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背景:周围神经损伤后给予外源性神经营养因子3对促进神经再生及保护肌萎缩均有作用。目的:观察阳离子脂质体转染神经营养因子3基因修饰的许旺细胞与细胞外基质凝胶桥接修复坐骨神经损伤的效果。方法:取80只成年Wistar大鼠制作左侧坐骨神经缺损模型,随机分组,以不同材料进行修复:细胞外基质凝胶组、许旺细胞-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细胞外基质凝胶组、神经营养因子3基因-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细胞外基质凝胶组、神经营养因子3基因修饰许旺细胞-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细胞外基质凝胶组。结果与结论:①腓肠肌肌肉组织学检查:术后8,12周神经营养因子3基因修饰许旺细胞-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细胞外基质凝胶组腓肠肌横截面积结构清晰、肌纤维粗大,呈基本正常肌肉结构,纤维组织较少,肌横截面积明显大于其他3组(P〈0.05,P〈0.01)。②肌细胞凋亡检测:术后4,8,12周神经营养因子3基因修饰许旺细胞-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细胞外基质凝胶组肌细胞凋亡数低于其他3组(P〈0.05)。表明阳离子脂质体转染神经营养因子3基因修饰的许旺细胞与细胞外基质凝胶可较好修复损伤神经,防止失神经肌萎缩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阳离子脂质体转染神经营养因子3基因修饰的许旺细胞与细胞外基质凝胶桥接修复坐骨神经损伤的效果. 背景:周围神经损伤后给予外源性神经营养因子3对促进神经再生及保护肌萎缩均有作用. 方法:取80只成年Wistar大鼠制作左侧坐骨神经缺损模型,随机分组,以不同材料进行修复:细胞外基质凝胶组、许旺细胞-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细胞外基质凝胶组、神经营养因子3基因-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细胞外基质凝胶组、神经营养因子3基因修饰许旺细胞-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细胞外基质凝胶组. 结果与结论:①腓肠肌肌肉组织学检查:术后8,12周神经营养因子3基因修饰许旺细胞-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细胞外基质凝胶组腓肠肌横截面积结构清晰、肌纤维粗大,呈基本正常肌肉结构,纤维组织较少,肌横截面积明显大于其他3组(P <0.05,P <0.01).②肌细胞凋亡检测:术后4,8,12周神经营养因子3基因修饰许旺细胞-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细胞外基质凝胶组肌细胞凋亡数低于其他3组(P <0.05).表明阳离子脂质体转染神经营养因子3基因修饰的许旺细胞与细胞外基质凝胶可较好修复损伤神经,防止失神经肌萎缩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背景:前期实验已初步证实许旺细胞复合小肠黏膜下层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构建的人工神经具有体外神经活性、趋化性。目的:观察许旺细胞及小肠黏膜下层复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缓释微球修复周围神经缺损后神经传导的再通情况。方法:制作SD大鼠坐骨神经缺损模型,随机分组:实验组以许旺细胞及小肠黏膜下层复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缓释微球修复,阳性对照组以许旺细胞及小肠黏膜下层复合游离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修复,阴性对照组以许旺细胞及小肠黏膜下层修复,空白对照组以自体神经修复。结果与结论:术后16周实验组再生神经纤维数目,DiI示踪标记的阳性神经元数量、S-100及神经细丝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髓鞘及再生轴突的超微结构恢复、神经传导速度及复合动作电位的改善均优于阳性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P〈0.05)。表明许旺细胞复合小肠黏膜下层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缓释微球构建的人工神经可重建坐骨神经缺损后的神经传导通路。  相似文献   

4.
背景:前期实验已初步证实许旺细胞复合小肠黏膜下层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构建的人工神经具有体外神经活性、趋化性。目的:观察许旺细胞及小肠黏膜下层复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缓释微球修复周围神经缺损后神经传导的再通情况。方法:制作SD大鼠坐骨神经缺损模型,随机分组:实验组以许旺细胞及小肠黏膜下层复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缓释微球修复,阳性对照组以许旺细胞及小肠黏膜下层复合游离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修复,阴性对照组以许旺细胞及小肠黏膜下层修复,空白对照组以自体神经修复。结果与结论:术后16周实验组再生神经纤维数目,DiI示踪标记的阳性神经元数量、S-100及神经细丝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髓鞘及再生轴突的超微结构恢复、神经传导速度及复合动作电位的改善均优于阳性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P<0.05)。表明许旺细胞复合小肠黏膜下层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缓释微球构建的人工神经可重建坐骨神经缺损后的神经传导通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局部注射给予神经营养因子和许旺细胞,对大鼠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 方法:实验于2004-07/12在深圳第二人民医院完成。68只大鼠被分为正常对照组4只、空白对照组16只、神经营养因子组16只、许旺细胞组16只和神经营养因子复合许旺细胞组16只,空白对照组、神经营养因子组、许旺细胞组和神经营养因子复合许旺细胞组大鼠脊髓半横断手术后损伤部位分别给予生理盐水、神经生长因子和大鼠原代培养的许旺细胞,28d后考察大鼠运动能力和脊髓损伤节段背根节中神经元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表达水平。 结果:68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大鼠协调运动行为评价结果:脊髓半横断后损伤大鼠后肢运动明显受损,驻杆时间减少超过30%,单独的神经营养因子和单独许旺细胞处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大鼠后肢协调运动能力,分别为对照的36%和65%,神经营养因子和许旺细胞协同作用效果理想,可达到正常对照的93%以上。②背根节中神经元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表达水平检测结果:许旺细胞组和神经营养因子复合许旺细胞组阳性神经元数量和平均吸光度明显多于神经营养因子组[阳性神经元数量:(22.7&;#177;1.9),(31.3&;#177;5.3),(12.9&;#177;3.0)个/视野;平均吸光度:0.035&;#177;0.02l,0.075&;#177;0.033,0.023&;#177;0.011,P均〈0.01]。 结论:外源性给予神经营养因子的同时给予许旺细胞,能够更加优化神经修复微环境,有利于神经损伤后修复。  相似文献   

6.
背景:促红细胞生成素除了具有造血的作用以外,对神经系统损伤的修复也起着重要作用。目的:观察聚乳酸-聚乙醇酸-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微球对大鼠坐骨神经再生的作用。方法:雌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3组。制备大鼠双侧坐骨神经缺损模型(1cm缺损)以及可吸收甲壳素神经再生室。实验组室内注入聚乳酸-聚乙醇酸-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微球;对照组室内注入聚乳酸-聚乙醇酸微球;空白对照组室内注入等渗生理盐水。结果与结论:实验组再生神经的传导速度优于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且12周优于6周,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S-100免疫组织化学及Loyez氏神经染色法显示:实验组神经纤维数量多于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12周多于6周,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提示聚乳酸-聚乙醇酸-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微球能够促进实验性坐骨神经缺损的再生和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背景:有研究表明,许旺细胞神经移植复合体具有极强修复自体神经缺损作用,并且许旺细胞在神经再生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目的:比较不同浓度许旺细胞神经移植复合体修复自体神经缺损时周围神经的再生效果。方法:建立坐骨神经缺损模型大鼠。原代培养大鼠许旺细胞,构建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管-细胞外基质凝胶-许旺细胞神经移植复合体修复坐骨神经缺损模型大鼠。按许旺细胞浓度的不同分为105,106,107,108,109 L-1结果与结论:建模后3,6和12周,含许旺细胞各浓度的神经移植复合体组各时间点神经传导速率均高于对照组(P 〈0.01),其中10浓度组,对照组不含许旺细胞。分别于建模后3,6和12周,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测定。建模后12周各组胫骨前肌湿质量测量和组织学观察。8 L-1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优于其他各浓度组(P 〈0.05)。建模后12周,大鼠胫骨前肌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各浓度许旺细胞神经移植复合体组正常肌纤维数均多于对照组(P 〈0.05)。其中许旺细胞浓度108,109 L-1浓度组胫骨前肌形态恢复较好,肌纤维细条样、波浪状,同向而行,长短、粗细及疏密大致一致。结果证实,108 L-1许旺细胞神经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移植复合体对缺损坐骨神经再生的促进作用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阳离子脂质体转染的神经营养因子-3 (neurotrophic factor-3,NT-3)基因修饰的雪旺细胞(SC)的表达和肌细胞凋亡情况,探讨移植复合体对坐骨神经缺损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阳离子脂质体将NT-3基因转染入体外培养的SC,检测转入前后SC的含量.Wister成年大鼠80只制成坐骨神经缺损模型,根据断端移植物的不同分为A、B、C、D4组.术后不同时间行肌横截面积光镜观察和肌细胞凋亡率检测.结果:NT-3转染SC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肌横截面积、细胞凋亡D组均优于B、C组,B、C组均优于A组(P<0.01),而B、C组肌横截面积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肌细胞凋亡检测B组多于C组.结论:NT-3基因经阳离子脂质体转染效率高,能促进SC的分泌,修复损伤神经和防止失神经肌萎缩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背景:一些研究已显示,重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的骨髓间质干细胞具有向神经样细胞分化的潜能,且能提高脑缺血模型鼠的神经缺失功能。目的:拟进一步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的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对阿尔茨海默病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善。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观察,于2006-01/2007-06在中山大学一附院神经病学实验摩完成。材料:清洁级8周龄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损伤模型组、基因修饰细胞组、未修饰细胞组,12只/组。另取出生3d的清沽级SD大鼠10只,用于骨髓间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取传至第6代的骨髓间质干细胞,双酶切后亚克隆至pcDNA3质粒,行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染,采用电穿孔法得到重组腺病毒Ad—BDNF,转染293细胞进行病毒包装。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3组大鼠均建立阿尔茨海默病模型。造模后12d,基因修饰细胞组取重组腺病毒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的不含血清骨髓间质干细胞悬液,于伤侧侧脑室坐标前囟后1.6mm、外侧1.5mm、腹侧4.0mm注入8μL;未修饰细胞组移植等量的单纯骨髓间质干细胞悬液。主要观察指标:Western blotting法鉴定重组病毒在骨髓间质干细胞中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基因感染效率。细胞移植后2周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结果:Ad—BDNF感染的骨髓间质干细胞存在M14000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蛋白条带,2d后约34%骨髓间质干细胞被感染。基因修饰细胞组、未修饰细胞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均明显低于损伤模型组(P〈0.01),且前者基本达到正常水平。与损伤模型组寻找平台的运动策略比较,基因修饰细胞组与未修饰细胞组趋向式、直线式显著增多(P〈0.01),边缘式、随机式明显减少(P〈0.01),且前者基本达到正常水平。结论:移植的骨髓间质干细胞经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后,可明显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模型鼠的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体外分离、培养、纯化的许旺细胞对脱细胞神经移植物修复神经损伤舯促进作用,为临床应用组织工程化神经修复周围神经缺损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实验于2004-04/2005-04在中国医科大学组织工程实验室完成。纳入普通级雄性Wistar大鼠24只,体质量180-220g。随机分为实验组、空白对照组、自体移植对照组共3组,每组8只。分笼饲养。另纳入5-8d龄spmgue-Dawley乳鼠40只,取其双侧坐骨神经与臂丛神经。实验组大鼠右后腿用种植许旺细胞的ARSN桥接人为造成的神经缺损。空白对照组大鼠右后腿用单纯ARSN桥接人为造成的神经缺损。酶反复消化法与差速贴壁法分离和培养许旺细胞;许旺细胞与10mm长的脱细胞神经移植物共培养后,应用外科手术移植到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处,自体移植对照组大鼠右后腿用单纯切断的神经上下颠倒原位桥接人为造成的神经缺损。13周取材通过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神经纤维的再生情况。 结果:Wistar大鼠24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没有脱失。①实验组较空白对照组的再生有髓神经纤维均匀,轴索略粗,髓鞘厚度有差别,部分神经纤维髓鞘还未形成板层结构,许旺细胞包绕神经纤维,轴索内微丝微管结构较清晰,无髓神经纤维直径较小,不均匀分布在有髓神经纤维之间,由一层纤维结缔包裹形成纤维束,实验组较自体移植对照组的髓鞘略薄,自体移植组再生神经纤维均较粗,许旺细胞包裹轴突形成排列规则、电子密度较高的髓鞘,髓鞘厚薄基本相同。②实验组可见大量许旺细胞呈双极梭形,并且首尾相连排列成链状或网状特征性分布。许旺细胞还可在神经纤维上的胶原丝上附着。③实验组有髓神经纤维数、髓鞘厚度、G率(有髓纤维总面积/神经干总面积)接近自体移植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5344&;#177;592),(5514&;#177;373);(3.13&;#177;0.16),(3.19&;#177;0.25)μm;(48.43&;#177;3.62)%,(57.11&;#177;2.28)%;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5344&;#177;592),(3191&;#177;236);(3.13&;#177;0.16),(1.28&;#177;0.33)μm;(48.43&;#177;3.62)%,(31.05&;#177;4.19)%;P〈0.05]。 结论:与许旺细胞共培养的脱细胞神经移植物可加快宿主轴索再生,促进神经损伤修复,是临床修复神经缺损的可行办法。  相似文献   

11.
背景:研究表明外周神经损伤后,许旺细胞在基底膜管内形成Bunger带,引导再生轴突延伸,但具体作用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目的:观察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瓦勒变性对许旺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坐骨神经横切模型,分为坐骨神经瓦勒变性组(坐骨神经横断组)和手术对照组。采用神经段单酶消化法分离培养许旺细胞,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S-100免疫荧光鉴定。取第1代许旺细胞,利用计数法绘制14 d内许旺细胞的生长曲线,MTT法检测14 d内许旺细胞增殖活性,酸性磷酸酶法检测许旺细胞黏附能力,ELISA法检测神经生长因子浓度。结果与结论:坐骨神经段培养第14天,坐骨神经横断组神经段边缘可见大量许旺细胞,呈线形排列;手术对照组许旺细胞数量少,呈散在分布,两组许旺细胞S-100均呈阳性表达。许旺细胞传代培养第3天,两组许旺细胞均进入对数增长期,随时间延长,细胞数及细胞增殖吸光度值均呈上升趋势,坐骨神经横断组细胞数及增殖吸光度值明显高于手术对照组(P〈0.05);坐骨神经横断组许旺细胞黏附能力明显高于手术对照组(P〈0.05);ELISA 法检测示,坐骨神经横断组神经生长因子浓度在培养第4,6,8,10,12,14天时均高于手术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两三周,瓦勒变性对许旺细胞生物学功能具有显著影响,可诱导许旺细胞幼稚化,促使许旺细胞在短期内迅速分裂增殖,并分泌大量神经营养因子及细胞外黏附成分,为再生轴突的延伸提供适宜的神经微环境;并增加细胞黏附能力,为外周神经损伤修复提供适宜的神经微环境。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hIGF-1)体内转基因抑制肌肉萎缩的作用。方法30只雄性Wistar大鼠,建立坐骨神经再生室动物模型后随机分为3组。hIGF-1治疗组:挤压伤处神经外膜下即刻注射pcDNAhIGF-1和LipfectAmine混合液10μl(hIGF-1 DNA为4μg);模型组:注射pcDNA3.1、LipfectAmine和生理盐水混合液10μl;空白对照组:不注射任何物质。术后8周行神经-肌电检查和腓肠肌肌湿重与肌纤维横截面积检测。结果术后8周检查小腿三头肌复合肌肉活动电位(CMAP)的最大波幅和潜伏期,腓肠肌肌湿重和肌纤维横截面积,hIGF-1治疗组明显好于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P〈0.01)。结论周围神经损伤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体内转基因能有效抑制靶肌肉的萎缩。  相似文献   

13.
背景:如何促进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与再生一直是基础与临床研究的热点。基因治疗有可能成为今后解决该问题的主要手段之一。目的:观察携带小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cDNA表达片段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xCA-BDNF转染大鼠损伤坐骨神经后BDNF的表达,以及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存活和神经生长情况。方法:切除成年Wistar大鼠股中部10mm长的坐骨神经,AxCA-BDNF转染组、BDNF组和对照组分别用硅胶管内置AxCA-BDNF原液,BDNF溶液或空白病毒稀释液桥接坐骨神经两断端。术后3,7,14d,1,2,4个月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损伤坐骨神经及相应脊髓节段BDNF 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观察损伤坐骨神经的组织学及超微结构改变,再生的神经元及有髓神经纤维数目和髓鞘厚度。结果与结论:术后3,7,14d及1个月时,AxCA-BDNF转染组损伤坐骨神经近、远端神经干及脊髓(L3~6)中BDNF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高于BDNF组和对照组(P〈0.01)。光、电镜病理组织学检查和图像分析证实,BDNF基因转染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存活数量、新生神经纤维数目及其髓鞘厚度、神经联接的再形成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说明经腺病毒介导转染的BDNF基因可在大鼠坐骨神经内有效表达,并通过轴突逆行转运到了相应的脊髓神经元,不仅能促进损伤神经纤维再生,也能保护损伤的脊髓神经元。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周围神经损伤后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hIGF-1)体内转基因促周围神经再生和抑制肌肉萎缩的作用。方法构建hIGF-1的真核细胞表达质粒,90只雄性Wistar大鼠,建立坐骨神经再生室动物模型后随机分为3组。hIGF-1治疗组:挤压伤处神经外膜下即刻注射pcDNAhIGF-1和LipfectAmine混合液10μl(hIGF-1 DNA为4μg);模型组注射pcDNA3.1、LipfectAmine和生理盐水混合液10μl;空白对照组:不注射任何物质。根据不同的时间点(2天,7天,14天和28天)观察hIGF-1质粒转染、坐骨神经再生、骨骼肌萎缩、脊髓运动神经元细胞病理变化。结果不同时相再生神经纤维质和量、骨骼肌萎缩程度、中枢神经元的变化等hIGF-治疗组明显大于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P0.01)。超微结构见hIGF-1治疗组的再生神经纤维成熟度优于其它两组。结论周围神经损伤后hIGF-1体内转基因能促进周围神经的再生和抑制骨骼肌的萎缩。  相似文献   

15.
背景:将生长因子女合到支架上构建复合材料可同时具备骨诱导和骨传导作用。目的:脱察骨形态发生蛋白2/注射式硫酸钙复合载体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成骨的影响。方法:取生长状态良好的第2代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分3组培养:实验组将细胞悬液滴加剑骨形态发生蛋白2,注射式硫酸钙复合材料表面,对照组在细胞悬液中加入骨形态发生蛋白2,空白对照组正常培养。结果与结论:3组细胞随培养时间延长逐渐增多,实验组细胞数量最多,明显多于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P〈0.05)。实验组培养不同时间点碱性磷酸酶活性高于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P〈0.05)。体外实验显示骨形态发生蛋白2,注射式硫酸钙复合载体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6.
背景: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可测试伤害性的热刺激和机械刺激所引发的痛觉过敏及冷、触觉异常。目的:观察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大鼠鞘内移植神经干细胞后脊髓背角和背根神经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制作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暴露坐骨神经,不结扎。分别于造模后第3,10天进行鞘内移植,实验组注入30μL的神经干细胞悬液,空白组和对照组注入30μL的细胞培养液。结果与结论:与假手术组相比,对照组和实验组移植后3d机械痛阈和热痛阈逐渐降低,至移植后7d降低至最低点(P〈0.01),于移植后21d恢复至移植前水平;实验组移植后7,14d机械痛阈和热痛阈较对照组明显上升(P〈0.01)。与对照组相比,假手术组移植后7,14,21d各组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呈低水平(P〈0.05);移植后14,21d,实验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鞘内移植神经干细胞可提高脊髓背角和背根神经节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从而抑制了周围神经损伤产生的神经病理性疼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