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员工参与机制联合护理绩效对病区质量管理的影响.方法:病区全体护士参与质量管理、质控问题及持续改进,将质控者质控落实,质控结果、整改意见及整改效果纳入护士绩效考核.结果:实施员工参与机制联合护理绩效的病区质量管理后,病区护理综合质量评分及病人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1).结论:运用员工参与机制联合护理绩效的病区质量管理能提升护理服务质量,确保护理安全,提高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员参与在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建立三级网络管理系统,成立质控组,任命质控组长,组长带领组员,护士长监控组长,护理部定期对科室进行监控检查,全员参与质控.结果增强了全员参与质控的意识,调动了大家工作的积极性.培养了护士的管理能力,建立了被管理者与管理者之间的心理沟通桥梁,提高了护理质量.结论全员参与管理是可行的,对护理人员自身及护理质量都有提高.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248名新聘护士进行岗前培训,跟踪调查分析248名新聘护士的学习工作经历,结果住院病人满意度提高6%,护理差错及纠纷降低0.8%.因此,岗前培训在促进护生角色转换,规范服务行为,增强护士自我保护意识,防止护理差错及护理纠纷,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和病人满意度中起到了积极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新招聘的护士进行应急应变能力的培养.方法 制订出各种规范的护理应急预案,组织新招聘的护士学习,进行大型模拟场景应急预案演练,并进行专项考核.结果 增强了新聘护士应急应变能力.结论 通过培训以提高精神科新聘护士的应急应变能力,使他们在较短时间内适应专科特点,尽快进入精神科护士角色,能独立履行岗位工作职责,处理应急事件,对保证护理工作质量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危重症专科小组在提升危重病人护理质量中的作用.方法成立危重症专科小组,通过培训护士的危重症专科知识与技能、规范工作流程,细化专科质控标准,加强专科质控等措施提升危重病人护理质量及抢救成功率.结果实施危重症专科小组活动后,护士急救知识、急救技能均得到提高,危重病人的护理规范化,护理质量得到提高.结论开展危重症小组活动,可强化护士的专科知识与技能,规范护士对危重病人的抢救护理工作,提高抢救能力.  相似文献   

6.
蔡均  贺小维 《吉林医学》2010,31(14):2052-2053
目的:通过规范化培训提高新聘聘用制护士的综合素质,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150名护理人员进行为期1周的规范化岗前培训。结果:新护士焦虑感减少,责任感增强,操作技能提高,更快适应临床环境,进入临床角色。结论:实施规范化岗前培训有利于新聘护士适应临床角色,提高护理质量和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动护士质量管理的参与意识、管理意识,提高科室护理质量。方法建立科室三级质控体系,即:质控员一质控组长一护士长三级质控体系,质控员对其分管项目进行自查、自评、自我完善;质控组长每周向护士长汇报本组质控检查情况;护士长每月开展科室护理质量的检查、讨论、分析、总结。结果完善的质控体系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基础,同时,提高了护理人员质量管理的参与意识、管理意识。有利于科室综合管理水平的提高,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结论科室三级质控体系建立能极大的调动护士的积极性,有效的提高护理管理,是护理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刘静  董燕鸿 《吉林医学》2010,31(36):6838-6839
目的:对照新出台的《护理病历书写质量评估标准》,找出护理文书书写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提高护理病历书写甲级率。方法:2009年5月起采用对病历护士进行护理病历书写质量评估标准的培训、制定护理文书缺陷本、组成科室护理文书质控体系、制定相应奖罚措施等改变原来护理病历质控形式。结果:2009年1月~2009年4月出院护理病历甲级率为75.1%,2009年5月~2009年8月出院护理病历甲级率为96.29%。1~4月与5~8月相比,甲级率提高了21.19%。结论:要提高护理病历书写质量,就从每一个护士做起,加强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及专科业务知识学习;责任护士质控运行期病历,质控护士质控终末期病历及相应的奖罚措施等。  相似文献   

9.
黄卓玲  陈映柔  张叙填 《黑龙江医学》2021,45(12):1264-1265
目的:探究质控信息反馈管理法对高压氧专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对揭阳市普宁华侨医院高压氧治疗中心开展质控信息反馈管理法前(2018年8月—2019年2月,对照组,在职护士18名,接待患者3526例次)与开展质控信息反馈管理法后(2019年3月—2019年9月,研究组,在职护士21名,接待患者3854例次)的工作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比较两组护士护理质量评分(高压氧舱护理管理治疗评价标准)、护士高压氧专科护理知识评分及护理质量问题发生次数情况差异.结果:研究组护士高压氧舱护理管理治疗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士高压氧专科护理知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问题发生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质控信息反馈管理法可显著提高高压氧专科护理质量,提高护理人员专科护理知识水平,降低护理问题发生率,对科室业务能力改进有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护士护理工作中实施工作质量评分制度在护理质量控制中的作用. 方法科室设置护士工作质量评分记录本,在每班护理工作中由护士长或质控成员进行检查和反馈,成绩纳入个人绩效考核. 结果 护理缺陷减少,护理部护理质量月综评价提高,病人满意度、医生满意度、同事满意度均得到提高. 结论护士工作质量评分是科室护理质量控制的一种有效方法,并能促进护士整体素质的提升和护理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人人参与的三级质控,应用专项护理质控表进行检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科室护理人员人人参与质控,以护士长、责任组长、责任护士形成三级质控,应用专项护理质控检查表(12项),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并将检查后的分值统计在表中,按照护理质量标准月末进行总结,对于不达标的项目进行PDCA循环。结果通过此种形式的检查不仅提高护理质量,而且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护理缺陷发生率较改进前显著下降(P0.01)。结论全员参与的三级质控及应用专项的护理质量检查表,对护理质量的提高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鲶鱼效应在体检中心质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21年12月在体检中心就职的40名护士,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名。观察组实施鲶鱼效应管理,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比较两组护士的护理质量、管理满意度、职业倦怠、护理能力及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护士的护理质量、管理满意度、职业倦怠、护理能力及心理状态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体检中心质控中施以鲶鱼效应不但可提升护理质量及管理满意度,且可减轻护士职业倦怠,提升护士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信息质控平台在输血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输血护理质量评价标准的所有项目编辑入信息质控平台。回顾性收集并记录使用信息质控平台前、后的输血质控过程所需时间、护士输血相关知识得分及输血护理缺陷的数据。采用秩和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方法、χ~2检验对上述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在应用信息质控平台后,输血质控过程所需时间明显缩短,平均用时由1 786.8 s降至699.8 s;护士输血相关知识掌握得到提升,护士输血相关知识得分的平均分由11分提高到14分;输血护理缺陷发生率明显下降,由11.18%下降至2.71%,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信息质控平台的应用很大程度节约了质控人员及被质控科室的时间,减少了质控中主观因素的影响,质控结果的准确性和同质性得到保障,护士输血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明显提高,输血护理质量得以提升,因此信息质控平台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先进的质量管理工具优化护理质控,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应用统计表、柏拉图等质量管理工具对危重患者基础护理质控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并持续改进。结果:通过应用质量管理工具进行质控分析统计,提高了护理人员全员质控意识,增强了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基础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质量管理工具的运用较文字记录能更直观地反映基础护理质控中存在的问题,运用数据及图表形式更具说服力,每位护理人员能一目了然地知道科室基础护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护理人员对本科室基础护理质量的重视程度,激发了护士参与质量管理的积极性,达到主动、有效整改。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小专科小综合医院护理质控分组管理的效果.方法:总结2007年5月-2009年5月我院护理质控专科分组的实践和体会.结果:护理质控分组管理提高了护理质量,提高了患者和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结论:护理质控专科化分组管理体现了专科护理的内涵,激发了护士的学习热情,有利于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护理队伍.  相似文献   

16.
疼痛科是现代医学发展中必不可少的新型科室,而护士作为这一专业中必不可少的成员之一,新聘护士的带教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对新聘护士采用一系列的专业化方法带教,使新聘护士熟练掌握疼痛科的专科知识及护理重点,减轻对护理疼痛病人的恐惧感,减少和避免了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院级质控小组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平  周桂芳 《吉林医学》2010,(27):4811-4811
目的:探讨院级护理质控小组在质量管理中的方法和作用。方法:对院级护理质控认真策划,周密计划,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结果:通过具体的组织、领导、控制、创新,促进了质控组成员质控水平提升。结论:院级质控小组是护理三级质控体系中的中间环节,充分发挥质控小组的质控作用是对护理管理工作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8.
护理技术操作是临床护士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规范化的护理技术操作不仅能保证护理质量和患者的安全,还能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1]。在人力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对新聘护士实施完善的岗前培训,培养专业护理人员,对医院护理队伍的建设和护理人才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原始的操作培训无法满足现代护理的发展需求。我院自2010年以来,陆续对新聘126名护理人员除进行常规医院简介、规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护士护理文件书写的整体水平,提高护理文件书写质量。方法:设立一名质控员;护理部加强对质控员的培训;质控员每周对本科室住院的病历护理文件书写方面进行检查并将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及组织学习;科内实施三级护理文件书写质量监控。结果:设立质控员后体温单、医嘱单、护理记录单及健康教育路径的达标率都明显较前提高。结论:设立质控员对护理文件书写质量进行实时的检查,及时的反馈及培训有利于提高护士的护理文件书写水平,对于防患医疗纠纷,保证医疗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适合泌尿外科病房的护理质控模式,进一步强化护理质控意识,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方法 我科从2010年-2011年,利用层级护理质控模式,对临床护理工作进行质控.结果 改善了护理工作质量,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增强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结论 层级护理质控模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实用的质控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