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意识已逐步成为教师专业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一种专业意识,成为教师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教师的课程意识支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而培养教师的课程意识,最好从师范生学习之初开始。我国目前的师范教育体制中对师范生课程意识的培养还存在着一些尚需强化的地方,为此,如何培养教师的课程意识,是当今高校师范教育亟待研究和思考的主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2.
研究教师个体的课程意识应该回到教师的教学生活世界,由此才可能发现教师在其教学实践中已经形成的个体化的课程意识。只有对教师这种潜在南课程意识有所认识和关注,才能在新课改的进程中逐步发展出教师“自为性”的课程意识。当前我们应着力于促成教师个人课程权力的实现及课程能力的提高,从而促进教师个体课程意识从“自在”向“自为”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与新课程同步发展。新课程特别强调教师必须拥有课程意识,教师要作为课程的开发者和教学的设计者,要为课程的开发和改革建言献策,拥有一种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意识。调查显示,乡镇中小学教师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中普遍对新课程如何教、如何讲比较茫然,感到“心中无数”,而教师课程意识缺乏、淡薄是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因此,增强教师课程意识,提高教师素质,对促进乡镇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史玉宝 《甘肃科技》2005,21(7):200-202
在新的课程改革形势下,校本课程的开发日益显露出它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这也是素质教育对课程的新要求。作为教师必将成为校本课程的当然开发者,为此,教师必须树立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勇于实践以适应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高等师范院校教育类课程的改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一些师范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存在着重学科专业课程,轻教育理论课程和教师技能训练的弊端。教育课程的设置既简单单一又陈旧老化,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对未来教师素质的要求,可从扩充教育课程门类、加强师范生教育教学技能训练、强化师德和教师职业意识教育以及教育类课程自身一体化等方面入手,对师范院校的教育课程进行综合改革。  相似文献   

6.
新一轮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价值之一就在于促使教师确立课程意识。高校体育教师课程意识的确立是高校体育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再造和课程评价的前提和保证,直接影响着新体育课程的具体实施与课程改革的进展。文章在认真解读新纲要的基础上,对教师课程意识的内涵,在新课程改革中高校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现代课程意识以及培养途径给予了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7.
张志华 《科技信息》2008,(35):258-259
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课程决策能力,更好地实现新课程目标。本文分析了提高中职英语教师课程意识的必要性,简析新课程背景下英语教师应具备的课程意识,并提出如何增强q-职英语教师课程意识的建议,希望提高学生英语运用能力,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  相似文献   

8.
在原有教学文化申,各种外在因素对于语文教师课程权力的侵占,同时语文教师自身专业素养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造成了语文教师课程主体意识的淡薄。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师应重建课程主体意识,实现课程主体意识的自觉,并在课程实践中深化课程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9.
研究教师个体的课程意识应该回到教师的教学生活世界,由此才可能发现教师在其教学实践中已经形成的个体化的课程意识。只有对教师这种潜在的课程意识有所认识和关注,才能在新课改的进程中逐步发展出教师“自为性”的课程意识。当前我们应着力于促成教师个人课程权力的实现及课程能力的提高,从而促进教师个体课程意识从“自在”向“自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学课程改革正在进行,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培养改革意识,积极参与课程开发和管理。  相似文献   

11.
《奇闻怪事》2011,(7):32-33,21
教师课程专业意识的培养是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实现的。因此,在课程管理中,要努力营造一种有助于教师形成课程专业意识的氛围,同时激励教师在教育实际中努力实践,从而以丰富她们的教育实践去增强他们的课程专业意识,促进他们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教师即课程"。教师应具有课程意识,课程意识的理解与形成决定了教师的课程决策与实施,具有反思策略是教师自我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现代学习理论也为实施整合提供了理论基础。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如何结合本学科教学探索整合途径并尝试作一些基础性探索就成为第一线教师的工作内容。仅从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出发,结合科学课程教学的具体实践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4.
杨振 《奇闻怪事》2006,(7):57-57
在新课程推进的过程中,广大教师的课程意识逐渐增强、课程开发能力逐步提高,但仍有不少教师对课程建设中的某些问题存在模糊认识。如果我们仔细地观察、冷静地思考一下,就不难发现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存在着诸多误区,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赵春娟 《奇闻怪事》2007,(2):111-115
从2005年秋季开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全面铺开。对于广大中学教师来说,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挑战。要想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取得预期的成果,广大教师就应该具备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相适应的素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赋予教师素养的新内涵包括现代教育理念、创新的意识和能力、现代信息素养、课程意识和课程能力、教育研究的意识和能力及反思能力等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浅谈教师课程意识及其培养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程意识是教师落实课程的内驱力,树立全方位的课程目标意识,回归生活的课程资源意识,分科与综合、学科与活动相结合的课程内容组织意识,预成与生成辩证统一的课堂教学意识,多元化课程评价意识,关系着课程改革的成功,文章就此提出了课程意识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7.
促使教师确立课程意识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价值之一,提出并探讨了确立科学的生物课程意识问题。  相似文献   

18.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到:“高中语文课程要满足多样化和选择性的需要,必须增强课程资源意识,重视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各地方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方面的语文课程资源,应积极利用和开发。”以及“学校及其所在地区具有的某种特殊条件,教师具有的某些特长,都是课程的重要资源,可以成为一些特色课的生长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强调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其中特别凸显对校本课程开发进行准确的定位。  相似文献   

19.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实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建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程可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灵活性,启发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主动探索。文章介绍了微课程的概念和发展背景,提出通过合理选择课题、进行教学设计、制作教学视频、建立微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四个步骤完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程的建设。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和制作微课程的意识和能力,为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程建设的发展提供基础和动力。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程的建设,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教育信息化。  相似文献   

20.
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面临课程意识缺失、开发能力不强、工作困难多等挑战。迎接这些挑战,可以带来教师观念的转变、能力的增强,自然有必要提高其经济和社会地位。这些可以也应该是教师所期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