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胃痛属于现代医学的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炎等范围。胃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证,俗称胃脘痛或心脘痛。  相似文献   

2.
李寿山 《中医杂志》1990,31(2):14-15
胃脘痛系泛指上腹部痛而言,脘者即上腹部近心窝处上下左右是也。盖贲门为上脘,幽门为下脘,上下脘之间为中脘,此三脘部通称为胃脘.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当胃体充盈之时其  相似文献   

3.
胃脘痛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证的病证。证之临床,与现代医学之消化系溃疡、急慢性胃肠炎、胃粘膜脱垂症等病相类似。历代医家对此病多有论述:《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提出“平以辛凉,佐以苦甘,以甘缓之,以酸泻之”的治疗方法;明·张介宾又体会到胃脘...  相似文献   

4.
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证。《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曰 :“胃病者腹胀 ,胃脘当心而痛。”胃为五脏六腑之大源 ,主受纳腐熟水谷 ,各种原因皆能引起胃受纳腐熟之功能失常 ,胃失和降而发生疼痛 ,究其原因尤以饮食不节 ,情志不遂关系最为密切。其临床症状较为复杂 ,痛时可牵连胁背 ,或兼见胸脘痞闷 ,恶心呕吐 ,便血 ,呕血。现代医学的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均与此有联系。大凡治疗胃脘痛根据具体病机分别采用温清、消补、祛邪、理气的方法 ,但往往因用药选用失当 ,而引起它症出现。以下是笔者治疗胃脘…  相似文献   

5.
胃脘痛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易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证,多见于急性和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痉挛、胃下垂、胃粘膜脱垂症和胃神经官能症。确诊需采取胃镜检查或病理检查,结合临床综合分析。胃为多气多血之腑,病则气滞血瘀,不通则痛。据《中医内科学》第七版教材,胃脘痛分型为:(1)寒邪客胃;(2)饮食停滞;(3)肝气犯胃;(4)肝胃郁热;(5)  相似文献   

6.
浅谈治胃脘痛三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胃脘痛,又称胃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证。笔者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多年,以疏肝和胃、健脾和胃、补肾和胃三种方法治疗胃脘痛,取得很好的疗效,现探讨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7.
胃痛辨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杰良  黎忠民 《光明中医》2008,23(12):2017-2017
胃痛,又称胃脘痛,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证,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近年其发病率亦呈增多趋势。但由于胃上近心肺,下邻胰肠,左有脾脏,右傍肝胆。故常因胃外疾病波及,每见貌似胃痛之证,临床易致误诊。为此,略抒管见,以资鉴别。  相似文献   

8.
慢性胃炎是以上腹胀满或疼痛为主要临床症状,属于中医学“胃痞”、“胃痛”的范畴。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证。古方记载之心痛常指胃痛而言,如《医学正传》说:“古方九种心痛,详其所由,皆在胃脘,而不在于心”。就是很好的说明。  相似文献   

9.
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的病证,常见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神经官能症等。刘惠武主任医师根据不同病机采取相应治则,在治疗胃阴虚型胃痛时选用香砂益胃汤,取得了良好疗效,举一例验案进行了佐证。  相似文献   

10.
胃脘痛的食疗与中药验方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胃脘痛又称胃痛,以胃脘部近心窝处发生疼痛为证候的病证,包括西医的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下垂等病。胃脘痛可分在上脘、在中脘、在下脘的不同。疼痛的性质可有胀痛、刺痛、隐痛、灼痛、绞痛、闷痛。疼痛的时间可为持续性、阵发性。疼痛对按压的反应有喜按、拒按,甚至可有反跳痛。伴  相似文献   

11.
胃脘痛是临床常见脾胃病,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要症状,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潘洋教授认为胃脘痛多由外感寒邪、内伤饮食、情志失调及久病失治误治所致,临床常用散寒和胃、运消和胃、清化和胃、温阳和胃、疏肝和胃及散瘀和胃等方法治疗。该文主要总结潘洋教授运用和法治疗胃脘痛临证经验,并附医案1则。  相似文献   

12.
胃脘痛又称胃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证.笔者把张仲景辨治胃脘痛诸法浅谈于后,并略述己见,供学者参考.  相似文献   

13.
慢性胃炎,多属中医学“胃痞”、“胃痛”的范畴。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证。 本病的发生主要与饮食失调,情志所伤,感受邪气,脾胃虚弱,药物刺激等因素有关,病位在胃,与肝脾两脏关系甚密。病之初起多以湿热阻滞,气郁不畅为主,病久则脾胃气阴受损,或脾气虚弱,或胃阴  相似文献   

14.
胃脘痛的辩证施护甘字胃脘痛为临床常见病,以胃脘部近心窝处发生疼痛为主症。现代医学中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胃癌、胃肠神经官能症等多见此症。笔者在临床中配合医生的辨证论治,对病者进行辨证施护,收到较好疗效,现将体会简介如下。根据胃脘痛发生的病...  相似文献   

15.
<正> 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病证之一。泛指上腹部疼痛而言。脘即上腹部近心窝处上下左右。盖贲门为上脘,幽门为下脘,上下脘之间为中脘,此三脘通称胃脘。临床各医家对胃脘痛的分型与论治备抒己见。李氏将其分为虚实两大类,虚者常挟寒邪,实者由肝郁而致。唐氏将其分为胃热阴虚、睥胃虚寒、寒热错杂三型。而董氏将其概括为三期十证七兼证。即在气、在血、在虚三期,胃气壅滞等十证,寒凝、气滞等七兼证。我们自1989年以来,治胃脘痛患者400余例。综合分析,将其分为五型。并自拟“固本缓急汤”为主方,各型随证加减,临床效果颇佳,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王林玉  范翼湘 《光明中医》2009,24(11):2170-2171
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病,以上腹胃脘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症,痛甚时牵连胁背或兼见神疲乏力、胃脘部胀闷不适、纳差、恶心呕吐、嗳气、泛酸、大便溏薄或便秘,甚则呕血便血等。中医胃脘痛包括了现代医学急慢性胃炎、食管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官能症、胃下垂、胆囊炎、胆道蛔虫症、消化道息肉等。  相似文献   

17.
胃脘痛辨治     
胃脘痛又称胃痛,以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证。古代文献称之为“心下痛”、“胃心痛”、“胸腹痛”等等。多由情志不舒、饮食失调、寒邪外侵等因素而致,病理关键在脾胃升降失常、气血瘀滞不畅,不通则痛。治疗上则以“通”为法,理气和胃而止痛。临床多见于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癌、胃神经官能症、胃下垂等疾病。病因病机胃居于中焦,通过经脉与脾相连,合称“后  相似文献   

18.
<正>1概述慢性胃炎属于中医学"胃脘痛","痞满"等范畴,多以上腹胃脘近心窝处疼痛,或但满而不痛、嗳气、餐后饱胀尤甚等为主要症状。如在《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曰:"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仲景《伤寒论》"心下痞按之濡"或"正在心下,按之则痛"等皆指胃脘部而云。再如《外台秘要·心痛方》说:"足阳明为胃之经,气虚逆乘心而痛,其状腹胀归于心病痛甚,谓之心痛也,"此指心痛即是胃脘痛。临床多伴有胃脘  相似文献   

19.
针刺治疗胃脘痛6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仁芬 《新中医》1997,29(9):24-25
针刺治疗胃脘痛66例黄仁芬主题词胃脘痛/针灸疗法胃脘痛是以胃脘部近心窝处常发生疼痛为主症。古称心痛,心腹痛。民间称谓“肝胃气痛”。多由忧思郁结,肝木横逆犯胃或饮食劳倦,损伤脾胃,致脾不健运,胃失和降,即发生疼痛。笔者在临床上用针灸治疗胃脘痛66例,...  相似文献   

20.
丁喜艳  刘顺益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11):1793-1793
1病名沿革胃痛,又名"胃脘痛",是指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此病名最早记载于《内经》。《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云"胃病者,腹胀,胃脘当心而痛"。唐宋以前文献多把胃脘痛和属于心经本身病变的心痛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