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高校科研转化能力与效率是一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原动力,两者协调发展有利于高校科研的优化与稳定。本文以2012-2016年我国教育部直属64所高校的科研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因子分析、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方法)对高校科研转化能力与效率进行评价、匹配;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构建模型探讨两者间的关联性。结果显示,高校间科研转化能力差异较大,5年间变化幅度较小;科研转化效率处于增长状态,但横向差异较大;低匹配与不匹配型失调高校比例高,同时科研驱动要素与效率间关联度最高。基于此本文提出增强高校科研转化能力与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李康  范跃进 《科研管理》2022,43(9):41-47
    “双一流”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安排,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双一流”建设之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是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领头雁”,研究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科研创新效率,加快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以一流大学高校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突出科研产出质量和服务的综合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在传统DEA模型基础上运用随机前沿分析理论,通过三阶段DEA模型方法测度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科研效率,并进一步分析环境因素对科研效率的影响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环境变量和随机误差是影响一流大学科研效率的重要因素,我国一流大学整体科研效率存在虚高现象,剔除环境因素后样本高校综合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均值都明显下降。(2)地区经济水平、居民受教育程度和政府扶持力度对各个高校科研效率存在差异性影响,并据此将高校分为稳定型、发展型和改进型三类。(3)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科研效率存在分化倾向,规模收益递减现象突出,其科研效率提升的关键是缩减规模、完善内部治理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持续深化科研体系改革。  相似文献   

3.
高等学校创新要素汇聚,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的策源地。高校科研效率的高低对于大湾区构建高水平科技创新体系,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以粤港澳大湾区部分高校为研究对象,基于投入产出考虑,采用DEA方法,首先,从整体上测算2016-2019年高校的科研效率,然后,分别对8所高校的科研效率进行具体分析。结果表明:整体上看,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科研效率呈现上升趋势,最高效率水平达到1.393;高校之间科研效率存在差异,且差异水平较大。基于此,为提升高校科研效率,应完善高校科研资源配置;建立多样化的激励机制;转变科研理念,强化高校科研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4.
随着高校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科研档案作为重要信息资源在教学、科研、管理和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现行的科研档案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科研需求,存在科研档案不完整、档案利用率低,信息化步伐滞后、管理队伍专业化程度低等问题。“协同创新”理念的提出,为高校科研档案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高校应紧紧围绕“协同创新”理念,探索科研档案管理的协同创新模式,进一步提高科研档案归档效率,提升档案利用价值,完善档案管理服务体系。本文剖析了高校科研档案管理现状,从体制机制创新、信息化管理和管理队伍建设三方面提出了科研档案管理协同创新体系构建的设想。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知识生产理论,采用DEA-Tobit两步法对2012-2016年上海17家高校的科研创新效率进行了比较,发现尽管上海市高校科研创新效率总体稳中有升,但处于效率最优状态的高校数量仍较少;其中,上海市属高校与教育部直属高校的技术效率存在显著差距,绝大多数上海高校长期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未来可以通过加大要素的投入来扩大产出。进一步分析发现,近年来上海市高校科研资源配置“抓大放小、重点倾斜”的政策导致了除上海大学外,上海市属高校科研要素投入的整体不足限制了其科研创新产出及效率提升的问题。其次,根据DEA效率评价结果构建多元线性Tobit回归模型,分析上海高校科研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计量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总体还是分类而言,现阶段上海高校科研创新的特点是人力资本的投入能显著的推动高校科研创新效率提升,而物质资本的继续投入却对高校科研创新效率产生了显著的抑制效应,亦表明物质资本对科研创新效率的倒“U”型影响已经显现,资本拥挤问题亟待引起重视。通过比较研究发现,上海市属高校进一步提升技术效率的“短板”主要在于其人力资本积累水平的不足,这一点上与教育部直属高校具有显著的差距。  相似文献   

6.
基于2008—2017年115所“双一流”建设高校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政府经费资助结构与高校科研创新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政府竞争性科技经费对高校科研创新产生倒“U”型影响;(2)政府非竞争性科技经费对高校科研创新产生正向影响;(3)高校类型对二者关系具有异质性调节作用;(4)不同地理区位下,政府经费资助结构对高校科研创新的影响强度以及高校类型的调节作用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基于知识生产理论,采用DEA-Tobit两步法对2012—2016年上海17家高校的科研创新效率进行了分析,发现处于科研创新效率最优状态的高校数量较少。除上海大学之外,上海市属高校科研要素投入不足限制了其科研创新效率的进一步提升,亦导致了市属高校与教育部直属高校的技术效率存在显著差距。其次,影响因素Tobit模型回归表明,当前上海高校总体处于人力资本"稀缺"、物资资本"丰裕"的发展阶段,未来上海高校科研创新效率提升需要将视角转向依靠人力资本积累上来;同时,物质资本对科研创新效率的倒"U"型影响已经显现,资本拥挤问题亟待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关于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立足近几年江西师范大学加强科研管理工作的具体做法,并结合高校科研管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自身从事科研管理工作的经验和体会,而高校如何协调“产学研”的关系、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以及怎样加强科研创新基地建设和提高科研管理的服务效率,提出了一些富有探索性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以创新系统研究为基础,通过对高校科研团队创新系统影响因素的分析,检验了高校科研团队科研创新影响因素对创新系统的影响;利用DEA方法对创新系统进行效率评价,分析高校科研团队创新系统在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高校是科技创新和基础研究的基地,在国家国防科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高校在参与国防科研中存在着许多突出问题。本文针对高校参与国防科研存在的问题,逐一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最后介绍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在国防科研方面已开展的工作及其成效,以期能对我国高校参与国防科研带来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科研选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研选题是科学研究工作的起点,又是整个科研工作的首要环节。直接关系到科学的研究内容和目标,影响着科学研究的发展方向,决定以后科学研究工作的成功与失败。从科研管理的角度,探讨了科研选题的基本原则以及选题时的一些方法和技巧,供广大科研工作者在申报各类课题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
公共科研机构以突出公共性原则为特征服务大众、服务社会。但近年来,我国公共科研机构异化现象日渐明显。通过对广东省内114名科研机构科研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电话访谈,获得部分科研机构的科研项目、资金来源、科研成果等方面的资料,分析出三大异化现象,表现为公共科研机构经营性收入扩大、企业委托项目增多、科研成果"内循化"现象加大等。  相似文献   

13.
过去几十年,中国科学院先后经历了任务导向和学科导向的科研体制,在多个领域为我国的科技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面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党和国家对科研工作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即科研工作中要坚持问题导向。文章针对"问题导向的科研"的具体内涵、管理方法等内容给出了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杜鹏  沈华  张凤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1,36(12):1413-1418
随着科学研究与经济社会相互嵌套影响的不断深入,科学研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同时也面临着自身发展的瓶颈。无论是科学研究本身,还是科学建制和科学政策,都处于变化之中。因此,需要深入认识科学知识生产的新规律,重新理解科学、技术与工程之间的互动关系,拓展科学研究的疆域。文章分析了对科学研究进行再认识的原因,从对象、功能和方式3个方面阐述了新时期科学研究的新内涵,并提出了适应科学变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科研质量管理及其特点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孔刚  王萍  张弘 《软科学》2001,15(4):41-44
随着高技术的发展,科研活动越显重要,本文对科学研究必须把提高质量和加强质量管理提升一个新的高度,提出了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6.
早期的科学研究以个人为主,随后他们被组织在大学与科学院中共同进行科研活动,但学科之间也产生了条块分割。大科学时代的到来,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相互融合,呼唤不同研究者之间的交流。20世纪末高速发展的通信与网络技术,为形成新型的科研方式提供了物质条件,虚拟的科研团队将是未来科研方式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7.
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获取先进的科研成果和解决实践中提出的科学问题;科研评价的目的在于对已经获得的科研成果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做出判断。到底是用一流的科学家来做科研,还是用其做科研评价?一个人的精力和能力是有限的,但为什么有的院士成了万金油、敲门砖和挡箭牌?用逻辑推理的方法以悖论的形式对这些问题做了深入的剖析。  相似文献   

18.
首先分析了我国高校和国外知名大学在量和质方面的差距,提出大学评价应考虑中国的国情,并针对基础研究和重大科技攻关的评价和激励提出了看法.最后,提出大学应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19.
徐炜  杨忠泰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1):108-114
高校科研奖励政策的"指标—量化—奖励"模式存在奖励形式的一致性、奖励内容和依据的统一性等同质化问题,已严重脱离我国高校高质量发展和科技成果的内涵属性,它异化科研求真创新的本质和科研创新目标,并在奖励内容、奖励次数存在严重重复奖.为此,应首先建立起以形式服从内容、手段服务目的 以质量为导向的内涵评价体系,并切实解决科研评价中定量指标偏离质量属性的问题;其次,按照科技部、教育部新规要求,尽快取消科研论文奖励,并逐步取消相关重复奖.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建立高等学校科研创新团队的必要性和意义,并针对建立科研创新团队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给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