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观察小檗碱吴茱萸碱对胃癌细胞株(AGS)细胞增殖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8)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测定小檗碱、吴茱萸碱及两药联用对AGS细胞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小檗碱、吴茱萸碱及两药联用对AGS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ELISA法测定小檗碱、吴茱萸碱及两药联用 对AGS细胞TNF-α和IL-8含量的影响。结果: 小檗碱15 μmol·L-1和吴茱萸碱45 μmol·L-1联用时对AGS细胞增殖的抑制作 用弱于吴茱萸碱单用;小檗碱83 μmol·L-1和吴茱萸碱1.4 μmol·L-1 联用时对AGS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稍优于两药单用,两药联用阻滞细胞周期于G2/M期的作用较两药单用无显著差异。进一步研究发现,小檗碱83 μmol·L-1和吴茱萸碱1.4 μmol·L-1联用增加AGS细胞培养上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作用优于两药单用。小檗碱具有降低AGS细胞培养上清IL-8含量的趋势,而吴茱萸碱能够显著增强AGS细胞培养上清IL-8的含量(P <0.01),两药联用能够显著降低AGS细胞培养上清中IL-8的含量(P <0.01)。结论: 不同剂量的小檗碱吴茱萸碱联用对AGS细胞增殖的影响不同。小檗碱能够抑制吴茱萸碱诱导的AGS细胞IL-8的表达上调。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二妙丸中盐酸药根碱、盐酸巴马汀和盐酸小檗碱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Extend C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以水-乙腈(55∶45,每100 mL中含磷酸二氢钾0.34 g,十二烷基硫酸钠0.17 g)为流动相,紫外检测波长345 nm,柱温35℃,流速1 mL·min-1。结果盐酸药根碱、盐酸巴马汀和盐酸小檗碱的理论塔板数分别为6 085,6 995和6 970。盐酸药根碱回归方程为Y=141 547X-7 456.9,r=0.999 1,线性范围6.1~122 ng;盐酸巴马汀回归方程为Y=93 047X+47 140,r=0.999 5,线性范围0.128~1.28μg;盐酸小檗碱回归方程为Y=86 106X+87 243,r=0.999 6,线性范围0.12~1.2μg。3组分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69%,100.23%和99.32%,RSD分别为3.97%,2.04%和2.25%(n=6)。结论该法操作简单,可以同时测定盐酸药根碱、盐酸巴马汀和盐酸小檗碱的含量,精密度高,重复性好,检测快速,定量准确,可用于二妙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非水毛细管电泳法测定不同产地金果榄药材中巴马汀和药根碱含量。方法在石英毛细管(50.0 cm×75μm)中,以75 mmol·L-1醋酸铵-0.1%冰醋酸甲醇溶液为电泳介质,运行电压15 kV,柱温25℃,检测波长265 nm。结果巴马汀和药根碱分别在1.99~99.5 mg·L-1(r2=0.998 5)和2.26~113 mg·L-1(r2=0.998 5)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其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9%(RSD=4.2%)和100.9%(RSD=3.5%)。结论本实验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可靠,适用于金果榄等药材中巴马汀和药根碱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LC-MS/MS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黄连碱、药根碱、巴马汀和小檗碱含量的方法。 方法: 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50 mm,1.7 μm),流动相乙腈-水(含2 mmoL乙酸铵和0.05%甲酸),流速0.3 mL·min-1,柱温30 ℃,以士的宁为内标,血浆样品用4倍量乙腈萃取并沉淀蛋白,用电喷雾离子化(ESI)和正离子多离子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选择离子对为药根碱m/z 338.227→m/z 322.824;黄连碱m/z 320.244→m/z 291.996;巴马汀:m/z 352.243→m/z 308.016;小檗碱:m/z 336.227→m/z 277.981;士的宁:m/z 335.264→m/z 184.017。 结果: 药根碱、黄连碱、巴马汀和小檗碱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01~505,1.06~530,1.13~565,1.07~535 μg·L-1;定量下限分别为0.539 2,0.646 3,0.761 5,0.197 1 μg·L-1; 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3.90%,101.50%,101.58%,115.54%;日内和日间精密度、稳定性的RSD均<10%。 结论: 建立的方法准确、灵敏、特异、简便,适用于大鼠血浆中黄连碱、药根碱、巴马汀和小檗碱的同时测定及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5.
HPLC法测定甘肃产小檗属植物不同部位的生物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三颗针植物不同部位小檗碱、药根碱、巴马汀、小檗胺含量的HPLC法 ,并进一步考察11种甘肃产小檗属植物不同部位生物碱的分布状态。方法 :检测波长小檗碱、药根碱、巴马汀为346nm ,小檗胺 212nm。流动相乙腈 0.02mol·L-1磷酸二氢钾水溶液 ,梯度条件 0~8min ,乙腈 32 %~36% ;8~20min ,36%~51%。流速1.0mL·min-1。结果 :小檗碱、药根碱、巴马汀、小檗胺的线性方程、相关系数、线性范围分别为 :Y =4.074×105X+8 080 ,r=0.9998,0.028~4.74μg ;Y=4.588×10 6X+16780 ,r=0.9996 ,0.012~2.0μg ;Y =3.743×106X +21247,r =0 .9999,0.026~0.52μg ;Y =4.473×106X+363420 ,r =0.9998,0.015~2.56μg。 结论 :不同产地、不同品种、不同部位三颗针植物中生物碱的含量分布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小檗碱与吴茱萸碱联用对结直肠癌HCT116、RKO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并探究其可能机制。方法 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8(CCK-8)法检测小檗碱(30 μmol·L-1)、吴茱萸碱(0.8 μmol·L-1)及两药联用(30+0.8 μmol·L-1)对HCT116及RKO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划痕实验、转移小室(Transwell)实验检测小檗碱、吴茱萸碱及两药联用对HCT116及RKO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小檗碱、吴茱萸碱及两药联用对HCT116及RKO细胞中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神经型钙黏蛋白(N-cadherin)、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小檗碱组和吴茱萸碱组对HCT116及RKO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无明显抑制作用,两药联用组能显著抑制HCT116及RKO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P<0.01);与空白组比较,小檗碱组和吴茱萸碱组对HCT116及RKO细胞中PI3K、N-cadherin、E-cadherin蛋白表达无明显作用,而两药联用组能显著降低HCT116及RKO细胞中PI3K、N-cadherin蛋白表达(P<0.01),升高E-cadherin蛋白表达(P<0.01)。其中,吴茱萸碱组也能显著抑制HCT116及RKO细胞中Akt蛋白表达(P<0.05),但这种抑制作用弱于两药联用组。结论 小檗碱与吴茱萸碱联用能够显著抑制结肠癌HCT116、RKO细胞迁移、侵袭能力,发挥协同增效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PI3K、Akt蛋白表达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辣椒碱通过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PV1)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设立辣椒碱组及空白组,通过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8(CCK-8)法检测辣椒碱(50,100,200,300,400,500,600,800,1 000 μmol·L-1)处理SW480细胞12,24,48 h后的细胞活性,选取有效抑制增殖的辣椒碱浓度;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辣椒碱干预(200,400,800 μmol·L-1)后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变化;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辣椒碱(200,400 μmol·L-1)干预后TRPV1,肿瘤抑制蛋白p53,磷酸化p53(p-p53),抑癌基因[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活化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8,活化的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cleaved PARP)的蛋白表达的影响;此外,利用微小RNA(mRNA)沉默技术作用TRPV1,观察200 μmol·L-1辣椒碱处理沉默TRPV1的SW480细胞凋亡率的变化,以及上述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辣椒碱50,100 μmol·L-1作用对细胞活性未出现显著影响,浓度在200 μmol·L-1以上时,随浓度增加细胞活性逐渐降低(P<0.01),呈剂量依赖效应;与空白组比较,辣椒碱200,400,800 μmol·L-1处理可明显诱导细胞凋亡(P<0.05,P<0.01);200,400 μmol·L-1 辣椒碱干预下,细胞生长表现为G2/M期阻滞,800 μmol·L-1表现为G0/G1期阻滞(P<0.05);与空白组比较,辣椒碱200,400 μmol·L-1处理细胞能够明显上调上述凋亡途径中相关蛋白(p53,p-p53,Bax,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8,cleaved PARP)的表达(P<0.05,P<0.01),Bcl-2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1);沉默TRPV1能明显抑制辣椒碱诱导的细胞凋亡及凋亡通路蛋白表达(P<0.05,P<0.01)。结论 辣椒碱可能通过TRPV1受体抑制SW480细胞增殖,阻滞细胞周期并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
张瑜  侯世祥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3):1591-1595
目的:研究盐酸小檗碱羧甲基魔芋胶小丸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吸收及胃,小肠和结肠组织中药物浓度经时变化,评价其结肠定位释药特性。方法:将盐酸小檗碱羧甲基魔芋胶小丸(小丸组)和盐酸小檗碱羧甲基纤维素混悬液(对照组)大鼠灌胃给药(以盐酸小檗碱计,给药剂量50 mg·kg-1),采用HPLC测定大鼠体内盐酸小檗碱在血浆,胃,小肠和结肠组织中的浓度,计算药物相对靶向释药指数。结果:盐酸小檗碱在血浆和组织匀浆中线性范围分别为0.0252~2.52 mg·L-1(r=0.999 2)和0.126~25.22 mg·L-1(r>0.99),血浆和组织匀浆中检测限分别为10,8 mg·L-1,小丸组血浆中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是对照组的0.477倍;小丸组胃,小肠,结肠组织AUC0→∞分别是对照组的0.187,0.228,2.00倍;小丸组在大鼠胃,小肠,结肠组织的药物相对靶向释药指数分别为0.392 4,0.478 6,4.193。结论:盐酸小檗碱羧甲基魔芋胶小丸具有较好的结肠定位释药特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微乳液相色谱同时测定夏天无中药根碱、巴马汀、小檗碱、延胡索乙素、原阿片碱含量的方法。 方法: 以微乳为流动相,通过对影响分离度和保留时间的因素进行考察,优化微乳组成体系,得到最佳的微乳体系组成为 2% SDS-0.5%正辛醇-4.0%正丁醇-磷酸氢二钠(磷酸调pH至4.0)。选择Sinochrom ODS-BP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柱温25 ℃,流速0.8 mL·min-1,检测波长280 nm。 结果: 在优化条件下,5种生物碱类成分在20 min内达到基线分离,分离度及峰形良好。其中,药根碱、巴马汀、小檗碱、延胡索乙素和原阿片碱分别在0.800 9~16.01,0.800 9~16.01,0.200 2~4.004,8.013~160.3,12.09~240.7 mg·L-1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0.999 5,检出限(S/N=3)分别为0.201,0.254,0.053,1.27,1.05 mg·L-1,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34%~99.51%。 结论: 所建立的微乳液相色谱法简单、快速、准确,可用于夏天无中5种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测定,为中药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新选择。  相似文献   

10.
RP-HPLC同时测定三黄片中4种有效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利用梯度洗脱,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三黄片中大黄素、大黄酚、黄芩苷和盐酸小檗碱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Kroma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0μm);流动相组成为A:0.5%三乙胺水溶液(醋酸调pH 3.0,内含5mmol·L-1十二烷基磺酸钠),B:甲醇,C:乙腈,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4 nm;流速1.0 mL·min-1。结果大黄素、大黄酚、黄芩苷和盐酸小檗碱含量测定方法的线性关系良好,线性范围和相关系数分别为0.26~32.88 mg·L-1(r=0.999 9),0.54~68.88 mg·L-1(r=0.999 9),9.83~1 258 mg·L-1(r=0.999 7),3.07~392.8 mg·L-1(r=0.999 8);回收率分别为99.7%,100.2%,100.2%和98.0%,方法精密度良好,RSD均小于2.0%,方法的重现性良好,RSD均小于1.3%。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强,结果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用于三黄片中大黄素、大黄酚、黄芩苷和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测定,更好地控制三黄片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功劳去火片中盐酸巴马汀和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方法:采用Shimadzu-C18柱,乙腈-0.05mo·lL-1磷酸二氢钠溶液(用磷酸调节pH至3)(35∶6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45nm。结果:测得盐酸巴马汀线性范围0.0561~0.561μg(r=0.9999),盐酸小檗碱线性范围0.0522~0.522μg(r=0.9999),加样回收试验测得盐酸巴马汀平均回收率为99.32%,RSD为1.09%(n=5);盐酸小檗碱平均回收率为99.96%,RSD为1.98%(n=5)。结论:该法准确,专属性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复方苦参洗剂中盐酸药根碱、盐酸巴马汀和盐酸小檗碱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样品以 微孔滤膜过滤后进样。采用Agilent Extend C18色谱柱(4.6 mm×150 mm,5 μm),以水-乙腈(55:45,每100 mL中含磷酸二氢钾 0.34 g,含十二烷基硫酸钠0.17 g)为流动相,紫外检测波长345 nm,柱温为35℃,流速1 mL·min-1。结果在该色谱条件下, 盐酸药根碱、盐酸巴马汀和盐酸小檗碱分别在0.305~6.1,6.4~64,6~60 mg·L-1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1,0.999 5,0.999 6(n=6),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7%,99.8%和100.7%,RSD分别为1.67%,0.87%,0.74%(n=6)。结论 该法可以同时 测定盐酸药根碱、盐酸巴马汀和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检测快速、定量准确,可用于复方苦参洗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小檗碱对小鼠原代肝细胞核因子4α(HNF4α)表达及葡萄糖代谢关键酶葡萄糖激酶(GK)活性的影响,探讨小檗碱治疗2型糖尿病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改良两步灌流法培养小鼠原代肝细胞,用不同浓度的小檗碱(0, 1,3,10,30,100 μmol·L-1)和1 mmol·L-1二甲双胍干预24 h后,采用RT-PCR方法检测HNF4α mRNA表达;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HNF4α蛋白的表达,同时检测GK的活性。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小檗碱在10,30,100 μmol·L-1时能够明显促进HNF4α mRNA及蛋白的表达,二者同时在30 μmol·L-1时达到最大值(HNF4α mRNA相对吸光度为0.48±0.20,蛋白相对吸光度为3.47±0.86,P<0.01);在10,30 μmol·L-1时明显上调GK活性,同时在30 μmol·L-1时达到最大值(0.080±0.073, P<0.05);而二甲双胍对HNF4α mRNA、蛋白的表达及对GK活性的影响则与阴性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小檗碱改善糖代谢的作用可能与其调节肝细胞核因子4α的表达进而调节GK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盐酸小檗碱(BBH)通过甲羟戊酸(MVA)途径抗肺癌细胞的药效及机制。方法 以人源肺癌细胞A549与鼠源肺癌细胞LLC作为研究对象,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CCK-8)法检测BBH(10、20、30、40、50 μmol·L-1)对2种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48 h);然后采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BBH(40 μmol·L-1)对A549与LLC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24、48 h);集落形成实验比较BBH(10、20、40 μmol·L-1)给药下2种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试剂盒检测BBH(40 μmol·L-1)对A549与LLC细胞中乙酰辅酶A(A-CoA)和总胆固醇(TC)含量的影响;运用AutoDock Vina软件对接BBH与MVA途径调控蛋白固醇调节结合原件蛋白2(SREBP2);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BBH(40 μmol·L-1)对A549与LLC细胞中MVA途径9个相关mRNA[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合酶1(HMGCS1)、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CR)、甲羟戊酸激酶(MVK)、磷酸甲羟戊酸激酶(PMVK)、5-焦磷酸甲羟戊酸脱羧酶(MVD)、法尼基焦磷酸合酶(FDPS)、角鲨烯单加氧酶(SQLE)、法尼基二磷酸法尼基转移酶1(FDFT1)、异戊二烯基二磷酸合酶1(GGPS1)]表达的影响;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BBH(40 μmol·L-1)对2种细胞中MVA途径3个基因(HMGCS1、HMGCR、FDFT1)的关键蛋白表达的影响;使用TCGA数据库分析HMGCS1、HMGCR、FDFT1与SREBP2的转录基因SREBF2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关系。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BBH组A549与LLC细胞的增殖、迁移与集落形成能力均显著降低(P<0.01);细胞的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分子对接表明BBH与SREBP2具有良好的对接活性;与空白组比较,BBH组MVA途径的代谢产物A-CoA与TC的含量均显著下降(P<0.01);给药BBH后,A549与LLC细胞中MVA途径基因HMGCS1、HMGCR、MVK、PMVK、MVD、FDPS、SQLE、FDFT1、GGPS1 mRNA的表达降低(P<0.01),HMGCS1、HMGCR、FDFT1蛋白水平明显下降(P<0.05,P<0.01)。在NSCLC患者中,HMGCS1、HMGCR、FDFT1与SREBF2呈高度相关(R=0.54、R=0.57、R=0.48)。结论 BBH可抑制A549与LLC细胞的增殖、迁移与集落形成能力并促进细胞的凋亡,其原因可能与BBH结合SREBP2调控MVA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天钩降压胶囊中有效成分钩藤碱、异钩藤碱的大鼠离体小肠吸收动力学。 方法: 采用外翻肠囊法,用HPLC测定不同取样时间肠内液钩藤碱、异钩藤碱的含量并计算累计吸收量,以钩藤碱、异钩藤碱的累计吸收量对时间作线性回归分析,计算吸收动力学参数。 结果: 钩藤碱回归方程为Y=0.000 9X-0.008 5(r=0.908 6),Ka=9.0×10-4 (μg·min-1·cm-2),t1/2=12.8 h,异钩藤碱回归方程为Y=0.008 6X-0.178 2(r=0.909 0),Ka=8.6×10-3(μg·min-1·cm-2),t1/2=1.34 h。 结论: 天钩降压胶囊中钩藤碱、异钩藤碱在大鼠离体小肠的吸收为一级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洽克库特颗粒的质量标准. 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定性鉴别洽克库特颗粒中的王不留行及关黄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王不留行黄酮苷、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及甘草酸的含量. 结果: 王不留行、关黄柏的TLC图谱斑点清晰、重复性好、专属性强、方法简便,阴性对照均无干扰.王不留行黄酮苷在7.204 0~108.059 3 mg·L-1(r=0.999 5)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95%,RSD 2.2%;盐酸小檗碱在20.432 7~408.654 4 mg·L-1 (r=0.999 6)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83%,RSD 1.6%;盐酸巴马汀在12.109 1~242.182 1 mg·L-1(r=0.999 5)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24%,RSD 1.1%;甘草酸铵进样浓度在0.061 08~0.407 2 g·L-1 (r=0.999 5)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10%,RSD 0.8%;4个指标测定的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中间精密度试验RSD均<2%. 结论: 所建标准可用于洽克库特颗粒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复脉灵胶囊中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HPLC,流动相甲醇-0.5%的三乙胺(70:30),Aglient TC-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检测波长235 nm,流速 1.0 mL·min-1,柱温室温。结果: 乌头碱的进样量在0.080 8~0.808 0 μg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6),平均回收率98.40%,RSD 2.84%;新乌头碱的进样量在0.866~4.330 μg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平均回收率98.04%,RSD 2.05%;次乌头碱的进样量在0.089~0.890 μg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平均回收率98.71%,RSD 2.34%。结论: 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作为复脉灵胶囊的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8.
吴茱萸次碱对5种黄连生物碱大鼠体外肝代谢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考察吴茱萸主要成分吴茱萸次碱对黄连中5种生物碱肝代谢的抑制作用,为深入研究黄连吴茱萸药对配伍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大鼠体外肝微粒体温孵法,考察吴茱萸次碱对黄连中5种生物碱(黄连碱、表小檗碱、小檗碱、巴马汀和药根碱)肝代谢的抑制作用。结果 吴茱萸次碱对黄连碱、表小檗碱、小檗碱、巴马汀、药根碱均存在体外肝代谢抑制作用,半数抑制浓度(IC50)均大于50 μmol/L,表现为体外弱抑制作用;抑制常数(Ki)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制作用强弱程度顺序为小檗碱>药根碱>巴马汀>表小檗碱>黄连碱。结论 为了解吴茱萸对黄连生物碱主要作用环节和揭示黄连吴茱萸药对配伍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LC/MS测定大鼠血浆中小檗碱、巴马汀含量的方法,并探讨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 方法 :大鼠ig黄连提取物后不同时间点采血, LC-MS法测定血药浓度,并用Win Nonlin 5.1软件求算其药动学参数。 结果 :小檗碱、巴马汀质量浓度分别在5~1 000 ng ·mL-1(r=0.998 9),2.5~500 ng ·mL-1 (r=0.999 4)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大于85%,日内、日间RSD均小于15%。大鼠ig黄连提取物1.2,2.4,4.8 g ·kg-1后,用非房室模型计算药动学参数,小檗碱的AUC平均值为707.91,1 220.32,2 424.62 h ·ng-1 ·mL-1;T1/2平均值为1.89,2.29,4.79 h;Cmax平均值为:315.78,501.58,584.57 ng ·mL-1;Tmax均为1 h;巴马汀的AUC平均值为:130.29,348.61,872.76 h ·ng ·mL-1;T1/2平均值为1.71,2.64,5.89 h;Tmax均为1 h;小檗碱和巴马汀的AUC与给药剂量之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 结论 :该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可用于小檗碱、巴马汀的体内定量分析,小檗碱与巴马汀体内过程均符合一级速率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建立米格列奈钙中6种有机溶剂残留量的分离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溶液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法,色谱柱为Porapak Q填充柱(2 m×3 mm),载气为氮气,以二甲基亚砜为溶剂,测定了米格列奈钙原料药中甲醇、乙醇、二氯甲烷、四氢呋喃、乙酸乙酯与异丙醚的残留量。结果 6种有机溶剂完全分离,在所考察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其中甲醇的线性范围在0.306 8~30.68 mg·L-1 (r=0.999 97),乙醇的线性范围在0.4964~49.64 mg·L-1(r=0.999 9),二氯甲烷的线性范围在0.060 2~6.02 mg·L-1(r=0.999 5),四氢呋喃的线性范围在0.071 5~7.15 mg·L-1(r=0.999 9),乙酸乙酯的线性范围在0.502 3~50.23 mg·L-1(r=0.999 9),异丙醚的线性范围在0.494 5~49.45 mg·L-1(r=0.999 8)。各残留溶剂的精密度实验RSD均小于5%,平均回收率在94.73%~105.47%之间。结论 本实验所建立的方法 简便、灵敏、准确,可用于米格列奈钙中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