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在小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中观察近交系小鼠不同品系的供受体组合对于移植心脏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异位小鼠心脏移植模型,术后通过扪诊评估移植心功能,比较C3H/HeJ、Balb/c和C57BL/6J常见近交系小鼠六种不同供受体组合生存时间的差异,并进行组织病理评分.结果:C3H/HeJ、Balb/c和C57BL/6J六种不同供受体组合的受体心脏存活时间无统计学差异,中位生存时间均为7~8 d,而且组内生存时间差异小;移植心脏组织病理检查发现所有标本均表现为严重的排斥反应,各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C3H/HeJ、Balb/c和C57BL/6J不同供受体组合均能符合移植免疫研究的要求,但是综合考虑手术难度、术后检测、喂养以及感染等因素,C57BL/6J和C3H/HeJ适合作为供体小鼠,而Ba1b/c更适合作为受体小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传统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P)后及同源的穿透性中央边缘性角膜移植术(HPCLK)后供体来源上皮细胞的存活率。方法及患者:分析研究了26例患者的26只眼。所有病例均为性别错配(即受体及供体性别不同)。术后1年拆除所有缝线,轻轻刮下缝线上的上皮细胞,并涂在载玻片上。对细胞样品的性染色体进行原位杂交荧光染色(FISH)。此技术可以辨别出每一细胞的细胞核是来自于供体还是受体。结果:所有19例接受PKP患者的角膜均透明,其中有7例在拆除的缝线上发现了有供体来源的上皮细胞。7例行HPCLK的患者中,有5例的植片在调查期间(术后365~135…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在高危和低危患者中供体角膜保存时间对同种异体角膜移植存活的影响。设计:回顾性、比较性、非随机、临床试验研究。受试者:依据受体角膜新生血管和接受移植的数目,将其分为对移植角膜排斥的高危组和低危组。共有193例患者,210只眼接受角膜移植术。方法:对三组数据进行评价。第1组移植新鲜角膜(未经培养基保存),第2组的供体角膜在37°C低限量基础培养基(M EM)中保存少于7d,第3组供体角膜在M EM中保存超过7d。根据角膜存放时间研究受体免疫排斥的发展情况。采用K aplan-M eier生存分析评价移植角膜的存活率。时序检验用于检验统…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心脏停搏供体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观察热休克蛋白70(HSP70)对心脏停搏后不同时间的供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方法:以缺血预处理方法诱导大鼠肝脏组织产生HSP70,以预处理(IP)与否及供体心脏停搏45 min或60 min的不同,将供体大鼠分为4组(IP-45,IP-60,C-45和C-60)。于肝移植术后1 h采血检测肝功能,术后1 h及7 d切取肝脏,观察肝脏病理学改变,并观察各组大鼠术后存活时间。结果:缺血预处理后24~48 h,肝组织HSP70表达明显增强;肝移植术后1 h,血清ALT和AST水平IP组明显低于对照(C)组(P<0.05);术后7 d,IP组移植肝光学显微镜下肝小叶结构完好,汇管区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C组移植肝则出现了较多的肝细胞坏死和气球样变。C-45和C-60组1周存活率分别为12.5%和0;而IP-45和IP-60组1周存活率分别为62.5%和37.5%。 结论:HSP70明显改善术后肝脏功能和减轻肝脏病理学改变,显著提高心脏停搏供体肝移植的存活率,HSP70对心脏停搏供体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改良大鼠喉移植模型,提高移植喉的存活率.方法:80只Ⅱ级近交系F344大白鼠,体质量250~350 g,随机分为2组,每组40只,共20对.对照组采用Strome喉移植模型,实验组在切取供体喉时保留咽升动脉,将舌根、喉、喉咽作为复合移植体,供体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分别与受体大鼠颈总动脉、颈前静脉进行端端吻合重建移植喉血液循环,比较两组术后动静脉通畅率及移植喉存活率.结果:Strome模型术后动脉、静脉通畅率和移植喉存活率分别为30%(6/20)、15%(3/20)、30%(6/20),实验组为75%(15/20)、65%(13/20)、80%(16/2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大鼠喉移植改良模型提高了受体大鼠和移植喉的存活率,优于Strome模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移植后供体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 通过对216例心脏移植患者术后10年内24h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的随访分析,评价心脏移植术后供体心脏的自主神经功能变化.结果 移植心脏的心率变异功率频谱在术后第四年开始出现增长.亚组分析表明:35.2%的患者在术后数年内未出现明显心率变异功率谱的变化;约60%的患者在心脏移植术后第六年出现心率变异总功率谱的增加,低频功率谱增长,但高频功率谱未出现明确改变;7.4%患者心率变异功率谱在移植术后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低频和高频功率谱在术后第四年开始显著增长,超过其他患者.结论 只有为数不多的心脏移植患者在心脏移植术后逐渐出现功能性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恢复,而大多数供体心脏在术后的10年内仍保持着自主神经去神经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大鼠同种异体异位节段小肠移植模型,为研究小肠移植排斥反应提供良好的动物模型。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100只,供、受体各50只,进行同种异体异位节段性小肠移植。结果:预试验10次,术后72h存活率40%。正式实验40次,术后72h存活率85%。全部手术时间平均160min,供体手术时间平均70min,受体手术时间平均90min。结论:良好的血管吻合方法以及输血、补液、保温等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术前后相关免疫分子表达水平与移植心肌组织中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变化的观察,探讨免疫排斥反应的相关时间进程。方法:wintar大鼠为受体;SD大鼠为供体。经供体心脏主动脉、肺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静脉吻合行异位心脏移植术。分别于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取血和移植心脏组织。用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白细胞CD4、CD8的表达水平和移植心脏组织中CD4^+、CD8^+细胞浸润情况。结果:移植心脏的存活率分别为:第24小时100%、第72小时85.7%、第7天16.7%、第10天0%。于移植术后第24小时,淋巴细胞CD4、CD8表达水平和CD^ 、CD8^ 淋巴细胞的心肌浸润程度均明显降低。于第72小时,淋巴细胞的CD4、CD8表达水平回升至移植后的峰值,而CD4^ 、CD8^ 淋巴细胞的心肌浸润程度于第7天时达到移植后高峰。供心存活率与淋巴细胞的心肌浸润程度变化负相关。结论:异种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手术后外周血淋巴细胞CD4、CD8免疫分子表达水平的提高比CD4^ 、CD8^ 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升高早4天;而供心存活率与淋巴细胞的心肌浸润程度的变化呈负相关。提示大鼠心脏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活化期于72小时内而排斥反应效应期主要发生在术后3-7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通过胸腺内注射异基因骨髓细胞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以小鼠皮肤移植为模型,诱导移植免疫耐受,为免疫耐受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提取供体B6小鼠(H-2b)骨髓细胞,注入受体BALB/C(H-2d)小鼠胸腺内,48 h后腹腔注射200 mg/kg的环磷酰胺,2周后移植供体小鼠(H-2b)和无关供体C3H(H-2k)小鼠皮肤.共设空白对照组、CP对照组、BM对照组、实验组、第三方供体组5个组.观察皮肤存活时间;皮肤移植2周后对受体小鼠作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ixed lymphocyte reaction,MLR)、脾细胞增值反应及迟发型超敏反应(delayed type hypersensitivity,DTH)耐受状态的检测.结果:受体小鼠获得了对供体小鼠的特异性皮肤移植耐受,实验组移植皮肤平均存活时间(MST)为(22.00±2.51)d,对照组MST为(8.75±1.04)d,耐受的受体小鼠对第三供体C3H小鼠的移植皮肤仍正常排斥,MST为(10.25±1.91)d.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和迟发型超敏反应证明耐受的BALB/C小鼠对B6小鼠的脾细胞的反应性特异性降低,而仍保持对第三方供体C3H小鼠的免疫反应.耐受的受体小鼠脾细胞对丝裂原(ConA)的增殖反应在正常范围.结论:使用胸腺内注射供体异基因骨髓细胞,结合腹腔应用环磷酰胺的方法,可在成年动物诱导出对供体移植物的特异性免疫耐受,无非特异性免疫抑制.小鼠皮肤移植模型是观察免疫耐受状态的可靠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0.
Wu J  Li T  Qi H  He Z  Li Y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6(12):1153-1157
目的:探索原住小肠移植的手术技术,为研究移植小肠功能及排斥反应提供良好的动物模型.方法:采用小肠供体的门静脉与受体下腔静脉端侧吻合,供体带主动脉片的肠系膜上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端侧吻合,受体相应长度肠管切除,供体近、远端肠管与受体相应肠管切除后近、远端以端端吻合的方式建立原位小肠移植模型.术后禁食4d,不禁饮,每天分2次...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大鼠带血管门静脉相续性脾移植的实验模型,对比两种术式特点。方法 术式一:供体脾静脉和脾动脉分别与受体的胃左静脉行间断吻合。术式二:供体门静脉与受体的肠系膜上静脉行端侧连续吻合,供体腹腔干动脉与受体右肾动脉,行望多吻合。结果 术式一:术后1周存活率为80%(16/20),血管通畅率69%(11/16);术式二:1周存活率为65%(13/20),血管通畅率85%(11/13)。结论 上述两种术式的建立证实行大鼠带血管门静脉相续性脾移植模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背景:虽然丙型肝炎病毒(H CV)经组织移植传播的报道罕见,但1例血中未检出病毒的供体可能已使几例受体感染了H CV。1例患者在组织移植术后不久发展为急性丙型肝炎。该供体为91例患者提供了组织或器官。目的:确定该供体是否为传染源以及向组织和器官受体传播的程度。设计: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及H CV感染的血清检测。环境:受体分布于16个州和2个其他国家。参与者:供体和移植物受体。检测方法:抗-H CV或H CV-RN A出现确定为H CV感染,作者通过基因型比较和准种分析确定来自于受体和供体的病毒隔离群的遗传相关性。结果:供体的抗-H CV为…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逆转录基因载体介导的吲哚胺-2,3-加双氧酶(IDO)基因转染能否延长同种异基因大鼠移植心脏的存活时间及机理。方法:把同种异基因大鼠心脏移植模型(Lewis→BN)分成4组,A组为对照组,同种异基因大鼠心脏移植(Lewis→BN);B组:IDO基因转染后的供体心脏移植给受体大鼠;C组:空载体转染供体心脏,再移植给受体大鼠;D组:同种异基因大鼠心脏移植 CsA组(CsA5mg/kg/d×7天)。观察记录移植心脏的存活时间及术后6天组织病理学检查明确排斥反应的诊断和分级,RT-PCR检测术后6天移植心脏TNF-α的mRNA表达,FCM检测外周血活化的T细胞(CD3 CD25 )、有核细胞CD86 表达等方法探讨其机理。结果:A、B、C、D组移植心脏平均存活时间为7.2±0.45、13.2±2.16、7.1±0.62和15.6±3.21天,其中B、D组术后6天CD3 CD25 、有核细胞CD86 表达、供心组织急性排斥反应的强度和TNF-α的mRNA表达较A、C组显著降低(P<0.05),A、C组具有典型重度急性排斥反应特征而B、D组最轻。结论:逆转录基因载体介导的IDO基因转染能够延长移植心脏存活时间的作用,其机理包括抑制反应性T细胞、抑制有核细胞共刺激信号CD86表达、抑制心肌组织表达TNF-α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FasL-DC抑制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最佳应用途径。方法 FasL-DC与C57BL/6供体小鼠骨髓细胞移植物共培养。把经过这种处理的骨髓细胞移植物移植给BALB/C受体小鼠(C57BL/6-BALB/C小鼠GVHD模型。H-2^b-H-2^d)。或将FasL-Dc经静脉或腹腔直接给供体或受体用药,然后观察骨髓移植后GVHD表现。结果 致死剂量照射的受体鼠在接受经FasL-DC体外预处理的供体骨髓细胞移植后,没有出现明显的GVHD表现,但其它组均出现了明显的GVHD症状。结论 FasL-DC体外预处理供体骨髓细胞移植物,比直接静脉或腹腔应用更能有效抑制GVH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原住小肠移植的手术技术,为研究移植小肠功能及排斥反应提供良好的动物模型.方法:采用小肠供体的门静脉与受体下腔静脉端侧吻合,供体带主动脉片的肠系膜上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端侧吻合,受体相应长度肠管切除,供体近、远端肠管与受体相应肠管切除后近、远端以端端吻合的方式建立原位小肠移植模型.术后禁食4d,不禁饮,每天分2次经皮下分别给予5%葡萄糖生理盐水2 mL,术后不使用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小鼠存活超过5d认为手术成功.结果:行原位小肠移植30次,术后5d存活率达60%(18/30).手术失败的12例小鼠主要死亡原因为动脉吻合口部位狭窄及吻合口处血栓形成5例,吻合口出血导致出血性休克2例,术后肠瘘导致腹腔内感染5例.供体手术时间(40±4.5)min,热缺血时间约0.5min,供体肠段肠系膜上动脉组织片修整时间约为3min,供体冷保存时间为(30±7.5) min,受体手术时间(95±8.0)min,其中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阻断时间为(38±3.5) min,静脉吻合时间(10±2.0)min,动脉吻合时间(15±3.0)min,成活小鼠受体手术平均出血量约0.2mL.结论:良好的供体肠段的获取、高质量的血管吻合和肠道吻合及供、受体补液是提高小鼠小肠移植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鼠移植心脏心肌细胞凋亡的机制及ZnSO4在心脏移植早期抗心肌细胞凋亡的效果。方法将Ono大鼠腹腔心脏移植模型共18例分为3组,A组:术后受体每隔12 h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 m l;B组:术后受体每隔12 h按2 mg.kg-1腹腔注射0.31 mmol.L-1ZnSO4溶液;C组:术后受体每隔12 h按5 mg.kg-1腹腔注射0.31 mmol.L-1ZnSO4溶液。术后第4天取移植心脏右心室心肌组织进行细胞凋亡检测和caspase-3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各组移植心脏均可见细胞凋亡的存在,各组凋亡指数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各组均可见caspase-3表达阳性的细胞存在,各组caspase-3表达指数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caspase-3与心脏移植术后的心肌细胞凋亡之间关系密切。ZnSO4通过影响caspase-3的活化而发挥抗移植心脏心肌细胞凋亡效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鼠腹部心脏移植模型的建立及技术改进。方法:SPF级近交系雄性BALB/c、C57小鼠各50只,体重均在20-30g,C57小鼠作为供体,BALB/c小鼠为受体,利用改进方法行供体升主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供体肺动脉与受体下腔静脉吻合术建立小鼠腹部心脏移植模型,术后观察移植心脏的存活时间和急性排斥反应情况。结果:手术成功率80%,总手术时间(90±10)min;受体手术时间(72±3)min;动脉吻合时间(21.5±2.5)min;静脉吻合时间(20.5±5.5)min。移植术后未用任何免疫抑制剂,小鼠供心存活时间为(7.9±0.7)d,供心停跳后,移植心脏病理排斥反应分级为Ⅱ-Ⅲ级。结论:改进的腹部心脏移植方法简单,手术时间短,手术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同种异基因小鼠颈总动脉原位移植模型,探讨B7反义肽预处理的受体树突状细胞(DC)抑制移植动脉内膜增生的有效性。方法利用B7反义肽封闭负载供体抗原的受体DC,对受体C3H小鼠进行预处理后,建立异基因小鼠(Cm7BL/6→C3H)颈总动脉原位移植模型,2个月后对移植动脉作病理分析。结果DC预处理组移植动脉内膜增生减弱(P〈0.05).免疫组化分析示TGFβ1在动脉壁内的表达减少(P〈0.05)。结论B7反义肽预处理的负载供体抗原的受体DC能够抑制移植动脉内膜的增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小剂量FK506作用下同种脾组织移植对大鼠肝移植术后免疫耐受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实验分5组(每组大鼠8只),同种肝移植组(A组)以纯系雄性Lewis大鼠为供体、雌性BN大鼠为受体进行同种原位肝移植;同种肝移植 小剂量FK506治疗组(B组)于肝移植术后口服途径给予小剂量FK506(0.25 mg/kg);同种肝脾联合移植组(C组)于肝移植同时移植供体脾脏;同种肝脾联合移植 小剂量FK506治疗组(D组)于肝脾联合移植后口服途径给予小剂量FK506;异体脾组织移植组(E组)于同种原位肝移植同时移植第三品系大鼠脾脏组织,术后进行小剂量FK506治疗.观察各组的存活期,并分析受体脾脏T淋巴细胞对同种抗原的反应性、嵌合体的形成情况以及肝脏病理变化.结果:与其他各组相比,C组大鼠的存活期明显延长;其受体T细胞同种抗原反应性明显降低;受体脾脏中供体阳性细胞明显升高(P<0.01),且在60 d后受体脾脏中供体阳性细胞仍然较高;肝脏病理分析也未见明显排斥反应.结论:小剂量FK506作用下同种脾脏移植能明显诱导受体大鼠原位肝移植术后嵌合体的形成,降低受体T细胞对同种抗原的反应性,促进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在大鼠移植心脏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取近交系Wistar大鼠为供体、SD大鼠为受体建立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术后每天给环孢霉素A 10mg/kg皮下注射.另取供、受体均为SD大鼠各12只行同系移植作为对照.于移植后60天留取移植心脏,检测冠状血管狭窄程度.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研究PDGF-A mRNA在移植心脏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异系移植大鼠心脏血管明显狭窄,而同系移植大鼠心脏血管无明显狭窄.PDGF-A mRNA在异系移植组明显增高,与同系移植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在异系移植心脏组织中表达明显增高,血小板源生长因子的高表达可能与大鼠移植心脏血管病变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