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功能训练联合针灸治疗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112例,按照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患者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功能训练联合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生存质量评分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治疗后,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患者早期给予功能训练结合针灸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肖衍虎  康伟  郭莉萍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7):122-123,126
目的 评价早期针灸治疗结合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73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6例,给予功能训练;观察组37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早期针灸治疗;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为(22.5±3.4)分,对照组为(28.1±6.2)分,两组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存质量测定量表(QOL)评分为(77.9±6.7)分,对照组为(70.3±3.2)分,两组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针灸治疗结合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提高其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功能训练联合针灸早期介入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9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9例。给予两组患者常规治疗以及功能训练,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再加针灸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3个月的生活质量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1、3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脑卒中患者功能训练以及针灸治疗,其疗效确切,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针灸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运动功能的康复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本院神经内科和康复医学科住院的60例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病房常规对症治疗与营养支持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刺运动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MAS评分、SS-QOL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3个疗程后的MAS评分及SS-QO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1、3个疗程后的MAS评分及SS-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刺运动疗法可以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张孝磊 《哈尔滨医药》2021,41(6):123-125
目的 观察颅内消瘀汤联合针灸治疗急性脑梗死(ACI)偏瘫对患者脑血灌注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108例ACI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54)和对照组(n=54),对照组给予针灸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颅内消瘀汤治疗.于治疗1个月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血灌注情况(大脑前动脉(ACA)、中动脉(MCA)、后动脉(PCA)的平均血流速度(Vm))、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i指数)、运动功能评分(FMA)以及脑卒中生命质量评分(SS-QOL).结果 治疗1个月后,两组ACA、MCA、PCA的Vm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BI、FMA、SS-QOL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颅内消瘀汤联合针灸治疗ACI偏瘫可有效改善患者脑血灌注情况以及日常生活动能力,同时可提高其患肢运动功能以及生命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6.
张孝磊 《哈尔滨医药》2021,41(6):123-125
目的 观察颅内消瘀汤联合针灸治疗急性脑梗死(ACI)偏瘫对患者脑血灌注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108例ACI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54)和对照组(n=54),对照组给予针灸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颅内消瘀汤治疗.于治疗1个月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血灌注情况(大脑前动脉(ACA)、中动脉(MCA)、后动脉(PCA)的平均血流速度(Vm))、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i指数)、运动功能评分(FMA)以及脑卒中生命质量评分(SS-QOL).结果 治疗1个月后,两组ACA、MCA、PCA的Vm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BI、FMA、SS-QOL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颅内消瘀汤联合针灸治疗ACI偏瘫可有效改善患者脑血灌注情况以及日常生活动能力,同时可提高其患肢运动功能以及生命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7.
董玺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7):2621-2623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12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采用欧洲卒中量表(ESS)、Barthel指数(BI)、脑卒中生存质量量表(QOF)、认知功能量表(NCSE)对患者治疗前后肢体功能、生活质量、认知功能等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后ESS评分均较前升高,观察组治疗后ESS评分为(81.4±7.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1±4.5)分(t =5.47,P<0.05);治疗后BI、QOF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观察组BI、QOF评分分别为(67.3±16.7)分、(8.2±0.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8.2±14.5)分、(7.6±0.7)分(t=3.19、5.77,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认知功能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4.21、7.33、4.77、2.86、7.48、4.06、7.11、4.92、7.23、4.11,均P<0.05).结论 早期康复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患者的肢体活动障碍及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李海燕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7):101-102
目的 观察奥伦自理模式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术后早期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2011年6~12月期间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给予奥伦自理模式护理,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观察患者Barthel指数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Barthel指数术前评分为(23.29±8.71)分,术后评分为(69.73±12.29)分,对照组术前评分为(22.34±9.43)分,术后评分为(43.01±12.10)分,两组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1.14,t = 9.24,P < 0.05),并且术后观察组患者自理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10.62,P < 0.05);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为(20.12±6.12) h,住院时间为(3.13±0.76) d,对照组为(42.30±5.68) h、(6.72±1.68)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运用奥伦自理模式护理,能明显改善患者术后早期生存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9.
朱欣芳 《北方药学》2017,(12):98-99
目的:探讨中药加针灸配合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改善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医院2015年7月~2016年11月诊治的脑卒中患者中抽取7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原则分组,治疗组(n=38)应用中药加针灸配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n=38)单纯采取早期康复训练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肢体功能.结果: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上肢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均P>0.05);治疗后,治疗组上肢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的Fugl-Meye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中药加针灸配合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改善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社区健康管理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心理状态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88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接受社区健康管理组33例(观察组),未接受社区健康管理组55例(对照组),对脑卒中1年后患者进行家访,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抑郁和焦虑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Barthel指数均显著高于治疗前(t=7.24、4.61,均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t=3.72,P<0.05).经过干预后观察组焦虑与抑郁评分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58、8.32,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1%(3/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9%(17/55)(χ^2=5.59,P<0.05).结论接受社区健康管理模式能有效减轻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提高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介入认知功能训练对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1月~2013年7月收治的10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早期介入认知功能训练,比较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认知功能水平、生活质量和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干预后1、2、3周,两组的MMSE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1、2、3周的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定向能力、专注度、语言能力、计算能力、推理判断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介入认知功能训练可以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尹久  熊德菲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7):117-118,121
目的 评价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的可行性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5月~2013年4月本院收治的11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运动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7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ua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Fua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疗效好,能显著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社区家庭康复协作网管理模式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进行治疗干预,然后通过与常规护理的治疗干预效果进行比较从而评估社区家庭康复协作网管理模式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治疗干预的有效性。方法选取100名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成对照和干预两组,其中干预组由医师、护士及家庭照顾者等组成协作网实施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在接受干预后3个月、6个月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临床资料无差异性,在康复干预3个月、6个月后FMA评分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0.05)。康复干预3个月后FIM评分显著增高;康复干预6个月后FIM评分继续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各项SS-QOL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家庭康复护理协作网管理模式可以帮助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康复,显著改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生活质量,符合当前社区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对护理的要求,是一种值得进一步研究并广泛推广的优良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卒中老年患者睡眠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卒中老年患者2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20例。对实验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护理前后的睡眠时间、入睡时间、觉醒次数、睡眠质量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在实施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睡眠状况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PSQI指标总分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220,P=0.000)。实验组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程度,并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脑血管病患者与情绪障碍的高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33例糖尿病性脑血管伴发情绪障碍的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时间就诊的129例无情绪障碍的糖尿病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并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FBG、PBG、HbA1C随治疗进行明显下降,观察组FBG治疗4周、24周后与对照组比较(t1=2.69,t2=2.90,P<0.05);观察组的神经缺损程度和生活质量治疗前均重于对照组(t3=27.10,t4=-28.61,P<0.05);观察组随着治疗的进行神经缺损程度与情感障碍得到明显改善(t4w=7.76,t24w=8.13,均P<0.05);观察组随着治疗的进行生活质量逐渐的明显改善(t4w=-12.26,t24w=-13.12,均P<0.05);观察组的SAS和SDS评分随治疗的进行逐渐降低,在4周、2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SAS:t4w=7.37,t24w=7.10,SDS:t4w=5.85,t24w=5.58,P均<0.05))。结论情绪障碍的改善,有助于患者的血糖控制,可明显降低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可有效促进神经功能的康复及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邱亦萍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1):136-138
目的观察综合优质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效果。方法将CHF患者11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55例。两组在护理期间都给予相同的心内科常规治疗和检测,对照组采用常规心内科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健康指导、运动干预、饮食干预等系统的综合优质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状况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的心功能检测水平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生活质量较护理前均有所提高,且而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CHF患者的生活能力,降低复发率,改善生活质量,对患者增强康复信心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主要照顾者的护理培训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及其主要照顾者随机分成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对脑卒中主要照顾者实施个性化的护理培训和指导,对照组按神内科常规护理指导。结果实施护理培训后观察组主要照顾者护理知识考核得分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测定变化:两组干预前比较,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培训结束3月后两组评分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主要照顾者的护理培训,可提高脑卒中照顾者护理技能,为脑卒中患者提供了连续的护理,促进脑卒中患者疾病的康复,提高生命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