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采用GC和GC-MS-DS联用技术在线跟踪分析了Pd/C催化剂上松脂直接催化歧化反应过程主要化学组成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并探讨了松脂催化歧化反应机理. 考察了不同反应条件对歧化反应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松脂可直接催化歧化反应同时获得歧化松香和对伞花烃,在250℃、催化剂用量0.05%(占松脂的质量)的反应条件下,反应90 min时脱氢枞酸与枞酸含量分别占酸性物含量的79.15%和0,对伞花烃含量占中性油含量的62.52%;松脂中酸性物的反应速度大于中性油,在二者同时进行的氢转移反应中,树脂酸脱氢与萜烯脱氢反应均是主反应;以松脂为原料的歧化反应速度大于松香为原料的歧化反应速度,直接以松脂为原料进行一步催化歧化反应,萜烯不仅作为溶剂降低了反应体系的粘度,促进了液固传质并促进了枞酸芳构化反应的进行,同时树脂酸提供了有机酸的质子源,使松节油中的双环单萜异构并芳构化形成对伞花烃. 本研究为该反应动力学研究和反应条件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钯/竹炭催化剂催化湿地松松香歧化反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钯/竹炭(Pb/BC)催化剂对湿地松松香的歧化反应,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催化剂用量为原料松香质量的 0.4%,搅拌速率 500 r/min,反应温度 270℃,反应时间 3 h,此时湿地松香歧化松香脱氢枞酸达到 56% 以上,枞酸降到 2% 左右,但枞酸指标仍未达到国家标准(枞酸含量≤0.5%)。在其他条件相同,催化剂用量为 0.3% 的反应条件下,采用Pd/BC催化剂也可以催化马尾松松香进行歧化反应,马尾松歧化松香中的枞酸含量为 0.43%, 可以达到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3.
混合松香对歧化反应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出现的“混合松香”问题,使得一些歧化松香生产厂家遇到了一些困难,生产出来的歧化松香产品达不到广大客户的质量指标要求或者提高了生产成本。针对“混合松香”对歧化反应的影响,作者进行了实验研究。用马尾松松香按一定比例分别混入不同树种的松香制备得混合松香,再进一步进行歧化反应实验,根据歧化反应各时间段的枞酸与去氢枞酸含量进行比较,分析混合松香对歧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纯马尾松歧化反应的效果是可以肯定的,加勒比松使歧化反应的成本提高,湿地松和南亚松的歧化反应产品难以达到客户的质量指标。如果在生产歧化松香的马尾松中混入了这些树种的松香将会影响到歧化反应的效果和产品质量。因此作者建议歧化松香生产厂家要严格将不同树种的松香与马尾松松香进行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4.
目前出现的"混合松香"问题,使得一些歧化松香生产厂家遇到了一些困难,生产出来的歧化松香产品达不到广大客户的质量指标要求或者提高了生产成本。针对"混合松香"对歧化反应的影响,作者进行了实验研究。用马尾松松香按一定比例分别混入不同树种的松香制备得混合松香,再进一步进行歧化反应实验,根据歧化反应各时间段的枞酸与去氢枞酸含量进行比较,分析混合松香对歧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纯马尾松歧化反应的效果是可以肯定的,加勒比松使歧化反应的成本提高,湿地松和南亚松的歧化反应产品难以达到客户的质量指标。如果在生产歧化松香的马尾松中混入了这些树种的松香将会影响到歧化反应的效果和产品质量。因此作者建议歧化松香生产厂家要严格将不同树种的松香与马尾松松香进行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5.
以歧化松香为原料、气相色谱为分析手段进行了脱氢枞酸单离方法的比较。分别采用胺化法、皂化法和超声波强化胺化反应结晶耦合法单离脱氢枞酸,并对不同的歧化松香原料进行了单离脱氢枞酸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自制的歧化松香为原料,超声波强化胺化反应结晶耦合法在 40℃ 时单离脱氢枞酸的效果最好,纯度达 99.99%,收率达 55.37%,并用GC、UV、IR、熔点仪和旋光仪对所制备的高纯度脱氢枞酸进行了分析鉴定,实验值与文献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以松香为原料、改性Pd/C为催化剂、200#油为溶剂及N2为保护气,进行松香催化歧化反应集总动力学的研究。在消除内外扩散影响的条件下,在线跟踪48315~53315 K的反应产物并用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测定反应体系组成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根据松香歧化反应机理和特点,借鉴集总思想和方法,按结构族组成和动力学相近原则划分该复杂反应体系的集总组分,构建了Pd/C上松香歧化集总反应网络,建立了枞酸型树脂酸、海松酸型树脂酸、氢化枞酸型树脂酸、氢化海松酸型树脂酸和脱氢枞酸五集总动力学模型;采用Levenberg-Marquart法,以Matlab编程和SPSS数理统计软件估算了模型参数,得到枞酸型树脂酸脱氢、加氢,海松酸型树脂酸加氢反应过程的活化能分别为11139 kJ·mol-1、10876 kJ·mol-1、9735 kJ·mol-1,结果表明,所建动力学模型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并能预测反应在54315 K的集总组分浓度分布。  相似文献   

7.
《应用化工》2015,(9):1719-1722
以歧化松香为原料,进行了脱氢枞酸分离纯化的新工艺研究。优化工艺条件为:歧化松香与90%乙醇的用量比为0.4 g/m L,反应时间20 min,反应温度65℃,分别用50%和75%乙醇-水溶剂各重结晶4次和3次,脱氢枞酸的得率16.9%,纯度98.9%。  相似文献   

8.
《应用化工》2022,(9):1719-1722
以歧化松香为原料,进行了脱氢枞酸分离纯化的新工艺研究。优化工艺条件为:歧化松香与90%乙醇的用量比为0.4 g/m L,反应时间20 min,反应温度65℃,分别用50%和75%乙醇-水溶剂各重结晶4次和3次,脱氢枞酸的得率16.9%,纯度98.9%。  相似文献   

9.
歧化松香的气相色谱和紫外分光光度分析方法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1102型气相色谱仪和紫外分光光度计分别对自制歧化松香产品的组成、含量分析。气相色谱法能够准确、全面地对歧化松香产品进行松香树脂酸含量的分析测定。按照ZB B 72002-1984《歧化松香》,使用两台不同型号的紫外分光光度计对产品中的枞酸和脱氢枞酸含量进行分析测定,选择狭缝宽度为0.1 nm,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枞酸含量在0.05%~4.88%、脱氢枞酸含量在41.1%~50.9%之间的歧化松香产品分析较准确。  相似文献   

10.
以H2O2为氧源,研究了歧化松香胺Schiff碱-铜配合物催化枞酸、环己烯、异戊二烯的氧化反应,通过分析反应产物的GC-MS谱图,评价氧化反应的结果以及产率.结果表明,歧化松香胺Schiff碱-铜配合物可以较好地催化枞酸、环己烯、异戊二烯的氧化反应.  相似文献   

11.
高珊 《化工设计》2011,(5):23-25,1
甲苯择形歧化新技术是以纯甲苯为原料,在临氢状态下生产苯和二甲苯,这项技术的成功应用于现有芳烃装置上,为降低能耗,节约土地资源,增产高附加值的对二甲苯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甲苯歧化与烷基转移技术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国内外芳烃生产中采用的甲苯歧化与烷基转移工艺及其催化剂,重点介绍甲苯择形歧化工艺进展情况,并分析了各种技术的优势与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3.
以萘和甲基萘为原料制备2,6-二甲基萘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白雪峰  吴伟 《煤化工》2002,30(6):17-20
对以萘和甲基萘为原料 ,通过甲醇烷基化、多甲基苯转移甲基化和歧化反应来制备二甲基萘的方法 ,进行了全面综述  相似文献   

14.
蒋文  李瑛  刘化章 《工业催化》2012,20(3):28-33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维氏体歧化反应发生的温度、歧化率以及助催化剂对歧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维氏体中铁离子缺位浓度(Fe2+/Fe3+)的增大,歧化率逐渐降低。助催化剂对Fe1-xO的歧化反应有抑制作用,研究的助催化剂中,CaO、MgO、ZrO2和V2O5对Fe1-xO的歧化抑制作用较强,这与它们能很好地溶解于铁氧化物晶粒中有关;Al2O3、TiO2、K2O、CeO2和混合稀土氧化物对Fe1-xO歧化反应的抑制作用较弱。多助催化剂的联合使用能够有效抑制Fe1-xO歧化反应的发生,不同样品发生歧化反应的温度相差不大,起始温度约为260 ℃,峰顶温度约为320 ℃,终止温度约为400 ℃。  相似文献   

15.
歧化反应的应用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秋霞 《化学世界》2008,49(6):378-380
对歧化反应发生的原理、分类及判断方法进行了阐述,综述了歧化反应在国内外的应用,最后对歧化反应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16.
AlN陶瓷表面钛金属化沉积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融盐热歧化反应进行了氮化铝陶瓷表面钛金属化沉积的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氮化铝陶瓷表面钛膜的厚度随着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膜的厚度与反应时间成很好的线性关系,沉积速率与融盐中K2TiF6的起始浓度成线性关系,沉积过程是受融盐与氮化铝陶瓷基体之间的界面反应控制.其沉积过程的活化能为130kJ/mol.  相似文献   

17.
甲基三氯硅烷歧化法制备二甲基二氯硅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从甲基三氯硅烷出发,通过歧化反应制备二甲基二氯硅烷的两种方法:低压歧化反应和高压歧化反应,并对其各自的优缺点和歧化反应原理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Catalytic conversions of diethylsilane (E2), triethylsilane (E3) and diethyldimethylsilane (E2M2) were examined at 373–573 K in a closed recirculation reactor by using various solid acid and base catalysts. Basically two types of reaction were found: decomposition and disproportionation. Strongly acidic catalysts such as silica-alumina (SA), alumina and sulfated ZrO2 (SO3/ZrO2) exhibited high disproportionation activity, while weakly acidic and basic catalysts showed low catalytic activity and gave mainly cracking products. The order of disproportionation reactivity of three silanes tested were E2M2 > E3 > E2 over SA and SO3/ZrO2, while it was E2E3 > E2M2 over an alumina catalyst.  相似文献   

19.
周立雪 《化工时刊》2003,17(2):23-28
国内外甲苯歧化工艺研究。一直围绕着对传统的4种歧化工艺技术改进。一方面以提高产物中对二甲苯的势力学平衡浓度为目的。通过改变甲苯歧化催化剂的性能。以纯甲苯为原料,可获得较高的转化率和对二甲苯的选择性,另一方面,不断探索混合甲苯的歧化工艺,充分利用三甲苯原料,到目前实验室初试阶段的工艺研究表明,仍没有达到高转化率和高对二甲苯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20.
逆岐化法制备硫氰酸亚铜纳米粉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CuCl2与Cu通过逆岐化过程,生成Cu+的配合物,以聚乙二醇为分散剂,NaSCN为沉淀剂,合成了CuSCN纳米粉体,制备的CuSCN产品粒度在70nm左右,粉体粒度均匀,文章探讨了制备条件对产物粒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