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油气勘探中,地震是确定构造形态的有效方法,而高精度重力测量能观测到具有工业意义的油气藏及其伴生因素产生的重力负异常。通过对高精度重力异常和地震确定的地质界面相关分析得出的油气重力异常与构造形态之间的不相关性来预测油气藏,理论模型试验和应用实例均表明,方法正确,可用于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2.
《四川地质学报》2022,(2):293-297
重力勘探作为一种位场勘探方法,由于体积效应或异常叠加效应,资料的解释往往精度差,也难以深度定位。因此,资料处理解释中的一个主要工作就是进行异常分离,以便突出异常的有用信息,区分不同异常源。高阶导数作为其中一种方法,能分离叠加异常,突出浅而小的地质体。  相似文献   

3.
重力勘探作为一种位场勘探方法,由于体积效应或异常叠加效应,资料的解释往往精度差,也难以深度定位。因此,资料处理解释中的一个主要工作就是进行异常分离,以便突出异常的有用信息,区分不同异常源。高阶导数作为其中一种方法,能分离叠加异常,突出浅而小的地质体。  相似文献   

4.
云南勐腊地区某岩盐矿进行了1∶50 000高精度重力测量,通过分析重力异常,并反演了穿过异常中心的1条地震剖面以及岩盐体顶底界面,与已知钻孔资料一致,表明反演的可靠性。通过重力异常及反演,结合地质解释推断岩盐体的成因及规模,为下一步勘探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牟元英 《江苏地质》2022,46(4):411-416
城镇城市化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给高精度重力探测技术的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从重力探测设备、高密度数据采集、精细数据处理和解释应用等方面介绍了高精度重力在城市地下空间探测研究应用取得的成果,包括重力仪精度及在干扰情况下的读数时间、三维坐标获取、地形改正方法、异常数据计算、反演方法及成果解释等,可对城市进行无损探测获取地下地质结构及特殊地质体分布信息,同时满足城市绿色环保勘探的要求,为城市空间探测挖掘重要地质信息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技术。  相似文献   

6.
徐燕君  陈明  伍卓鹤 《江苏地质》2021,45(4):425-432
城镇城市化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给高精度重力探测技术的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从重力探测设备、高密度数据采集、精细数据处理和解释应用等方面介绍了高精度重力在城市地下空间探测研究应用取得的成果,包括重力仪精度及在干扰情况下的读数时间、三维坐标获取、地形改正方法、异常数据计算、反演方法及成果解释等,可对城市进行无损探测获取地下地质结构及特殊地质体分布信息,同时满足城市绿色环保勘探的要求,为城市空间探测挖掘重要地质信息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技术。  相似文献   

7.
GPS测量所提供的高程为相对于WGS-84椭球的大地高,而重力勘探中使用的是正常高.本文简要介绍了用多项式曲面拟合方法拟合高程异常的原理,并用水准仪测量的水准高程对拟合的正常高进行了精度评估,总结了采用GPS拟合高程在高精度重力勘探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利用冀东地区1∶2.5万高精度航空磁测资料及收集的地面重力资料,阐述了冷口断裂及其两侧航磁、重力异常特征,并结合物性特征,分析了航磁、重力异常的地质成因及其对地质构造和矿产的控制作用。冷口断裂两侧航磁、重力异常特征差别十分明显,反映了两侧结晶基底、盖层和侵入岩分布规律差异较大,认为该断裂不仅控制了地质构造分布,也间接控制了矿产分布,可为地学研究和矿产勘查提供必要的地球物理依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EGM2008模型的重力观测点GPS高程转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重力勘探工作中,重力成果的精度受重力观测点高程的影响尤为明显。在分析了EGM2008模型的精度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该模型的重力观测点GPS高程转换方法,并利用某地区GPS水准资料,对转换方法的可行性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完全适用于中小比例尺重力勘探工作。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介绍了煤田陷落柱的地质成因及空间赋存形态,并对重力方法探测陷落柱的可能性进行探讨,作者通过实例说明了重力勘探方法是探测煤田陷落柱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冀北—晋北地区的航磁资料处理解释,结合部分重力资料,从航磁数据拼接与调平、位场转换处理和综合地质解释三方面对冀北—晋北地区开展油气远景评价;通过对研究区的区域地质背景、岩石物性、磁场特征、重力场特征、基底结构进行综合分析,优选出大同、商都、宣怀、多伦-蓝旗和围场5个重点含油气盆地,预测了9个油气勘探有利区,为下一步油气勘探工作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2.
通过在赣南新林屋—均村地区开展1∶5万高精度磁法测量工作,结合1∶20万重力测量数据,以岩石物性为基础,分析该区重磁异常并圈定隐伏花岗岩体。新林屋—均村地区低磁性、低密度的花岗岩侵入至具有磁性的前寒武纪变质岩中,形成磁低重低的异常特征;推断新林屋—均村地区存在1个呈NW向展布的隐伏花岗岩体,该隐伏花岗岩体浅部受SN—NE向弧状断裂控制,深部受NW向断裂控制,浅部分布范围较深部更广。这些信息为该区进一步找矿提供了基础地球物理资料,也为同类地区寻找隐伏花岗岩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航空重磁综合测量在准噶尔油气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满足油气资源调查需要、查明准噶尔盆地基底结构、提供新的油气有利勘探区,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在准噶尔盆地中西部开展了航空重磁综合调查。通过项目实施,在国内首次实现了航空重磁综合测量,共采集大比例尺(1:5万)高质量航空重磁数据6.6万测线公里,填补了调查区内大比例尺高精度航空重磁资料的空白,查明了调查区内航空重力场与磁力场特征,为开展基础地质研究和油气资源评价提供了重磁依据,夯实了航空重磁联合测量和综合地质应用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吕士炳 《福建地质》2010,29(2):115-119
永安黄年山铁矿区是在煤矿预查时发现深部存在有磁性体,遂开展了高精度磁测,发现低缓磁异常,推断其由隐伏磁铁矿(化)体引起,后经钻探得以证实。结合矿区成矿地质条件,认为该区磁异常是深部找矿的有效标志。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现代居里面与高温热水泉的分布、钻孔测温资料以及华南不同时代花岗岩带的分布,证明了右江盆地域处于地热异常区,分别根据广布于本区的上二叠统煤层的镜质组反射率、下三叠统中牙形石的色变指数,编绘了趋势性等值线图,并建立了变质古地热场,阐述了这一古地热场与成矿地热场之间的关系,最后作了两项应用:(1)结合成矿温度研究右江盆地域金矿层位的分带性,并提出一种预测思路;(2)推断隐伏岩体的存在及其埋深,并与高精度航磁的解译成果相印证,进而结合一些同位素年龄值,确定成矿期时存在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16.
放射性方法在我国找寻油气藏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随着测量技术的完善和提高,应用放射性方法找寻油气田取得了明显进展。研制出了携带式微机化仪器设备。在野外工作中,开展了高精度、多参数的放射性测量。在室内工作中,利用放射性测量工作站对数据进行处理和解释。通过对一些油气田进行的综合研究和对放射性元素运移规律的模型实验,对放射性异常和油气藏的关系及异常形成机制有了新的认识。众多实例表明,放射性方法是一种简便、快速、经济、实用、安全的找油气方法,在石油勘探中可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随着仪器采集精度的提高,分析、反演解释技术的长足进步以及油气藏重力勘探的需要,出现了重力归一化总梯度法。结合测井资料,通过重力模型正反演计算,得出高精度重力勘探浅层油气藏是可行的结论。重力归一化总梯度法自提出以来获得了不断的完善发展,并在某气田的实践中被证明是勘探浅层油气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天津周边海-陆过渡地区航空重力调查及主要成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人类对海洋矿产资源需求的日益增加,海洋基础地质调查对海洋矿产资源勘探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起步较晚,整体工作程度较低,而航空重力测量作为一种快速高效的地球物理测量方法,对加强海洋基础地质调查研究具有重要作用。2006年我国引进了国际先进的GT-1A航空重力测量系统,并于2011年首次在天津周边海-陆过渡地区开展了1:20万比例尺航空重力测量工作,完成了高质量的航空重力测量数据3万测线公里,在海-陆过渡地区实现了海-陆连续测量,填补了研究区内高精度航空重力测量的空白。阐述了本次航空重力调查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果,并从航空重力的角度对研究区内石臼坨凸起进行了研究,认为石臼坨凸起基底具有分段性,并圈定出新的基岩凸起构造,为石臼坨凸起油气资源的进一步勘探提供方向; 同时对渤中凹陷正高磁异常体可能的地质成因进行了探讨。对海-陆过渡地区主要构造单元的重力场特征进行研究,在基底和断裂研究方面取得的新认识对海-陆过渡地区基础地质和环境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地球化学急变带及对中国南方油气勘探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地球化学急变带反映了克拉通边缘的地球化学特征,它可比地质观察更有效地揭示克拉通边界的位置。地球化学急变带分为构造显性与构造隐性两种类型,克拉通边缘前陆盆地多出现于构造隐性急变带上,这对油气勘探有重要指示意义。渤海周边油气田、南襄盆地、江汉盆地油气田均位于急变带上,中国南方油气勘探前景较好的苏南块体,金衢盆地,黔南-桂中盆地,楚雄盆地等也与急变带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肯尼亚Anza盆地东南部地处东非裂谷系,发育了巨厚的中—新生界沉积盖层。然而,该区域勘探程度较低,制约了对其构造体系的认识及油气勘探潜力的评价。文章基于研究区的重力异常数据,针对其构造特征的认识进行了数据处理及解释。研究结果表明,受中非剪切带右旋剪切应力的影响,研究区发育规模较大的北西向基底断裂和规模较小的北东向盖层断裂,且北东向断裂切断北西向断裂;基底深度差异大,总体呈"两凹夹一隆"的特征,凹陷区沉积了巨厚的中—新生界盖层;受北西向拉张断裂和沿构造软弱带发育的北东向断裂的控制,研究区划分为东部凹陷、中部凸起、南部隆起和西部凹陷4个构造单元,呈现"东西分带、南北分块"的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