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应用实时超声引导进行针吸细胞学检查腹部占位性病变78例,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仪器为Aloka SSD-256型超声仪,配有穿剌探头,频率为3.5MHz,穿剌针用9~22号带针芯的长针,穿剌探头在术前用密闭甲醛气体消毒12小时。穿剌前用常规超声探头核对穿刺的病灶部位,确定穿剌点,选择好体位。进行常规消毒后,在穿剌探头引导下,穿剌针沿探头孔槽进入病灶,取出针芯,接上20毫升的空针筒进行负压吸取,最后将吸出物涂片,作细胞学检查。 本组共78例病人,男46例,女32例,年龄18~73岁,其中50~60岁居多,占72%。经病理及细胞学检查,最后确诊为肝细胞性…  相似文献   

2.
苏建平 《声学技术》1991,(3):112-112
本文报告细菌性肝脓肿11例,单发9例,多发2例,均在使用抗菌素的同时,用普通探头定点,在实时超声指导下经皮肝穿剌抽吸并置管引流进行治疗。11例经穿剌抽脓后均置管引流治疗,全部未采用手术切开。本组10例用普通探头指导穿剌顺利,未出现并发症,一例术中出现气胸,三天后吸收,改用穿剌探头穿剌获得成功。作者认为,在没有专用穿剌探头时,用普通探头定点指导肝脓肿穿剌多数可获得满意效果,对位于右肩上靠膈肌处较小的脓肿穿剌,普通探头指导不如穿剌探头。超声引(或指)导下经皮肝穿剌置管引流对病人痛苦少,疗效高,安全可靠,是治疗细菌性肝脏肿的首…  相似文献   

3.
胆囊床至肝缘距,国内尚无人测量。我们通过实测其解剖距离,用以指导胆囊介入超声。现将实测资料46例及介入超声15例报告于后。 一、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男61例,女55例。年龄18~69岁。分为青年组(18~35岁)30例,中年组(36~59岁)53例,老年组(>60岁)33例。介入超声组主要为胆囊急性炎症积液。2.方法(1)实际测量 剖腹后以无菌小尺在胆囊纵轴方向测量胆囊床至肝边缘的最近距离。(2)介入超声(1)用Aloka SSD-250型超声仪及其穿剌探头引导,穿剌前常规准备,选择胆囊积液又伴心肺并发症不宜手术者;(2)在胆囊最大纵断面上距肝缘2. 0±0. 5cm处与…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1987年5月~1989年12月采用普通超声探头引导穿剌85个病例的结果。男58例,女27例。年龄18-70岁,平均44岁。病灶直径<3cm15例,3~5cm42例;>5cm28例。病灶分布于肝脏35例(肝脏肿20例,肝癌15例);腹腔25例(腹腔脓腔10例,腹水15例);胸腔积液、晚期妊娠羊水穿剌分别为15例、10例。一次穿剌成功率94.12%,二次穿剌成功率5.88%。作二次穿剌的主要原因是病灶较小(均<2cm),位置较深。作者认为采用普通B超探头作穿剌引导只要定位正确,穿剌成功率仍较高,对不具备专用穿剌探头的单位仍有较大的临床价值。采用普通超声探头引导穿剌的临床价值@苏建…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14例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剌造影(P.T.C.C)。 一、适应症 1.胆管不全性梗阻,肝管扩张小于6mm,作P.T.C.有困难,用P.T.C.C使肝内外胆管显影。2.超声显示胆囊颈、胆囊管不理想,口服及静脉法胆囊造影不显影者。3.胆囊隆起性病变鉴别诊断。4.胆结石溶石治疗的观察。 二、禁忌症 1.肝硬化、腹水、凝血机制不良者。2.慢性胆囊炎囊壁明显增厚、胆囊萎缩,胆囊充满结石。3.过于肥胖,肠胀气,胆囊位于肋弓穿剌有困难。 三、造影方法 1、细针穿剌法9例用22G针,全部成功。2.穿剌置管法5例用18或19G P. T.C. D套针及导管。成功3例。本文…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的15例均为心包积液在超声引导下作心包穿剌的病例, 男性5例,女性10例,年龄15~65岁,病史长7年,短的1月,风湿性心包炎5例,结核性心包炎5例,心肌病心衰1 例,尿毒症心包炎3例,肺癌心包转移1例,全部均抽液化验证实。 仪器和方法:ALOKA-SDD280型、RT-2000型超声诊断仪及配套3.5MHz穿剌探头,7-12号带芯穿剌针,长20cm。术前以超声确定有无心包积液,并确定穿剌点及深度,局麻后,穿剌针沿探头孔槽进针,当B超监视屏上确认针尖进入心包腔后,拔出针蕊,抽液并送化验,抽液完毕,患者局部包扎送病房观察。 结果:15例共穿剌抽液20次,诊断性抽液…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了经皮球囊导管二尖瓣分离术后44例患者经我们用二维超声心动图随访检查现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复发5例;二尖瓣前叶脱垂1例;心包积血1例。二尖瓣狭窄复发的5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3例;年龄23~48岁;随访时间为9个月~30个月。术后二尖瓣狭窄复发的发病率占随访人数的11.36%(5/44),占术后病人总数的2.33%(5/215);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占随访人数的4.55%(2/44),占术后病人总数的0.93%(2/215)。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查,4例患者的二尖瓣前、后瓣叶均有明显增厚、钙化,二尖瓣前叶活动曲线CE幅度测值小于15毫米;另1例检查结果不详(外地检查)。术…  相似文献   

8.
注射法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已有报道,其均采用手摸触诊注射法。我们从1988年起,在超声引导下,经会阴部穿剌注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28例,疗效与方法满意,现报告如下。 28例患者年龄53~76岁,直肠指诊及B超检查示前列腺不同程度增大。使用Aloka710扇扫仪,自制穿剌导架,9~12号PTC针。注射药物为冰醋酸9毫升、石碳酸9毫升,加注射用水至300毫升、分装安瓿中高压灭菌备用。患者截石位,经会阴超声扫查后选最佳穿剌点,避开尿道,穿入腺体肥大叶中注药,每次左右侧叶各一针,中叶肥大者中叶一针,每针3ml药物,疗效标准见中华外科杂志79; 17:262。 本组患者…  相似文献   

9.
我们从1990年初至今对25例住院病人25只肾脏进行了B超引导下组织活检,效果满意。 用ATL-UM4型超声仪, 3.5MHz机械扇扫探头,配有附加导向器,使用18G Tru-cut针。 病人俯卧位,选择右臂下极为穿剌目标。固定探头,测量皮肤进针点至靶目标(右肾下极)边缘的距离,加上欲取标本长度(2cm)加上穿剌时肾脏“退让”的深度(0.5~1.0cm),再加上导向器至皮肤进针点距离,即为预测进针深度,用固定器加以固定。然后消毒皮肤、局麻,切开皮肤,沿荧光屏上显示的钟道进针。到达肾下极被膜时,让病人屏住气、固定针鞘、快速推进带槽的针芯,再固定针芯、推进针鞘…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自1986年1月至1990年3月对46例少量胸腔积液采用B超定向简易穿剌术的体会。方法:患者骑坐在靠背椅,两臂平放于椅背,用普通探头选择最佳穿剌点即波平面最集中、距体表最近处,用龙胆紫药水作标记。结果,本组均为少量胸腔积液。穿剌积液最小范围为3.0×3.0×3.0cm。46例共穿剌62次成功率达100%。无一例穿剌后出现气胸、局部出血及咯血等并发症。B超定向简易穿剌术对少量胸腔积液临床应用的体会@包惠娟$宁波市第一医院 @柴阿圆$宁波市第一医院 @邢觉华$宁波市第一医院  相似文献   

11.
本文总结了各种原因所致的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病人B型超声图像特点。 材料和方法 130例1985年4月~1990年7月的住院病人。其中男性94例,女性36例。年龄13-67岁,平均41岁。病情6个月~20年。所有患者均经肾内科确诊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发病原因主要为慢性肾炎(占90.7%),其它依次为肾结石(2.3%)、痛风肾(2.3%)、慢性肾孟肾炎(1.5%)、肾病综合症(1.5%)、高血压性肾病(0.08%)、多囊肾(0.08%)。超声仪器是ADR-2000型、超Mark4,西门子Sonoline L X,探头频率3.5MHz。详细记录每例患者肾脏的长、宽、厚,实质的厚度,回声情况,集合系统…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两例剖腹产术后筋膜下血肿。一例为正常妊娠行横切口腹膜外剖腹产术,一例为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盘早剥行纵切口剖腹产术。二者均在术后第四天出现下腹部包块、血红蛋白下降。超声检查:在膀胱的前方或上方有无回声包块,大小分别为10×13×6.7立方厘米, 23×20×12立方厘米,提示为筋膜下血肿。前者伴有宫腔积血,经手术清除腹膜外积血约300毫升。后者血肿呈多房,伴子宫复旧不良,经腹壁穿剌抽出血性液体约190毫升;术后一个月,分房状结构消失;术后八个月,血肿缩小为6.1×3.2×2.2立方厘米,内部呈低回声。 筋膜下血肿是剖腹产术后的…  相似文献   

13.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已迅速地成为评估心脏病有价值的一项技术。晚近,这项技术作为心脏手术中连续监测心脏功能的一种方法。我们于1990年4月至10月先后应用经食道二维彩色多普勒血流图(TEE-CDFM)在9例心脏手术患者中进行人工瓣膜功能及心脏功能变化的监测研究。9例中,男6例、女3例。年龄20~54岁。受检病人包括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5例,风湿性联合瓣膜病(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狭窄并关闭不全)2例,室间隔缺损1例及左房粘液瘤1例。 9例中6例手术后左室功能(每搏量,心排血量及射血分数)较手术前有较明显提高者,手术后病情稳定,迅速康复…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应用实时超声显像诊断61例腹部闭合性实质脏器的损伤。61例中,男31例,女10例,年龄10~64岁。平均36岁。受损脏器为:脾破裂20例,肝破裂6例,肾损伤35例。手术治疗20例,其中脾破裂14例,肝破裂4例,肾破裂2例。保守治疗41例,其中脾内或包膜下血肿6例,肝内小血肿2例,肾挫伤26例,肾裂伤7例。术前超声检查与手术病理诊断符合19例。 B超追访与临床诊断符合40例,诊断符合率96. 7%,不完全符合2例,占3. 3%。文章描述了实质脏器损伤的声像特点。讨论中指出:以往临床诊断腹部闭合性实质脏器损伤主要根据临床症状体征,腹腔穿剌、IVP及逆行肾孟造…  相似文献   

15.
张鹏飞  李福考 《制冷》1994,(2):59-60
我院自1984年1月至1989年10月对42例直肠癌患者进行冷冻治疗,其中5例在治疗前后行电镜观察,12例做免疫功能检测,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男26例,女16例;年龄38~77岁,平均年龄为53岁。全部病人均有胀血便病史,病程6~24个月,直肠指诊距肛门6cm以内32例;6~8cm10例。病变侵犯直肠一周7例,1/2周27例,1/4周8例。本组病例均经组织活检证实诊断,其中腺癌37例,粘液腺癌5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和常规方法在术后瘢痕妊娠患者诊断中临床效果。方法:对来我院诊断、治疗的21例剖宫产产妇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患者均通过手术病理得到证实,研究中采用多普勒超声诊断,比较两组诊断效果。结果:经手术证实7例孕囊型(33.33%)、8例包块型(38.10%)、6例宫腔下段孕囊型(28.57%);经过超声诊断7例孕囊型、7例包块型、6例宫腔下段孕囊型,确诊率达到95.24%(P0.05)。结论:术后瘢痕妊娠患者采用多普勒超声诊断效果理想,能够显示患者子宫瘢痕妊娠位置、内部回声以及血供等情况,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经子宫动脉甲氨蝶呤灌注+子宫动脉栓塞联合清宫术对剖宫产瘢痕妊娠(CSP)的治疗价值,本文回顾性地分析了2003年2月至2013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收治的140例CSP患者的临床资料。2003年2月至2010年3月35例CSP患者采用甲氨蝶呤全身及局部注射(简称MTX组)联合清宫术治疗。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105例CSP患者采用子宫动脉甲氨蝶呤灌注+子宫动脉栓塞(简称子宫动脉灌注栓塞,UACE组),栓塞术24~72 h内在超声引导下行超声/宫腔镜/腹腔镜监测下清宫术,分析其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转阴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并观察远近期副反应。结果表明,140例CSP的病例中,阴道超声和腹部超声联合检查确诊140例,北京妇产医院首诊108例病人,误诊3例。外院转诊32例中,均被误诊为宫内早孕而行流产术,术中发生大出血,来北京妇产医院确诊为CSP。采用甲氨蝶呤全身及局部注射联合清宫术,33例患者治疗成功,2例因过程中出现大出血而行全子宫切除术。105例患者采用子宫动脉甲氨蝶呤灌注+子宫动脉栓塞联合清宫术治疗,100例患者治疗顺利,余下3例患者因清宫过程中再次大出血而行二次介入术,2例患者因介入术后血清HCG下降不满意,病理回报考虑滋养细胞疾病转至肿瘤科全身化疗。MTX保守治疗组和UACE治疗组的患者年龄、剖宫产次、妊娠时间、孕囊直径及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UACE治疗组在清宫术中出血量,血清β—HCG恢复正常的时间及住院时间上,要明显少于MTX保守治疗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早期诊断是成功治疗CSP的关键,阴道超声是CSP的首选确诊方法,经子宫动脉化疗栓塞联合清宫术治疗瘢痕妊娠是目前安全、快速、防止大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了179例妇科盆腔肿块的阴道超声诊断结果,与穿剌手术病理诊断相符的172例,符合率为96.0%。文中描述了阴道超声特点,并通过阴道超声与腹部超声的比较分析,认为阴道超声在鉴定妇科盆腔肿块性质、判断肿块来源以及对盆腔小肿瘤的早期诊断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提出了阴道超声诊断妇科盆腔肿块应列为首选方法,讨论了阴道超声引导下穿剌的应用价值。阴道超声诊断妇科盆腔肿块的价值探讨(附179例分析)@谢阳桂$南通医学院附属医院B超室 @燕山$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九院B超科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肝脏肿瘤的声衰减(FDA)的活体测量的研究,着重探讨肝脏良性及恶性肿瘤组织对声衰减(FDA)的影响。 仪器 使用ALOKA-270-TC超声诊断仪,内有用过零点法测量声衰减系数软件,不但可以实时显示组织的二维图像,并且可以对靶区取样测量FDA值。探头频率为3.5MHz。 资料1.对照组即正常肝脏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龄23~72岁。2.肝脏疾病组59例,其中肝细胞肝癌40例,肝血管癌6例,肝细胞腺瘤3例,局限性脂肪肝7例,肝增生性病变3例。本组病例全部有手术或穿剌活检的组织病理诊断。 结果 声衰减(FDA)的测值结果如下: 正常肝脏为0.5300.03dB/…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比较不同超声下肾囊肿穿刺硬化术治疗肾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11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42例单纯性肾囊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单次组和多次组,各21例;单次组患者采用常规经皮肾囊肿穿刺硬化单次穿刺治疗,多次组则采取超声下经皮肾囊肿置入猪尾巴导管持续多次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疗效、治疗情况、生活质量、疼痛程度、囊肿复发率及囊肿变化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单次组手术总有效率80.95%明显低于多次组100%(P0.05);两组患者住院天数、手术时间、治疗费用及术后2h、1d、2d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得分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年两组患者QLQ-C30各评分均显著上升,多次组患者较单次组上升更为明显(P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囊肿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76,P=0.600);多次组囊肿缩小一半时间和完全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单次组(P0.05)。结论:超声下经皮肾囊肿置入猪尾巴导管持续多次治疗在肾囊肿患者的应用中疗效更为明显,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也具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