凝血功能,并观察同期的症状体征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术后2周内所有血清学指标均无显著性改变;与术前[(26.65±5.30) g/L]比较术后4周血清白蛋白为(30.91±4.00) g/L(t =3.07,P<O.05).至12周升至(32.00±6.18) g/L(t =3.02,P<0.01);术后12周与术前比较总胆红素[(39.94±21.15)mmol/L与(125.01±150.05) mmol/L,t =2.63,P<0.05];总胆汁酸[(41.63±33.91) μnol/L与(78.00±59.80) μmol/L,t =2.53,P<O.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肝酶指标术后4周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变化(P均<0.05).术后12周与术前比较凝血酶时间及纤维蛋白原分别为(14.71±1.59)s与(21.40±6.07)s(t =5.01,P<0.01)和(2.64±0.61) g/L(1.66±0.94) g/L(t =4.17,P<0.01).术后1周食欲、体力改善分别为90.67%和88.5%;第2周16例患者(63.5%)肝病面容好转,有1例蜘蛛痣明显减少;术后12周的总生存率为77.44%,其中移植2周后死亡及失访者共3例,死因为慢性肝衰竭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或DIC或肝肾综合征.所有患者均未发现细胞移植并发症.结论 自体MSCs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近期安全有效,患者肝功能、凝血功能改善明显,生存质量提高,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8.
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肝内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大量研究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肝干细胞的主要肝外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特定环境下可分化为肝组织和肝细胞从而参加肝脏的修复与重建.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20例,在无菌条件下由髂后上棘抽取骨髓200 mL,在体外分离纯化骨髓单个核细胞并制成10 mL细胞悬液,经肝动脉将细胞悬液移植入肝脏,分别在移植后第2、4、8、12周复查肝脏功能,观察实验室指标,临床症状及不良反应.结果与结论:移植后2周内所有血清学指标均无显著改变,移植后4周白蛋白由(27.05±5.23) g/L升到(30.02±5.02) g/L,纤维蛋白原由(1.55±0.53) g/L升到(2.55±0.53) g/L,凝血酶原时间由(24.05±5.23) s降到 (17.05±5.13) s,胆碱酯酶和甲胎蛋白也有不同程度上升,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水平在移植前后无显著性变化.单个核细胞移植后食欲改善、体力好转10例,腹胀减轻6例,腹水减少7例,下肢浮肿减轻4例.全部患者在移植中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移植近期无不良反应出现.  相似文献   

19.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硬化的疗效及安全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已应用于治疗终末期肝病并取得一定疗效。目的: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终末期肝硬化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无菌条件下分离培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选择60例肝硬化患者,在内科治疗基础上经肝动脉插管进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结果与结论:移植2,4,8,12周后,患者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逐渐升高(P<0.05),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移植后患者乏力、腹胀、纳差明显好转,未发生与移植相关的严重并发症。说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终末期肝硬化安全有效,能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凝血功能及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经桡动脉插管行肝动脉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效果和护理。方法对15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采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经桡动脉插管行肝动脉移植治疗,遵循肝硬化专科护理常规,结合干细胞移植术和桡动脉穿刺肝内治疗的特点进行护理。结果14例患者病情明显好转,1例在术后3周在原发病的基础上合并肝性昏迷和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死亡,该方法治疗及护理效果满意。结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是一种新方法,恰当的心理护理、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密切配合、术后加强专科护理、正确的出院指导、坚持定期随访观察,可以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治疗达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