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农田面源污染是巢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以巢湖流域万亩大圩杨柳圩为研究对象,采用入河系数法对圩内污染负荷进行估算分析。结果表明:2020年圩内污染负荷入河总量COD为175.24 t/a, NH3-N为24.99 t/a, TP为3.2 4 t/a, TN为38.49 t/a,其中农田面源污染负荷入河量COD为50.59 t/a, NH3-N为10.91 t/a, TP为1.02 t/a, TN为19.83 t/a,分别占总入河量的28.91%、43.66%、31.48%和51.52%;除圩区化肥农药利用率较低之外,沟渠水动力条件差、灌排一体、水生植物群落失衡等也是造成面源污染的重要因素;同时由于圩内净化空间与调蓄空间不足,造成大量污染在汛期随雨水泵送至外河,对周边水质造成严重影响。鉴于此,因地制宜的提出了合理的治理思路与措施,可为平原圩区的农田面源污染治理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农田污染是农业非点源污染重最主要的污染源,而土地利用方式又是影响非点源污染的关键因素。本文分别对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农田地表径流、水稻田排水、村镇地表径流和渔业养殖等6种非点源污染,采用等标污染排放法,并选取COD、NH3-H、TN和TP作为评价因子,对宁夏灵武农场的污染源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灵武农场各种污染物日排放量达到169万kg,其中COD的排放量占84.1%,6种污染源中地表径流占45.26%;TN和TP是主要污染因子,占60%以上,其中畜禽养殖污染源的TP达82.09%;若按照国标Ⅳ类水质要求,日等标总排放率将达3.28亿m3。根据灵武农场污染特点,提出了改善农村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和推进科学养殖等防治对策,实现无污染排放。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西安市境内主要河流基本情况的分析,在给定河流水功能区现状的和规划的水质目标、设计流量、污染物综合衰减系数以及水质背景条件下,采用一维水质模型核算了河流水功能区的纳污能力;在调查分析现状年河流水环境状况和污染物入河量的基础上,预测了规划年生活和工业污染物的排放量和入河量;根据计算的纳污能力和污染物入河量,提出了规划年河流水功能区的污染物入河量控制方案,为西安市河流污染治理和水资源保护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规划年黑河污染物入河削减量任务最轻,COD入河削减量均为0,氨氮入河削减量2020年为1.6 t,2030年为0.6 t。灞河最为繁重,COD入河削减量2020年达到4215.2 t;2030年达到4401.8 t;氨氮2020年入河削减量达到624.5 t;2030年达到696.8 t。  相似文献   

4.
1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污水处理的现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沿线水质污染严重。总体来看,骆马湖以南,以氨氮超标为主;骆马湖以北至东平湖水质多项超标,为Ⅳ类、V类和劣V类;海河流域全部为超V类。2000年全线废水排放量为3013亿t,入河量为2117亿t;COD排放量为9712万t,入河量为6711万t;氨氮排放总量为1319万t,入河量为916万t。2000年输水干线废水排放量为1215亿t,入河量为819亿t;COD排放量为4916万t,入河量为3316万t;氨氮排放量为417万t,入河量为311万t。为保证调水工程的顺利实施,沿线各城市需要建设大量的污水处理设施,按照《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治…  相似文献   

5.
博斯腾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2007年博斯腾湖北4县农业面源污染实测资料及博斯腾湖水质历史资料,计算了农田排渠污染物入博斯腾湖总量,并分析了博斯腾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来源、季节变化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博斯腾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产生的TN、TP和COD的总量分别为5.86万t、1.55万t、10.06万t,其中95%以上的污染物来自畜禽养殖活动和化肥的施用;流域内产生的各种污染物主要通过33条排渠进入博斯腾湖,TN、TP、COD和盐量分别占入湖总负荷量的21%、21%、24%和48%,且排放时间主要集中每年4—9月;农业面源污染加重了博斯腾湖的咸化与富营养化趋势。根据博斯腾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特点,提出了推广节水灌溉、适度开发焉耆盆地地下水资源、推广平衡施肥技术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农业面源污染作为洱海的主要污染来源,近年通过采取一系列治理措施,洱海水质得到了显著改善,但农灌沟渠的水质情况依旧不容乐观。农灌退水污染物以氮磷为主,浓度高处理难度较大。针对洱海灌区农业面源污染并结合已实施试点工程,拟使用末端拦截方法拦截污染物浓度较高的初期雨水,在末端拦截带中经过生态处理,回灌农田。一方面减少洱海污染物排入量,另一方面节约水资源量。经过测算,通过末端拦截工程,可削减COD1042.74 t/a,占总削减量的30.18%;TN削减409.95 t/a,占总削减量的53.37%;TP削减127.92 t/a,占总削减量的24.03%;NH3-N削减126.41 t/a,占总削减量的61.28%;削减污染物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后湖的水体污染特征和存在问题,改善后湖水生态环境质量,对后湖流域的水质及主要污染源的污染负荷进行了分析和核算.结果表明:后湖的主要污染源是城市径流、生活污水和水产养殖污染,城市径流和生活污水对化学需氧量的贡献率分别为46.04%、45.67%;COD、NH3-N、TN和TP的排放量均已超过相应的水环境容量,为了满足水质目标要求,需分别削减排放量58.94t、60.05、103.57t和19.99t.针对后湖流域目前存在的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问题,结合流域实际,提出了"十四五"期间实施入湖排污口排查整治、提升城镇污水系统、强化城市径流污染治理、防治农业农村污染、加强水资源保障、水生态保护修复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8.
根据2016年江苏省淮河流域片入河排污口调查及监测成果,分析了片区内入河排污口的类型、分布特征,统计了各地市及水资源分区污水量、COD、氨氮污染物排放量,并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量与总量进行了对比分析。比较了2009~2016年历年江苏省淮河流域片入河排污口COD、氨氮污染物排放量,结果表明随着水环境治理力度的不断加大,污染物排放量总体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
通过现场调研和水样分析,估算梅龙湖汇水区入湖污染负荷量,明确主要污染负荷来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水环境质量提升措施。分析结果表明:梅龙湖水体为IV类水,其中TN和TP严重超标,为中度富营养化;从上游污水处理厂出水口至湖体,污染物浓度沿程逐渐降低,总体表现为污水处理厂出水浓度新林村附近河道水样浓度国道北侧湿地出水水质梅龙湖湖体水质;农田面源污染物和污水处理厂出水是梅龙湖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其中污水处理厂出水中TN、TP、COD_(cr)和NH_3-N负荷量均占总负荷量的72%以上;通过布置"雨水蓄积装置"、厨余垃圾堆肥器、分散式人工湿地和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等,可以大幅提升梅龙湖水环境、生态环境质量,并有效削减梅龙湖汇水区入湖污染负荷量。  相似文献   

10.
浑太河流域水环境容量分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浑太河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排污口排污权最大程度优化、工业及农业合理布局,通过区域水环境容量优化配置,分区段对浑河上游主要排污口、太子河流域生活排污口的交易情况进行优化计算,采用"排污口(直排口)—子流域(支流)—流域/干流"的分配过程对陆域、入河排污口、污染源的水环境容量总量进行分配。结果表明:(1)在考虑安全余量的情况下,对流域COD、氨氮水环境容量总量进行初次分配,分配总量分别为141 343 t、13 636 t,削减量分别占污染物应削减量的44.4%、47.7%,污染物治理总投入为2.18亿元,基本上能够实现流域污染物削减50%的控制目标。(2)通过加大污水处理厂建设力度以及污水达标处理力度进行二次削减,COD、氨氮排放总量分别为208 832 t、17 177 t,分别是流域水环境容量的1.48倍、1.26倍。(3)借助流域水量调整和下泄方式转变对流域污染物最大允许排放情况进行优化控制,得到COD、氨氮的最大允许排放量分别为158 313 t、14 796 t。重新分配后的水环境容量能够保证污染物入河后的水体浓度达标。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洱海灌区的污染物排放现状和特征,对洱海灌区的污染负荷进行计算和评价,为下一步治理提供基础数据依据。结合基准年2017年的统计年鉴数据及现场查勘,对灌区内居民生活、畜禽养殖、农田面源、城镇地表径流、水土流失污染源的产生量与入湖量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基准年2017年洱海灌区污染物按污染源分入湖负荷COD 4 309.36 t·a-1,TN 1 279.24 t·a-1,TP93.28 t·a-1,NH3-N 138.81 t·a-1,除COD主要贡献来源于地表径流以外,其余三个主要污染物均主要来自农田面源;按片区分,主要入湖污染物均来自海北片区。  相似文献   

12.
淮河流域四城市结构性污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忠志  黄永生 《治淮》2005,(4):13-14
一、淮河流域排污现状分析 根据监测,2003年底淮河流域主要污染物质COD和氨氮入河排放量分别为123.2万吨和12.16万吨,分别比"十五"目标超出1.64倍和O.33倍. 2003年淮河流域一般工业用水量为55亿立方米,排放的污水量为40.8亿立方米;城镇生活用水量为23亿立方米,排放的污水量为19.3亿立方米.排放的污水中,工业污水占67.9%,生活污水占32.1%,工业污染仍然是淮河流域主要污染源.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不规则网格的MIKE 21软件包搭建了北运河水系数值模型,通过逐月参数率定及模拟过程校验,实现了对北运河流场和污染浓度场的二维数值模拟。主要结论为:2015年北运河流域COD、NH_3-N、TP和TN四项污染物负荷削减率在16.5%~43.5%之间,其中氮、磷去除效果最为显著。2015年北关拦河闸四项水质指标年均浓度较2013年有所下降,但COD、NH_3-N、TP浓度仍超出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一级B标准的1.3、2.3和2.7倍,仅TN浓度达标。因此,建议北运河流域在控制点源污染的同时,应加大雨污合流管道汛期溢流污水及雨水管道初期雨水的收集和处理,有效控制面源污染入河。  相似文献   

14.
李萌  黎小东  敖天其  郭会 《人民长江》2017,48(20):21-27
为了有效地分析巴河州河汇合口(渠县境内)以上流域非点源污染问题,应用GIS技术进行水文分析(水系提取、流域划分)以及污染源的空间分异分析。基于评估区的水环境污染现状,选取城镇居民生活污水、农村居民生活污水、城镇地表径流、集中式畜禽养殖、化肥污染五大污染源,采用源强系数法和输出系数法进行COD、TN、TP 3种污染物的流失量计算,并分析其污染负荷,。结果表明:(1)评估区的91.93%的负荷来源于为农村居民生活污水、化肥污染、和城镇居民生活污水,最主要的污染源为农村居民生活污水。(2)评估区重点治理乡镇为三汇镇。研究成果较为清晰地分析出研究区非点源污染的分布情况,指出了需要重点治理的地域和污染源。  相似文献   

15.
辽河源头区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非点源污染已成为我国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其中又以农业非点源贡献最大。为探究辽河源头区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程度,运用排污系数法估算1999-2009年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进行估算,对COD、TN、TP和氨氮的污染负荷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应用等标污染负荷法对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状态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999-2009年辽河源头区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COD,TN,TP,NH3-N平均入河总量分别为35 899.67,10 402.40,1 258.56,4 306.22t/a。从不同污染物看,TN是辽河源头区流域面源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占污染物比重的47.21%。从不同污染源分析,畜禽养殖的污染负荷比为70.56%,远远超过另外三种类型的非点源污染负荷的总和,畜禽养殖污染是辽河流域非点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农村生活源的污染负荷比为19.33%,高于种植业及水产养殖业。从流域不同地区看,梨树、公主岭、东辽、双辽4市县对流域污染贡献较大,是辽河源头区流域的主要污染区域。  相似文献   

16.
东阳 《人民长江》2018,49(14):24-33
基于污染排放负荷计算的非点源污染特征识别是开展滇池流域非点源污染控制的重要基础,并在当前流域气候变化和城镇化用地扩张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流域分布式非点源模型IMPULSE,选择2008年和2014年开展滇池流域入湖非点源污染排放负荷模拟,从负荷量和负荷组成2个方面对比分析降雨和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排放特征的影响,并比较了4种水土流失控制措施的污染负荷削减效果。结果表明:(1)2014年流域TN、TP和COD入湖排放量比2008年分别增加23.87%,29.19%和1.65%。(2)各因子对入湖非点源污染负荷的影响排序为降雨土地利用农业结构及农村人口。降雨和农业结构及农村人口的变化均使入湖非点源污染负荷增加,而以城镇用地扩张为主要特征的土地利用变化减少了入湖非点源污染负荷。(3)水土流失是流域入湖非点源污染负荷贡献率最高的污染源,2014年TN和TP入湖负荷中城市面源比重略有提升,COD入湖负荷中城市面源的比重由16.44%提高至38.63%。(4)退耕还林在3种单项措施中的负荷削减效果最好,而退耕还林和坡地改梯田组合措施的TN,TP和COD负荷削减率分别为37.20%,37.73%和11.91%。研究结果对于科学制定流域非点源污染控制策略具有重要的支撑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了使底洞沟入嘉陵江断面水质达标,通过现场勘查、资料收集和野外同步监测,构建一维非恒定流数学模型,耦合Thomas算法,对底洞沟的水环境现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构建的模型拟合精度高,计算结果可靠;底洞沟水体主要超标因子为氨氮和总磷,氨氮、总磷入河量分别为43.1、3.9 t/a;在污染源构成方面,城镇生活源对污染物入河量的贡献最大,达76.5%;在空间位置方面,上游的贡献最大,占比达92%;底洞沟的氨氮、总磷水环境容量分别为16.3、2.2 t/a。建议对流域内污水管网进行整治,提高污水接管率,减少污染负荷,使入嘉陵江断面水质稳定达标。  相似文献   

18.
马天旗  万一 《治淮》2005,(11):8-9
淮河流域是我国水资源短缺地区,人均水资源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4.随着流域人口增加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污染物入河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河流、湖泊水质污染严重.据2004年监测资料统计,淮河流域主要污染物质COD和氨氮入河排放量分别为107.68万吨和10.69万吨,分别超出淮河流域水功能区划水质目标要求的限制排污总量(COD38.20万吨/年、氨氮2.66万吨/年)的1.82倍和3.02倍;46个主要跨省河流省界断面中,符合Ⅲ类水质的断面仅占26.2%,而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高达46.9%.水污染对水功能区供水水质安全和水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9.
鄱阳湖综合水环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鄱阳湖1998~2012年水质资料及2008~2012年五河七口水文数据,对鄱阳湖污染负荷的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平水年COD、氨氮、TP入湖量分别为278 563.7 t、47 218.06 t、10 931.3 t.丰水年COD、氨氮、TP入湖量分别513 296.5 t、80 452.18 t、14095.05 t.枯水年COD、氨氮、TP入湖量分别为219 094.8 t、46051.37 t、6448.57 t;(2)污染物通过五河七口进入鄱阳湖的量占进入鄱阳湖总污染物的绝大部分;(3)干湿沉降量较五河入湖所占的比例要小得多,但大于长江倒灌入湖污染物的量;(4)不同污染物之间相比也呈现不同的规律,COD经五河入湖的比例最高的是丰水年,经长江倒灌比例最高的是枯水年;氨氮经五河入湖比例为96%,经干湿沉降的约在4%左右;TP枯水年经长江倒灌的比例为3%,其余水文典型年均只占1%.  相似文献   

20.
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及限制排污总量研究是东江源区水资源保护规划的重要工作内容.根据《江西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和《赣州市地表水功能区划》,结合东江源水质现状、污染源类型及特点,分别采用一维、二维非稳态模型和湖库均匀混合衰减模型计算源区水功能区纳污能力,核定限排总量:(1) COD和氨氮纳污能力分别为1 246. 23 t/a和103. 35 t/a;(2) COD和氨氮限排总量分别为819. 24 t/a和97. 84 t/a;(3) COD现状入河量为1 235. 40 t/a,氨氮现状入河量为1 116. 60 t/a,COD和氨氮入河量削减率分别为34. 37%和91. 89%,需削减污染物的功能区有17个,占全部功能区的比例为94%.东江源区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削减量较大的是寻乌水寻乌保留区,污染源为矿坑迹地,寻乌和定南城区河段的工业污染也较为严重,源区内2个工业用水区均需大幅削减排污量.研究成果可对东江源区水污染防治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