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分析医疗机构落实单病种质量管理政策面临的诸多挑战,提出单病种管理策略,形成管理经验。方法 构建单病种质量管理体系新模式,包括完善单病种管理组织架构与评价体系、搭建综合智能管理平台、优化业务流程与培训等。结果 单病种填报时长缩短,上报情况明显改善,病种诊疗的效率、质量、预后等指标显著提升。结论 新管理模式提升了单病种管理水平和诊疗能力,推动专科病种诊治同质化提升。  相似文献   

2.
强化单病种质量控制 提高医疗质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单病种质量控制是医院管理年活动的重要内容。根据卫生部要求,结合医院实际,完善单病种诊疗指南,制定单病种临床路径,规范医疗服务流程,建立实时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和长效管理机制等,取得了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3.
我院作为一所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1998年起着手对单病种质量进行管理。由于没有现成的中西医结合单病种质量管理标准,要进行中西医结合单病种质量管理,必须先进行标准的制订。为此,我院组织各科室在原有中西医结合临床及科研的基础上,制订了各科中西医结合诊疗常规,并要求在实施过程中逐步加  相似文献   

4.
肿瘤单病种质量管理是医院开展肿瘤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能够有效提高医院肿瘤诊疗规范化及医疗质量管理水平。然而,从医院实践来看,肿瘤单病种质量管理仍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并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文章采用ROCCIPI技术框架,从规则、机会、能力、交流、利益、过程和意识等方面对肿瘤单病种质量管理发展进行问题识别和分析,以期为医院开展肿瘤单病种质量管理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加强医疗过程质量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路径管理体系是采取循证医学理念,以诊疗工作常规、医疗工作流程为基础,按单病种设计的医疗环节质量管理方案.是对医疗过程预先设定目标和达到目标设计的路径,并在临床实践中加以遵循的标准化作业方式,结合绩效评估,作为我院常规质量管理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6.
基于DRGs(诊断相关分类法)思想的病种医疗质量管理是现代化医院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该方案由单病种的诊疗过程、诊疗效果等几方面确定出单病种的医疗费用标准和诊疗质量评价标准。进而推广扩大为全病种的质量、费用管理,实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临床路径系统对单病种进行有效管理,规范各项诊疗程序,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方法采用.NET架构的应用设计方案,完全融合于原有医院信息系统之中,实现无缝链接。结果全院多病区积极要求纳入临床路径管理系统,对单病种进行有效管理。结论临床路径管理系统是既能保证医疗质量,减轻患者负担,增加患者满意度,又能降低医疗成本的新型的病种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浅议单病种质量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单病种质量管理是当前医院提高医疗质量并为开展医疗保险 ,实施 DRGS(Diagnosis Related Groups)的一项重要工作 ,是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1] 。它既有利于组织医院宏观医疗质量管理 ,同时各单病种相对独立地组成不同的医疗质量单元 ,又能较准确地评价、分析并且互相比较 ,互相影响 ,因而有利于提高医院整体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单病种质量管理也是医院分级管理与评审中抓医疗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制定科学的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 ,是加强医疗质量标准化管理 ,规范医疗行为和诊疗技术 ,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措施之一 ,符合现代…  相似文献   

9.
单病种质量控制管理中持续质量改进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赵正慧 《现代医院》2009,9(12):105-106
为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必须控制医疗成本,保证医疗质量。单病种限价管理的实施就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而孕育出来的一种医疗费用支付方式。但从实践情况看,单病种质控在实施管理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笔者认为要达到缩短疗程、降低医疗费用、规范诊疗行为、确保医疗质量的目的,必需加强对医护人员的相关知识宣传、培训,科学制定临床路径、认真筛选病种、严格控制医用材料价格、不断改进医疗技术、提高治疗水平等等管理措施,才能达到医患和谐、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双丰收的预想效果。  相似文献   

10.
单病种质量控制是医疗质量管理的有效手段,肿瘤单病种质控是肿瘤诊疗质控体系的重要内容。目前,国家、省、地市三级肿瘤质控中心网络体系已基本形成,已制定了肿瘤单病种质控指标,完善了质控标准规范,建立了肿瘤单病种数据库,并选择试点单位推进与落实肿瘤单病种质控工作。未来将继续扩大肿瘤单病种质控试点范围,完善肿瘤单病种质控指标体系,并积极推行“单病种、多学科”诊疗模式,推进肿瘤单病种质控体系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单病种质量管理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的背景、内涵和我国单病种质量管理政策进行梳理,认为医疗机构应重视单病种质量管理,并以信息化建设为基础,探索建立单病种综合评价体系,提高单病种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医疗质量同质化是“一院多区”医院管理工作中的难点。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通过搭建“一院两区”医疗质量管理信息平台,充分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医疗质量管理部门、临床科室三级联动的闭环管理模式,助力提升院区间医疗质量同质化水平。  相似文献   

13.
信息化建设是医院实现单病种质量管理要求的必要手段。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结合单病种质量管理实践,运用信息化手段,构建了单病种质量管理信息化平台。依托平台,可自动采集单病种质量管理数据并实现网络直报,便于开展单病种质量控制与过程管理,使单病种质量管理流程高效、便捷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医疗质量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紧密型医共体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体系构建的路径与经验。方法 以唐县医院集团为例,研究实践与相关改革效果,归纳总结紧密型医共体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改革的经验。结果 唐县医院集团同质化质量管理改革在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和改善基层服务质量、促进有序就医格局形成、提升患者和医务人员满意度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效。结论 紧密型医共体是我国质控体系向县域延伸的重要载体,通过科学管理可以有效促进县域内医疗机构同质化质量管理,以及基层医疗机构医疗质量与服务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全面质量管理在县域医共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建立健全覆盖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共同体,实行集团内人、财、物共享,实施以质量控制为核心的持续改进,对比实施前后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管理水平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改革后医共体内基本形成有序的就医格局,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医院的业务量、门诊服务人次、住院服务人次、手术总服务台次、收支结余实现了“四增长一下降”,提高了医疗质量同质化水平,患者满意度高于改革前。  相似文献   

16.
从质控组织、诊疗规范、质控指标、质控标准、质量安全教育、质量安全评估及考核等6个方面搭建医疗质量控制体系。经实践,健全了决策-控制-执行的三级质控组织架构,提高了全员参与质量管理意识,使质量管理工作全面铺开,患者就医体验明显改善。但仍需进一步明确管理方法和重点,建立立体、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实现全程全时质量监控,不断提升患者就医获得感。  相似文献   

17.
基于脑血管病不同级别、不同专业医院诊治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运用课题研究型品管圈活动手法,干预神经内科11项关键医疗质量指标,从调配人员、统一技术及流程、构建脑血管病质量控制方案、制定脑血管病质量指标控制方案等4方面进行改进,构建了邯郸市脑血管病医疗质控体系,对脑血管病质量管理水平提升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的推进,部分医疗机构暴露出对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认识不足、推进不力、信息化程度较低等问题。通过梳理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开展现状,提出了推进单病种质量管理的7项重点工作,旨在为医院规范开展单病种质量管理、推动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