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触发开关是触发引信的主要部件。某触发开关装配到整机后在振动试验中出现早炸故障。通过金相检验和能谱分析等方法对触发开关的失效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触发开关印制板镀钯层存在缺陷,开关内存在异物导致了接触电阻异常的故障。并且通过试验确定了合理的镀金层厚度,结合实际完善了触发开关制造工艺过程,制定了预防触发开关失效的综合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使用正弦波激励评价触发延迟线性度和触发抖动的新方法,通过一个波形在有触发延迟和无触发延迟时,采集序列间的相位差对应的时间差来最终判定触发延迟结果。用该方法实现的触发延迟线性度测量方法,将触发延迟直接溯源到激励信号的频率量上,无需额外的精密延时器等装置,减少了测量环节,并且可以实现任意延迟的精确测量。以不同频率、不同触发延迟、不同采集速率下的实验结果的对比给出了触发延迟线性校准的结论性意见,同时验证了所述方法的有效性和切实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试验得到了触发系统的触发能量、触发电压与真空触发开关(TVS)导通概率、触发时延及分散性的关系,试验结果可以作为高性能真空触发开关控制器的设计与应用的指导。触发点火回路采用陡化高压触发脉冲,使TVS的导通时延及其分散性显著降低。引入同步触发技术,控制TVS主间隙在交流外施电压峰值触发。重点比较主间隙施加交直流情况下的触发特性,在触发参数、交流电压峰值与直流电压值相等的条件下,直流情况下TVS的导通概率和触发稳定性明显高于交流情况,交流情况下对触发系统的要求更为苛刻。  相似文献   

4.
波形记录仪触发延迟和触发抖动的精确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进了IEEE std 1057-1994标准中的波形记录仪触发延迟和触发抖动的测量方法,减低了对信号源的要求,仅用单通道方波信号源即可满足测量需要。提出了使用正弦波激励评价触发延迟和触发抖动的新方法,通过一个波形在有触发延迟和无触发延迟时,采集序列间的相位差对应的时间差来最终判定触发延迟结果,简化了评价过程,减少了误差来源,从而降低了测量不确定度。同时给出了不确定度分析过程。以一组实验结果验证了所述方法的有效性和切实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随机减量函数触发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随机减量技术应用过程中有关触发条件的选择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随机减量函数进行了相应的扩展,并且在传统的水平穿越触发条件的基础上,又提出了零穿越触发、极值点触发和随机采样触发三种简单实用的触发条件,克服传统触发条件对于触发点数和截取幅值的局限,拓宽了随机减量技术的应用范围。通过实际的数值算例及其进行模态参数识别的应用,验证了几种触发条件的实用性,计算结果表明,对于实际采样信号长度有限或响应幅值较小的情况下,上述提出的方法比传统方法能得到更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梁志国 《计量学报》2018,39(1):94-98
针对数字示波器的大触发延迟时间,提出了一种量子化测量方法。使用正弦激励信号周期作为测量尺度标准,将大触发延迟时间表述成整数个正弦周期与一个小数个正弦周期的合成。小数周期部分用相位差法直接测量获得,而整数的获取,通过将大触发延迟时间分割成多个小触发延迟增量之和,分别触发测量各个小触发延迟时间增量,然后,以累积方式获得大触发延迟时间粗测值,并以此计算获得整数值,最终将两部分时间合成得大触发延迟时间测量结果。在数字示波器上所作的一组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与可行性。该方法可用于数字示波器大触发延迟时间的精确测量和计量校准中。  相似文献   

7.
真空触发开关的触发能量和延时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正阳  赵纯  董华军  廖敏夫 《真空》2007,44(1):58-61
本文采用辅助高压击穿与能量续流的触发电路来导通真空触发开关TVS,对触发过程中的触发能量和时延特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触发能量充足(〉20J)该电路稳定可靠地导通TVS;导通总延时在数百纳秒,并且随主间隙外加电压的增加有明显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现有IP多媒体子系统(IMS)业务触发数据存在的问题,给出了一种业务键的实现方式,业务键的存在可以使多个应用服务器(AS)之间的初始过滤准则(iFC)互不干扰,从而不会因为新业务的部署而引发新旧业务之间的冲突.接着对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业务触发和基于业务键的业务触发进行了性能建模,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通过增加业务键数据,可提高服务呼叫会话控制功能(S-CSCF)和AS的匹配效率,使S-CSCF在一次业务触发中可以触发多个业务,从而简化业务触发流程.基于业务键的业务触发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业务触发效率,增加系统的吞吐量,降低会话建立时延,提高IMS网络的服务质量(QoS).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脉冲前沿强触发方式的晶闸管触发原理。详述了包括缓冲放大和软启动,停止电路、相位基准电路及相位遗失禁止电路、相位锁相环、触发脉冲驱动电路的各个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和主要参数计算。  相似文献   

10.
光电探测器的弱点及其新原理的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轻武器外弹道综合试验中,区截装置所用的光电探测器均是采用“弹尖触发”的原理。本文针对“弹尖触发”所存在的不足,详细介绍了“弹底触发”方案设计的全过程、测试误差分析,以及在“天幕精度靶”中所使用的结果,也进一步证实了在小口径武器试验中,“弹底触发”比“弹尖触发”更具有优越性,而新颖的抗干扰技术则使仪器更添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