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研究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根据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糖尿病患者60例分为正常组(尿蛋白阴性)、尿蛋白微量组和临床蛋白尿组三组,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B超示肝胆胰脾肾无异常,且尿蛋白阴性)30例为对照组,用ELISA法检测四组患者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含量。结果正常组、尿蛋白微量组和临床蛋白尿组血清中同型半胱胺酸的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这三个检测组患者血清同型半胱胺酸的浓度变化也非常明显,同型半胱胺酸和UAER之间有明显的正相关(P〈0.05)。结论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即开始明显升高,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可以用来作为糖尿病肾病肾损害的早期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高同型半胱氨酸(Hcy)导致的氧化应激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5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将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尿白蛋白水平分为正常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及临床蛋白尿组,各50例。用ELISA法检测血清Hcy,分光光度计法测定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糖尿病患者血清Hcy、MD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1);微量白蛋白尿组及临床白蛋白尿组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 (P<0.01);血清SOD、GSH含量所有糖尿病患者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微量白蛋白尿组及临床白蛋白尿组低于正常白蛋白尿组(P<0.01);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血清中MDA水平呈正相关(r =0.64, P<0.01),与SOD、GSH含量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 -0.57,-0.62, 均P <0.01。)。结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导致氧化应激损伤参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关系.方法 根据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量分组同时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结果 糖尿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随着蛋白尿的增多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也相应增加.结论 同型半胱氨酸随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以及严重程度逐渐增高,可作为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较敏感的指标,对于监测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病情发展程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不同时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关系。方法2型糖尿病50例,根据尿微量清蛋白水平分为3组:正常微量清蛋白尿组25例(A组),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30mg/24h;微量清蛋白尿组14例(B组),UAER30~300mg/24h;临床清蛋白尿组11例(C组),UAER〉300mg/24h。另设正常对照组(NC组)30例。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结果A、B、C组血浆Hcy水平较NC组明显升高(P〈0.05或P〈0.01),B、C组又较A组明显升高(P〈0.05或P〈0.01)。2型糖尿病高Hcy患者糖尿病肾病发生率明显增加(P〈0.05)。糖尿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24h尿微量清蛋白呈正相关。结论高Hey血症可能是2型糖尿病肾病发生与发展的一个危险因素,检测血浆Hcy对糖尿病肾病的病情评估及治疗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C)、尿微量白蛋白(mALB)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检测单纯糖尿病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临床糖尿病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清Cysc、Hcy和尿mALB含量。结果糖尿病各组的Hcy、CysC、尿mALB的水平及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早期糖尿病肾病组三项指标水平显著高于单纯糖尿病组(P〈0.05),临床糖尿病肾病组三项指标水平显著高于早期糖尿病肾病组(P〈0.05)。三指标联合检测糖尿病肾病阳性率达96.25%,明显高于单项检测。结论血清Hcy、CysC和尿mALB是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水平与肾脏损伤程度相关,三指标联合检测有助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血清胱抑素C及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对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病例组,根据尿微量白蛋白不同分为单纯糖尿病组(42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尿微量白蛋白30~300 mg/24 h, 40例)、中晚期糖尿病肾病组(尿微量白蛋白>300 mg/24 h, 68例);另选取5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采用胶乳增强透射比浊法测定胱抑素C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尿微量白蛋白水平;采用酶法测定尿肌酐水平,计算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比较四组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水平及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比较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病的阳性检出率、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 对照组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水平及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分别为(8.02±1.05)μmol/L、(0.78±0.08)mg/L、(1.40±0.84)mg/g,单纯糖尿病组分别为(14.26±1.44)μmol/L、(2.70±0.66)mg/L、(47.80±8.18)mg...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胱抑素C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变化意义。方法选择我院糖尿病患者共74例,上述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分为糖尿病非合并肾病和糖尿病早期肾病组。同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所选对象的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结果糖尿病非合并肾病组和糖尿病早期肾病组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早期肾病组同型半胱氨酸及胱抑素C水平高于糖尿病非合并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肾病组血肌酐和血尿素氮水平分别与糖尿病非合并肾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了解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胱抑素C水平有助于糖尿病早期肾病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尿微量自蛋白和血清胱抑素c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92例糖尿病肾病(DN)患者(观察组)和92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采用颗粒增强透射免疫比浊法(PENA)测定尿微量白蛋白和血清胱抑素c的水平。结果DN观察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和血清胱抑素c含量分别为3.93g/L和1.67mg/L,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微量白蛋白和血清胱抑素c的含量可作为敏感性指标广泛用于早期糖尿病肾病发生的监测和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胱抑素C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变化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63例,根据患者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测定水平分为单纯糖尿病组和糖尿病早期肾病组,同时随机选取同期体检正常者3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三组研究对象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C)、血肌酐(Scr)和血尿素氮水平(BUN)等指标,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单纯糖尿病组和糖尿病早期肾病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血肌酐和血尿素氮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早期肾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胱抑素C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早期肾病血肌酐和血尿素氮水平较单纯糖尿病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y和CysC水平与UAER呈正相关,Scr和BUN水平与UAER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Hcy和CysC水平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黄英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3):1994-199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同期50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 结果 2型糖尿病肾病纽、单纯2型糖尿病组血糖、同型半胱氨酸、CRP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2型糖尿病肾病组血糖、24 h蛋白尿、同型半胱氧酸、CRP含量均高于单纯2型糖尿病组(P<0.05);且同型半胱氨酸、CRP呈明显正相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同型半胱氨酸和CRP升高可能是糖尿病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同型半胱氨酸和CRP水平监测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42例,根据患者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水平分为两组,糖尿病肾病组22例,单纯糖尿病组20例,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三组成员血浆Hcy、血肌酐(Cr)、尿素氮(BUN)浓度和UAER。结果糖尿病肾病组与糖尿病组Hcy水平及Hcy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糖尿病肾病组Hcy水平及Hcy阳性率高于糖尿病组。结论Hcy可随糖尿病肾病进展而升高,可作为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Hcy检测在糖尿病肾病监测与进展程度评估上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清胱抑素C(Cys C)、尿微量白蛋白(m Alb)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病(DN)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单纯糖尿病组(DM组)38例,糖尿病肾病组(DN组)42例,并以4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循环酶法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胱抑素C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结果三项指标水平糖尿病肾病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糖尿病组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肾病组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联合检测血清Hcy、Cys C、m Alb水平,可以检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及早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尿微量清蛋白检测,分析其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分组研究的方法将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期间于本院门诊的120例研究对象分为糖尿病早期组、糖尿病肾病组、健康对照组,每组40例,比较三组肌酐、血尿素以及尿微量清蛋白等指标的差异。结果糖尿病早期组和糖尿病肾病组肌酐、血尿素、尿微量清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糖尿病肾病组肌酐、血尿素、尿微量清蛋白高于糖尿病早期组,其中尿微量清蛋白最明显。结论相比于肌酐、血尿素,尿微量清蛋白对肾病更敏感,其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尿微量清蛋白(mAlb)、尿转铁蛋白(TF)与血清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根据尿清蛋白排泄率,将Ⅱ型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无肾病组(DM无肾病组)50例和糖尿病肾病早期组(DN早期组)58例,5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IMMAGE800全自动免疫特定蛋白仪检测尿mAlb、TF,ELISA法测定血清ICAM-1。结果 DM无肾病组与对照组比较,尿mAlb、Tf及血清ICAM-1水平无明显变化;DN早期组与DM无肾病组比较,尿mAlb、Tf、血清ICAM-1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联合检测可将DN早期组异常检出率提高到71%。结论尿mAlb联合尿Tf及血清ICAM-1检测可明显提高DN早期患者的异常检出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测定尿微量白蛋白(MA lb)在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害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全自动特种蛋白仪定量测定已经确诊糖尿病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并用尿仪对尿蛋白做定性分析,与随机选取的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13例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含量明显高于84例健康对照者;定量检测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用纸条定性法;2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散射比浊法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在糖尿病肾损伤早期诊断方面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尿微量清蛋白/尿肌酐与胱抑素C联合检测在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89例2型糖尿病患者,检测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清蛋白与尿肌酐比值,用OLYMPUSAU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并以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进行统计学、阳性率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组尿微量清蛋白/尿肌酐、胱抑素C均值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二者有较高相关性(r=0.839),联合检测能进一步提高阳性率。结论尿微量清蛋白/尿肌酐及胱抑素C是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敏感性指标,二者联合检测能提高检出敏感性,对糖尿病肾病的早诊断、早干预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检测不同时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分析CRP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2型糖尿病106例,根据尿微量蛋白将其分为3组:①正常微量白蛋白尿组(DM1)尿白蛋白排泄率(UAE)〈30mg/24h,49例;②微量白蛋白尿组(DM2),UAE30-300mg/24h,39例;③临床白蛋白尿组(DM3)UAE〉300mg/24h,18例;④正常对照组(NC20例)。测定血肌酐、血超敏C-反应蛋白。结果24h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高于24h尿微量白蛋白阴性的2型糖尿病患者(P〈0.01),糖尿病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与24h尿微量白蛋白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糖尿病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呈显著正相关,表明糖尿病肾病可能与炎性反应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与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肾病的关系。方法根据糖尿病患者尿徽量白蛋白排泄量分组同时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结果糖尿病合并早期肾病组平均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与单纯糖尿病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尿微量白蛋白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检测对诊断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3例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组)和43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健康体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尿微量白蛋白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作为两个独立的指标从不同方面反映他型糖尿病患者肾功能的早期损害情况,联合检测对及时准确地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害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血清胱抑素C检测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进行探讨和研究。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于我院接受诊治的76例糖尿病患者,Ⅰ组36例为糖尿病无肾损伤患者,Ⅱ组40例为糖尿病肾病患者,另选取32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取免疫比浊法对所选病例的血清胱抑素C的含量进行检测,并对各组病例的尿素氮、血肌酐、糖化血红蛋白和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等指标进行检测,分析其相关性。结果通过检测发现Ⅰ组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含量为(1.22±0.24)mg/L,Ⅱ组患者的为(3.62±0.84)mg/L,对照组的为(0.91±0.21)mg/L,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清胱抑素含量同对照组、糖尿病无肾病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患者的尿素氮、血肌酐、糖化血红蛋白和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胱抑素C含量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密切,可以作为临床诊断该病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