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络学说是针灸的重要理论基础,它和针灸、针麻临床都有重要关系。经络感传(或称针感传导)现象是经络活动现象。从经络感传现象入手研究经络学说,是探讨经络本质的重要途径。为了探讨针刺和经络学说的关系,研究经络感传现象在针灸临床中的实际意义,我们对经络感传现象与针刺止痛关系进行了观察,并通过脑血流图和肢端血管容积脉搏波对针刺的“通调气血”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一般资料随机选择病例65例,其中头痛25例,偏头痛28例,三叉神经痛4例,牙痛5例,眶上神经痛3例;男性28例,女性37例。年令10-20岁8例,21-30岁17例,31-40岁18例,41-50岁17例,51-60岁5例。  相似文献   

2.
经络感传的声发射——用声发射技术发现了经络感传信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有效地指导着中医、针灸的临床实践。随着针麻的发展,针灸国际化,经络研究日趋显要地位。国内外对此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就经络感传的研究,如何加以显示和记录,还没有从客观指标上得到根本的解决。经络感传是以指压、针刺、电脉冲等手段,激发有关穴位出现如气样冲动、水样濡动、风样吹动的循经缓慢走行,并有冷、热、痒、麻、酸、胀等各自不同的主观感觉现象。基于感传会伴有机体的生物物理活动。为此,我们试图采用一种现代新技术——声发射,验证经络感传现象;验证经络循行感传线的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3.
经络学说的形成在我国已有两千余年历史,它是祖国医学宝库中遗留下来的重要的一部分。有关医籍记载了我国人民运用经络学说防治疾病而积累的丰富的经验。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对经络的路线、实质及生理功能未能作出透彻的、科学的阐述及研究。1971年已经发现经络敏感人,对我国古代医学家总结的经络现象描绘有了新的认识,并进行了大量的普查与研究工作。循经感传现象是经络的一种动态表现,《灵枢》中早有记载:“中气穴,则针游于巷”。在治疗中亦强调“气至而有效”。所以循经感传现象也可认为是气血在经络中运行的表现。基于以上认识,几年来我们用现代方法作客  相似文献   

4.
经络感传现象的研究简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指引下,大力提倡针灸治疗和针刺麻醉,在针灸和针麻原理的研究方面也有了很大进展。几年来,随着经络普查工作的广泛开展,对经络感传现象的探讨已日益引起医学界的重视。经络感传现象,系指在经穴上进行针刺、通电、艾灸、按掐等时所出现的一种异常感觉,沿着经络循行线传导的现象,有时还伴有抽痛、麻木、红线、白线或皮丘带等。根据收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国内外医学工作者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对经络的本质进行了较深入的探索,其中一个较大的进展是开展了对“循经感传现象”的大量研究。这些研究大大丰富了对经络学说的感性认识,表明深入探讨感传的实质有助于阐明经络学说。本文就近年来我国在循经感传研究方面的主要进展作一概述。一、感传率普查对全国范围内不同地区、民族、年龄、性别、职业及各种病态条件下的人,约18万进行普查,发现感传显著者约500例,总的平均感传率为1.1%。健康人的感传率约0.23%。一般认为它与地区、民族、年龄、性别和职业等的差别无关,而与季节、遗传及某些疾病等因素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6.
正二千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已发现了经络感传现象,随后,根据感传路线绘制成图,又经过长期医疗实践的充实与发展,形成了现在的经络学说。许多研究人员观察到,当经穴受到一定的刺激时,病人就会感到有一种酸、麻或胀等感觉,按照古书上所描述的经络路线进行传布,这就是目前得到普遍承认的经络感传现象。  相似文献   

7.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的机体联系学说,其特点是:阐述人体内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密切影响,说明这些联系是人体生命活动、疾病机转与诊断治疗的重要依据.它体现了祖国医学理论体系中的"整体观点"."辨证施治"就是经络学说的实际应用.经络学说的形成,是我们祖先长时期来对人体的实质和机能观察的实践总结,同时又和祖国医学的阴阳五行学说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阴阳五行学说对经络学说的组织和分类,具有指导意义.经络学说本身则是阐明人体各部分组织、脏器在实质和机能方面的规律性现象,有系统地叙述人体内部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8.
人体经穴经线高发光等生物物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体体表经穴与经线的观测,一直受到国内外的重视。近年来对显性感传与隐性感传的大量调查,为经络现象在人体普遍存在的事实提供了重要依据,但尚以受试者主诉感觉为指标。为了深入观察经络现象和探讨经络实质,探寻各种有效的客观测量指标,以冀对人体经穴和经络线进行客观的直接观测,已引起中外有关科学工作者的兴趣。如何检验已有的方法,创立新的有效的客观测量手段,用以验证、研究祖国医学的经络学说,并探索经络实质,是当前的一项任务。  相似文献   

9.
经络学说是我国人民几千年来同疾病作斗争的实践总结。从最早的“黄帝内经”以至李时珍所著的“奇经八脉考”都对人体经络现象作了较详细的阐述。祖国医学认为经络内属于脏腑,每条经脉与脏腑和五官都有其特定的联系。如:针刺与耳有关的三焦经或小肠经的穴位感传到达耳部时,耳内即出现一阵阵的敲击声或呼呼作响,只要轻轻括动针柄,耳内的声响反应即很强烈,中耳炎患者立即感觉耳中轻轻异常,耳内浓汁自动流出;上海中医研究所发现有一感传例,即当感传上达耳区时,自觉耳区发热,他们  相似文献   

10.
循经感传现象在我国历代医籍中均有记载,是古人创立经络学说的一个重要依据,因而也是我们今天研究经络学说,探讨经络实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十多年来,国内许多研究单位对循经感传现象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和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以许多确凿的实验结果深入论证了循经感传的一些重要特征,记录到感传过程中循环出现的一些机能反应。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肯定了循经感传与针刺镇痛作用和临床疗效的密切关系,并初步掌握了一些激发感传,促进气至病所的手段。激发感传的成功和隐性感传的发现说明循经感传是在人群之中比较普遍存在的一种经络现象,这一现象以已知的医学和生物学知识尚难作出恰当的解释,有其固有的生理学基础。在充分肯定现象的基础上,目前,不少单位正在研究如何进一步掌握它的规律,提高针刺疗效,并对循经感传形成的机理和反映循经感传的指标进行了探讨。实践证明,感传研究确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重要问题,对于进一步提高针刺临床疗效,闹明针灸针麻原理和经络实质都有直接的意义,有待继续深入。  相似文献   

11.
作者在治疗汤某的支气管哮喘病时,针刺出现了经络感传现象,进而对患者进行全面观察,发现通过艾灸的方法,病人十四条经均可出现经络感传现象。文中详细记载了艾灸的方法、部位、各经的取穴,经络感传的走向路线以及感传的面积、深度、感觉,并附有照片图示。文后小结如下:①艾灸的经络感传为一股条状热流上行下达,宽约2~3毫米,部分区域呈明显增宽的片状。②感传的速度较针刺感传为慢,③感传的路线和人体神经的走向及分布不一致,而与中医经络学说的循行路线基本一致,某些部位有所偏离,少数循行过程中经交会穴时,转入另一经的路线。④完成一条经的感传时间需3~5壮,与经络本身的长度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中医经络学的教学、科研和临床提供参考资料,促进对经络实质的统一认识,加速经络学说的现代科学化。方法:根据经络学说的有关论述,用多种科学实验方法对血脉、经气、间隙进行验证研究,以是否符合经气运行循经感传做为判断经络实际的是非标准。结果:古代有经络血脉论,现代有经络神经论,当代有经络气道论。结论:经络血脉论不符合经气运行循经感传的经络实际,经络神经论不符合经气运行的经络实际,经络气道论符合经气运行循经感传的经络实际。  相似文献   

13.
“经络三论”的验证研究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浩然 《中医药学刊》2003,21(3):333-334
目的:为中医经络学的教学、科研和临床提供参考资料,促进对经络实质的统一认识,加速经络学说的现代科学化。方法:根据经络学说的有关论述,用多种科学实验方法对血脉、经气、间隙进行验证研究,以是否符合经气运行循经感传做为判断经络实际的是非标准。结果:古代有经络血脉论,现代有经络神经论,当代有经络气道论。结论:经络血脉论不符合经气运行循经感传的经络实际,经络神经论不符合经气运行的经络实际,经络气道论符合经气运行循经感传的经络实际。  相似文献   

14.
经络感传的声发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声发射技术是在本世纪60年代初期兴起的一项无损伤检测方法,它具有灵敏度高,动态时可检测及传感器安装简便等优点,故在工业的各个部门正在广泛地应用.但是将这项技术移用于研究医学科学,尤其是用它来研究祖国医学,为建立这门边缘科学所作的尝试正在探索中.自79年以来,王品山等和作者都先后开展了这方面的工作.实践证明:借用声发射技术检测经络感传时所"发放"的信号是可能的,且验证了循经感传线(带)的存在,观察到经络感传的缓慢性和双  相似文献   

15.
<正> 关于针感现象已有很多调查研究,薛崇成研究了截肢患者经络感作现象,认为经络感传现象是针刺穴位引起的兴奋在皮层沿特定经络模式扩延的结果。何广新根据临床观察认为针感循经传导现象与幻肢感、蚁行感不是同一过程。有人认为经络感传的形成有其相应的中枢和外周的生理、病理生理学基础。因此进一步观察分析幻肢感、幻肢痛患者的针感传导现象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与结果观察对象为截肢患者,共52例,共中  相似文献   

16.
对人体经络现象直接观察与照相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经络学说在内经中有经典的描述,在针灸临床上观察到经络感传现象。有人报告针感传导现象在人群呈Poisson分布,李定忠在临床上观察到循经出现皮疹的现象,蒋来等用红外呈相仪直接观察到针感循  相似文献   

17.
穴位组织中肥大细胞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祖国医学认为“刺之要,气至而有效。”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无论是针刺治疗,还是针刺麻醉,针刺必须“得气”才能获得良好效果。针刺穴位的物质基础是什么?针刺的作用机理如何?到目前为止尚不十分清楚。大量针刺临床研究工作指出,经络感传现象是客观存在的。感传作为一种机能现象,也必然会有相应的物质基础。为探讨经络现象的本质,本实验工作从一些穴位组织中肥大细胞的分布、数量和形态等进行观察,试图探索其与经络本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经络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份,更是针灸学的基础。早在《内经》成书之际,前人就对经络现象作了大量观察,留有许多精湛的论述。由于经络感传的现象早已证实,因而对经络实质的探讨引起了世界医学界的注目。本文仅就经络感传现象与横纹肌纤维之间的密切关系做一初步探讨。一、经络走行与肌纤维的分布:全身横纹肌大致以纵向排列,经络走  相似文献   

19.
一、绪言经络是指什么?它包涵哪些内容?它在中医学术中处于何种地位?这是学习和研究经络学说首先要接触到的问题,本文拟对这些问题略作讨论.经络学说,应用到祖国医学的各个方面:从基础到临床,从针灸治疗到内外方药;但基本上还是属于对生体的立论,是中医学人体论的基本内容.祖国医学对机体的构成及其功能是有全面的论述,我们如对这一古典学说能有  相似文献   

20.
多功能经络导气治疗仪由广元市中医院、电子部081厂与我所根据祖国医学经络理论,结合现代电子技术共同研制而成的。除具有一般电针仪有的调频、调幅、电脉冲功能外,它还具有激发感传和控制感传、音频治疗等多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