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盆栽苘麻为试验对象,研究不同浓度梯度镉(Cd)、铅(Pb)复合作用下苘麻的生长及重金属富集情况。结果表明,低浓度Cd、Pb复合处理对苘麻生长及生物量没有显著影响,而高浓度下则产生明显抑制效应,株高变矮,茎粗变细及生物量明显减少。苘麻不同部位Pb、Cd的富集量均表现为随着土壤中Cd和Pb浓度的增加而增大,Cd和Pb在苘麻植株中的富集部位表现为为根叶茎;苘麻对Cd的吸收能力相对较强,对Pb的吸收能力较弱,对Cd和Pb的富集系数分别大于3.0、0.35,对Cd和Pb的转运系数大于1.67、0.64。苘麻对Cd和Pb具有较好吸收累积及转运能力,是修复Cd和Pb复合污染土壤的潜在理想植物。  相似文献   

2.
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不同栽培土壤三七花中Pb、Cd、As、Hg、Cu等9种无机元素含量,同时采取化学计量学软件对三七花药材及其栽培土壤进行无机元素分析。发现在数据分析中,三七花中部分无机元素的富集与土壤呈明显相关性。且三七花的差异较小而其栽培土壤中所含无机元素差异相对较大。对所含无机元素进行研究分析,发现土壤中无机元素铅的相关性最显著,文山产区的土壤铅富集更高。  相似文献   

3.
在铬污染土壤中加入活性污泥,并种植万寿菊,进行植物和微生物联合修复重金属铬污染土壤的实验。实验表明:添加污泥增加了铬污染土壤中微生物的丰度,同时降低了六价铬的含量,并且土壤中六价铬的含量随着活性污泥比例的增加而下降,说明微生物对土壤修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土壤中铬的含量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植物的生长,但微生物对重金属的的转化作用,使植物的耐受性增加,促进了植物对土壤中铬的吸收,提高了对污染土壤的修复能力。植物生长过程中对土壤中的铬进行了富集,万寿菊对铬的转运能力随着土壤中的铬浓度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重金属和石油烃复合污染土壤中,腐植酸对草本植物吸收重金属的影响。结果显示:腐植酸大幅度地降低了污染土壤中可溶性和交换态重金属含量,但提高了植物可利用态重金属含量。土壤添加腐植酸后,除Ni外,重金属潜在生物有效性和可淋出性因子大于1,这表明大多数重金属对植物具有潜在的有效性。此外,腐植酸增加了铅(Pb)、铜(Cu)、镉(Cd)和镍(Ni)在供试植物幼苗和根部的积累,最高的是高羊茅幼苗,达264.7%,生物富集系数从0.30提高到1.10。芸苔根中Ni和Pb的生物富集系数也有所提高。这些研究结果表明,石油烃与重金属同时污染的情况下,加入腐植酸可以促进植物吸收重金属,但降低重金属淋失,防止地下污染。  相似文献   

5.
以搭建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并种植湿地植物(灯芯草)为研究对象,研究人工湿地基质以及湿地植物对重金属Cd、Pb的富集特性,分析了重金属在植物体和土壤中的动态分布,以评价灯芯草对重金属Cd、Pb的综合富集能力以及人工湿地系统对复合重金属污水的净化效果,为利用植物修复金属污染土壤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结果显示,湿地植物(灯芯草)对复合重金属Cd、Pb的富集特性高于湿地基质的富集特性。此外湿地植物(灯芯草)的根、茎、叶对重金属Cd、Pb的富集能力也各有不同,其中灯芯草根部对重金属Cd、Pb的富集效果明显大于茎、叶。对于湿地基质,其表层、中层、下层对重金属Cd、Pb的富集效果也有所差异,其表层基质对重金属Cd、Pb的富集效果明显大于中层、下层。湿地土壤基质及湿地植物(灯芯草)对复合重金属Cd、Pb污染的净化有一定作用,其中以湿地植物(灯芯草)根部及湿地表层基质净化效果较为最佳,对污水中Cd、Pb的去除率分别达到69.5%及72.3%,净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柠檬酸对土壤中重金属形态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金属的存在形态对评价其对环境危害的大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BCR法分级提取土壤中重金属各种形态:弱酸提取态(水溶态+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可还原态(Fe-Mn氧化物结合态)、可氧化态(有机物和硫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研究了柠檬酸对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中Cd、Pb、Cr的化学形态、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柠檬酸量的增加,残渣态镉和铅向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转化量也增加,残渣态铬和可还原态铬向可氧化态铬的转化量也缓慢增加,但对弱酸提取态均影响不大。说明施加柠檬酸可活化土壤中的镉铅铬,助力于植物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腐植酸对污染土壤中Hg、Cd、Pb活性的影响及其在植物体内的积累效应。分析表明:腐植酸能增加土壤Hg、Pb的残留量,减少Hg、Pb的植物可利用性。腐植酸能有效地抑制Hg在植物叶中的富集,  相似文献   

8.
北美海篷子是喜盐、耐盐性强的植物,具有富集重金属的潜在作用。以广东中山地区菜园土壤为基础,添加不同含量的铅、铜、锌重金属得到栽培实验用土壤,北美海篷子栽种一季之后收割。所得土壤样品和北美海篷子植物根部、茎叶部样品,分别检测其铅铜锌含量。结果显示:在种植一季北美海篷子后实验土壤的铅、铜、锌重金属含量分别平均减少了30.61%、18.11%、36.35%;北美海篷子对铅、铜、锌的平均转移系数(TF)分别为0.64、0.57、0.74,均大于0.5,说明北美海篷子对土壤中三种重金属均有一定程度的富集作用,由高到低排序是ZnPbCu;但是对铅、铜两种重金属的生物富集系数(BF)均小于0.5,而对重金属锌元素BF的最高实验值为0.69,说明北美海篷子是富集重金属锌的植物,而不是富集重金属铅、铜的植物。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分别测定茶叶和银杏叶2种植物叶中Pb、Cd和Cr等3种重金属含量,首先对干的叶子做预处理,然后采用微波消解,最后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分别测定消解样品中Pb、Cd和Cr三种元素的含量。茶叶、银杏叶中铅的含量分别0.459 mg/kg、2.45 mg/kg,镉的含量分别为0.0425 mg/kg、1.22 mg/kg,铬的含量分别为0.461 mg/kg、5.18 mg/kg,三种元素的加标回收率均在92.0%-97.3%,相对标准差均小于2.5%。表明利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测定茶叶、银杏叶中的铅、镉和铬的分析方法是准确的。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选用了甲酸、乙酸、乳酸、草酸、苹果酸、马来酸、酒石酸、柠檬酸和琥珀酸对土壤中的难溶性铬进行活化。同时,用这9种低分子量有机酸对三氧化二铬(Cr_2O_3)和铬酸铅(PbCrO_4)进行活化模拟实验。结果表明,这9种低分子量有机酸对难溶性铬都具有一定的活化作用,其中草酸对难溶性铬的活化效果最佳,然而混合有机酸对难溶性铬的活化能力高于各种单一有机酸。相比之下,5 mmol/L的有机酸活化效果优于1 mmol/L的有机酸。各有机酸对土壤中难溶性铬活化能力较弱,活化率较低,可能是因为污染土壤中铬存在形态较为复杂。低分子量有机酸是植物根系分泌物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有机酸对重金属铬的活化效应,对于植物土壤修复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攀西地区核桃产地9个试验点的土壤、树皮、叶、青皮、壳和仁中铅(Pb)的含量,分析了攀西地区核桃中Pb的积累特性及食用风险。结果表明:产地土壤中含Pb量显著高于核桃树各组织部位中的含Pb量,且有1个试验点的土壤含Pb量超标;各点核桃叶样品含Pb量均显著高于核桃青皮、壳和仁样品;随着土壤中含Pb量的增加,核桃树皮、叶、青皮、壳和仁无明显富集规律,与核桃其他主要组织部位相比,核桃可食用部分(核桃仁)富集Pb的能力较弱。内梅罗指数评价方法结果显示,核桃仁中Pb的污染指数P'值均<1,表明攀西核桃基地试验点的核桃仁样品均未受Pb污染。参照中国现行标准,结合我国居民树坚果的消费量,将其扩大化至推荐值,计算发现无论是对成人还是儿童,核桃仁中Pb的目标风险系数(THQ)都远低于1.0,说明核桃仁中重金属Pb含量对我国消费者的健康暂时是风险极低的。  相似文献   

12.
鞠荣  黄玲  陈敏敏 《广东化工》2010,37(5):230-231
采用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溶剂性木器涂料中的Pb、Cd和Cr,与传统的湿法消解样品相比,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样品消解完全,空白值低,选择性好,准确度和精确度都能满足分析要求。运用该方法测定某涂料样品,其中铅的含量为84.32mg/kg,铬的含量为50.76mg/kg,均低于国家标准,而该涂料样品中镉的含量则为未检出。  相似文献   

13.
一种新型吸附剂在痕量重金属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二苯并18-冠-6交联席夫碱型壳聚糖作为新型吸附剂,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经过滤处理后的燃煤烟气中痕量铬、镉和铅的含量。经过滤处理后的燃煤烟气含铬1.42/μg/m3,其中三价铬占54.20%,为0.77μg/m3,镉0.256μg/m3,铅5.30μg/m3。  相似文献   

14.
龙志娟 《辽宁化工》2010,39(5):569-570
介绍了当含铅物料中w(钡)〉2%时,在常规配位滴定法测定铅的基础上,采用浓硫酸高温强热处理物料,使铅、钡成为Pb(HSO4)2与Ba(HSO4)2而溶解,用水稀释后得到松散的PbSO4与BaSO4,使HAc-NaAc的抽取率大大提高,当m(Pb):m(Ba)=3:1甚至2:1时,得到满意的测定结果。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桂皮中的铅、镉、铬、锑、镍、铜。结果表明,在选定实验条件下,各元素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均超过0.99,精密度RSD值均低于5%,加标回收率在97.75%~100.95%。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准确和灵敏度高的优点,适用于桂皮中铅、镉、铬、铜、镍、锑的测定。  相似文献   

16.
The interaction of the natural marine polymer chitin and its deacetylated derivative chitosan with lead and chromium has been investigated. The uptake of lead and chromium was determined from changes in concentration as measured by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A significant uptake of Pb(II) on both chitosan and chitin was observed. However, the uptake of Pb(II) on chitin was approximately 21% of that on chitosan. The number of Natoms in chitin and chitosan and per number of Pb(II) ions sorbed was 115 and 29, respectively. The number density of flakes observed in th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and characterized by an intense Pb signal in energy dispersive analysis of x rays (EDAX) was greater on the surface of chitosan [containing 1.7 × 10?4 mole Pb(II)/g chitosan] than chitin [containing 3.5 × 10?5 mole Pb(II)/g chitin] after equilibration with Pb(II) solution. The bonding state of lead on chitosan as determined by electron spectroscopy for chemical analysis (ESCA) is similar to the bonding of lead in PbO based on the Pb 4f7/2 binding energy. A significant shift in the O 1s binding energy from 532.2 to 531.4 eV was observed for chitosen after equilibration with Pb(II) solution. The caculated values of the N/Pb ratio from ESCA spectra were 0.5 and 11, for chitosan and chitin, respectively. A significant uptake of Cr(III) on chitosan was observed an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pH of solutions of Cr(III) on equilibration with chitosan occurred. A high number density of nodules characterized by an intense Cr signal in EDAX was observed in chitosan [containing 2.5 mole Cr(III)/g chitosan] after equilibration with Cr(III) solution. The calculated values of the N/Cr ratio from ESCA spectra was 18 for chitosan.  相似文献   

17.
邱岳进  石红  朱烨 《化工时刊》2011,25(1):29-31
通过对重金属铅、镉、铬石墨炉原子吸收分析中存在的光谱干扰和化学干扰进行研究分析.通过优化实验条件以及选择合适的基体改进剂,有效消除了干扰,提高了分析准确度及检测灵敏度.  相似文献   

18.
闫晓辉 《广东化工》2009,36(7):208-209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分析精对苯二甲酸中的锰、钴、铁、铬、钼和镍。结果表明,精对苯二甲酸灰化温度600℃比较合适,六种金属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0,检出限在0.000726-0.009849μg/mL之间,分析结果最大相对误差10%,相对标准偏差5.0%,用硝酸和盐酸溶解灰份效果最好,加标回收率在90%-107%之间。  相似文献   

19.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废酸液中铅、锌、钙、钠、钾的含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耿薇 《应用化工》2010,39(1):136-138
研究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工厂废酸液中的金属元素铅、锌、钙、钠、钾的含量。对最佳仪器条件进行研究,使被测元素的浓度与吸光度值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不小于0.998 5,样品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0.
以香蒲、水芹菜、绿叶苋菜为研究对象,采用水培方法在不同Pb2+初始浓度条件下,研究了它们对重金属Pb2+的吸收和累积特性。结果表明,Pb2+在3种植物根系的富集明显高于茎叶;3种植物对pb2+的累积量大小依次为香蒲〉水芹菜〉绿叶苋菜;3种植物对Pb抖的去除率大小依次为香蒲〉水芹菜〉绿叶苋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