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叶通  邱昆  唐明光 《通信学报》2001,22(7):32-37
本文主要探讨了Mesh-torus网络中,部分网络节点使用有限波长转换技术给网络性能带来的影响。我们比较了在非泊松业务模型下,有限波长转换和全波长转换在阻塞率、转换增益和公平性方面的性能,发现基于PVWP方案时网络节点只需具有转换度为d=3的波长转换能力就能达到全波长转换的性能。因此,通过将PVWP和有限波长转换技术结合来降低网络成本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WDM光网络中波长转换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波长转换是WDM 光网络中一项重要的基础技术。在大型光网络中,它通过波长重用,可以降低网络中因波长竞争而导致的阻塞,提高网络管理、控制和维护的灵活性。文中系统地论述了波长转换技术,首先介绍了WDM 光网络中波长转换的必要性,随后分析各种不同的波长转换技术原理,讨论其主要性能及优缺点  相似文献   

3.
岳云 《今日电子》2003,12(8):9-12
波长转换是实现光子网络(Photonic Network)中的灵活波长控制的关键技术之一。在光子网络的光互连节点上,波长转换技术的应用能够降低通道阻塞的概率,并能实现波长的重复使用。波长资源的有效利用也有利于促进灵活网络的构筑。全光波长转换(All-Optical WavelengthConversion)由于无需光电(OE)/电光(EO)转换器件,而且不受光信号格式(Signal Format)及位速率的限制,使得光子网络具有透明性,其自身也因此成为一项引人关注的技术。本文将扼要介绍一些有关全光波长转换器件的研发现状。一、光子网络中的波长转换技术波长转换器件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4.
阐述稀疏波长转换和有限波长转换技术的概念,讨论了这两种技术对网络阻塞率和波长转换增益的影响,并给出了一种用于波长和波长转换器分配的启发式算法。  相似文献   

5.
贾亮  张帆  李明  刘育梁  陈章渊 《半导体学报》2009,30(5):054007-3
高效多信道波长转换技术对于将来灵活的全光网络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本文中我们从数值上分析了幅度调制信号,相位调制信号,以及混合幅度调制信号和相位调制信号的多信道波长转换技术。本文同时也讨论了受激布里渊散射效应及其对于基于四波混频效应的高效波长转换技术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差分相位调制信号(DPSK)更加适合基于四波混频效应的多信道波长转换技术,因为多信道OOK波长转换的信号将会受到无法避免的码型相关损耗效应的影响。在将来的应用中,当调制格式由传统的OOK格式部分升级为DPSK格式的时候,在多信道波长转换情况下的OOK信号对于升级的DPSK信号的影响必须要仔细考虑,并且这种影响随着OOK信道数目的增加变得更加严重。因此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DPSK信号更加适合于传输和多信道波长转换的需要,尤其是在长距离传输和高比特速率的系统中。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简单地介绍了各种波长转换技术之后,对基于半导体光放大器的交叉增益调制,交叉相位调制,以及四波混频效应的波长转换技术进行了深入地分析,为了阐明波长转换技术在WDM全光网络的中的应用,研究了一种分析模型。  相似文献   

7.
基于色散位移光纤中交叉相位调制的波长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全光波长转换的实现方法,采用色散位移光纤中脉冲光和连续波间的交叉相位调制效应,使得连续波产生频移和展宽,然后利用光纤光栅滤波,得到了重复频率为57.97MHz、脉冲宽度为2ns的转换脉冲,这与抽运脉冲重复频率、脉冲宽度基本相同,而且连续波可调范围是1537nm~1560nm。结果表明,基于色散位移光纤中交叉相位调制效应的波长转换具有较宽的波长转换范围和较快的转换速度,是一种简单、高效和通用的波长转换技术。  相似文献   

8.
波长转换技术及其对光网络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 WDM光网络节点的组成结构 ,光联网是通过可重构的选路节点建立端到端的“虚波长”通道来实现源和目的之间端到端的光路连接的 ,而波长变换器又是实现虚波长通道的根本途径。在介绍了几种波长转换器结构的基础上 ,着重对比研究了波长转换技术对光网络组网的灵活性、节点操作的复杂性方面的影响。可见使用波长转换技术能充分利用有限的波长资源 ,提高波长重用效率 ,降低网络的阻塞率  相似文献   

9.
《光通信研究》2007,(4):F0004-F0004
光波长模式转换系统(OEO)是一种利用光电光转换技术实现对光信号进行模式转换和波长转换功能的光电产品。  相似文献   

10.
文章简要介绍了全光波长转换技术在WDM全光通信网中的作用;介绍了以半导体光放大器(SOA)为核心器件的几种全光波长的转换技术——利用SOA的交叉增益调制效应、交叉相位调制效应或SOA中的四波混频效应实现波长转换,分析了工作原理并介绍了研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1.
基于四波混频的波长变换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四波混频的波长变换技术由于其严格的透明性被认为是很有发展前途的波长变换技术。通过非线性极化方程推导了四波混频的相位匹配条件和耦合方程 ,进而介绍了基于四波混频的波长变换的原理和应用方案。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光突发交换原理及波长变换技术.模拟了基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网络模型的光突发交换.数据源选用具有自相似性的突发性数据源,采用JET(Just-enough-time)信令协议,使用LAUC-VF数据信道调度算法.为减小竞争的发生,在网络中加入波长变换器.对带波长变换器和不带波长变换器的网络的性能进行了模拟,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在研究粗波分复用(CWDM)技术和波长转换技术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适用于CWDM系统的波长转换器模块。该模块支持8个CWDM信道,可工作于多速率状态。模块除内部具有3R功能还具有激光器偏流指示、发送功率指示、激光器关断控制、接收功率指示、低输入功率告警指示和速率选择等功能。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块较好地实现了波长的转换,具有较高的稳定度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混合光波长转换在波分复用光网络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何军  刘德明  李蔚  杨春勇 《中国激光》2004,31(8):63-966
在全光网络中,如何合理利用波长转换来降低光网络的阻塞率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研究了最新的波长转换体系结构和波长转换手段,提出一种全新的混合波长转换方法,在减少网络中波长转换器个数的同时,维持拥塞概率类似于全波长转换。提出了5种不同的波长转换器使用策略,并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比较了这5种不同的波长转换器使用策略,分析结果,得出了最小化光网络的阻塞概率的波长转换使用策略。结合混合波长转换和波长转换器使用策略,进一步提出了光网络中优化波长转换器配置的遗传算法,通过对14个节点的美国自然科学基金网(NSF Net)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它是十分有效的,在减少光网络中波长转换器数量,且不增加光网络波长数量的情况下,基本保持原有网络性能。  相似文献   

15.
波长变换技术对全光网络设计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波长变换技术是波分复用全光网关键技术之一。本文综述了波长变换技术对网络的逻辑拓扑结构设计、网络的性能以及网络的管理和控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最先利用非线性光学环路镜(NOLM)成功地将2.5Gbit/s的归零码光脉冲同时变换到不同的两个波长上.最大波长变换间距为35nm.实验系统中采用增益开关分布反馈半导体激光器(GS DFB-LD)产生的超短光脉冲作为控制光,采用分布反馈半导体激光器(DFB-LD)和波长可调激光器作为信号光.首次在1.55 μm波长段利用非线性光学环路镜进行波长变换过程时观测到了反相波长变换和脉冲畸变现象.  相似文献   

17.
光网络中的波长变换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波长变换技术是未来实现光传送网的必要条件。本文主要介绍波长变换技术。文章第一部分阐述了波长变换在光传送网中的重要作用;文章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光/电/光波长变换和全光波长变换(AWOC)的基本原理和优缺点,重点对全光波长变换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8.
SPL波长转换竞争解决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对光分组交换中每条链路共享波长转换器(SPL,share-per-link)的结构进行了理论分析,推导出SPL系统的丢包率公式,并对系统丢包率与负载、输入光纤端口数和每纤波长数的关系进行了数值计算.结果表明:SPL的丢包率极限是随着波长数的增加而减小,在SPL结构中当波长转换器数目较小且一定时,波长数大的系统的丢包率比波长数小的系统要大.  相似文献   

19.
全光波长转换技术及其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简要介绍多种全光波长转换技术原理的基础上分析比较了它们的优缺点,并对部分全波长转换器的进展及其在全光通信中的应用前提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