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深圳地区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基因突变与利福平(RFP)、异烟肼(INH)、链霉素(SM)和乙胺丁醇(EMB)耐药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反向斑点杂交技术(RDBHA)对182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rpoB、katG、inhA、rpsL和embB基因突变位点进行检测,并采用L-J比例法检测这些分离株对RFP、INH、SM、EMB的耐药性。结果 182株临床分离株中,总的基因突变率为34.62%(63/182),其中rpoB基因突变率最高,达24.17%(44/182)。多重耐药结核菌(MDR-TB)占17.03%(31/182)。以L-J比例法作为金标准,采用RDBHA技术检测分别与RFP、INH、SM、EMB耐药相关的rpoB、katG/inhA、rpsL、embB基因突变,其灵敏度分别为88.89%、67.50%、81.82%和64.29%,特异度分别为97.08%、94.37%、97.99%和92.86%。结论深圳地区结核分离株ropB基因突变最普遍,S531L位点是其突变率最高的位点。深圳地区结核分枝杆菌对4个一线抗痨药物耐药现象均较严重,反向斑点杂交技术(RDBHA)可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突变,能给临床提供快速用药指导。  相似文献   

2.
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突变在耐药性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耐链霉素(SM)和利福平(RFP)的耐药分子机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一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同时检测rpsL基因、rpoB基因突变在结核分枝杆菌耐SM和RFP耐药性测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PCR-SSCP技术对168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rpsL基因、rpoB基因突变同时进行检测。即首先用PCR方法同时扩增RFP、SM的rpoB基因和rpsL基因,然后进行SSCP分析。结果:以结核分枝杆菌H37RV为对照,82株药物敏感株的rpsL基因、rpoB基因均未见SSCP图谱异常。特异性为100%。86株同时耐SM和RFP的耐药株中,68株(79.1%)有rpsL基因图谱异常;81株(94.2%)有rpoB基因图谱异常。结论:rpoB基因突变和rpsL基因突变分别是结核分枝杆菌耐RFP和SM的主要分子机制。应用PCR-SSCP技术可同时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SM和RFP耐药性。  相似文献   

3.
PCR-SSCP检测耐多药结核菌基因与细菌培养结果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PCR-SSCP检测常规及BACTEC培养耐INH、RFP、SM的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KatG、rpoB、rpsL基因突变,分析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评价其在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方面的价值和临床实用性。方法22株常规培养和8株BACTEC培养检出的高浓度及低浓度耐INH、RFP、SM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分别用PCR-SSCP检测KatG、rpoB、rpsL基因,观察其电泳条带,并与结核菌标准株H37RV对比。结果22株常规培养耐INH、RFP、SM的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中,KatG、rpoB、rpsLPCR扩增产物,用SSCP分别检出KatG基因16株(72.7%)、rpoB基因19株(86.4%)和rpsL基因14株(63.6%)。8株BACTEC培养耐INH、RFP、SM的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中分别检出KatG基因5株(62.5%),rpoB基因6株(75%)、rpsL基因5株(62.5%)。综合两者KatG、rpoB和rpsL基因检出率分别为70.0%(21/30)、83.3%(25/30)和63.3%(19/30)。高浓度耐药与低浓度耐药分离株中的检出率有显著差异(P<0.05),常规培养与BACTEC培养分离株中的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05),与结核菌标准株H37RV电泳条带对比,特异性为100%,敏感性97%。结论PCR-SSCP敏感、特异,可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KatG、rpoB和rpsL基因,可用于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的临床检测。  相似文献   

4.
PCR-SSCP快速检测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本地区结核病耐药基因突变情况,探讨PCR-SSCP作为新的分子药敏试验方法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提取耐INH、RFP、SM的肺结核患者痰中结核分枝杆菌DNA,进行PCR-SSCP分析,检测结核分枝杆菌rpoB、katG、rpsL基因是否存在突变,并与传统L-J药敏实验对照。结果:30株耐多药株中,耐RPF、INH、SM基因突变阳性率为90%(27/30)、63%(19/30)、53%(16/30)。3个基因联合突变共8株(26.7%),2个基因联合突变共18株(60%),即26株(86.7%)。单基因突变共2株,2株无基因突变。结论:通过PCR-SSCP方法可检测出绝大部分耐多药结核病的耐药基因,rpoB、katG、rpsL基因突变与本地区结核杆菌对RFP、INH、SM耐药性有关。与传统L-J药敏实验对比,PCR-SSCP是一种敏感、快速的指导临床用药的先进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5.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10):920-923
目的探讨分子线性探针杂交法在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结核患者的临床标本750例,其中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190例,痰涂片阳性标本560例。所有临床标本分别采用传统方法及分子线性探针杂交法进行检测,对2种方法检测的异烟肼(INH)和利福平(RFP)的耐药结果进行比较,采用分子线性探针杂交法对耐药菌株进行基因分型,分析INH及RFP耐药相关突变位点情况。结果传统方法检测中,560例痰涂片阳性标本中共检测出结核分枝杆菌454例,其对INH、RFP耐药率分别为15.0%(68/454)、17.8%(81/454),190例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对INH、RFP的耐药率分别为26.8%(51/190)、18.4%(35/190);传统方法检测的结核分枝杆菌对INH、RFP的耐药率分别为18.5%(119/644)、18.0%(116/644)。分子线性探针杂交法检测454例结核分枝杆菌对INH、RFP的耐药率分别为14.1%(64/454)、17.6%(80/454),190例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对INH、RFP的耐药率分别为23.2%(44/190)、16.3%(31/190);分子线性探针杂交法检测的对INH、RFP的总耐药率分别为16.8%(108/644)、17.2%(111/644)。2种方法检出的结核分枝杆菌对INH、RFP的耐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NH:χ~2=0.140、0.691、0.650;RFP:χ~2=0.011、0.293、0.131;P>0.05)。分子线性探针杂交法检测中,对INH和RFP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5.7%、98.9%和90.5%、98.9%,其中kat G-S315T1为INH耐药主要突变位点,约占88.9%,rpo B-S531L为RFP耐药主要突变位点,约占81.1%。结论分子线性探针杂交法能够快速检测出结核菌株和痰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性,并能对耐药基因进行分型,减少药物敏感性试验的时间,并能根据药物敏感性结果尽快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用基因芯片检测临床痰液标本中的结核分枝杆菌对异烟肼(INH)、利福平(RIF)、链霉素(SM)和乙胺丁醇(EMB)的耐药性,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基因芯片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反向点杂交相结合的技术,快速完成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和乙胺丁醇四个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katG、inhA、rpoB、rpsL、embB)突变位点的检测。同时以传统药敏试验法作对照。结果:基因芯片法对结核分枝杆菌INH耐药性检测符合率、特异性分别为82.1%、100%;对RFP耐药性检测符合率、特异性分别为94.9%、100%;对SM耐药性检测符合率、特异性分别为76.5%、100%;对EMB耐药性检测符合率、特异性分别为82.6%、100%。结论:基因芯片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性能满足临床的快速需要,但基因芯片法检测的抗结核药数量有限,并不能完全取代常规药物敏感性试验,因此基因芯片法可作为快速筛选有效抗结核药的补充。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应用比例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的可行性及可比性. 方法 用比例法和绝对浓度法分别检测192株结核分枝杆菌对异烟肼(INH)、链霉素(SM)、乙胺丁醇(EMB)、利福平(RFP)、丁胺卡那(AN)、卡那霉素(KM)、氧氟沙星(OFLX)的耐药性.结果 SM、RFP、AN、KM绝对浓度法和比例法检出的耐药率无显著性差异,而INH、EMB、OFLX用比例法测试耐药率均明显高于绝对浓度法(P <0.01),两法药敏结果INH、SM、EMB、RFP、AN、KM、OFLX的符合率分别为81.7 %、90.8%、83.8%、97.9%、97.5%、95.4%、83.3%.结论 比例法和绝对浓度法耐药率的差别主要与选定的药物临界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噬菌体生物扩增技术(PhaB)在结核分枝杆菌(MTB)耐药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PhaB法同时测定233株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对异烟肼(INH)、链霉素(SM)、利福平(RFP)及左旋氧氟沙星(LEV)的耐药性,并用改良罗氏培养法(LJ)做对照,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PhaB法检测INH、SM、RFP、LEV的药敏结果与改良罗氏培养法药敏结果相比符合率分别为97.4%、96.6%、95.3%、96.9%。同时检出耐多药菌株26株,占11.1%。结论PhaB法能快速进行结核分枝杆菌的药敏检测并与金标法LJ符合率高,可作为基层结防单位MTB耐药性的快速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选择一种较为理想的从痰标本中直接抽提结核分枝杆菌DNA的方法,用于显色法芯片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RFP)和异烟肼(INH)的耐药基因。方法:选择3份含结核分枝杆菌分别为4.325×103、6.857×104、5.356×105Copies/ml的痰液,分别用Chelex100树脂法、煮沸法、蛋白酶K消化-异丙醇沉淀法、蛋白酶K消化-酚/氯仿抽提法、碱裂解法、异硫氰酸胍裂解法、盐酸胍裂解法、离心柱法抽提结核分枝杆菌DNA作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显色法芯片检测结核分枝杆菌RFP和INH耐药基因。结果:离心柱法检测结果阳性,其余方法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离心柱法检测灵敏度为2.743×103Copies/ml。结论:离心柱法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从痰标本中直接抽提结核分枝杆菌DNA的方法,可用于显色法芯片检测结核分枝杆菌RFP和INH耐药基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连续5年同期内耐多药肺结核病人的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情况,探讨其在耐多药肺结核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应用MGIT960液体快速培养及绝对浓度法,测定耐多药肺结核病人结核分枝杆菌的药物敏感性。结果通过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6月同期440例耐多药肺结核病人的结核分枝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发现耐多药肺结核病人趋于年轻化;临床常规用药均以低浓度耐药为主,其中利福平(RFP)、异烟肼(INH)、链霉素(SM)和利福布汀(RFB)高浓度耐药比例均超过50%;交叉耐药显示,同时对RFP+INH+SM耐药的比例最高,耐药率为26. 36%(116/440),而RFP+INH+SM+左氧氟沙星(LVF)、RFP+INH+SM+乙胺丁醇(EMB)、RFP+INH+SM+EMB+LVF同时耐药比例均超过10%。结论分析发现,很大比例耐多药肺结核病人的结核分枝杆菌对于临床常规用药已经产生了抗性,提示临床医生需制定合理的化疗方案和指导临床耐多药病人合理用药,以便控制难治性结核病大范围的蔓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微阵列芯片法与BACTEC MGIT 960液体药敏(简称MGIT960药敏)、罗氏比例法药敏(简称罗氏比例法)在结核分枝杆菌(MTB)对异烟肼(INH)、利福平(RFP)药敏试验检测方面的差异,用于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选择医院临床科室2016年3月—2017年11月期间确诊及疑似结核病的住院和门诊患者标本,同时采用微阵列芯片法、MGIT960药敏和罗氏比例法对其进行结核分枝杆菌检测,选择3种方法检测均为阳性的446例患者标本进行异烟肼和利福平药敏检测,比较三者检测结果的差异性。结果 分别以MGIT960药敏结果和罗氏比例法为参照,微阵列芯片法检测MTB对异烟肼耐药性的灵敏度分别为84.8%和83.5%、特异度分别为99.7%和98.5%、Kappa值分别0.885和0.855,对利福平耐药性的灵敏度分别为96.2%和93.7%、特异度分别为93.8%和93.5%、Kappa值分别为0.817和0.796,表明微阵列芯片法和另外两种方法对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性的检测具有极好的一致性;此外,MGIT960药敏和罗氏比例法药敏不一致的MTB样本采用微阵列芯片法检测,结果显示,MGIT960药敏和罗氏比例法分别与微阵列芯片法比较,利福平的耐药性符合率分别为77.8%和88.9%,异烟肼的耐药性符合率分别为100.0%和75.0%,表明两种表型药敏不一致的MTB样本可能存在异质性耐药。结论 微阵列芯片法与MGIT960药敏和罗氏比例法药敏比较,对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性检测具有极好的一致性,具有快速、精准、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对于表型药敏不一致的临床样本采用微阵列芯片法检测,可对其进行验证并为临床上异质性耐药的治疗提供更好的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12.
卷曲霉素对结核分枝杆菌体外抑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卷曲霉素 (Capreomycin ,CPM)对结核分枝杆菌 (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MTB)体外抑菌作用。方法 :采用改良罗氏培养基绝对浓度间接法对 10 4 6株MTB和 349株MDR TB(多耐药 ,即至少耐INH和RFP的结核分支杆菌 )进行链霉素 (SM)、卡那霉素 (KM)、阿米卡星 (AMK)、卷曲霉素 (CPM)、异烟肼 (INH)、利福平 (RFP)体外抑菌试验的对照研究 ,比较CPM与SM、KM、AMK之间耐药率的差异。结果 :在 10 4 6株MTB中 ,CPM的耐药率为 3 3% ,明显低于SM的 30 3%、KM的 10 5 %、AMK的 8 2 % ,χ2 值分别为 2 80 0 1、5 5 5 0、36 76 ,P <0 0 1;对其中 349株多耐药结核杆菌 (MDR TB)的耐药率 ,CPM为 9 7% ,也明显低于SM的 72 5 %、KM的 31 5 %和AMK的 2 4 1% ,χ2 值分别为2 17 0 0、80 0 5、37 88,P <0 0 1。结论 :CPM是一种对MTB(特别是对MDR TB)有较强抑菌活性的二线抗结核药。  相似文献   

13.
分子线性探针技术分析四川地区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目的应用分子线性探针GenoType®MTBDRplus Assay(GTplus)试剂盒检测四川地区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MTB)
株的基因型特征,并初步了解耐药结核病的流行情况。方法选取结核确诊患者105份临床标本和68株临床分离株,应
用GTplus 试剂盒检测MTB耐利福平和异烟肼相关的rpoB、katG、inhA 基因的突变,推测其对利福平和异烟肼的耐药
性。结果151例样本的GTplus结果有效,总耐药率和耐多药率分别为29.14%(44/151)和17.22%(26/151);耐利福平和
高、低水平耐异烟肼的突变菌株分别为21.85%(33/151)、21.19% (32/151)和3.31%(5/151);突变型以rpoB S531L、katG
S315T1和inhA C-15T为主。痰标本组的耐多药菌株比率明显高于肺外标本组。结论四川地区MTB耐药形势严峻,尤
以耐多药结核病的情况严重,耐药菌株以rpoB S531L和katG S315T1突变型为主,应推广快速分子药敏试剂盒的临床应
用,快速并提高对耐药结核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新疆喀什地区结核分支杆菌耐药现状进行分析.方法 分析2010年6月1日-2010年12月31日间分离培养出并进行菌型鉴定确认的136株结核分枝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包括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乙胺丁醇、氧氟沙星、卷曲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对8种药物采用比例法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 136株结核分离株中109例(80.15%)为人结核分枝杆菌,26例(19.12%)为牛结核分支杆菌.患者总耐药率为32.35%,初始耐药率28.57%,获得性耐药率为35.00%.8种耐任一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率占前四位的分别为:异烟肼、链霉素、利福平、乙胺丁醇.结论 新疆喀什地区结核耐药现状严峻,分型以人结核分支杆菌为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珠海市结核和非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情况,为结核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14年1月—2018年6月珠海市慢性病防治中心培养阳性的结核和非结核分枝杆菌菌株,菌种鉴定后采用比例法对利福平(RFP)、异烟肼(INH)、链霉素(SM)、乙胺丁醇(EMB)、阿米卡星(AMK),丙硫异烟胺(PTO)、莫西沙星(MOX)、卡那霉素(KAM)、卷曲霉素(CPM)、对氨基水杨酸(PAS)、左氧氟沙星(LVFX)、克拉霉素(CLA)等12种药物进行耐药性检测,并对耐药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患者1 259例,初治和复治患者耐药率分别为28.3%和4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患者268例,初治和复治患者耐药率分别为97.5%和9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结核分枝杆菌初复治患者中耐药率最高均为MR-TB(12.4%,19.5%),初复治患者除PR-T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MR-TB、MDR-TB以及XDR-TB的耐药率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结核分枝杆菌初治患者耐药率最高的五位分别为SM、INH、RFP、EMB、CLA,复治患者中耐药率最高的5种药物依次为INH、SM、RFP、EMB、LVFX(INH、SM、RFP三者耐药率相同)。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初治患者耐药率最高的6种药物依次为SM、PAS、EMB、CPM、RFP、INH(RFP与INH耐药率相同),复治患者耐药率最高的药物依次为:INH、PAS、SM、RFP、EMB。结论 珠海地区结核和非结核复治患者的耐药形势严峻,需要加强抗结核一线药物的规范使用,依据药敏结果进行个体化治疗,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有效降低耐药率。  相似文献   

16.
126例儿童初治菌阳肺结核病人菌株对7种主要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性测定结果,74株耐药,耐药率58.7%。耐SM、INH、RFP者分别为40.5%、38.9%和24.6%。其高低浓度耐药顺序基本相同。耐1药者占16.6%;耐2药者为25.4%;耐3药者11.9%;耐4药以上者4.8%。同时耐HS者占27.4%;而HR者为15.9%;耐RS者15.9%;耐HRS者12.7%。提示高耐药性是导致临床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故应高度重视化疗原则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秦皇岛市2015—2019年肺结核患者耐药情况,为耐药肺结核的治疗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2月病原学阳性新患者和复发患者共1 095例进行传统药敏检测,鉴定为结核分枝杆菌1 065例。通过结核分枝杆菌比例法药敏试验对异烟肼 (INH)、利福平(RFP)、乙胺丁醇 (EMB)、链霉素(SM)、氧氟沙星(OFX)、卡那霉素(KM)进行敏感性检测。结果 1 065例患者中,耐药133例,总耐药率12.49%。新患者910例,耐药73例,耐药率8.02%;复发患者155例,耐药60例,耐药率38.71%。两者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耐药率12.64%,女性患者耐药率12.03%,两者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组之间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40岁年龄组耐药率最高,为17.30%。RFP、INH、SM、EMB、OFX在两类患者中耐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共发现16种耐药谱,单耐药五种共52例,单耐药率为4.88%;多耐药三种共5例,多耐药率为0.47%;耐多药八种共76例,耐多药率为7.14%。构成比的顺序从高到低依次为耐RFP(27.82%)、耐INH+RFP(17.29%)、耐INH+RFP+EMB+SM(9.02%)、耐INH+RFP+EMB+SM+OFX(9.02%)。结论 应加强对耐多药患者筛查及治疗工作,尤其是重视病原学阳性男性、20~<40岁年龄组和复发患者耐多药诊疗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检测方法对肺结核患者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结核杆菌的诊断 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长沙市中心医院住院的100例患者的BALF,其中临床确诊为肺结核患者 65例,另选取35例作为对照,分别应用BALF涂片法、聚合酶链反应(PCR)、膜-反向斑点杂交技术(reverse dot blot, RDB)同步检测肺结核杆菌。结果:BALF涂片法,PCR检测,RDB法对结核杆菌诊断阳性率依次为43.08%,73.84%, 92.31%,3种检测方法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LF涂片法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阴性预测值分 别为43.08%,88.57%,59.00%,45.59%;PCR检测分别为73.85%,100.00%,83.00%,67.31%;RDB法分别为92.31%, 100.0%,95.00%,87.50%。结论:RDB法不仅能准确诊断结核杆菌,且能快速、简单地分辨肺结核杆菌耐链霉素 (SM)、利福平(RFP)、异烟肼(INH)基因型,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比例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的可行性。方法用比例法检测120株结核分枝杆菌对异烟肼(INH)、链霉素(SM)、乙胺丁醇(EMB)、利福平(RFP)、乙硫异烟胺(TH1321)、对氨基水杨酸(PAS)、丁胺卡那(AN)、卡那霉素(KM)、氧氟沙星(OFLX)及卷曲霉素(CPM)的耐药性。结果用比例法测试耐药率,INH、SM、EMB、RFP这4种一线抗结核药的耐药率相对较高,而PAS、CPM、KM、AN、TH1321、OFLX6种二线抗结核药的耐药率相对较低,比例法药敏结果INH、SM、EMB、RFP、TH1321、CPM、AN、KM、OFLX和PAS的符合率分别为81.7%、90.8%、83.8%、97.9%、83.3%、94.2%、97.5%、95.4%、83.3%、92.5%。结论用比例法测试耐药率的差别主要与选定的药物临界浓度有关;结核分枝杆菌是一种耐多种药物的常见菌,实验室对其检测和耐药性监测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