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月水量平衡模型比较分析及其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筒要介绍新安江月水量模型、比利时水量模型和两参数月水量平衡模型基础上,选择长江流域的赣江和汉江的20个小流域作为地3种月水量平衡模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参数模型要优于其它两个模型。利用两参数月水量模型分析气候变化对江江流域水文变量影响,分析结果显示:径流对降雨的敏感性远大于对气温的敏感性,年径流量、汛期径流量、枯水期径流量、年最大月径流量对气候变化极为敏感,最后评估了异常对赣江流域水资源的  相似文献   

2.
通过构建北江流域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以北江流域13个雨量站10年逐月降水量及北江流域干流石角水文站同步逐月流量数据为输入条件进行水文模型参数率定,应用气候情景设置方法研究了北江流域在降水和气温等不同气候变化条件下径流量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气温变化1℃对年径流量及其年内分配的影响变化均在1%以内。降水量变化对年径流量影响十分显著,降水量变化10%对年径流量的影响变化可达到15%,而对径流年内分配的影响变化在1%以内,影响较小。随着气温下降和降水量的增加,枯季径流量占年内分配比例均有所上升,枯水期来水量提高,有利于流域城乡供水安全和生态用水安全。  相似文献   

3.
利用乌鲁木齐河1957-2009年的径流、气温、降水逐月资料,分析乌鲁木齐河上游出山口年径流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乌鲁木齐河上游出山口径流的年际变化相对稳定,但年内分配极不平衡,其中夏季径流量最大,约占全年的61.8%,其他各月径流量只占全年的38.2%;从汛期和枯期来看,乌鲁木齐河上游汛期和枯水期径流量相差较大;2近50年来,随着乌鲁木齐河上游流域出现明显的升温趋势,流域内降水呈减少的趋势;从径流年际变化的分析来看,随着乌鲁木齐河上游流域来水的增加,降水和气温的变化显著。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昭平台水库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和径流量的计算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流域天然径流量来自于降水量;降水量和径流量时空分布规律基本一致,降水量越大,地表径流越多,反之,降水量越小,地表径流越小;降水量和天然径流量年内分配很不均衡,主要集中在汛期6~9月份;降水量和天然径流量年际变化非常大。因此,根据流域天然径流量的分布特性,对昭平台水库水量进行优化调度,增加水资源可利用量,实现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使其发挥更大的效益。  相似文献   

5.
将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模型应用于汾河(运城段)的径流模拟,以期为流域水资源管理、优化配置提供科学依据。首先,分析模型对研究区域的适用性,并在现有资料基础上对流域径流进行模拟研究,从时间、空间两个方面共同诠释了流域内径流与降水的关系;其次,根据流域未来气候可能变化,由增量情景法设定了不同气候情景,模拟未来气候情景下径流的变化趋势以及径流量的年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域内径流在时空分布上均与降水量分布吻合;②研究区域内径流量变化与气温变化呈负相关关系,与降水量变化呈正相关关系,且降水量变化对研究区域径流量产生的影响比温度变化产生的影响大;③径流量的年内分布呈季节性特点,汛期(7—10月份)最大,枯水期(11月至翌年3月份)最小;④未来气候变化趋势下,研究区域径流量将呈相应增加趋势,在气温升高0.5℃和降水量增加10%的情景下,河津水文站的径流量将增加1.29 亿m3。  相似文献   

6.
武江流域气象要素变化及对径流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武江流域1959-2006年月均气象要素(降水量、气温、蒸发量、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及水文资料,采用Mann-Kendall法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流域近50年来气象要素变化趋势及其与径流之间的关系;运用非线性回归模型计算并分析了降雨和蒸发对流域径流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近50年来,流域降雨量、气温呈上升趋势,而蒸发量、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则呈下降趋势;降雨与径流有较好的线性关系且与径流关联度最大,是径流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武江流域径流对降雨变化的响应较气温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气候变化和异常对水资源影响的评价方法有很多种,本项研究采用概念性水文模型模拟和假定气候情景推算径流变化法,分析气候变化对丹江口水库径流的影响,即利用不同的GCMs模型模拟丹江口水库上游的月降水和气温序列,并通过Delta变化作为汉江流域半分布式两参数月水量平衡模型的输入,用以模拟和预测2021~2050年的丹江口水库径流量.结果表明,对于2021-2050年降水和气温年变化的情景,未来年平均径流将相应升高8.18%(HadCM3)、7.78%(CSRIO)和2.14%(CCSRINES),敏感度分析结果显示,径流量对降水变化的敏感度较径流对气温变化的敏感度要大.  相似文献   

8.
采用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长系列水文资料,通过统计方法对漳河流域径流量进行趋势性及突变性分析,发现漳河流域总体年径流量呈现减少的趋势,1980年前后为该流域的突变年份,20世纪80年代以来流域人类活动影响较大。通过对径流演变的分析,采用三参数月水量平衡模型对流域月径流量进行模拟预测,通过遗传算法进行模型参数率定,并采用神经网络对预测结果进行实时校正。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漳河流域月径流预测有比较好的效果,可以应用于该流域的模拟预测研究。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昭平台水库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和径流量的计算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流域天然径流量来自于降水量;降水量和径流量时空分布规律基本一致,降水量越大,地表径滇越多,反之,降水量越小,地表径流越小;降水量和天然径流量年内分配很不均衡,主要集中在汛期6~9月份;降水量和天然径流量年际变化非常大。因此,根据流域天然径流量的分布特性,对昭平台水库水量进行优化调度,增加水资源可利用量,实现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使其发挥更大的效益。  相似文献   

10.
《人民黄河》2017,(5):15-20
以黑河上游流域为研究区,依据祁连山区4个气象站的逐月实测气象资料及莺落峡水文站逐月径流资料,采用Penman-Monteith方法计算了潜在蒸散发量,采用线性回归以及Mann-Kendall趋势检验等方法研究了降水、潜在蒸散发、气温及径流的年、季变化趋势,运用弹性系数法分析了降水、气温和潜在蒸散发变化对黑河出山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1)黑河流域气候水文要素的总体年际变化为年降水量和气温均呈显著升高趋势,潜在蒸散发量呈不显著增加趋势,出山口莺落峡水文站径流量呈显著增大趋势;(2)祁连山区降水量、气温和潜在蒸散发量是影响黑河流域出山径流量的主要气象因子,径流与降水在年和季节尺度上都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其中祁连山区秋季降水量与莺落峡站径流量的相关性最为显著,春季气温与径流量呈正相关,气温升高促进了冰雪消融,进而增大径流量,潜在蒸散发量特别是夏季蒸散发量增大对降水量增大造成的年径流增大起到了一定的削弱作用;(3)祁连山区降水量增加1%将使莺落峡站径流量增加约0.74%,祁连山区气温升高1%将使莺落峡站径流量增大约0.16%,祁连山区潜在蒸散发量增加1%将导致莺落峡站径流量减少约1.75%。  相似文献   

11.
关于汾河断流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汾河的古代历史谈起,阐述了汾河历史上曾经水量盈高,30年代起,汾 了定量观测资料。从掌握的实测资料看,汾河最早出现断流的时间为1958年,但没有出现过全河性的断流,断流最严重的河段在中游的义堂水站,1958-1994年37a中,该站有29a发生过断流现象。汾河断流除使沿河取用水陷入困境外,给水环境、防汛也带来严重。  相似文献   

12.
伊洛河夹滩地区对伊洛河入黄洪水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伊洛河河道两岸堤防的存在使夹滩地区的滞洪作用不同于天然滞洪区,它不仅对人黄洪水起滞洪削峰作用,而且对洪水总量还略有削减。不 同时期堤防的建设标准及河道条件不同,夹滩地区的滞洪作用也不同。经过1935、1937、1954、1958、1982年实测洪水资料的分析知,夹滩地区对入黄洪水的滞洪作用与洪水量经大小、洪水过程胖瘦、堤防决溢程度等因素有关,在现状堤防条件下,如何再发生1954、1958年量级的洪水,在确保洛洛北大堤安全的情况下,有计划地使用夹滩及南岸滞洪共滞洪,则夹滩地区对入黄洪水的削峰率可达20%~25%。但夹滩地区的容量有限,因此对洪水总量的滞蓄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13.
黄河、辽河两条河流都具有多沙冲积性、宽浅散乱的游荡型河段、局部河段呈地上河以及洪水暴涨暴落和防洪任务重等共性,整治目的也基本相同,因此采取的整治方案、整治措施也具有类似性。  相似文献   

14.
黄河下游河道整治工程直河段长度公式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弯道环流理论,将环流强度衰减到0.1%作为判断上游弯道工程送溜作用消失的标准,根据环流表面流速沿程衰减公式计算出上下游相邻对应弯道工程之间的直河段长度。结果表明:黄河下游整治流量下弯道工程下游的直河段长度相当于整治河宽的1.2倍,明显小于目前许多河段治导线的直河段长度,只有通过工程措施改变上述状况,才能有效控制河势。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北洛河水沙、黄河小北干流淤积分布、两河水沙遭遇情况进行分析,对改道后北洛河水沙对黄渭洛河汇流区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了北洛河改道直接入黄后,一般情况下对黄渭洛河汇流区不会产生重大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河干流河道的河型及其成因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通过分析塔里木河水沙条件、遥感地形河势资料 ,作者深入研究了塔里木河干流河道的河型及其成因 ,指出和论证了塔里木河干流河道存在着游荡型、弯曲型和过渡型三种河型 ,阿拉尔至沙雅县鹿场附近河段 (新其满河段以上河道 )为游荡型河道 ,新其满下游的曲毛格金至恰拉水文站 (新其满河段以下河道 )为弯曲型河道 ,恰拉以下属于不规则的弯曲型 (微弯 )河段 ,沙雅县鹿场至曲毛格金河段 (新其满河段 )属于过渡性河段 ;河道边界条件和来水来沙条件仍是决定塔里木河河型的主要因素 ,其中由塔里木河两岸密灌林和胡杨林形成的密疏植被边界条件在形成干流不同河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桑干河河道特征及水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桑干河是我省的第二大河流,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大的洪水,给沿河两岸人民造成了很大的灾害。从建国以来一直没有进行过系统的河道治理规划,目前河道行洪标准不足5年一遇。本文通过对桑干河逆州段河道特征及水文进行分析研究,为将来进行系统的河道治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回顾山西省治河历程和经验,就如何规范建设项目管理、河道管理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设性建议,即:推动和促进工程建设与依法治水协调发展;建立管理机制,全面提高依法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加大水法规宣传力度;统筹规划,全面推动河道工作向法制化转轨;抓好水政监察队伍的规范建设.  相似文献   

19.
围绕"维护河流健康,建设绿色珠江"的总体思路,通过分析珠江流域的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详细论述了"维护河流健康,建设绿色珠江"的指导思想及内涵,阐明了"建设绿色珠江"的总体目标以及评价指标体系.提出重点依托两大抓手,通过三大途径,完成四大任务,逐步建设"洪涝无恙、供水安全、山清水秀、管理无虞"的珠江.  相似文献   

20.
对窟野河河流各级阶地基座顶面高差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各级阶地所反映的新构造运动的幅度变化在沿河方向上分段具有开口向下,对称轴铅直的二次抛物线特性,其性质、幅度和中心位置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各次抬升幅度的区域差别随时间呈阻尼式减小。同时,新构造运动的区域差异与流域现代土壤侵蚀强度的区域分异基本吻合,即抬升幅度大的地区土壤侵蚀强度亦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