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基于北京奥运会竞技举重比赛的实践,从外在美和内在美的角度,剖析竞技举重运动之美,并阐述竞技举重外在美和内在美的辩证关系,旨在揭示竞技举重运动的审美价值,提高观众对竞技举重整体和谐美的欣赏能力。  相似文献   

2.
中国女子竞技举重运动技术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提高我国女子举重项目的技术水平,揭示我国女子竞技举重运动技术遵循“近”“快”、对中国女子竞技举重运动技术发展现状和训练特点进行分析,“低”、“准”的原则发展,技术将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3.
及时而准确的监控是训练科学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负荷适当与否,是对某一特定运动员的机能而言的,特定的身体机能只能与特定的运动负荷相适应;科学地把握训练中的运动负荷量和强度,监控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态,是提高运动训练水平和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保证;根据举重运动的生理、生化特点,选取几个相宜的生化指标,用于监控举重训练负荷,检测评定运动员的机能状态,以实现举重训练更加科学化。  相似文献   

4.
优秀举重运动员全程性多年训练的阶段性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优秀举重运动员全程性多年训练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通过对中国、台湾地区、土耳其、俄罗斯等优秀男、女举重运动员以及43名高级举重教练员进行调查研究,提出基础训练阶段、专项提高阶段、最佳竞技阶段、高水平保持阶段四个阶段的年龄特征、训练的主要任务内容、身体训练、技术训练、心理训练、训练负荷的方法手段等特征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综合法和访问法等方法进行研究。通过对竞技举重的日常训练中适应性原理的分析,获得了举重日常训练结构模型,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基础体能训练,一般爆发力训练,上肢与下肢专项力量训练,拉力与腰力训练,小肌肉群训练。在此基础上分解出18个具体训练子项。  相似文献   

6.
女子举重运动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女子竞技举重是80年代中期才开始开展的竞技项目。10多年来,女子举重运动迅速发展,参加世界锦标赛的国家和地区不断增多,竞技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国际奥委会已将女子举重列为2000年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笔者回顾了中国女子举重运动的发展历程及竞技水平提高情况和中国女子举重的辉煌成就,对1998年国际举联实行新的体重级别及未来数年女子举重走向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7.
2004年雅典残奥会女子举重竞技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残疾人女子举重是我国残奥会战略的重点项目.为使中国残疾人女子举重更好地备战雅典残奥会,以2004年IPC组织提供的世界最新排名、2002年第三届世界残疾人举重锦标赛、2003年非洲锦标赛成绩为重要依据,分析各国女子举重的竞技实力,并前瞻雅典残奥会女子举重队出现的竞技格局,为中国残疾人女子举重队有效地备战雅典残奥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逻辑方法、数理统计等,对第27-31届奥运会女子举重比赛涌现的32位冠军的成绩增长规律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获冠军时的平均年龄为23.9±3.2岁,达到奥运会冠军水平的平均训练年限为11.3±2.3年;力量与技术的按比例协调发展是提高成绩的基本因素,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突出的竞技能力是比赛制胜的关键要素;举国体制和扎实的人才梯队建设是构建举重精英的物质基础,科学选材与科学训练,按竞技状态消长规律提高竞技能力是比赛制胜的基本要求,把握机遇,准确的技术和战术应用,提高试举成功率是创造佳绩的助推剂;合理的奖励和退役安置是女子举重长盛不衰的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9.
论发展举重运动员最大力量的训练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大力量是举重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决定因素。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地探讨和论述了发展举重运动员最大力量的训练方法:动力性力量练习法(包括以克制性工作为主的重复法、强度法、极限强度法、极端用力法和以退让性工作为主的退让练习法)、静力练习法、电刺激法等训练方法的基本特征和机制,对发展其它项目运动员的最大力量也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了分析1kg倍数新规则对女子举重竞赛的影响,探讨新规则对举重训练的重要导向,为我国女子举重比赛中战术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为举重训练提供客观指导。采取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访谈法对2002年和2006年全国女子举重锦标赛暨亚运会选拔赛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新规则对运动员大强度试举的成功率要求提高;试举重量这一战术因素作用增加,战术运用的空间加大;新规则实施使比赛更加合理、激烈,裁判工作节奏加快。研究结论:大强度重量的试举成功率应作为女子举重训练的重要部分;深刻把握新规则内涵才能制定正确的战术手段,增加比赛取胜的机率;裁判的工作节奏随着规则的改变,其节奏更加紧张。  相似文献   

11.
依据从事举重队训练的工作经验与现有的研究文献,对目前常用的5种心理训练方法进行了简要的评介,提出了作为一名优秀的举重运动员心理训练实践中的3大难题及其初步研究结果,并展望了未来心理训练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体能训练热点问题综合述评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总结了近些年来国内外对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研究成果和现状。指出良好的体能是有效地掌握、提高和发挥运动技术、战术的基础;对于运动员承受大负荷的训练和高强度的比赛;创造优异成绩及延长运动员寿命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我国在体能训练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方面落后于其他体育强国,主要原因是研究起步较晚,与国际交流机会少,文章对如何提高我国体能训练水平进行了初步的探析。  相似文献   

13.
运用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从幼儿期最近发展区特征入手,提出幼儿阶段体育教学活动应优先开展动作锻炼,力量发展可以通过动作锻炼来实现。教学内容应以基本技能为基础、游戏为中心,提出了幼儿体育游戏的四种类型。幼儿体育教学中最近发展区的核心区间是基本技能的发展和游戏活动的开发,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关键在于发现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并及时调整教学脚手架。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问法、数理统计法、问卷调查法对江苏省南京体育学院附属学校的所有学生进行实地调研,分析他们的基本特征、家庭情况以及家庭成员对自己参加竞技体育训练的看法等。从家庭的角度初步探讨体校竞技训练情况,分析不同社会阶层的家庭对我国体校竞技训练产生的影响。探讨不同阶层家庭对子女参加竞技训练的态度、投入、期望以及现阶段子女所取得的最好成绩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武术基础训练与儿童生理、心理发展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等方法,从儿童生理学、心理学、运动训练学等角度对武术基础训练与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关系及其影响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儿童武术基础训练,应遵循儿童生理、心理发展规律,运用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以及武术运动的规律、特点,正确指导儿童进行武术训练,避免因训练方法不当、内容安排不合理而造成的运动损伤及其它不良后果,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并提出合理的训练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共生理论,运用文献研究、逻辑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美国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关系.体育与教育高度融合、业余性与职业性密切结合、游戏性与商业化有机统一,是美国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3个基本的共生模式和共生关系特征;美国在共生单元方面建设与完善体育设施,在共生界面方面建立与健全体育管理体系,在共生环境方面制定和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为促进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互惠共生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我们应学习借鉴美国经验,在国家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和规划;在学校层面,建构完善的"小学-中学-大学"体育课程体系,建构相应的组织体系和完善的体育设施;在竞技体育层面,在运动员的选拔、训练、竞赛和文化学习等方面探索体育与教育融合的有效路径,打通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之间的"绿色通道",建构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互惠共生的良好生态.  相似文献   

17.
对竞技健美操体能的概念及构成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年来,竞技健美操发展迅速,体能在其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国内健美操运动员体能水平还比较低.试图剖析竞技健美操体能的概念和它的构成因素,使健美操体能训练有理论依据,即使体能训练系统化,从而提高国内体能训练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终身体育与高校体育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终身体育是由终身教育演化而来,其核心和目标是个体的终身体育学习。建立在终身体育理念下的高校体育教学,应致力于促进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技能原理与体育运动规律、形成终身体育学习的基本能力、扩大技能储备和建立正确的体育态度、思维方法并形成良好的体育生活习惯,从而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学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运动素质、训练活动和竞技能力的发展是运动训练重要的基本问题。从唯物辩证法的视角,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思维等方法,对其基本关系、递进要求与总体趋势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研究。提出了运动素质、训练活动和竞技能力中一般与专项的基本关系,不同项目、不同实力、不同阶段训练内容比例、负荷程度与主要要求以及螺旋式上升、波浪式推进的总体趋势。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在身体能力训练方面,一般耐力训练、速度耐力训练、专项耐力训练和柔韧性训练要科学有效的结合好,并在此基础上更要重视力量耐力的训练。在技术训练方面要抓住上肢与下肢的合理配合,还要注重基本技术的培养,为创造理想的成绩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在战术意识培养上,要从多方面入手,使青少年运动员形成强烈的战术意识,从而在最终的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