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略谈缪刺与巨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冯禾昌  叶明柱 《中国针灸》2002,22(10):42-50
1 缪刺与巨刺的由来缪刺与巨刺均为《内经》中的刺法 ,缪刺出自《灵枢·终始》 ,巨刺出现自《灵枢·官针》。《灵枢》虽提到了这两种刺法 ,然而具体的应用 ,只在“官针”篇中简单的提了一下 :“巨刺者 ,左取右 ,右取左。”至于缪刺 ,虽有一些病症应用范例 ,如“厥病”中“耳鸣 ,取耳前动脉……取手中指爪甲上 ,左取右 ,右取左” ,却没有点明这就是缪刺法。《素问》中将散在《灵枢》“热病”、“厥病”、“杂病”等篇中的缪刺内容 ,予以整理、归纳、充实 ,写成了《缪刺论》。这是一篇专门论述缪刺及巨刺的文献 ,后世的针灸专著 ,凡提及缪刺 …  相似文献   

2.
浮刺法又称皮刺、平刺、横刺。是疾病病位表浅时,在皮下或浅薄部位针刺的一种手法。笔者应用浮刺法,治疗多种用深刺等手法不能奏效的疾患,取得较好的疗效[1~4]。现将其理论、手法及临床应用介绍于下:1理论渊源浮刺法《内经》已有全面论述。《灵枢·官针第七》曰...  相似文献   

3.
本文总结了近10余年来与《灵枢.官针》篇刺法相关的临床报道,例举了"九刺"十二刺"和"五刺"法中各种刺法在临床上的应用。发现《灵枢.官针》篇刺法被广泛用于治疗中医内科、外科、儿科、伤科、皮肤科、五官等科的多种疾病,说明《灵枢.官针》篇刺法现代应用广泛,仍有较高的临床价值,需进一步研究、继承。  相似文献   

4.
《内经》巨刺与《治未病》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经》巨刺与“治未病”思想中医的“治未病”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未病先防;一是既病防变。《灵枢·逆顺篇》有关于“上工治未病”的具体论述。归纳而言,一为“刺其未生”,二是“刺其未盛”,三是“刺其已衰”。巨刺首见于《内经》,是九刺法之一。《灵枢·官针篇》讲...  相似文献   

5.
刘金法 《四川中医》1997,15(6):14-15
《素问·刺要论》曰:“病有浮沉,刺有浅深,各至其理,无过其道。”人体不同组织的病变,所采用的针刺方法各不相同,《灵枢·官针》概括人体表、脉、肉、筋、骨五体的不同,分别论述了多种利皮、刺脉、刺肉、刺筋、刺骨的方法,系统掌握这些刺法将有利于提高针灸临床疗效。现就《内经》中有关五体刺法的论述,谈谈自己的肤浅认识。一、《内经》五体刺法的内容1.刺皮法:《灵枢·官针》中的毛刺、半刺、直针刺均属刺皮法。“毛刺者,刺浮痹于皮肤也”,即浅刺皮毛以治皮痹;“半刺者,浅内而疾发外,无针伤肉,如拔毛状,以取皮气”,即…  相似文献   

6.
远道刺法的临床应用310009浙江中医学院江庆淇“远道刺”首见于《内经》。《灵枢·官针篇》曰:“远道刺者,病在上,取之下,刺府输也。”故远道刺即是上病下取、下病上取、循经远道取穴的一种刺法。其理论依据是:人体四肢与躯干之间、上肢与下肢之间通过经络在生...  相似文献   

7.
《灵枢·官针》:“凡刺有十二节,以应十二经。”由于刺法中有十二节要,所以能应合于十二经的病症,又称“十二节刺”。《灵枢·官针》为《内经》中关于针刺方法阐述最为详尽的篇章,为后世刺法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其中适应十二经病症的“十二节刺”中提到的很多刺法,已成为当今临床常用而有效的针刺方法,可用于治疗内科、伤科、外科、皮肤科等疾病。现将本世纪以来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陈伟  路长岭 《光明中医》2012,27(12):2492+2504
围刺法[1]又称围针法、围剿刺法,是多针围刺以治疗病灶相对局限、边界较为清楚病症的一种针刺方法。其源于《灵枢·官针》[2]十二节刺中的"扬刺"法。扬刺法经后世历代医家相传成为丛刺法,而丛刺法再分围刺法和群刺法。围刺法多取阿是穴和体穴,中间  相似文献   

9.
吴煦东 《四川中医》2008,26(1):44-45
巨刺属《灵枢》九刺之一,本文提出了《灵枢·官针》巨刺针法的临床运用方法及规律,并对其理论依据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透穴刺法的取穴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透刺作为一种刺法,其理论萌芽始于中医传统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灵枢·官针》篇“十二刺”中的“直针刺者,引皮乃刺之,以治寒气之浅者也”及“五刺”中“合谷刺者,左右鸡足,针于分肉之间,……”等的记载即可看作是后世的直针透刺、一针多向透刺等刺法的源头。至金元针灸大家窦默在《针经指南》首次提及一针两穴的刺法。其后,元·王国瑞所著《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透穴刺法已有多处提及和论述,并与临床紧密相关。至明·杨继洲著《针灸大成》,并在此书注解《玉龙歌》时发挥其透穴之未尽之意,增述透穴十余组。发展至清,《循经考穴编》中已…  相似文献   

11.
《灵枢·官针》篇是我国最早讨论刺法的专篇,载有九刺、十二刺、五刺等26种刺法,开后世各种刺法的先河,至今仍在临床上广泛运用。笔者以针刺的深浅,用针的多少等特点将26种刺法分类比较,区别各种刺法的异同,以便于学习掌握和临床运用。九刺、十二刺、五刺中都有输刺,为了便于比较,笔者把这三种输刺依次记为:输刺Ⅰ、输刺Ⅱ、输刺Ⅲ,输刺Ⅰ实质为配穴刺法,输刺Ⅱ、输刺Ⅲ为深刺法。在《灵枢·官针》篇记载的26种刺法中,属深刺法的有分刺、恢刺、输刺Ⅱ、短刺、合谷刺、关刺和输刺Ⅲ7种。其中合谷刺又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将一针直刺,另两针交叉…  相似文献   

12.
《内经》中巨刺,缪刺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经》中巨刺、缪刺浅析130021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94级研究生朴元林《内经》首载巨刺、缪刺,均为机体一侧有病,于对侧选取经穴治疗的方法。《灵枢·官针》指出:“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素问·缪刺论》中有这样的论述:“帝曰:愿闻缪刺,以左...  相似文献   

13.
赞刺加罐治疗带状疱疹8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赞刺加罐治疗带状疱疹80例甄宏乾,孟建华(河南省偃师市卫生学校,471900)(河南省洛阳铜加工厂职工医院,471039)笔者近年来应用《灵枢·官针》中的十二刺法之一赞刺法,加拨火罐,治疗该病8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80;均为门诊病人...  相似文献   

14.
《灵枢·官针》曰:“凡刺有五,以应五藏。”这是从五脏应合五体(皮、脉、筋、肉、骨)的关系分成的五种刺法。在临床治疗中,结合临床表现和病理关系,灵活运用,治疗一些常见病证,现报道如下。1.半刺《灵枢·官针》曰:“半刺者,浅内而疾发针,无针伤肉,如拔毛状...  相似文献   

15.
恢刺法见于《黄帝内经·灵枢》第七篇《官针》:"恢刺者,直刺傍之,举之前后,恢筋急,以治筋痹也。"1恢刺法释义为了更好地理解恢刺法,先对上句《灵枢》原文作一番解  相似文献   

16.
恢刺探微     
针对《灵枢·官针》恢刺法理解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从文献源头厘清恢刺法及其适应证"筋痹"之本义。认为恢刺为治疗筋痹的古典手法,主要为治疗因气机郁痹或气机不畅所致筋急而设;恢刺所用针具为毫针,操作须押手与刺手配合,押手探知筋病所在,沿病所旁侧进针,在其上下运用提插补法,针毕即可出针,属《内经》解结针法之一。在临床中对于颈椎病、腰部筋伤等急慢性病证疗效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7.
吴新忠 《河北中医》2010,32(9):1379-1380
短刺是《灵枢·官针》十二刺中的一刺,《灵枢·官针》谓:“短刺者,刺骨痹,稍摇而深之,致针骨所,以上下摩骨也。”具体针刺手法即慢慢进针稍摇动其针而深入,在近骨之处将针上下轻轻捻转。短是接近的意思,故称短刺,治骨痹等深部病痛。笔者依据疾病的部位、虚实及病程,对短刺加以发挥应用,从而收到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8.
输刺法是《灵枢·官针》五刺法之一,其广泛应用于临床且疗效显著。笔者通过查阅有关文献、分析原文后明确其相关操作要领,归纳其临床应用范围,总结其治疗原则,同时与《灵枢·官针》"九刺"、"十二刺"中的"输刺"相鉴别,旨在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9.
报刺,合谷刺,阻力针法在临床中的结合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刺、合谷刺、阻力针法在临床中的结合使用300193天津中医学院针灸系李志道,吕炳强报刺、合谷刺都是出自《内经》、《灵枢·官针》篇:“报刺者,刺痛无常处也。上下行者,直内无拔针,以左手随病所按之,乃出针复刺之也。”这种针法是适用于上下游走的疾病。先在...  相似文献   

20.
巨刺法始见于《灵枢·官针》篇:"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是指机体一侧有病,选取对侧经穴治疗的一种针刺方法。即如左侧经脉有病,可取右侧经穴施治;右侧经脉有病,可取左侧经穴的交叉刺法。属《灵枢》九刺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