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优选合成柯里拉京(corilagin)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功能单体.[方法]通过评价甲基丙烯酸和丙烯酰胺两种功能单体所合成的柯里拉京分子印迹聚合物的色谱表征,考察这两种聚合物对柯里拉京模板分子的印迹作用.[结果]以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得到的聚合物分子印迹效率高于甲基丙烯酸.[结论]丙烯酰胺是合成柯里拉京分子印迹聚合物的适宜功能单体.  相似文献   

2.
以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二苯甲酰-L-酒石酸(L-DBTA)为模板分子,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为交联剂,采用光聚合方法合成了L-DBTA手性分子印迹聚合物,讨论了功能单体种类、功能单体用量、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三乙胺用量、光聚合温度、光聚合时间、光强度等对L-DBTA手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合成的影响。通过L-DBTA手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对底物的结合实验分析,表明手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对L-DBTA具有很好的识别性,L-DBTA的选择性比二苯甲酰-D-酒石酸(D-DBTA)高,其分离因子可达5.41。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采用分子印迹技术制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对酮洛芬的特异性吸附作用。分析比较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之间的作用,同时对以不同功能单体合成的聚合物的结合性能进行研究。方法:以酮洛芬为模板分子,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分别以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和加入甲基丙烯酸丁酯的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合成了对酮洛芬具有特异性吸附能力的3种分子印迹聚合物。结果:用丙烯酰胺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酮洛芬的结合能力最强。其中以丙烯酰胺和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制成的聚合物对酮洛芬都存在两类不同亲和性的结合位点,而以混合功能单体制成的聚合物对酮洛芬存在一类亲和性结合位点。结论:该方法条件简单方便,对分子印迹技术用于环境、血液等复杂样品中酮洛芬的分离和富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采用分子印迹技术合成罗红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的方法,并对其特性进行研究。方法 以罗红霉素为模板分子,α-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以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采用分子印迹技术合成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特异性吸附实验研究分子印迹聚合物的特性。结果 通过静态平衡吸附法研究了模板聚合物的结合动力学以及该聚合物的结合能力和选择特性,通过Scatchard分析法研究了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的结合特性,经计算聚合物的最大表观结合量(Qmax)和平衡离解常数(Kd)分别为90.3 mg·g-1和1.35 mg·mL-1。结论 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有形状、大小以及识别位点都与模板分子相匹配的空穴,即具有印迹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依达拉奉通过抗氧化效应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具有保护作用,研究表明依达拉奉右莰醇抗氧化作用强于依达拉奉,文章主要探讨依达拉奉右莰醇对EAE小鼠的作用及分子机制. 方法 将40只雌性C57BL/6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注射等渗盐水;EAE模型组:制备EAE模型;依达拉奉右莰醇干预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已确诊为急性脑梗死9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8例,用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对照组44例,单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功能缺损、伴发疾病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采用全国第六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临床疗效判定标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定.结果 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脑梗死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急性脑梗死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以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二苯甲酰-L-酒石酸(L-DBTA)为模板分子,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为交联剂,采用紫外光聚合方法合成了L-DBTA手性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HPLC表征,表明合成的手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对L-DBTA模板分子具有很好的识别性,L-DBTA的选择性比二苯甲酰-D-酒石酸(D-DBTA)高.通过Scatchard分析表明,L-DBTA手性分子印迹聚合物中只存在一类影响聚合物识别能力的结合位点.293.15K时,结合位点的平衡离解常数为0.064mmol/L,最大表现结合容量为6.4mg/g.MIPs结合热力学研究表明,印迹分子L-DBTA与分子印迹聚合物手性识别基团之间的识别机理可以用Langmuir等温吸附描述,结合热力学参数为△H=7.40 kJ/mol,△S=42.74 J/(mol·K),△G298=-5.34kJ/mol.L-DBTA与MIPs相互作用速率快,表观活化能为7.40 kJ/mol.  相似文献   

8.
以手性药物左旋萘普生(S-naproxen)为模板分子,四乙烯基吡啶(4-VPy)为功能单体,采用表面印迹法,以介孔材料SBA-15为载体合成了能选择性识别S-naproxen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扫描电镜及孔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具有粒径均匀、孔径分布窄、比表面积大等特点;同时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载体表面形成了分子印迹聚合物层,Scatchard分析表明分子印迹聚合物在自组装过程中存在两类结合位点,聚合物高亲和力和低亲和力结合位点的最大表观结合容量分别为Qmax1=2.504 μmol/g,Qmax2=16.680 μmol/g;分子印迹聚合物的热力学研究表明,吸附过程可以自发进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近两年期间收治的进展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并进行随机分组处理.甲组43例患者使用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乙组43例患者使用依达拉奉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甲组患者神经恢复时间明显比乙组短;甲组患者药物治疗时间明显比乙组短;甲组患者治疗总体有效率为93.02%,乙组为72.09%,甲组明显高于乙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纯使用依达拉奉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相比,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钙的临床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以二苯甲酰-L-酒石酸(L-DBTA)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等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GDMA)为交联剂,采用热聚合方法合成了L-DBTA手性分子印迹聚合物(ML-DBTA),讨论了不同功能单体、功能单体的用量、交联剂的用量、聚合温度、聚合时间、溶剂等对ML-DBTA合成的影响.通过ML-DBTA对底物的结合实验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合成的ML-DBTA对模板分子L-DBTA具有很好的识别性,对L-DBTA的选择性比二苯甲酰-D-酒石酸(D-DBTA)高,其分离因子(α)可达2.79.优化的热聚合条件为n(L-DBTA)n(MMA)n(GDMA)=1420,聚合温度60℃,聚合时间48 h,溶剂为乙腈.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药物可与分子印迹聚合物特异性结合的特性,控制药物释放。方法:以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甲苯/异辛烷为致孔剂,在模板存在下利用本体聚合法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所得的印迹聚合物与S-萘普生结合,用紫外分光光度仪测定药物的释放度。结果:S-萘普生累积释放曲线可以看出交联剂、致孔剂的用量变化会给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外观和释药性能带来变化。结论:分子印迹聚合物对S-萘普生有一定的特异性结合,可以作为一种载体控制药物的释放。  相似文献   

12.
目的硝本地平与甲基丙烯酸、丙烯酰胺等功能单体在加热条件下制备硝本地平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 Imprinting Polymer,简称为MIP)。方法研究不同功能单体对硝本地平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影响。结果所制备的硝本地平MIP对硝本地平具有良好的选择性。结论硝本地平分子印迹聚合物有望用于临床对硝本地平的富集与检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制备异丙酚分子印迹复合膜。方法:在紫外光照和引发剂的作用下,模板分子异丙酚、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MAA)和交联剂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在聚偏氟乙烯(PVDF)微孔滤膜表面聚合形成分子印迹复合膜,考察模板分子和功能单体的结合特性,用扫描电镜表征膜的表面形态。结果:复合膜形态良好,异丙酚和甲基丙烯酸以氢键的方式缔合。结论:用紫外光照射法可以制得异丙酚分子印迹复合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咖啡因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吸附性能,分析该印迹聚合物用于提取茶叶中咖啡因的可行性。方法: 以咖啡因(caffeine)为模板分子,功能化的介孔分子筛SBA-15为载体材料,合成咖啡因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采用扫描电镜对其表面进行表征,利用吸附平衡实验研究聚合物对咖啡因的吸附性能;用该印迹聚合物提取茶叶中的咖啡因。结果: 在最佳吸附pH为7.0的条件下,印迹聚合物吸附速度快,吸附容量大,对咖啡因的吸附平衡和动力学数据分别符合Freundlich等温线模型和Pseudo-second-order动力学模型。提取实验表明印迹聚合物能有效地从茶叶粗提物中分离咖啡因。结论: 分子印迹技术为茶叶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分子印迹聚合物作为压意传感电极涂层对气味物质的选择性识别。方法:在石英晶体上直接合成分子印迹聚合物,选用一系列结构相似的气味化合物为分析物,研究印迹聚合物涂层和非印迹聚合物涂层的选择性。结果 以正丁醇为模板的压电石英晶体聚合物涂层对正丁醇的 响应值要比其他结构相似的气味物质高。结论:分子印迹技术为很大范围的结构相似的化合物提供了一个简单又便宜的测定模式。这种简单而又有效的方法在对气味物质的选择识别上有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以S-萘普生为模板,N-乙烯基吡咯烷酮为功能单体,二乙烯基苯为交联剂分别按照摩尔比1/4/10、1/4/20和1/4/30合成了分子印迹聚合物(MIP)。采用UV和Chem 3D Pro软件计算模拟研究了功能单体与模板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经半经验量化PM3方法计算得到功能单体与模板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能为-20.97 kJ/mol。探讨了交联度对MIP吸附性能和识别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O~4mmol/L浓度范围内,MIP对S-萘普生的结合量随着交联度的增加而减小,而交联度为88%的印迹聚合物P3对S-萘普生和阿司匹林的分离因子为2.70,交联度为83%的聚合物P2的分离因子为2.60,交联度为71%的聚合物P1的分离因子为1.44,即高交联度MIP的识别能力优于低交联度的。  相似文献   

17.
通过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媒介作用,在硅胶微粒表面偶合接枝聚甲基丙烯酸(PMAA),制备了PMAA/SiO2接枝微粒。 采用新型分子表面印迹技术,以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EGDE)为交联剂,制备了以胆红素为模板分子的表面印迹材料MIP-PMAA/SiO2。分别通过静态和动态吸附实验考查了该印迹材料对胆红素的识别特性。结果表明:该印迹材料对胆红素兼具优良的结合亲和性和特异的识别选择性,同时,具有优良的脱附性能,脱附率可达99.5%。  相似文献   

18.
以右旋邻氯扁桃酸为模板,丙烯酰胺、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分别为功能单体和交联剂,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备了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讨论了反应介质用量、聚合温度、引发剂的种类和用量对印迹微球的影响。实验表明:分子印迹微球与传统本体聚合法制备的聚合物相比具有更高的特异识别能力,通过Scatchard分析研究了聚合物的选择结合性能,结果表明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在识别右旋邻氯扁桃酸分子的过程中存枉两类结合位点,而空白聚合物微球只存在一类结合位点。  相似文献   

19.
HPLC法评价高良姜素分子印迹固体萃取柱的分离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HPLC法测定高良姜素的含量,从而评价高良姜素分子印迹萃取柱的分离效率。方法:以高良姜素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丙酮为致孔剂,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制备高良姜素分子印迹聚合物,采用HPLC法测定分离出的高良姜素的含量,以评价分子印迹萃取柱的分离效率。结果:高良姜素在1.0-5.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17014x+457.2,r=0.9989(n=5)。高良姜素的平均含量为0.91%,RSD为2.4%(n=6)。结论:高良姜素分子印迹萃取柱的分离效率较高,可以很好的分离高良姜饮片提取液中的高良姜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药物六甲蜜胺(Altretamine)为模板分子,合成不同功能单体的六甲蜜胺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 imprinting polymer, MIP)并比较不同MIP之间的吸附性能。方法采用加热封管聚合法,将六甲蜜胺分别与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MAA)、丙烯酰胺(AM)以及二者按一定比例的混合功能单体制备六甲蜜胺MIP,通过吸附性实验研究不同功能单体MIP吸附性能之间的差异,选出最适功能单体;并初步探索比较以相同功能单体不同方法(加热封管聚合法和悬浮聚合法)制备所得六甲蜜胺MIP的吸附性能。结果采用加热封管聚合法制备所得的甲基丙烯酸(MAA).六甲蜜胺MIP对模板分子六甲蜜胺具有较好的选择吸附性,同时也初步显示采用悬浮聚合法,以同一功能单体制备所得的六甲蜜胺MIP的吸附性能要优于加热封管聚合法。结论六甲蜜胺MIP有望应用于临床对药物六甲蜜胺的痕量检测,优化临床药动学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