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孤独症儿童父母的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现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使用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量表,对96例孤独症儿童父母和90例健康儿童父母进行对照研究。通过t检验和多元回归对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研究组的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总分,因子1、2、3、4、5分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总分受家长抑郁情绪及儿童社会交往因子的影响;因子1受家长抑郁情绪、儿童社会交往、生活自理及躯体运动因子的影响;因子2受孤独症的严重程度、儿童感觉、语言障碍及儿童性别的影响。 结论 孤独症儿童父母在子女教育方面存在显著问题。家长抑郁情绪、儿童的社交、行为、感觉、语言障碍及儿童的性别对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构成影响,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家长的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与小学生自我意识之间的关系,为探讨父母教育子女的有效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量表(PLOC)和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PHCSS),对太原市993名小学生及其家长进行测查分析与评价.结果 PLOC各因子均与PHCSS的总分呈负相关(P值均<0.05),并且与各个分量表(智力、合群、幸福满足感)得分呈负相关(P值均<0.05).结论 自我意识偏异儿童的父母在教育子女方面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3.
研究小学生社会退缩性行为与家长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之间的关系,为探讨父母教育子女的有效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家长用)和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量表,对锦州市2所小学共835名学生家长进行调查分析与评价,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小学生社会退缩性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7.01%,其中男生为16.43%,女生为17.58%,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2.0,P<0.01).男生退缩性行为与教育成效、子女对父母生活的控制、父母对子女行为的控制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76,0.176,0.129,P值均<0.01);女生退缩性行为与教育成效、父母对命运/机遇的信念、父母对子女行为控制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59,0.108,0.165,P值均<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小学生社会退缩性行为与教育成效、子女对父母生活的控制、父母对子女行为的控制、独生情况及性别均呈线性回归关系(R2=0.16,F=20.03,P<0.01).结论 社会退缩性行为问题儿童家长在子女教育态度方面存在问题.应纠正问题儿童家长教育态度,并提供有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4.
影响学龄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学龄儿童自我意识发展与父母教育心理之间特定的联系,以便有针对性地提出培训计划和干预措施。[方法]选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量表(Parenting.Locus and Control scale,PLOC),为629名学龄儿童及其家长进行了测查分析与评价。【结果】自我意识偏离儿童的父母在教育引导子女方面存在一定的心理偏颇,主要反映在不能认识或实现其对子女教育成效和对子女行为控制两方面(P〈0.01)。【结论】学龄儿童自我意识发展和心理健康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与中学生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揭示当代中学生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和应对方式的特点,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量表和应付方式问卷,对某市初一至高二五个年级共计631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不同性别中学生家长的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无差异。(2)中学生采用的应对方式依次是求助、解决问题、退避、幻想、合理化、自责:女生比男生更多使用求助的方式,男生比女生更多使用合理化的方式,应对方式在年级变量上无显著差异。(3)中学生的应对方式与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量表中的教育成效、子女的控制和父母的控制因子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结论中学生的应对方式在不同程度上受家长教育心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学习障碍儿童的精神运动能力和控制源特征,为改善和矫治儿童学习障碍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筛选安宁市某小学四、五年级的学习障碍儿童58名为学习障碍组,并随机选取与学习障碍儿童同年龄、同性别、同班级的非学习障碍儿童60名为对照组.采用津医精神运动能力测验和儿童控制知觉多维度测查表对两组儿童进行测评.采用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量表对两组儿童的父母进行测评.结果 学习障碍组儿童精神运动成套测验的分数较低.在儿童控制知觉多维度测查中,学习障碍组儿童在认知方面有势力他人控制的得分较高,而内部控制得分较低;在社交方面有势力他人控制和未知方控制的得分较高;在躯体方面未知方控制的得分较高.学习障碍组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量表中的教育成效、父母的责任和父母对子女的控制得分较高.结论 学习障碍儿童的精神运动能力较差,控制源多倾向于有势力他人控制和未知方控制;学习障碍儿童父母的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多倾向于外控,在教育子女方面存在较多问题.  相似文献   

7.
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与学龄儿童自我意识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身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状态的知觉和主观评价.自我意识歪曲或障碍,常常是导致人格异常和人格障碍的重要原因.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是家长教育子女的心理与行为长期发挥作用的一种心理力量.为了探讨父母心理控制源对学龄期--这一儿童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重要阶段的作用,我们进行了本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抽动障碍(TicDisorder,TD)儿童的父母教育子女方式的特点及其与TD儿童行为问题的关系。方法:选用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量表(PLOC)、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PSQ)分别对32例TD及正常儿童进行评定。结果:TD儿童的父母在PLOC量表中教育成效、父母的责任、父母对子女行为控制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PLOC的某些因素与TD儿童行为问题存在相关关系。结论:TD儿童的父母教育子女方式方面存在问题,并与TD儿童行为问题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与学龄儿童自我意识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身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状态的知觉和主观评价。自我意识歪曲或障碍,常常是导致人格异常和人格障碍的重要原因。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是家长教育子女的心理与行为长期发挥作用的一种心理力量。为了探讨父母心理控制源对学龄期——这一儿童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重要阶段的作用,我们进行了本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孤独症儿童父母的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变化及与儿童干预成效的关系。方法 对在2009年1月-2011年12月确诊的40名孤独症儿童及其父母80名分别进行孤独症行为量表(ABC)、儿 童 期 孤 独 症 评 定 量 表(CARS)、子女教育心 理 控 制 源 量 表(PLOC)的评估,并在2014年12月-2015年3月期间对上述儿童及其家长进行复评。结果 孤独症儿童ABC、CARS复评得分明显低于初评得分(P<0.01);父、母PLOC初评、复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父PLOC总分、因子5与儿童ABC、CARS变化有相关性,母PLOC总分、因子1、因子5与儿童ABC、CARS变化有相关性。结论 孤独症儿童阶段性干预成效显著,但是孤独症儿童父母在教育子女方面仍然存在显著问题,并对干预成效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1.
儿童单纯性肥胖与心理行为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儿童单纯性肥胖与心理行为的关系以及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 父母问卷及自制的一般情况问卷对 100例肥胖儿童和 200例正常儿童进行测查, 研究其行为问题并加以比较。结果: 肥胖组行为问题发生率 37. 00%, 高于对照组的 14.50% (χ2 =19.668, P<0 .01), 且随着肥胖程度的增加, 发生的频率和种类也相应增多。肥胖组与对照组各行为因子进行比较, 4~5岁男童组不成熟因子、分裂样因子的差异有显著性 (P<0 .05); 4~5岁女童组肥胖因子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0 .01); 6 ~11岁男童组强迫性因子、体诉因子、违纪因子的差异有显著性 (P<0. 05), 攻击因子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0. 01); 6~11岁女童组性问题因子、违纪因子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0. 01)。结论: 单纯性肥胖儿童较正常儿童存在更多的行为问题, 应根据肥胖儿童的行为特征, 制定行为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哮喘儿童用药依从性与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的关系,分析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以采取相应对策,更好的提高治疗依从性。方法 2013年9月-2013年12月期间于某院门诊就诊的6~11岁儿童209名,根据自行编制的哮喘儿童用药依从性家长问卷分为依从组、非依从组,用t检验、秩和检验和χ2检验分析用药依从性与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各因子、年龄、性别、病程、认知、吸入技术等的关系,进一步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用药依从性的主要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病程、家庭收入、主要照顾者文化程度、父母认知、吸入技术掌握情况、峰流速仪的使用、担心副作用、发作次数、急诊次数和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5个因子在内的15个指标,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母认知、子女对父母生活的控制、父母对子女行为的控制是进入回归方程的因素(P0.05)。结论父母对哮喘认知的水平和对患儿行为的管理对提高用药依从性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应加强哮喘儿童家庭的心理社会支持,采取更有效的父母管理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6~11岁原发性遗尿症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心理干预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选取本院自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72例6~11岁原发性遗尿症儿童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到本院做健康体检的82例6~11岁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测量心理行为问题,并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收集儿童和家庭的一般资料,比较两组儿童CBCL各因子得分,分析影响原发性遗尿症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相关因素。结果 对于男童,除多动和违纪两个因子外,观察组其他因子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于女童,除分裂症、多动和违纪三个因子外,观察组其他因子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BCL行为问题检出率(34.72%)明显高于对照组(7.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541,P=0.021)。年龄越大、父母关系越差、由老人或保姆抚养的遗尿症儿童,CBCL总分越高,提示存在的心理行为问题越严重。而父母文化程度高、家庭主要管教方式为民主型或混合型的遗尿症儿童,CBCL总分越低,是保护因素。结论 6~11岁原发性遗尿症儿童存在抑郁、社交退缩等不良心理行为问题,与年龄和父母文化程度等具有相关性,应结合相关因素,采取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等措施加强其心理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山东省某农村地区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儿童行为问题的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样本,用长处与困难量表对山东省某农村地区909名5~13岁小学生家长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了解小学生行为问题。结果困难总分、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注意不能、同伴关系问题和社会行为异常检出率分别为12.0%、10.7%、10.6%、13.6%、46.5%、16.0%。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情感虐待、儿童学习成绩差、过度反应和敌意的亲职教育方式与困难总分呈正相关,积极亲子互动与困难总分呈负相关;积极亲子互动与良好社会行为得分呈正相关,家长支持体罚态度得分与良好社会行为得分呈负相关。结论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率较高,应当加强改善父母的教育方式,降低儿童虐待事件的发生,将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纳为重点干预对象。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抽动障碍(TD)儿童与正常儿童父母的亲职压力差异,探讨不同类型TD儿童父母亲职压力的差异,为TD儿童的科学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亲职压力简表(PSI-SF)对103例TD患儿父母与110例正常儿童父母进行调查,分析不同类型TD儿童父母PSI-SF各得分差异。结果 TD儿童父母亲职压力总分为91.54±21.82,达到亲职压力量表阳性结果(高于90分)的有84例,占81.55%。不同类型TD儿童父母亲职压力特点不同:短暂性抽动障碍(TTD)儿童父母亲职压力总分、亲职困扰分量表分、亲子互动失调(PCDI)分量表得分与正常儿童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困难儿童得分皆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慢性抽动障碍(CTD)及Tourette's综合征(TS)儿童父母亲职压力特点类似,其总分、亲职困扰、亲子互动失调分量表分以及困难儿童分量表分均高于正常儿童父母(P<0.05)。结论 TTD儿童父母亲职压力水平较低,主要压力源为患儿的特质和行为问题。与前者对比,CTD及Tourette's 综合征儿童父母普遍存在较高水平的亲职压力,主要压力源为困难儿童及亲子互动失调方面,需针对不同类型TD进行个体化心理健康教育或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16.
This study assessed parenting satisfaction and efficacy in 53 parents of children with diabetes and 39 parents of physically healthy children. In addi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ing self-esteem and perceptions of child behavior, child age, disease duration, and metabolic control were examined. Parents of children with diabetes reported significantly lower levels of parenting satisfaction and efficacy compared to parents of healthy children, and their negative parental cognitions are most influenced by perceptions of more internalizing child problems, shorter diabetes duration, and poorer metabolic control. Parenting self-esteem was significantly inversely correlated with both internalizing and externalizing child behavior problems for patents of healthy children. The clinical implications of poor parental cognitions and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are highligh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