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7 毫秒
1.
目的了解烟台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的分布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6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并分析不同基因型之间性别、年龄及ALT、HBV DNA定量、HBeAg状态的差异。结果 362例标本中,B基因型7例(1.9%),C基因型344例(95.0%),非B非C型11例(3.0%)。B基因型患者年龄(36.29±17.54)岁,C基因型患者年龄(37±10.64)岁,非B非C型患者年龄(45.09±10.67)岁,P=0.050;两两比较提示C基因型患者年龄较非B非C型患者年龄低,P=0.015,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基因型之间性别及ALT、HBV DNA定量、HBeAg状态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烟台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以基因C型为主,存在少量基因B型及非B非C型。不同基因型患者年龄可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安康地区HBV基因型的分布状况及其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型特异性引物法检测陕西省安康地区1275例HBV感染者的HBV基因型,并分析了287例住院患者的基因型与临床的相关性。结果:1275例HBV感染者中B基因型902例(70.75%),C基因型370例(29.02%),B/C混合型3例(0.23%),未检测到其他基因型。287例住院患者基因型分布在性别上无明显差异(P=0.32),B型、C型患者在携带者、慢性肝炎、重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癌中的分布无明显差异(P=0.45),在ALT水平及HBV DNA载量上无明显差异(分别为P=0.75,P=0.63);C基因型患者的HBeAg阳性率(70.37%)明显高于B基因型患者(44.17%),P0.001。结论:安康地区HBV感染者基因型以B型为主,C型次之,C基因型患者的HBeAg阳性率明显高于B基因型患者,B、C基因型在性别、疾病状态、肝脏炎症活动度及ALT水平上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秦皇岛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阿德福韦酯抗病毒疗效与基因型的关系。方法慢性HBV感染者135例予以阿德福韦酯10 mg/d口服,疗程48周,用药前采用A-D基因型乙型肝炎病毒(HBV)全长逆转录酶区(PCR)方法测定基因型,用药中检测HBV DNA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ALT复常率、治疗有效率。结果秦皇岛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基因型以C型为主占75.56%,其次为B型占17.78%,B/C混合型占6.67%。在阿德福韦酯治疗中,B、C、B/C混合型在HBV DNA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ALT复常率、治疗有效率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慢性HBV感染者阿德福韦酯抗病毒疗效与基因型无关。  相似文献   

4.
乙肝病毒基因型与患者临床预后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HBV基因型感染者临床特征的异同。选取慢性HBV感染者297例,用特异性引物PCR法测定其HBV基因型,并比较不同基因型者在临床各方面表现有何异同。297例样本中B型占12.8%,C型占87.2%, 未发现其他基因型。B型者与C型者相比,年龄≤35岁者较多,血清ALT、AST水平较低,两组的血清HBVDNA水平无明显差异。B型在慢性HBsAg携带者、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患者中所占比例逐步下降,而C型所占比例则逐步上升。B型者HBeAg阳性率低,HBeAg血清学转换率高。B型、年龄小者及女性者容易呈慢性HBsAg携带者状态。在17例死于肝病者中,B型者死亡时感染HBV时间较长。B型者对抗病毒治疗应答比C型者好。C型HBV 感染与严重肝脏疾病的发生有关,感染B型HBV者临床预后较好,对抗病毒治疗的应答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HBV基因型与乙肝的临床转归关系.方法 应用PCR微板核酸分子杂交ELISA法检测168例慢性HBV感染者的HBV基因型,了解在各临床类型中HBV基因型的分布情况,阐明HBV基因型与HBeAg的关系;HBV基因型与乙肝临床转归的关系;HBV基因型与年龄性别的关系.结果 168例慢性HBV感染者中B基因型有78例占46.4396,C基因型有90例占53.57%.在肝硬化与肝癌病人中C基因型(73.17%)明显多于B基因型(26.83%),统计学分析有明显差异(P<0.05).90例C基因型病人HBeAg阳性62例,HBeAg阴性28例,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别(P<0.05).在高年龄组病人中以C基因型为主.结论 HBV基因型与乙肝临床转归有密切关系,C基因型是导致HBeAg持续阳性,引起肝硬化、肝癌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长春市HBV基因型的分布情况,分析不同基因型与病毒复制水平、血清标志物及肝损伤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8月-2016年5月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就诊的HBV感染者702例,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HBV基因型,并检测HBV DNA载量、血清标志物及肝功能,分析基因型与临床检测项目的相关性。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HBV基因型在不同疾病中的分布选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 702例HBV感染者中成功分型664例,其中C基因型484例(72.9%),B基因型168例(25.3%),B+C基因型12例(1.8%)。HBV基因型分布无性别、年龄差异。C基因型感染者HBV DNA载量为(6.68±1.20)log10拷贝/ml,显著高于B基因型(5.15±1.37)log10拷贝/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714,P0.001);C基因型HBsAg(+)+HBeAg(+)+抗-HBc(+)高于B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687,P0.001);但HBsAg(+)+抗-HBe(+)+抗-HBc(+)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24,P=0.145);B基因型HBsAg和抗-HBc双阳性率显著高于C基因型(χ2=28.780,P0.001)。C基因型感染者ALT、AST水平显著高于B基因型[(307.6±113.4)U/L vs(285.8±96.2)U/L,(211.1±96.4)U/L vs(192.7±89.2)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29、2.172,P值分别为0.026、0.030)。C基因型感染者Alb水平(37.6±9.1)g/L低于B基因型(39.9±10.6)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01,P=0.007)。C基因型感染者发展为慢性肝炎264例,肝硬化202例,肝癌18例,B基因型感染者发展为慢性肝炎142例,肝硬化20例,肝癌6例,前者对肝脏的损伤程度强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8 894.000,P0.001)。结论长春市HBV感染者以C基因型为主,B基因型次之。HBV基因型与性别、年龄差异无关。C基因型感染者的HBV DNA复制较为活跃,与肝损伤严重程度的相关性高于B基因型。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HBV基因型以B基因型和C基因型为主.C基因型感染者血清HBV DNA水平较高,肝组织学活动度较高,ALT反复或持续波动,其机制目前还不十分清楚.本研究通过比较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HBV B和C基因型感染者之间滤泡辅助性T淋巴细胞(Tfh)、IL-21、HBV特异性CTL、非特异性CTL、HBV DNA和ALT水平,探讨不同基因型对血清HBV DNA和ALT水平影响的差异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北京地区艾滋病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合并感染者和HBV单独感染者中HBV基因型分布是否存在差异,分析两组人群中基因型相关的基本临床特征差异。方法收集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在北京地坛医院门诊和住院处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共1 453例,分为HIV/HBV合并感染组和HBV单独感染组,通过测序来鉴定HBV基因型。结果共343例分型成功。其中,HIV/HBV合并感染者75例,HBV-B型占40.0%(30例),HBV-C型占60.0%(45例);HBV单独感染者268例,HBV-B型占27.6%(74例),HBV-C型占72.4%(194例)。在HBV单独感染者中,HBV-C型患者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处于异常水平比率及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率明显高于HBV-B型患者;而在HIV/HBV合并感染者中,HBV-B、C型患者的ALT、AST水平及HBeAg阳性率无显著差异。在两组人群中,HBV-B型患者在年龄、ALT、AST水平上无显著差异;HBV-C型患者在性别、年龄、ALT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北京地区HIV/HBV合并感染者和HBV单独感染者中HBV基因型分布存在差异。HBV-C型患者的肝功能损害程度重于HBV-B型,HIV/HBV合并感染可能对肝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和亚型分布及与临床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和亚型分布情况,探讨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对2006年1月至4月邯郸市传染病医院收集的108份HBV感染者的血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和亚型分型,分析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患者临床特点的相关性。结果10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感染的HBV主要以C基因型为主,占93.5%,B基因型占6.5%;B基因型中均为Ba型,C基因型中C2亚型为主,占C基因型的88.1%。不同性别感染基因型和C1、C2亚型分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肝生化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比较提示C基因型患者的肝脏炎症较B基因型患者重,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C基因型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率显著高于B基因型患者。C基因型患者血清HBV-DNA略高于B基因型,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C1、C2亚型间在肝功能、HBeAg阳性率和血清HBV-DNA载量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感染的HBV主要以C基因型(C2亚型)为主。C基因型的患者血清HBeAg阳性率高于B基因型,C基因型患者与B基因型相比肝脏炎症程度、HBV-DNA载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C1和C2亚型患者的临床特点相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浙南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分布特征,探讨不同基因型与患者血清中HBV DNA水平及HBeAg表达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6月-2012年3月161例就诊的HBV DNA阳性患者血清标本,采用型特异性引物PCR方法对HBV进行基因分型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量HBV DNA含量(拷贝/ml)和ELISA方法检测HBeAg;对HBV DNA含量进行对数转换使其符合正态分布后,运用χ2检验分析基因型与HBeAg阳性率的关系,t检验分析B、C基因型患者HBV DNA水平的差异。结果 161例患者中,B型41例,占25.5%;C型118例,占73.3%;BC混合型2例,占1.2%。C型患者HBV DNA水平和HBeAg阳性率分别为(5.84±1.40)log10拷贝/ml和64.4%,高于B型的(5.49±1.33)log10拷贝/ml和53.7%,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浙南地区HBV基因型以C型为主,B型次之。C基因型HBV DNA水平与HBeAg阳性率均高于B基因型,肝硬化的发生与C基因型HBV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365例乙型肝炎基因型分布与临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湖北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分布情况以及其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湖北地区HBV 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65名,应用多对型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的基因型.结果:在365份HBV DNA阳性血清中,除3份标本不能分型外,B型占78.45%,C型和BC混合型占17.68%和3.87%,未发现其他HBV基因型.B型患者血清ALT水平显著高于C型和BC混合型患者(P=0.01,P<0.001),血清TBil、HBeAg阳性率在各基因型患者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慢性肝炎患者中B基因型显著多于C基因型(P=0.012),肝硬化及肝癌患者中,B、C基因型分布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7,P=0.001),重症肝炎患者的基因型分布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湖北地区存在B、C、BC混合3种HBV基因型,且以B型为优势基因型.在慢性肝炎患者中B型比例较高,肝硬化及肝细胞癌患者中C型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HBV基因型以B基因型和C基因型为主。C基因型感染者血清HBVDNA水平较高,肝组织学活动度较高,ALT反复或持续波动,其机制目前还不十分清楚。本研究通过比较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HBVB和C基因型感染者之间滤泡辅助性T淋巴细胞(Tfh)、IL-21、HBV特异性CTL、非特异性CTL、HBV DNA和ALT水平,探讨不同基因型对血清HBV DNA和ALT水平影响的差异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近4年陕北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分布特征以及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7年11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实验室1613例HBV基因型检测结果为研究对象。分析乙型肝炎病毒B、C、D基因型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年龄、性别的关系。分为两个时间段2013年10月至2016年7月和2016年8月至2017年11月。比较这两个时间段内基因型分布的变化规律,以此预测未来陕北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变化特征。结果 2013年10月至2017年11月乙型肝炎基因型检出率为81.3%;基因C型占全部HBV感染者93.5%,基因B型占全部HBV感染者3.4%,基因D型占全部HBV感染者2.4%。乙型肝炎病毒B、C、D基因在各个年龄段以及年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13年10月至2016年7月乙型肝炎基因型检出率为81.6%;基因C型占全部HBV感染者95.3%,基因B型占全部HBV感染者2.5%,基因D型占全部HBV感染者2.3%。2016年8月到2017年11月,乙型肝炎基因型检出率为81.0%;基因C型占全部HBV感染者88.9%,基因B型占全部HBV感染者5.8%,基因D型占全部HBV感染者4.9%。乙型肝炎病毒B、C、D基因在各个年龄段以及年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陕北地区HBV基因型主要以C型为主。近几年基因C型呈逐年递减的趋势,相反的,B型、D型则有增多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分布及其特点。方法采用型特异性引物巢式PCR法对127例维吾尔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基因分型,并测序验证。结果基因D型占39.4%(50/127),基因B型占22.0%(28/127),基因C型占16.5%(21/127),基因BD混合型占9.4%(12/127),基因CD混合型占8.7%(11/127),基因BCD混合型占3.9%(5/127); 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的维吾尔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6.033,P>0.05);不同年龄维吾尔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3.137,P>0.05);不同性别维吾尔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分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x^2= 8.058,P>0.05)。结论新疆维吾尔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以D型占优势,其次可见B、C型及BD、CD、BCD混合型。同一疾病谱的慢性HBV感染者基因型分布可能与宿主HBeAg状态、年龄、性别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5.
云南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与临床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了解云南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特征, 探讨其与慢性HBV感染者的性别和年龄、不同临床疾病谱、病毒复制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云南地区慢性HBV感染者117例, 其中慢性无症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ASC)26例、慢性乙型肝炎(CHB)55例(轻度21例、中度24例、重度10例)、慢性重型肝炎(CLF)18例、乙肝后肝硬化(LC)11例及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7例, 采用反向杂交技术(RDB)检测HBV基因型, 并对与其性别年龄、临床分型和病毒复制水平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云南地区HBV基因型以B型和C型为主, 分别为41.0%(48/117)和54.7%(64/117) , 并以C型为最多(χ2 = 4.38, P = 0.036);D型1例(0.86%), B、C混合型2例(1.71%), A、C混合型2例(1.71%). B基因型在轻度慢乙肝组所占的比例显著高于中、重度慢乙肝组(χ2 = 8.27、11.98, P = 0.004、0.001)、ASC组(χ2 = 5.46, P = 0.02)、CLF组(χ2 = 4.13, P = 0.042)和LC/HCC组(χ2 = 11.3, P = 0.001). C基因型在LC/HCC组和重度慢乙肝组所占的比例均显著高于轻度慢乙肝组(χ2 = 11.3, P = 0.001;χ2 = 8.78, P = 0.003), 与其他各临床型组间的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 C基因型在HBV DNA( )组和HBeAg(-)组r所占的比例均分别显著高于HBV DNA(-)组(χ2 = 6.63, P = 0.01)和HBeAg( )组(χ2 = 7.12, P = 0.008). B基因型在HBV DNA低水平复制组中所占的比例显著高于高水平复制组(χ2 = 4.12, P = 0.042). C基因型在HBV DNA高水平复制组中所占的比例显著高于B基因型(χ2 = 3.89, P<0.05). C基因型在年龄≥30岁组中所占的比例(63.3%)高于年龄<30岁组(45.6%)(χ2 = 3.7, P = 0.05). HBV基因型在性别间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云南地区存在HBV的B、C、D、B C和A C基因型, 以B型和C型为主要基因型, 并以C型为最多. B基因型在轻度慢乙肝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各临床型HBV感染者, 并且与HBV的低水平复制和低年龄有关. C基因型主要分布于重度慢乙肝和LC/HCC、HBV DNA高水平复制、年龄≥30岁的患者中. 提示C基因型与慢乙肝重度、肝硬化、肝细胞肝癌及HBV DNA高水平复制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阐明不同基因型HBV对阿德福韦酯治疗反应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首先利用型特异引物PCR法结合型特异核苷酸分析法检测HBV基因型,然后根据基因型对阿德福韦酯Ⅲ期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及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结果 177例临床标本检出B基因型HBV感染者102例,C基因型感染者65例,B+C混合型感染者6例,B+D混合型感染者4例.治疗第12、24周时,B基因型组和C基因型组血清HBV DNA下降均值分别为2.2log10>拷贝/ml、2.1log10拷贝/ml和2.7log10拷贝/ml、2.4log10拷贝/ml,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48周时两组HBV DNA分别下降3.6log10拷贝/ml和3.1log10拷贝/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48周)B基因型组和c基因型组分别有43例(42.2%)和22例(33.8%)出现血清HBV DNA转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HBeAg阴转率抗-Hbe血清转换率分别为30.4%、29.2%和21.6%、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ALT复常率在治疗第12、24、36周和48周时分别为35.3%、33.9%,51.0%、53.9%,63.4%、61.5%和83.3%、81.5%,各时间段两组ALT复常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8周时,部分病毒学指标(如血清HBV DNA下降均值和HBV DNA阴转率)B基因型优于C基因型HBV感染者.但由于阿德福韦酯起效较慢,抑制病毒作用相对较弱,有必要延长治疗时间进一步证实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 HBeAg与 HBV DNA 联合定量检测对 HBeAg 阳性的不同程度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7例慢性乙型肝炎、1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和7例肝细胞癌患者),χ2检验、t检验及秩和检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肝功能、HBeAg、HBV DNA 等指标。采用 ROC 曲线评价 lgHBV DNA、lgHBeAg、lgHBV DNA/lgHBeAg诊断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的准确性。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组 HBeAg 定量高水平组与低水平组,在性别、年龄、HBV DNA、TBil、ALT、Alb、P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 DNA 定量高水平组与低水平组在性别、年龄、HBeAg、TBil、ALT、Alb、P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型肝炎组的 HBeAg、HBV DNA 水平高于乙肝肝硬化及肝癌组(P〈0.05)。lgHBV DNA/lgHBeAg诊断乙肝肝硬化肝癌的准确性比其中单一种准确性高,最佳截断值12.31,灵敏度0.412,特异度0.867。结论单一 HBeAg作为判断 HBV复制的活跃及预测疾病进展有一定局限性,故在临床联合检测 HBV DNA和 HBeAg定量,对 HBeAg阳性不同程度的慢性乙型肝炎有更好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陈蓓 《肝脏》2012,17(5):304-306
目的探讨ALT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的肝组织病理特征,并分析性别、年龄、ALT、血清HBV DNA及HBeAg对肝组织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选取123例肝功能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进行肝组织病理检查,根据性别、年龄、ALT、血清HBV DNA及HBeAg进行分组,并分别比较各组患者肝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之间的差异。统计学处理采用方差分析。结果 HBV携带者性别、HBV DNA水平对肝脏损害程度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年龄增加、ALT水平升高,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呈加重的趋势(P<0.01);血清HBeAg阳性与阴性对纤维化程度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年龄>40岁、ALT水平接近正常值上限的HBV携带者,应尽早进行肝脏活组织检查,根据不同病理结果决定是否进行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湖南省艾滋病病毒1型(HIV-1)和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合并感染人群中,HBV基因亚型的流行、分布及其与HIV-1感染进展的关系。方法收集152份湖南省HIV-1、HBV合并感染人群标本,调查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检测乙肝五项指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进行HBV载量测定及亚型分析。结果 134例检出HBV载量的标本中,B基因型77例(57.46%),C基因型4例(2.99%),B/C基因混合型4例(2.99%),非B非C型11例(8.21%),无法分型的38例(28.36%)。不同基因型按感染途径、HBeAg阳性率及临床表现等方面分组进行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但与患者性别无关。非B非C亚型的HBV DNA水平显著低于其他各型。结论湖南省HIV和HBV合并感染者中,HBV基因亚型以B亚型为主;尚未发现HBV基因型与HIV感染者性别、死亡率以及病程进展之间的关系;性传播是非B非C型主要的传染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镇江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的分布及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镇江地区HBV感染者257例,其中慢性HBV携带者49例,慢性乙型肝炎轻度52例、中度38例、重度32例,重型肝炎22例,肝硬化41例,原发性肝癌23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微板核酸杂交-酶联免疫吸附(ELISA)技术检测HBV的基因型。结果257例HBV感染者中B基因型112例(43.6%),C基因型140例(54.5%),B C基因型5例(1.95%),未发现A、D、E、F、G和H基因型。C基因型在慢性乙型肝炎重度、重型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中占绝对优势,分别占65.6%、72.7%、68.3%、78.3%,显著高于慢性HBV携带者的38.8%,P<0.05。C基因型HBV感染者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262.3±319.7u/L)、总胆红素(TBIL)水平(69.9±35.8μmol/l)、HBeAg阳性率(67.1%)、HBV DNA定量中位数绝对值(6.02±1.34)显著高于B基因型(141.5±206.1u/L)、(38.3±22.4μmol/l)、46.4%和4.18±1.10,P<0.05。B基因型HBV感染者的血清白蛋白(ALB)水平(39.6±9.6g/)显著高于C基因型(30.1±7.3g/l),P<0.05。结论PCR微板核酸杂交—ELISA技术可用于HBV基因型的临床检测。镇江地区HBV感染者基因型以单一的B型或C型为主,含少量B C型。C基因型为本地区优势基因型,并在严重肝病和原发性肝癌中比例较高,其引起的ALT、TBIL、病毒血症水平均较高,HBeAg血症持续时间长,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