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色歌曲及其传唱是我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与其他歌曲相比,红色歌曲通常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红色歌曲在我国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使一种物质主义的思想悄无声息地弥漫开来,这为当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重重困难。传唱红色歌曲,把人们召回到同一思想阵地中,不仅可以引起思想政治工作主客体之间的共鸣,而且可以充分发挥红色歌曲的德育功能、美育功能,从而弥补现有思想政治工作手段在某些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大别山红色文化是一种地域文化,明显迥异于北方中原儒家文化系统中的长幼尊卑、循规蹈矩的文化面貌,而建立在独特的文化精神传统和独特的地理地貌特征的基础之上;大别山红色文化是一种特色文化,兼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特殊地域蕴涵积淀而成的独特文化属性;大别山红色文化是一种继承了古往今来地域优秀传统精神的现代文化;大别山红色文化是一种富有现实创新精神和转化能力的文化,具有经济价值、政治价值和文化价值。在厘清大别山红色文化禀赋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发展、利用大别山红色文化,使之成为一种可持续地为现实服务的优质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3.
浅谈信阳红色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石磊  焦堃 《科技信息》2011,(16):361-361
红色文化是培养民族精神,发扬光荣传统,促进和谐发展的重要载体。信阳蕴涵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是红色首府的所在地,是红军的诞生地。作为我党我国的一项重要财富,红色文化对于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青少年道德素质教育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4.
社区文化是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原创红色歌曲融入社区文化建设是江西特色社区文化的体现。江西社区原创红色歌曲队伍建设是实现原创红色歌曲融人江西社区文化建设的关键问题。应该从成立社区创作组、创办社区音乐学堂、创设社区交流合作会等三个方面加强江西社区原创红色歌曲队伍建设,在社区中建立一支集学习、教育、创作、交流、表演为一体专业队伍,为江西社区原创红色歌曲的发展、为江西社区原创红色歌曲融人江西社区文化建设提供结构性的指导。  相似文献   

5.
陇东红色歌谣之所以为广大群众所喜爱、传唱,不仅因为陇东红色歌谣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思想、愿望,而且因为陇东红色歌谣接通了劳动人民潜藏的集体无意识,激起了他们的情感共鸣。陇东红色歌谣在进行革命主题诉求的同时,也保存了特定的方言土语、民俗风情、民族宗教等文化学资料,具有丰富的文化学价值。正是在文化学的意义上,才能解释陇东红色歌谣的魅力,否则,可能得到一种一般化、简单化、肤浅化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民族的希望。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充分挖掘红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使之有效地运用到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江西红色文化在这方面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本文以江西红色文化为例,通过文献研究法、综合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在研究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原因的基础上,分析将江西红色文化有效地运用到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对策,以提高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鄂豫皖苏区的红色歌谣运动,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局部执政条件下,进行思想宣传、政治动员、文化建设和社会改造的一项重要举措。在红色歌谣运动中,苏区广大干部群众创作并传播了大量红色歌谣,使革命意识形态搭乘歌谣这种民间艺术形式,渗入基层社会,融入乡村生活,从而宣传了革命,动员了群众,并在一定程度上改造了苏区社会。  相似文献   

8.
在革命战争时期,黔西北地区的苗、布依、汉、彝、仡佬等各族人民创作和传唱了大量红色歌谣,这些红色歌谣在思想内容上具有真实、深情、隽永、时代性强的特点。黔西北红色歌谣是黔西北民间文化与革命意识结合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9.
孟婷婷 《科技信息》2010,(34):I0060-I0060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特色文化,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色文化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今天已成为高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弘扬红色文化,对于继承中国革命道德传统、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激发他们求真务实、艰苦奋斗、探索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风貌,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立足历史文化名城遵义,就开掘红色文化内涵,使之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不断完善和创新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路径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0.
中国勇  孟志雷  周涛 《科技信息》2012,(32):I0001-I0001
红色资源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上海是红色资源独特、基础厚实、潜力巨大的城市,但上海高校在利用红色资源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上海高校要利用本地丰富的红色资源,采取各种有效的形式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1.
依托红色资源,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培养大学生爱国精神,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激发大学生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应注重将红色资源与学风建设、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党团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川陕苏区建设时期,根据地军民创作了数以万计脍炙人口的红色歌谣.红色歌谣反映的内容丰富,涉及革命根据地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红色歌谣特征十分鲜明,达到了革命性和群众性的有机结合.红色歌谣对中国革命起到了积极作用,成为革命宣传的号角和革命动员的鼓手.在价值上,红色歌谣不仅是革命年代革命友谊的见证,也是红军文化和红军精神的载体.  相似文献   

13.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高校加强红色文化教育,传承红色基因,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有效载体。将红色文化教育与现代新型传播媒介相结合,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整理、加工、提炼,让红色文化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强化红色文化教育实践环节,是增进育人效果、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百色是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和发动百色起义的地方,是红七军的发源地,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百色红色资源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百色学院应充分利用这些红色资源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5.
红色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承载了共产主义人生观、价值观的先进文化。红色文化蕴涵着巨大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拥有强大的德育功能,对当代大学生具有很好的教育与警醒作用。就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途径看,主要有: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和相关课程的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中。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高校借助于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和教育形式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在阐释“互联网+红色文化”科学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互联网+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价值,其中包括:掌握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学习需求,建立“互联网+红色文化”的育人模式,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等。目前,“互联网+红色文化”教育存在教育碎片化现象严重、教育形式比较简单、缺乏科学引导、网络运营水平不佳等问题,高校可以通过推进党团云课堂教学模式、建立多种专属传播媒介、科学有效引导网络舆情和打造网络思政工作队伍等路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17.
本文所指的红色教育是指教育主体利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伟大精神及其载体,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使受教育者受到激励和启发的活动。红色教育由于其形式多样、资源丰富、直观生动等特性,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学校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平台,成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8.
红色文化是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将其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育人价值是显著的。当前,吉林省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思政课教师队伍专业化程度有待提高、红色文化教育活动未能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等问题。高校应采取有力措施,夯实思政课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完善红色文化教育的人才培养机制,发挥网络和新媒体的传播辐射作用,深化地方领域协作增强教育吸引力。  相似文献   

19.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为适应革命的需要,曾产生了一种新的民歌样式,红色歌谣。这些歌谣具有自己的独特气质:具有革命性、战斗性和思想的先进性,以及鲜明的民族性和富有地方特色等。其历史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具有思想启蒙和教化作用;具有鼓舞红军革命斗志的功能及瓦解敌军思想的功效。珍视和传承湘西红色歌谣,已经成为当前"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中的迫切需求,我们要传承好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20.
以大别山红色文化的相关报道为语料,运用隐喻架构理论,考察报道中使用的隐喻架构类型,并分析其对大别山红色文化传播产生的影响。相关报道主要运用了人体、颜色、建筑等12种隐喻架构类型,其激活的“奉献、奋斗、献身、团结、传承”等深层架构,是媒体对大别山红色文化宣传的有效尝试。报道中隐喻架构的使用可帮助受众更深入地了解大别山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旨在为媒体与受众展开有效话语互动,增强大别山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提供话语策略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