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药物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不同保留灌肠方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方法:在相同的中药灌肠液中观察组(30例)加入利多卡因胶浆、肛管插入深度增加及采用滴注法灌入,对照组(30例)按保留灌肠常规方法灌入.结果:观察组药液在肠道内的保留时间较对照组长(P<0.01),治疗效果较对照组好(P<0.05).结论:改进保留灌肠方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比常规保留灌肠方法药液保留时间长、疗效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大量不保留灌肠的方法对肠道清洁度及安全性。方法将需要大量不保留灌肠后做肠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传统组25例,其灌肠方法同《基础护理学》操作规程。改良组25例,用吸痰管替换肛管,插入深度18~22 cm。灌肠后嘱患者先取膝胸卧位约3 min再改平卧位,每次灌入液体在肠道中保留10~20 min,平均15min。用电子结肠镜来观察肠道清洁、黏膜损伤情况。结果改进灌肠方法对肠道的清洁效果显著、对肠黏膜损伤少(P<0.01)。结论改进大量不保留灌肠法对肠道清洁度及安全性明显优于《基础护理学》传统的大量不保留灌肠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灌肠可分为小量保留灌肠和大量不保留灌肠。中药灌肠(小量保留灌肠)治疗是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保守治疗方法之一,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促进毒素排出。清洁灌肠(大量不保留灌肠)是将一定量的溶液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清洁肠道,促进患者排便、排气,行手术前准备或检查前准备。肛管插管的深度,患者的体住、及灌肠的压力对灌肠治疗的效果有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不同插入深度的效果。方法: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肛管插入深度为5~7cm,对照组按常规插入尝试为15~20cm。结果:两组药液保留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肠黏膜损伤例次较对照组少(P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肛管插入深度为5~7cm肠黏膜损伤较轻。  相似文献   

5.
目的改进妇科手术前清洁灌肠方法,改善灌肠效果,减少不良反应。方法将121例行术前清洁灌肠的妇科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61例和对照组60例,实验组采用改良法:用改良灌肠器具,取头低左侧臀高侧俯卧位(抬高臀部25~30 cm,身体向左旋转30~40°),肛管插入长度为20~22 cm,灌肠瓶液面距肛门70~80 cm;对照组采用传统灌肠法,右侧或左侧卧位,肛管插入长度为10~15 cm。结果2组患者灌肠不适感、灌肠次数、灌入液体量及肠道清洁情况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灌肠后血便情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改良式清洁灌肠能彻底清洁肠道,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中药灌肠治慢性肾功能衰竭不同插管深度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保留灌肠是通过灌肠方法将中药药液灌入肠道 ,保留在肠道内 ,通过肠粘膜吸收而发挥药效。因此 ,中药在肠道内存留的时间越长 ,肠壁吸收越充分。灌肠操作好坏 ,将直接影响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为减轻病人的痛苦 ,提高灌肠效果 ,我们对住院的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在进行中药保留灌肠时 ,对不同的插管深度进行了比较 ,实践证明 ,适当增加肛管插入的深度 ,由原来的 1 0~ 1 5 cm[1] 改为 2 5 cm,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现将我们观察的效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30例均为住院的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 ,将 30例病人用随机法分为实验组 1 5例 ,对照…  相似文献   

7.
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肛管润滑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保留灌肠肛管插入过程中减轻对患者肛门粘膜的刺激程度,提高患者的舒服程度。方法:将7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入院单·双日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灌肠液、温度、用具、灌肠方法(除肛管润滑方法除外)相同,观察组用无菌棉签醺适量液体石蜡润滑肛管前段25cm~35cm,将1ml一次性无菌注射器抽吸1ml液体石蜡(去针头),用液体石蜡润滑注射器乳头,将注射器乳头轻轳插入肛门注入1ml石蜡油至患者肛门内壁,然后将肛管插入肛门25ml~35ml后按常规操作。对照组按常规润滑肛管前段25ml~35ml,排尽空气后将肛管自肛门插入直肠25ml-35ml。结果:观察组灌肠不适(肛门水肿,肛门坠迫感及疼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保留灌肠肛管润滑方法改进可以有效减轻肛管对肛门的刺激,增加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8.
慢性肾衰病人中药保留灌肠肛管插入长度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慢性肾衰病人肛管插入结肠不同深度对灌肠液在肠腔内保留时间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9例,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观察组肛管插入深度30~35cm,对照组肛管插入深度10~15cm。结果:观察组灌肠液在肠内保存时间及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氮质血症期使用中药灌肠治疗时,肛管插入长度增至30~35cm,可明显延长药液在结肠内的保留时间,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治疗方法 双黄连3.6g,云南白药3g,地塞米松5g,2%普鲁卡因2ml,加生理盐水250ml混匀,加温至39~41℃保留灌肠。插管时应根据病变部位确定插入深度。每天晚上入睡前1~2h进行,10d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1周。治疗效果 本组共33例,其中住院病人23例,门诊病人10例;男11例,女22例;年龄18~58岁;病程3~12个月。病变程度:轻度3例,中度23例,重度7例。按上述方法灌肠治疗2个疗程,全部病例均有效,无不良反应。注意事项 灌肠前应先清洁肠道,灌肠肛管一般以导尿管为宜,病人左侧屈膝卧位,臀部抬高10cm,肛管插入约15~20cm。15min后改为右侧卧位,20~30min…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科老年患者术前灌肠中所遇到的难题及处理对策,以提高护理水平。方法:以20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106例)和对照组(94例),两组术前按常规使用0.2%肥皂水灌肠。对照组:选择22号肛管,插管深度15~20cm;实验组:选择12号吸痰管,插管深度20~25cm,当患者稍有便意时,护士用左手按压患者臀部右侧,直到溶液灌完继续按压5~10min为止。结果:实验组对灌肠液的耐受量、溶液在结肠内保留时间、患者满意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吸痰管灌肠,可严格控制流速与压力,对肠道刺激少,减少液体的流出,护士用左手按压患者臀部,可降低直肠壁内感受器刺激的强度,降低排便反射,有利于溶液在结肠内保留,促使大便充分软化,提高肠道清洁效果,见效快、疗效好、安全经济,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老年患者由于肛门括约肌松弛,不能有效自主控制排便,灌肠液注入后,易从肛门向外流出,致使灌肠液很难在肠道内保留,且肛管易于滑脱,影响灌肠效果。本护理方法使用一次性双腔球囊式导尿管代替普通肛管,针对老年患者进行清洁灌肠,在肛管插入深度为15—20cm时,气囊内注入30—35ml含有龙胆紫的生理盐水(便于观察球囊有无破裂),达到固定和防止灌肠液外溢的目的。同时应用低压力、慢流速、低液量的清洁灌肠原则,给老年患者采取头低臀高左侧卧位,应用“三次灌肠法”最终达到清洁灌肠的目的。此研究既体现科学性,又体现人文性,对改善和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前使用改良式清洁灌肠法的肠道清洁效果。方法:将72例腹部手术需行清洁灌肠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试验组采用一次性输液器连接一次性无球囊导尿管灌肠,对照组采用常规一次性肛管连接灌肠筒灌肠,比较两组清洁效果。结果:试验组灌肠总量、灌肠液保留时间均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肠道清洁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式清洁灌肠在腹部手术肠道准备时可取得满意的清洁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慢性痢疾等肠道疾病的患者常需用药物作保留灌肠,使药液直接接触病变部位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药液在胸腔内保留时间的长短与疗效有直接关系,总结如下。药液不能保留的原因;①药液的刺激性大;②药液的温度不当;③灌入的速度过快;④肛管太粗;⑤有咳嗽等增加腹压的并发症。为取得病人的合作,灌肠前应向病人说明药物灌肠后保留的重要性;同时告诉病人在前几次灌肠时可能有腹胀,腹鸣等不适,要尽量忍耐。用物按常规准备,肛管采用小号的或用大号尿管,药液温度一般与体温相近为宜。准备时药液为42~43℃’,灌入时药液…  相似文献   

14.
改良式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改良式中药保留灌肠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肾衰)的疗效。方法将91例慢性肾衰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灌肠,观察组采用一次性双腔气囊导管代替肛管,保持灌肠液适宜温度、控制药液灌入速度的改进方法灌肠。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药液保留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式中药保留灌肠可防止药液外溢,保持灌肠液温度,确保药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促进药物吸收,提高慢性肾衰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改良式中药保留灌肠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肾衰)的疗效。方法将91例慢性肾衰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灌肠,观察组采用一次性双腔气囊导管代替肛管,保持灌肠液适宜温度、控制药液灌入速度的改进方法灌肠。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药液保留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式中药保留灌肠可防止药液外溢,保持灌肠液温度,确保药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促进药物吸收,提高慢性肾衰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不同插管深度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30例总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时肛管插入的不同深度对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设肛管和插入深度为30cm的治疗组与原插入深度为20cm的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cr,BMN及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治疗组30例中,显效20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为30例中,显效10例,总有效率为7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7.
健胃清肠合剂在腹部外科手术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健胃清肠合剂在腹部外科手术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0例拟行肠道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甘露醇组、清洁灌肠组和健胃清肠合剂组各30例.分别予甘露醇口服、清洁灌肠及健胃清肠合剂口服,观察3组在肠道清洁程度、耐受性和可接受度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健胃清肠合剂组肠管清洁效果与甘露醇组、清洁灌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口服番泻叶与清洁灌肠在泌尿外科手术前肠道准备中的效果。方法:将198例泌尿外科疾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99例,研究组给予口服番泻叶进行术前肠道准备,对照组则行传统的清洁灌肠,比较两组患者肠道的清洁程度、患者满意度、成本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肠道清洁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满意度、成本及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服番泻叶进行泌尿外科术前肠道准备工作,相比传统的清洁灌肠方式,成本更低(是清洁灌肠的1/6~1/3)、患者满意度更高,且操作简单,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9.
番泻叶陈皮冲饮清洁肠道的临床体会江苏省中医药研究所附属医院(210028)张文林,邹传兵,丁沧清[关键词]清洁肠道,番泻叶,陈皮,腹部摄片传统作腹部X线摄片检查前,常规用灌肠法以排除肠道粪便及气体。由于灌肠液体从直肠灌入,往往不能抵达升结肠、盲肠,导...  相似文献   

20.
中药灌肠系采用高位保留灌肠,使药物在肠中停留较长时间,增加药物在肠道病灶治疗时间,并利于药物的充分吸收,从而达到治病目的。灌肠前,病员应排尿、排便(除癃闭便秘外),将臀部垫高约10厘米,选择较细软之肛管,插入肛门约15~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