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国幅员辽阔,生物类型多种多样,是世界上拥有鸟类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截至1999年底,已知有鸟类1253种948亚种,隶属于21目83科,其中有多种为我国特有或珍稀濒危的鸟类。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植被破坏及非法捕猎等种种原因,许多鸟类尤其是珍稀鸟类正逐步濒临灭绝。为了加紧保护野生鸟类种群,我们对珍稀鸟类采用了人工饲养、交配等手段以提高繁殖率,并已经在部分鸟类中获得成功。但是,在全世界的鸟类中有50%是单态性鸟。他们的性别不论是在幼鸟还是在成鸟时期,都很难  相似文献   

2.
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6年9月~2007年8月,对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进行野外调查,结合文献共统计鸟类16目53科247种.留鸟69种,候鸟176种,迷鸟2种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9种,如黑鹳、大鸨等.国家二级保护鸟类37种.列入IUCN受威胁物种15种.其中极危等级1种,为白鹤.濒危等级3种,为东方白鹳、鸿雁、丹顶鹤.易危等级11种.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受威胁物种15种.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附录Ⅱ共39种.  相似文献   

3.
2006年6~8月,调查了新疆伊犁河湿地及其周边夏季鸟类,共记录到16目36科96种,种群数量为3110只,水鸟占优势,共57种.其中复候鸟52种、留鸟33种、旅鸟11种;在85种繁殖鸟中,古北界52种、东洋界8种、广布种25种,分别占总种数的61.18%、9.41%、29.41%.有国家I、Ⅱ级保护鸟类13种,新疆特有种或亚种17种.鸟类生态分布显示,下游三道河一伊犁河大桥地段拥有较丰富的鸟类种群.通过调查,提出了一些鸟类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4.
北京圆明园遗址公园鸟类组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2002年10月至2008年12月,对北京圆明园遗址公园进行了219次鸟类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5目47科217种,旅鸟119种,夏候鸟57种,留鸟42种,冬候鸟20种,迷鸟1种,逃逸鸟3种,其中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26种,水鸟60种。小鸊■(Tachybaptus ruficollis)、绿头鸭(Anas platyrhynchos)和乌鸫(Turdus merula)已成为北京地区留鸟,斑嘴鸭(A.poecilorhyncha zonorhyncha)、绿翅鸭(A.crecca)、红胁蓝尾鸲(Tarsiger cyanurus)和黄腰柳莺(Phylloscopus proregulus)为冬候鸟,雀鹰(Accipiter nisus)除作为旅鸟外还是夏候鸟和冬候鸟。圆明园水域生态的复杂性和水生植物的多样性对鸟类群落的影响较大;近年清理杂草及灌木导致鹀科鸟类和棕头鸦雀(Paradoxornis webbianus)的数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5.
毛脚(狂鸟)越冬生态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年至1996年连续6年在哈尔滨市郊进行了毛脚(狂鸟)冬季生态初步观察,并采集了18只标本.毛脚(狂鸟)为冬侯鸟,居留期为10月至次年4月初.多活动于农田、荒野、村落等开阔地带,活动生境内其它常见鸟类8种.以鼠类为主要食物,常见4种,偶见小鸟.依据采集标本,种群可分为3个年龄段,在形态上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6.
湖南常德桃花源机场鸟类的时空分布与鸟击防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桃花源机场位于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斗姆湖镇,距市区12.2 km.机场自1998年6月复航以来,鸟击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地影响到机场的飞行安全.为指导机场开展有针对性的鸟击防范工作,2008年5月~2009年4月,作者对桃花源机场净空区的鸟类群落组成和不同生境的鸟类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实地调查,共记录到91种鸟类,隶属13目28科.其中留鸟39种,夏候鸟25种,冬候鸟25种,旅鸟2种.在不同季节中,机场净空区鸟类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性指数在春季均为最高,秋季均为最低.在净空区灌草丛、树林、农田、村落和水域5种鸟类生境类型中,以灌草丛生境鸟类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最高,村落生境鸟类的Pielou均匀性指数最高,农田生境鸟类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性指数均为最低.鸟类种群密度在灌草丛与农田、灌草丛与村落、灌草丛与水域、树林与农田、树林与村落、树林与水域、农田与村落、村落与水域生境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灌草丛与树林生境、农田与水域生境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鸟类种群密度在不同季节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与鸟击的发生较为密切的鸟类为小云雀Alauda gulgula、牛背鹭Bubulcus ibis、金腰燕Hirundo daurica等鸟类.据此对桃花源机场的鸟击防范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备课卡片     
我国本世纪发现的部分鸟化石A周口店鸟类群:自本世纪初以来,陆续发掘于北后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共计122种,其中39种为首次化了记录。A泅洪鸟类群:本世纪50~80年代发掘于江苏泅洪迄今共发表9种。面内蒙古包头鸟类群:本世纪70年代末及80年代8发掘于内蒙古包头市附近,共10种。A禄丰鸟类群:1980~1984年间发掘于云南禄丰。西山西榆社鸟类群:本世纪30年代曾被发现,近年>大量发现于山西榆社。A黑档口松滋鸟:1980年发现于湖北松滋。西河南不飞鸟(浙川中原鸟):1980年发现于河南n川。上甘肃鸟二1981年8月3日发现于甘肃玉门昌马知家…  相似文献   

8.
2002年12月~2004年12月,对成都市区公共绿地的野生鸟类进行了调查,获见野生鸟类167种,加上文献记载的共有247种;其中白头鹎、红头长尾山雀、白颊噪鹛、麻雀为优势种.与20年前相关调查比较,增加了22种新纪录种.市区植被多样性、食源丰富以及市民保护鸟类的文明行为,对野生鸟类数量的增加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乌海民航机场鸟类多样性与鸟撞防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开展鸟撞预防工作、减少鸟撞事故的发生,2009年8月-2010年7月,每月对乌海民航机场及其周围7种生境的鸟类进行调查,并分析了鸟类多样性指数.共记录到鸟类106种,隶属于16目37科,其中繁殖鸟78种,非繁殖鸟28种.依据重要值,并结合鸟类的分布系数和集群行为以及是否穿越跑道及跑道上空等因素,将调查记录到的106种鸟类划分为严重危险、很危险、较危险和一般危险4个等级.根据调查资料和吸引鸟类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分析,提出了乌海机场鸟撞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10.
鸟击防范是民航机场保障航空飞行安全的重要工作。及时收集新建机场鸟情数据、开展鸟击风险评估,对机场鸟防工作有重要意义。云南沧源佤山机场在2016年末通航,2017年8月—2018年4月对其锥形面区域的鸟类进行了为期1年的调查,以掌握机场周边鸟类多样性的本底状况,并根据鸟类的数量、个体大小、遇见频次、生境利用率和飞行高度等5项指标,对每种鸟在不同季节的鸟击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佤山机场周边有野生鸟类13目46科164种,其中留鸟占73.8%。鸟类群落组成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物种数:春季冬季夏季秋季。基于风险等级评估方法,确定了以留鸟为主的13种高风险鸟类。根据这些鸟类的生态特征,提出了佤山机场的鸟防建议。  相似文献   

11.
青海湖鸟岛斑头雁种群对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免疫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斑头雁(Anser indicus)是2005年青海湖H5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主要被感染物种。为了解斑头雁目前对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免疫状况,2008年春季,在青海湖鸟岛采集该种群弃卵(68枚)和巢卵(125枚),以血凝抑制试验(HI)检测抗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卵黄母源抗体(IgY)。根据测试结果推断,在高致病性禽流感暴发3年后,青海湖鸟岛繁殖的斑头雁种群有26.5%~35.2%的繁殖对可能已经获得了对H5N1型禽流感病毒的免疫能力。另外,以斑头雁巢密度和抗体效价进行相关分析发现,斑头雁母源抗体水平与斑头雁巢密度正相关(r=0.736, P=0.000),表明高密度繁殖群内的母源抗体传递更具有适应性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开展保护区人类活动压力定量评估对保护区内生态系统安全、降低人类活动影响具有重要意义。许多学者从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生物的生境或生态系统服务及其价值的影响等角度已开展了大量研究, 但由于反映人类活动的统计数据在时空尺度上较粗, 难以精细刻画保护区内短期动态的人类活动干扰。本研究尝试通过记录人的位置到访信息的高时空分辨率数字足迹数据, 以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 利用0.01°逐日的定位请求数据和草地生物量数据, 从人类数字足迹覆盖率、数字足迹强度和草地生物量的人类活动暴露度3个指标上对青海湖自然保护区内人类数字足迹入侵强度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开展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 青海湖保护区人类数字足迹具有“多尖峰、南高北低、景区节律”的时空模式; 每日人类数字足迹覆盖率和足迹强度呈现按月聚集模式, 最大值分别为7.42%和5.24; 草地生物量的人类活动暴露度显示人类数字足迹对青海湖二郎剑-黑马河沿线的草地生物量影响最大, 此时草地生物量的人类活动暴露度水平在热门旅游景点较高, 最高达到2.24。通过位置大数据挖掘青海湖保护区内人类数字足迹的时空变化及其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 不仅证明了数字足迹用于人类活动对于生态环境影响研究的有效性, 也为保护区生态环境精细化的管理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3.
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大别山脉南麓的核心地带。2014-2017年, 作者采用红外相机技术对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大中型兽类及林下鸟类进行调查。研究共布设了72个相机位点, 累计完成16,658个相机工作日, 获得独立有效照片2,142张, 共记录野生兽类9种、鸟类15种, 隶属8目15科。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种, 即安徽麝(Moschus anhuiensis),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种, 分别是勺鸡(Pucrasia macrolopha)和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 reevesii)。相对多度排名前五的兽类分别为小麂(Muntiacus reevesi)、野猪(Sus scrofa)、赤腹松鼠(Callosciurus erythraeus)、猪獾(Arctonyx collaris)和岩松鼠(Sciurotamias davidianus)。相对多度排名前五的鸟类为白冠长尾雉、勺鸡、松鸦(Garrulus glandarius)、灰背鸫(Turdus hortulorum)、红嘴蓝鹊(Urocissa erythroryncha)。此外红外相机还拍摄到大量人类活动照片, 表明当地人类活动较为严重, 应加强管理。本研究初步了解了保护区内大中型兽类和林下鸟类群落信息及人类活动的干扰情况, 为保护区未来的保护和管理工作提供了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4.
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 在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7条巡护样线上布设130台红外相机, 对兽类和鸟类多样性进行调查。累计相机工作日101,220天, 共捕获独立有效事件36,100次, 其中兽类独立照片30,563张, 鸟类3,244张。共记录到野生兽类6目15科29种, 相对多度较高的前5个物种依次是秦岭羚牛(Budorcas bedfordi, RAI = 11.53)、野猪(Sus scrofa, RAI = 4.80)、小麂(Muntiacus reevesi, RAI = 4.35)、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 RAI = 1.81)和中国豪猪(Hystrix hodgsoni, RAI = 1.13)。共记录到鸟类8目14科54种, 相对多度最高的前5个物种依次是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 RAI = 0.97)、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 RAI = 0.74)、紫啸鸫(Myophonus caeruleus, RAI = 0.51)、红嘴蓝鹊(Urocissa erythrorhyncha, RAI = 0.13)、黑领噪鹛(Garrulax pectoralis, RAI = 0.12)。保护区鸟类新记录4种, 包括白眉地鸫(Geokichla sibirica)、白眉鸫(Turdus obscurus)、长尾地鸫(Zoothera dixoni)和灰脸鵟鹰(Butastur indicus); 保护区兽类新记录1种, 为亚洲狗獾(Meles leucurus)。本研究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客观记录了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兽类和鸟类的本底情况, 不仅初步了解了保护区内的野生动物分布, 而且更新了保护区鸟类资源数据库, 为保护区未来的保护和管理工作提供了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5.
掌握野生动植物本底资源是各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研究和保护管理的重要环节。为了建立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兽类和鸟类多样性资源的长期监测机制,于2013年9月至2014年11月,我们采用红外相机技术在龙溪沟和虹口峡谷等区域按公里网格布设了57个监测点,调查地面活动的兽类和鸟类。红外相机累计工作达11,847个工作日,共记录到兽类和鸟类物种61种,其中兽类5目12科21种,鸟类3目10科40种,包括猎隼(Falco cherrug)、光背地鸫(Zoothera mollissima)、长尾地鸫(Zoothera dixoni)、灰翅鸫(Turdus boulboul)、锈脸钩嘴鹛(Pomatorhinus erythrogenys)、红嘴鸦雀(Conostoma aemodium)和褐鸦雀(Paradoxornis unicolor)7种鸟类为保护区新记录种。调查到的兽类被列为国家I级和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分别为4种和5种,被IUCN红色名录评估为“濒危EN”和“易危VU” 的物种各3种,被评为 “近危NT”级别的物种有4种;鸟类被列为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有5种,被IUCN红色名录评估为“濒危EN”的物种有1种。本次调查补充更新了龙溪-虹口自然保护区地栖息鸟类名录,初步了解了保护区内地面活动大中型兽类和鸟类的物种组成和分布,为保护区建立野生动物红外相机常规监测和保护管理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6.
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以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百山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重点调查区域,对浙江省野生兰科(Orchidaceae)植物的区系组成及特点、生活型和地理成分类型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浙江省共有野生兰科植物2亚科45属89种(含变种),其中杓兰亚科(Subfam.Cypripedioideae)1属1种、兰亚科(Subfam.Orchidoideae)4族44属88种;以单种和寡种分布的属所占比例最大,共占总属数的84.4%;中国特有种22种,占总种数的24.7%。生活型包括地生型、附生型和腐生型,各有62、24和3种,以地生型为主。浙江省兰科植物区系中属的分布区类型可分为10个类型及2个亚型,以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型属和东亚分布型属为主,占总属数的22.2%;热带分布成分有22属35种,分别占总属数和总种数的48.9%和39.3%,温带分布成分有19属27种,分别占总属数和总种数的42.2%和30.3%。在浙江省兰科植物区系中包含了杓兰属(CypripediumL.)、头蕊兰属(CephalantheraL.C.Rich.)和朱兰属(PogoniaJuss.)等较原始类群,同时中国特有种类丰富,且表现出本地特有种的分化。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野生兰科植物区系的热带亲缘关系较强,起源较古老且分化程度较高,在系统与演化研究方面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普氏原羚(Procapra przewalskii)是青藏高原特有物种, 为了掌握该物种的分布和种群状况, 我们于2014-2015年采用全面调查和直接计数的方法, 对普氏原羚的分布、种群和保护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普氏原羚分布在青海湖周边12个隔离的分布点, 与全国第一次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的结果相比, 有多个新的分布点被发现, 分布范围和面积扩大; 调查共发现1,238只普氏原羚, 与2010年以后的调查结果相比, 种群数量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然而, 仅有4个分布点位于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尽管刚察县成立了青海湖普氏原羚特护区, 天峻县成立了普氏原羚自然保护站, 但现有的管护力度仍然不够, 且缺乏系统的管理规划。我们建议在天峻县布哈河上游的生格-快尔玛地区成立普氏原羚自然保护区; 同时建立适当的生态补偿机制, 协调保护与社区发展的矛盾; 鉴于目前圈养种群发展迅速, 建议在历史分布区选取合适的地点进行人工繁育个体的迁地放归。  相似文献   

18.
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 我们在福建省德化县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德化石牛山森林公园内设置红外相机监测位点60个, 调查戴云山地区野生哺乳动物和鸟类生物多样性。本次调查累计19,924个相机工作日, 拍摄到独立有效照片3,499张, 可准确鉴定哺乳动物4目10科17属18种, 鸟类5目11科21属24种, 家畜3种。其中, 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种, 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种, 且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为戴云山自然保护区新记录种。在野生哺乳动物中, 相对多度指数最高的前5种依次为小麂(Muntiacus reevesi)、野猪(Sus scrofa)、赤麂(Muntiacus vaginalis)、赤腹松鼠(Callosciurus erythraeus)、猪獾(Arctonyx collaris); 在鸟类中, 相对多度指数最高的前5种依次为白鹇(Lophura nythemera)、紫啸鸫(Myophonus caeruleus)、黑领噪鹛(Garrulax pectoralis)、白眉山鹧鸪(Arborophila gingica)、灰胸竹鸡(Bambusicola thoracica)。此外, 红外相机还拍摄到大量的家畜及人类活动照片, 显示区内存在较强的人为活动干扰。本次调查结果提供了较为全面的戴云山区哺乳动物和鸟类的本底信息, 填补了闽中地区大中型哺乳动物观测的空白, 为后续的保护管理和长期监测工作建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 我们在广东云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观测样区布设61台红外相机, 对兽类和鸟类多样性进行调查。共记录到野生兽类4目7科9种, 鸟类6目14科34种, 其中广东省新记录1种, 为蓝绿鹊(Cissa chinensis), 记录国家II级重点保护动物2种, 为原鸡(Gallus gallus)和白鹇(Lophura nycthemera)。相对多度较高的5种兽类依次为赤腹松鼠(Callosciurus erythraeus)、赤麂(Muntiacus vaginalis)、鼬獾(Melogale moschata)、野猪(Sus scrofa)和果子狸(Paguma larvata), 相对多度较高的3种鸟类分别是紫啸鸫(Myiophoneus caeruleus)、虎斑地鸫(Zoothera dauma)和红嘴相思鸟(Leiothrix lutea)。通过对相对多度指数前三的鸟兽日活动节律观察分析, 共发现4种典型昼行性动物(赤腹松鼠、紫啸鸫、虎斑地鸫和红嘴相思鸟)和1种典型夜行性动物(鼬獾)。赤麂日活动呈现两个高峰时段, 分别为12:00-14:00和18:00-20:00。本研究评估了广东云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部分兽类和鸟类资源现状, 为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0.
2011年7月 ~ 2012年9月,在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坪阡村进行鸟类资源调查时,拍摄到一批鸟类生态照片,经鉴定其中灰背伯劳(Lanius tephronotus)为湖北省新纪录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