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抱伦金矿主要产于志留统陀烈组千枚岩中,受NNW向构造破碎带控制,金矿化以含金石英脉型为主。对抱伦金矿成矿地质特征与成矿地质条件作了详尽分析,发现矿区东西向及北东向构造带叠加复合构成区域基本构造格局,为成矿提供了地质背景。具有压扭性特征的北北西向断裂破碎带和豪岗岭背斜控制了矿体的空间分布和产状特征。  相似文献   

2.
念扎金矿位于冈底斯铜(钼)成矿带南部,产于强片理化及褪色蚀变超基性岩片与燕山期石英闪长岩体的接触边部。矿体主要赋存于含矿构造带蚀变破碎带,多呈脉状产出,厚度较稳定且矿化较均匀,矿区内地质构造复杂,矿体空间展布及富化主要受控于NW向断裂,NE向断裂则主要为破矿构造,矿区内褐铁矿化、硅化、碳酸盐化与矿化呈正相关。本文通过对矿床成矿背景及成矿规律的总结,表明矿化主要受地层岩性(围岩)、构造及围岩蚀变控制,属于构造蚀变型金矿床,并提出各含矿带深部、倾向延伸部分及石英脉集中地段找矿潜力较大,可为相似成矿条件矿段的地质勘查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托乎木台金矿区位于阿勒泰山南缘多金属成矿带的西段,额尔齐斯挤压带的北侧,矿区含矿地层主要是中元古代苏普特岩群,矿体与构造有密切关系,矿体赋存与蚀变破碎带中,呈脉状分布,品位1.40~2.79g/t。具硅化、褐铁矿化(黄铁矿化)的绢云母千枚岩带为区内重要的含矿层位,北西—南东向展布的剪切带是成矿的有利部位。初步认为托乎木台金矿区是石英脉型金矿、破碎蚀变带型金矿。  相似文献   

4.
夏乌日塔多金属矿床位于柴达木盆地东北缘希里沟盆地南侧山区,为新发现的小型多金属矿床。在论述该矿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矿床成因。研究表明:(1)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属西域板块(Ⅰ)中赛什腾—锡铁山—哇洪山新元古代—早古生代缝合带(Ⅰ8),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强烈,变质作用普遍;(2)矿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寒武系—奥陶系滩间山群变火山岩组(∈OT_1),区内岩浆岩较发育,主要出露于矿区东南一带,主要为中酸性岩类,矿区脉岩较发育,主要有闪长岩脉、石英闪长岩脉、花岗岩脉、钾长花岗岩脉及石英脉等,矿区变质作用较为强烈,变质岩体可分为区域变质岩、动力变质岩、接触变质岩;(3)矿区内的构造形式主要表现为脆性断裂和韧性剪切带,NW向断裂构造最为发育,韧性剪切带走向与断裂一致,地层多为单斜层状产出,局部见有向形构造发育;(4)矿区矿化带严格受NW向构造破碎带控制,矿化体赋存于构造破碎带中岩石蚀变较强的靡棱岩或石英脉中;(5)区内矿床经过了成岩期、热液矿化期、氧化期等3个成矿阶段,成因类型为受韧性剪切带和脆性断裂转换带控制的中—低温热液-构造蚀变岩型多金属矿。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矿区找矿前景,认为与矿区韧—脆性断裂构造、矿化蚀变复合的化探异常以及与已圈定的矿化带、矿化体的走向及倾向复合的物探激电异常地段为主要的找矿方向,特别是M#2矿体深部找矿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5.
花鱼岭铅锌铜矿主要矿体受3种成矿构造控制:构造脉型成矿构造、构造角砾岩型成矿构造和层间破碎带型成矿构造。1)构造脉型成矿构造为NE向F1断裂早期活动的张性构造和NE向F2张性断裂,分别控制花鱼岭南段脉状铅锌矿体及东段脉状铜矿体;2)构造角砾岩型成矿构造为NE向F1断裂晚期活动的走滑花状构造,控制花鱼岭南段和南坡的角砾状铅锌矿体;3)层间破碎带型成矿构造为层间滑动构造,控制花鱼岭山顶似层状铅锌矿体。基于对该区铅锌铜矿床成矿构造特征及控矿构造成因探讨的研究,对花鱼岭铅锌铜矿床各类矿体的成矿远景做出了评估。  相似文献   

6.
在野外地质工作的基础上,综述了阳西县庆东金矿的地质特征,探讨了矿区的找矿方向。阳西县庆东金矿地层为寒武系八村群。矿区断裂构造发育,属于一个向南撒开、向北东收敛的张扭性帚状构造体系,金矿体主要赋存于帚状构造断裂硅化破碎带内,属破碎蚀变带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大浩山地区区域地质背景及主要金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认为区内震旦系莲沱组含金较高,为金成矿提供一定的物源;矿区金矿化类型为破碎带蚀变岩型、含金石英脉型金矿;震旦系莲沱组为一套磨拉石堆积及火山碎屑沉积,其地层岩性对区内金成矿具专属性;该区的NE向区域性大断裂控制着矿床定位,旁侧派生的近EW向次级构造控制矿体产出,次级裂隙带、后期构造叠加与岩体外接触带联合控制金矿化富集。  相似文献   

8.
滑板溪金锑多金属矿地处湖南安化境内,位于雪峰山弧形构造带上段北西边缘,地处著名的湘西多金属成矿带西南部。结合矿区最新地质工作成果,分析了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并对区内控矿因素、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1)矿(化)体主要赋存于奥陶系下统宁国组灰绿色条带状板岩、粉砂质板岩组合的浅变质岩体中,多呈脉状、薄层状、浸染状产出,分带明显;(2)矿化蚀变作用强烈,细脉状硅化、退色化及黄铁矿化与矿化关系密切;(3)矿床多分布于区域性大断裂旁侧的次级断裂交汇处,受NE向断裂控制作用明显,并受地层岩性、断裂构造等因素共同控制,属中—低温热液充填改造型矿床;(4)矿体主要产于蚀变破碎带内,成矿方式以矿体(脉)沿断裂破碎带和裂隙充填为主,含矿断裂破碎带尤为发育。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从地层、构造、蚀变、化探原生晕异常等方面分析了综合控矿特征及矿化特征,认为矿区构造交汇部位、NE向断裂、硅化脉破碎带、蚀变地段、地表出露的金属氧化物(如锑华)及其硫化物(毒砂)为有利的找矿标志;矿区W—NW向深部及1~#、2~#矿脉外围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值得进一步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9.
挖金沟金矿具有与梭罗沟沟金矿相同的成矿地质背景,金矿体赋存于上三叠统曲嘎寺组二段变质砂岩和凝灰质板岩中,矿体受2条近EW向断裂破碎带控制,呈脉状产出。详细分析了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认为该矿床成因类型为构造热液蚀变型,找矿标志以褐红色断裂破碎带和一套碎屑岩建造为主。  相似文献   

10.
辽宁五龙金矿为一大型石英脉型矿床,主要为断裂构造控矿,矿体赋存于近SN、NW向断裂组成的格子状构造中。在分析该矿区成矿地质条件、矿体地质特征的基础上,讨论了矿体定位特征和矿化富集规律,建立了矿体的空间产状模型,并对找矿前景进行了预测,为区内找矿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樊炳良  冯德新  白涛 《现代矿业》2018,34(11):35-40
母拉同矿床大地构造位置处于班公湖-怒江蛇绿混杂岩带北东侧边界处,属三江成矿带中北段,区内成矿地质条件良好。分别从地层、构造、岩浆岩、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等方面总结了矿区成矿地质背景,分析了水系沉积物异常特征及岩石地球化学剖面特征,总结了矿床控矿因素。研究表明:①母拉同铅锌矿床具有良好的找矿潜力,区内NW向2组次级断裂破碎带的交汇部位为主要的容矿空间;②成矿有利地段具有明显的Ag、As、Cu、Pb、Sb、Sn等元素异常组合,且异常浓集中心较为突出;③成矿物质来源与超基性岩块无明显的成因联系,而与中酸性闪长玢岩脉存在成因关系;④硅化、褐铁矿化为矿区重要的间接找矿标志,地表铅锌矿(化)体露头、褐铁矿带为矿区的直接找矿标志;⑤矿石以侵染状、脉状为主,团块状、角砾状矿石主要分布于破碎带中。上述分析对于进一步在班公湖-怒江蛇绿混杂岩带东段寻找铜、铅、锌等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丹巴磨子沟金矿区的地质构造总体是以热穹窿所形成铜炉房背斜为主,核部主要为一套成矿的炭质千枚岩层。岩浆岩、变质变形带及构造联合控制矿体的形成,区内顺层韧性剪切高应力带与破碎带广泛发育。主要储矿构造是在一组雁列式排布的北东南西向构造及近东西向发育的次级断裂,以矿化石英脉的形式展布。由于炭质千枚岩层对金有吸附作用,矿化石英脉中所带的矿化热液在通过炭质千枚岩层时,致使金滞留富集,而形成囊状、透镜状、似层状金矿体。本区的赋矿岩石、矿化形成阶段、矿物组合及元素组成,均可与穆龙套型金矿床进行对比,具有了穆龙套金矿典型地质特征,成矿前景在深部及矿区外围都会有一定的规模。  相似文献   

13.
1048金矿属破碎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金矿床,矿床(体)严格受构造断裂控制,已发现的金矿(化)体都赋存于北西向及北东向破碎蚀变带中,金矿(化)体呈脉状、透镜状,沿走向、倾向厚度及品位变化较大,金品位(0.80~22.49)×10-6。主要矿石类型有破碎蚀变岩型及石英脉型,构造、蚀变岩及石英脉是主要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4.
祁雨沟金矿区蚀变岩型金矿床是一种由石英脉型矿床向蚀变岩型矿床的过渡类型,金矿体主要由一组北东向蚀变构造破碎带控制,成矿区主要位于北西向古构造与北东向控矿构造的交汇部位。本文根据矿床地质特征,提出了找矿方向及找矿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乌宗布拉克金矿床的地质概况:大地构造位置、矿区地质特征、矿体特征、围岩、矿石质量等,并为以后的找矿工作提出了合理的建议。通过野外考察及室内分析,得出了如下主要结论: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成矿有利地段,该金矿属于断裂破碎带有关的含金石英脉型及蚀变岩型金矿,金矿脉主要产于石英脉中,并受北西向次级断裂破碎带控制。矿体为脉状、透镜状,具一定的规模,连续性好,属稳定矿体,矿石品位变化不大。通过采样可知,4个金矿体中,L4号金矿体资源量可大幅度增加,具有很好的资源前景,其余3个矿体为非矿体。  相似文献   

16.
唐家沟金矿位于胶东牟平—乳山金矿带西南段,自20世纪80年代、历经数次勘查工作至今。矿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下元古界荆山群变质岩及新生界第四系,构造以古元古代褶皱构造和中生代断裂构造为主,其中含金矿化蚀变带受NNE向、NE向、近EW向断裂控制。主要控矿构造呈NNE向、近EW向展布,矿石类型主要为黄铁矿化石英脉、黄铁矿化花岗质碎裂岩和黄铁矿化大理岩;多呈细脉、网脉状、浸染状蚀变岩型夹石英脉型金矿石分布,预示着深部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7.
鲁马金矿区位于加里曼丹重要的金成矿区带内,区内广泛发育第三系火山岩系,第三纪中—酸性侵入岩活动强烈,NW向断裂构造发育。在分析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元素共生组合规律以及1∶50 000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圈定了Au-BiMo-W、Ni-Cr-As-Sb 2个水系沉积物综合异常带。分析表明:(1)Au-Bi-Mo-W综合异常带以Au为主,具有10处浓集中心,Au异常具有强度高、规模大、连续性好、浓度分带清楚、高值点及浓集中心众多等特点;(2)浓集中心主要分布于鲁马山附近,在多个浓集中心附近发现有砂金矿点和蚀变矿化带,矿区具备寻找残坡积型砂金矿、河流冲积型砂金矿和石英脉型金矿的良好前景,值得进一步开展地质勘查工作。  相似文献   

18.
湖北省麻城市雷氏祠金矿区位于大别中间隆起带大崎山穹窿的北东缘,金矿体呈透镜状或脉状受北西向和北东向断裂构造所控制,矿石类型为石英脉型和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石,金矿化分布不均匀,金矿化与密集的网脉状石英细脉密切相关,蚀变强度与金矿化呈正相关关系;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成矿流体为中低温(139.6~250.1℃)、低盐度(13~19 wt%)流体,密度约为0.94~0.97 g/cm~3,成矿压力约为26.06~28.38 MPa,成矿深度约为2.19~2.61 km,属于中深成构造环境;Ⅱ号矿化体和Ⅲ号金银矿体深部具备较好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9.
普朗铜矿是位于"三江"成矿带上的大型斑岩型铜矿床,矿区外围东部发育大脉状铜矿,与斑岩型铜矿特征有所区别。矿体赋矿围岩为石英二长斑岩及石英闪长玢岩,矿化多产自NW向断裂、裂隙带及次生节理裂隙中,构造控制作用明显。硅化、黑云母化及绢英岩化与矿化富集关系密切。大脉状矿体赋存于矿区主斑岩体的绢英岩化带内,呈脉状产出,走向变化较大但厚度较稳定,成矿物质源自侧向主岩体中心相的石英二长斑岩,属中—低温热液脉型铜矿。在分析矿区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详细讨论了矿床成因及找矿方向,认为矿区东矿段深部及构造交汇部位找矿前景较好,是矿区东部大脉状铜矿床的有利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20.
柴水沟西金矿是一座产出于寒武纪—奥陶纪滩间山群地层建造中蚀变破碎带内的热液型金矿床。为进一步指导矿区找矿工作,在分析区内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控矿因素、找矿标志及找矿方向进行了详细探讨。结果表明:1区内矿化受寒武纪—奥陶纪滩间山群地层、蚀变破碎带构造、斜长花岗岩等因素的控制,矿(化)体的空间展布及形态、规模严格受EW、NEE向断层构造破碎蚀变带的控制而呈脉状、透镜状产出;2寒武纪—奥陶纪滩间山群地层建造-破碎带构造-矿化露头、围岩蚀变组合-地球化学异常组合为研究区有效的找矿标志组合。分析表明,研究区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加强"探边、摸底、扫盲"工作,有望取得找矿勘查工作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