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有着传输效率高、传输距离远以及传输功率大等优点。天线作为该系统的核心部分,直接影响到系统的传输效率。用HFSS软件仿真设计螺旋半径50~100 mm之间的6组天线模型,研究了发射和接收天线在能量传输过程中发生频率分裂的现象,通过电容值调节使发射和接收天线达到良好匹配,提升了原谐振频率点处的传输效率,同时分析了天线传输效率与螺旋半径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针对水下航行器等海洋机电设备传统供电方式存在的水下电缆供电活动范围受限、蓄电池供电工作时间受限等问题,设计基于双E类功放电路的水下大功率无线供电装置。该装置采用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同时,相关电路参数以Raab条件为基础进行设计,使双E类功放电路MOSFET开关管实现ZVS、ZDS软开关导通。通过Multisim电路仿真软件,建立该装置无线供电电路模型,可实现千瓦级的无线供电功率,无线电能传输效率达94.5%,距离为20 cm。仿真结果验证理论设计可行。  相似文献   

3.
张珂 《船电技术》2022,42(1):41-43,48
补偿网络作为电源、耦合器以及负载的通道,是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本文针对现阶段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中常用的双边LCC补偿网络进行参数设计并实现软开关,减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无功损耗,提升整体效率.首先介绍了4种基本的补偿网络的传输特性,然后引出双边LCC补偿网络.基于软开关特性,对双边LCC的谐振网络进行了...  相似文献   

4.
文章主要介绍机载实况摄录传输系统中Doherty功率放大器的设计,Doherty功率放大器的设计是机载实况传输系统中一项关键技术,它在设计的过程中运用了"LOAD PULL"负载牵引技术,能够提高被试品摄录实况实时传递的附加效率,对于视频数据信息在发射过程中的高质量传输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水下自治机器人的电能传输是深海资源勘探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如今大部分水下机器人采用接触式电能传输方法,然而其系统的复杂密封结构使其接口会出现严重磨损并存在漏电隐患。与接触式方法相比,非接触式电能传输技术~([1])(CLPT)方法避免了电击、漏电等危险,而且不需要复杂的密封工艺。首先,建立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互感和励磁模型,然后分析其系统传输特性,建立水下CLPT模型,利用ANSOFT仿真软件,得到自感、互感及耦合系数,通过对耦合器性能参数、漏磁屏蔽等进行有限元分析,实现电磁耦合器结构[2]的优化设计。进一步仿真耦合系数与气隙、输出电压和传输效率随负载的变化规律。仿真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电磁耦合器具有良好的耦合特性,能够充分发挥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优势,通过安全高效的传输方式地为水下机器人提供足够的电能。  相似文献   

6.
磁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具有高效率、灵活性和安全性的优势,利用它来实现军港无线供电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首先建立了磁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互感电路模型,分析了系统特性;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了磁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动态调谐技术;最后立足于实际应用提出磁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军港应用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中,线圈间的分隔距离以及不对中,使得系统的最大效率得不到保证。本文基于一个更加有效和普适的模型,重新推导了用于评估圆形线圈间互感的数学模型,并适用于存在及不存在不对中情况的两种条件。同时,文中给出了利用MATLAB软件得出的计算结果。这些结果为后期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中线圈的设计、计算积累了理论和计算基础。  相似文献   

8.
基于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机理,构建了以TMS320F2812型号的DSP作为主控芯片的无线传输系统装置,并进行软硬件设计.同时对各模型参数进行了理论计算,并根据模型对不同传输频率下传输效率与负载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不同耦合状态下系统获得最大负载功率的条件.系统实验采用定变量的方法,保持一定的负载电流变化逆变频率,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维持一定距离和传输效率进行传输.  相似文献   

9.
无线电能传输主要是利用电磁耦合、电场耦合、微波、电磁共振等形式来传输电能。其中,通过电场耦合,也被称为电容耦合的无线电能传输方式,作为一个新的非接触电力传输技术被提出。相比于现有的电感感应式无线电能传输,电容耦合非接触电能传输方式具有许多优点,如金属渗透能力、低功率损耗,并且能够降低电磁干扰。文章主要是分析了典型的电场感应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耦合电容的结构,并进行了仿真分析以及实物的验证。  相似文献   

10.
磁感应耦合无线电能传输是无线电能传输方式的一种,该技术日趋成熟,已经被应用于许多行业,如电动汽车、电子产品、医疗设备、工业设备等行业。介绍了几种传统的无线电能传输方式的工作原理,并对比了这几种传输方式的优缺点。介绍了松耦合变压器的结构,并分析了不同补偿方式下,单补偿网络与双补偿网络拓扑的优缺点,进而确定试验中原、副边均采用串联补偿电容的拓扑结构。考虑变压器线圈内阻,计算谐振网络传输功率和效率与松耦合变压器互感值和系统工作频率之间的变化关系,再根据变化规律选择合适的工作频率和变压器互感值。对系统进行化简建模分析,搭建系统仿真模型,通过仿真验证了整个系统设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电力推进系统与动力电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长清 《船电技术》2002,22(3):1-6,47
电力推进系统的发展为动力电池提供了用武之地,动力电池优异本性和新电池体系的出现又促进了电力推进系统进入新的应用领域,潜艇,鱼雷和电动车中的电力推进系统的实用要求和工作条件是不同的,其选有物电池也就各异,提高性能和降低价格是动力电池发展所面临的最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海洋核动力平台是中国正在大力发展的海洋核能装备,本文分析了海洋核动力平台正常电源故障工况的冗余性设计和应急供电的二重性问题,给出了对应的供电策略,能够保障核安全和船舶平台与人员安全。  相似文献   

13.
吴任国 《船电技术》2010,30(11):55-58
本文综述了电力电子技术发展状况及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介绍了电力系统谐波的抑制及补偿技术,指出对谐波污染进行有效的治理。  相似文献   

14.
高低压变频岸电装置结构型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护港口环境、减少船舶污染物排放,近年变频岸电技术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快速发展。本文针对多种结构型式变频岸电装置的技术方案和性能特点进行分析比较,IGBT串联多电平高压变频装置输出功率大、连接方便、技术可靠、价格低廉,是目前变频岸电系统建设的最佳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16.
17.
刘宙锋  王艳婷 《船电技术》2019,39(3):10-13,17
本文以民用核动力船舶的发展方向为立足点,充分考虑民用核动力船舶的安全性、可靠性、冗余性、经济性设计需求,给出了不同用途下的民用核动力船舶电力系统解决方案。此外,针对自航类核动力船舶所有交流电源失效的可能性和救援的时差性,提供了一种增加附加直流电源来保证安全性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介绍了电力系统稳定器(PSS)的原理;然后,结合所搭建的船舶电力系统(大功率柴油发电机组)数字仿真模型,研究PSS在船舶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最后,通过对船舶电力系统在有、无PSS作用下的典型故障工况的对比仿真与分析,说明PSS能够有效提高船舶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相复励无刷励磁系统是目前船舶电站中广泛应用的一种励磁装置。通过结合实际船舶电站中出现的无功分配不均现象,介绍船舶电站无功功率分配不均产生的原因、励磁系统相复励装置工作原理和自动电压调节器(Automatic Voltage Regulator AVR)各调节旋钮的含义。结合对故障原因和功率平衡装置工作原理的了解,并通过AVR旋钮的调节,实现对船舶电站出现的无功功率分配不均现象调节。通过本次故障的处理,希望给船舶电气管理人员日常维护管理电站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船舶电力系统的电能质量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电能质量的监测和管理都是基于有效值基础之上,主要针对电力系统的稳定特征,缺少对暂态或瞬态过程的特征描述。本文旨在通过论述电能质量概念的提出及其基本发展现状,讨论现代舰船,特别是综合电力推进舰船面临的电能质量问题,分析解决舰船电能质量问题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